?

民生新聞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2016-12-10 21:11黃滔
聲屏世界 2016年10期
關鍵詞:播音觀眾民生新聞

黃滔

摘要:民生新聞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如此蓬勃的發展,是因為它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在民生新聞的播音工作中,播音員主持人也要堅持這種“三貼近” 原則,才能夠將民生新聞播好。

關鍵詞:民生新聞 播音 人文取向 觀眾

江西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的民生新聞欄目《新聞晚高峰》關注百姓身邊事,關注弱勢群體,體現民生色彩,讓百姓從電視上看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新聞的情感價值、娛樂價值和實用價值成為該欄目的看點,而這樣的新聞文體也對播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新聞的播音要更富有交流欲望與親和力,從中體現對觀眾的人文關懷。

堅持平民的立場

播音員、主持人要樹立與觀眾平等的觀念,以平視的眼光看待新聞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關注人的命運,關心普通人的生存狀態,發揚平實誠懇的作風,真正做到與觀眾心心相印。在宣傳上,我們一直提倡“三貼近”。民生新聞的報道內容正是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很好體現,與之相應的表達方式也必須要去適應民生新聞,這就需要主持人、播音員有親和力,需要平民化的播音、主持風格。新聞播音的行為只有嚴肅、認真負責,觀眾才會產生信任感。但是嚴肅不等同于板著臉孔、端著架子,而是指莊重性。播音員、主持人敘述新聞事件應該有聲有色,有新鮮感,以一種親切的態度來表達新聞,以避免生硬和刻板。當然每一則新聞有每一則新聞的政策分寸和藝術分寸,針對不同的新聞,應該有不同的播報熱情,這種播報新聞時的熱情是有分寸的,既不能言過其實、故弄玄虛,也不能隨心所欲、輕描淡寫。播報時政性的新聞要端莊而有氣勢,講述故事性的新聞要動情而體貼,調侃趣味新聞則需要俏皮而逼真。

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人本思想在我們國家近年來更是得到充分而全面的認識,電視新聞也開始向“人本思想”回歸。在人本思想的影響下,電視新聞從內容到形式,從常規報道到各種節目形態都呈現出了“關注人、表現人、為人而存在”的面貌。因此,新聞工作者首先必須改變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思維模式,強化以人為本的平民意識,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重視每一個人的生存意義,堅持平民立場,堅持平民化的主持風格。

真正讓觀眾聽明白

播音是電視媒體連接觀眾最直接、最活躍的交流中介,新聞傳播中記者的采訪、寫稿、編輯等,都需要通過播音員的播音傳播出去,因此播音要把是否能讓觀眾聽明白放在重要的位置。新聞播音又是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中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它需要政策意識強、語言功力扎實、心理素質成熟、知識面廣,這些因素都直接與民生新聞的傳播效果緊密相連。

語言功力扎實。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功力是基本功,語言表達不僅是主持人表達節目內容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反映主持人個性和才學的重要方面。首先語言要通順流暢。主持人要口齒伶俐,表達清楚,尤其較長篇幅的串場詞更要說得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才能讓觀眾有信服感。倘若吞吞吐吐,語流滯澀,前言不搭后語,觀眾如何能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如何能進一步了解編導的意圖,又如何能夠同你一同溶入節目的氛圍中?更有甚者,會給觀眾一種錯覺:主持人的素質如此低下,那節目如何可信?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鍛煉自己語言和語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語有心,言語用心,加強吐字歸音的基本功訓練,要把話說好、說通、說順、說巧、說妙。主持人應該“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

富有邏輯性的語言表述,經常表現出思想的敏銳與睿智,特別是在充滿思想交鋒的過程中,可以顯現出思維的敏捷與精神的超越;富有文化感的語言表述,更能體現主持人的智慧與才華;富有生活氣息的美的語言表現,往往能夠使人感受到主持人的親切和平易;富有幽默感的語言風格,能把受眾從一個沉重和壓抑的境地引導到和諧充滿諧趣的氛圍。良好的語言能力是主持人與觀眾得以溝通心靈的良好前提與保證。

語速要適當?,F代化進程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的生活節奏大大加快,這也要求各行各業提高效率、加快速度。為了適應觀眾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不少新聞節目的播報速度越來越快。然而快并不是目的,快要時刻以觀眾是否能夠聽明白為前提。如果一味加快速度,走入“動嘴不動腦,張嘴念稿不動心”的歧途,播出的內容就會含混不清,沒有具體感受就不能感染觀眾,如此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應該把握住民生新聞的觀眾特點,播音員、主持人要以目標觀眾群的感受力為尺度,選擇合適的語速,字斟句酌、清晰明快,既不拖泥帶水也不囫圇吞棗,保證把“音”和“義”同時送到觀眾的心里。此外,播音員、主持人就是觀眾的語音老師,在稿件中如遇沒有把握的字詞一定要及時查詢,確保讀音的正確。這也需要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多積累多音字和生僻字的讀法,以備高效地新聞播音。

關注觀眾,加強互動

新聞是對“重要事實”的報道。任何事情的發生都離不開人的因素,新聞的重心落腳點應該是“人”,是新聞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觀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對人的影響等一切關于“人”的因素。因此,新聞要體現欄目的人文精神,要關注觀眾,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在民生新聞報道中要體現人文意識與人文關懷,注重人、貼近人、關照人、關心人,尊重和關愛每一個生命個體。這應該成為新聞工作者的一種自覺意識。要使民生新聞節目最大程度地被觀眾接受并認可,為他們關注并喜愛,就必須加強與廣大老百姓的聯系。因此,播音員主持人在主持的過程中要加強與觀眾的互動,采用報道方式上的民眾話語。在這里,“民眾話語”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來報道民生內容,如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與接受能力的“軟性”表達,特別是在電視民生新聞中,主持人多采取“說新聞”的形式,使觀眾產生“拉家?!钡挠H切感和收視愉悅。二是讓民眾在新聞報道中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對民生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再加上電話熱線、短信平臺等交流形式,使媒體成為民眾言說公共事務的公共領域,較好地發揮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從創建良好的輿論氛圍功能方面來看,可以說“民眾話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聞報道中可通過多種途徑充分調動觀眾積極性,盡可能發揮電視媒介的特長,積極引導觀眾參與,加強相互間的溝通與互動,讓觀眾感受到人際傳播的親和力與感染力,使觀眾成為傳播鏈條中的一分子。正如傳播學者喬治·米德所說的:“傳播的理想狀態是受眾對傳播者態度的強烈共鳴和大量復制,任何傳播都必須依賴這種合作,必須以個體本身積極參與的某種合作作為參與交流的惟一可能基礎?!爆F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方向是互動,節目與受眾的互動,主持人與觀眾的互動,那種主持人坐在演播室里,觀眾只見畫面不見人的模式已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亮出自己的觀點

任何一條信息、任何一則新聞都必定是有所為而傳播,雖然“無態度”本身也是一種態度,但是如果播音員、主持人追求平淡、毫無態度的話,這樣的傳播者就成了生活的旁觀者,而這樣的播音也可以說成了文字的傳聲筒。從傳播效果上來看,觀眾不喜歡這種傳播方式?,F在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現場直播以及主持人在演播室與現場記者、外地嘉賓的連線等,就很受觀眾的歡迎,原因是這種方式符合共時性傳播的特點,更加及時、更加真實客觀,從而滿足了觀眾的知情權。目前,不少民生新聞都采取了直播方式,同時適當地增加主持人的評論和個人感受。如“編者按”“小評論”,播音員主持人適當亮出自己的觀點,對于突顯欄目的特點、表達編者的觀點、體現主持人的個性以及引導社會輿論都非常重要。把正確的觀點流露出來,更容易使傳受雙方達到“認知共識”,同時也是欄目人文精神的體現。但是在亮出自己的觀點時不要說的太多,太隨意,要恰到好處,所謂言多有失,嚴重的甚至會帶來不良的后果。這要求播音員、主持人有較強的理解能力、應變能力、駕馭能力,政策性強、心理素質成熟。具備這些優秀素質的播音員、主持人還要有與民眾心心相印的感情,正是因為有這種感情,播音員、主持人才會在主持節目的時候,融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批評和抨擊社會丑惡現象,為弱者伸張正義,關注民生疾苦,真正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民生新聞的播音主持應著眼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環境與時代心理,體現大眾化的倫理道德準則與美學原則,真正擔負起構建社會倫理道德新秩序的重任,不斷地奉獻給觀眾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引導激發他們積極向上。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

欄目責編:曾 鳴

猜你喜歡
播音觀眾民生新聞
新媒體時代縣級廣播電臺新聞播音特點和技巧提升的探索
探析環境舞蹈的藝術表征
淺議觀眾的認知在主題樂園互動設計中的主體地位
播音主持臨場發揮語言技巧的掌控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淺談民生新聞欄目特色的挖掘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學生不只是“觀眾”
新聞播音的語言風格方式探討
當代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發展趨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