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目標設定研究

2016-12-12 12:52翟美榮
成才之路 2016年36期
關鍵詞:自我教育創新人才高校

翟美榮

摘 要:自我教育模式正是為了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應運而生的,它既是對他人教育的補充和完善,又是一種對教育主體的心理、認知、責任有更高要求的教育活動。因此,這一教育活動的目標設定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從大學生自身、高校、社會發展的目標三個方面對高校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目標設定進行研究,以培養創新人才。

關鍵詞:高校;自我教育;目標;設定;創新人才

中圖分類號:C961;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01-02

創新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教學目標,而強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對于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ヂ摼W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的認知、心理、思維、行為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這也必然使高校、社會對教育模式轉變新的理念和視角,主要表現為設定既定的自我教育目標以滿足當代對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時代呼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一、大學生自身發展目標(學生觀)

1. 個人需求發展

雖然大學生還沒有直接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根據大學生個人需求發展理論分析,大學生已在無形中有選擇戀人、談婚論嫁、建立家庭、承擔責任的需求,他們需要建立各種各樣的關系,在整個學習生涯、職業準備以及成家立業的各個階段,都需要以自我為主體來考慮和決定,確立目標、制訂計劃、控制干擾,最終實現自身預先設立的自身發展目標??傊?,無論學生是要獲得自尊感的滿足,還是獲得社會認同的自身價值感,都要有自我治理的意識和行動,更需要自我治理的終身發展。

2. 自我價值實現

目前,高校大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還受很多方面的影響,如性別、年級、專業、家庭背景、接受教育方式等。有資料顯示,應用型高校的男學生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要顯著高于女學生;高年級的大學生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顯著高于低年級學生;理工科學生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要遠高于文科學生;來自省會城市家庭的高校大學生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顯著高于其他地區的學生;以放任方式教育的學生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高于其他教養方式學生的感知。所以,高校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整合不同背景的學生,通過環境的熏陶,讓他們感受到機會是均等的,樹立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和決心。

3. 承擔家庭責任

家庭責任是大學生應承擔的主要責任之一,家庭責任意識的養成直接影響著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發展。然而,當前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加之過分溺愛以及隔代家庭教育的方式,導致他們個性化加強,也越來越表現出自私自利的行為,更不用提家庭責任感了。所以,強化大學生對親人的責任感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進一步升華他們對社會、對職業、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加強對大學生家庭責任意識的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與責任,不斷完善人格與提升自身素質,做一個對家庭有責任心的有用之才。因此,大學生應該在自我治理、自我教育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家庭責任感,從根本上來說,這也是大學生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必經之路。

4. 服務社會

樹立服務社會的遠大目標,可為大學生提供人生前進的動力。同時,培養大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感也是培養21世紀合格人才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大學生要深刻理解社會、高校教育的目標,積極主動進行社會實踐,如不定期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扶貧幫困活動、維護社會環境活動、募捐慈善活動等,鍛煉自己的意志、砥礪自身品格。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要把校園中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大課堂中,在加深對書本知識理解和體會的同時,能嘗試做到認識國情,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服務群眾,體察民意,關注民生,正確把握社會現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使服務社會意識在大學階段不斷得到強化和升華。

5. 改變時代

不同的時代,賦予大學生的歷史使命也不同。21世紀的大學生被科技信息包圍,互聯網更為他們的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因此,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不辜負時代,勇于承擔改造世界、改變時代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成為創新人才,做時代的弄潮兒。大學生們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社會,更要使自己的夢想和時代的夢想緊密相連,以科技武裝自己,以創新改變命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時代的設計師和規劃師。

二、高等教育發展目標(教育觀)

1. 更新教育觀念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國際化趨勢日益加劇,這也對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觀念等發出了挑戰,以往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已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因此更新教育觀念已是擺在高等教育改革前沿的重中之重?,F代高校的教育,應該實現由教師監督為主向學生自我教育為主轉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备咝獎萃菩写髮W生自我治理教育方式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標志。特別指出的是,設定應用型大學生自我治理的教學形式應該成為目前高校管理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高??梢韵韧ㄟ^改變教育觀念,調動學生自我治理的主動性、自覺性、主體能動性等方式來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治理能力。

2. 優化目標教育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他們肩負著復興中華、改造世界的使命,加強高校大學生的目標建設和樹立遠大理想教育關乎整個人類社會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當代大學生在這個插上互聯網翅膀的科技信息時代,只有樹立自己的人生發展目標,才能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供求變化莫測的多元化背景下不至于迷失自我,失去方向。如今,人才市場出現了“僧多粥少”“供不應求”“就業難”等局面,這就要求大學生要保持清醒和鎮定,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所向以及自己人生的目標價值所在。時代要求高校必須真誠對待大學生目標教育問題,這不僅是影響以后就業的重要因素,而且關乎大學生一生的發展。樹立恰當的目標,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對知識的選擇、索取和輸出以及自由合理地安排大學四年的寶貴時光,立志把自己培養成為志向、見解、前程高遠而偉大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人才。

3. 完成角色轉換

高校除了是一個獨特的思想孵化器外,還是一個角色修復和完善的搖籃。在這里,大學生的角色不再像中學時代那樣,只是一個純粹的知識的接受者。大學這個環境賦予了大學生豐富的角色,他們可以是學習標兵,可以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可以是新思想的發起者和踐行者,更可以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者和規劃者。高校是連接學生、家庭和社會的立交橋,其就像一個充滿多角度、多方位、多岔口的神秘的坐標,任何學生都可以在這里重新給自己定位,任何學生都可以在這里實現角色修繕。高校這樣一個特殊的殿堂,因學生自我覺悟、自我擔當、自我崛起的轉變而變得格外神圣而美麗。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介入,學生開始有了家庭、社會責任感,自我約束的意識加強,并開始懂得如何理性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該成為誰等人生非常重要的問題,并自己嘗試用行動去證明,開始各種角色的完善和轉換。

4. 強化理想信念

要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信念、堅守共產主義理想,就必須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前大學生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淡化,有的甚至整天渾噩度日,對自己也不負責任,其本質就是缺乏理想和信念教育。所以,要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實現中國夢、世界夢中去。要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需要一代代有理想、有抱負、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大學生傳承,需要樹立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特別是在大學生的入學教育和低年級教育中,要著重進行人生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人生思想觀念的轉變,并不斷強化和繼續鞏固教育成果,把教育內容內化為理想信念。

三、社會發展目標(人才觀)

1. 科學發展人才

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息息相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社會的發展要依賴于人的發展,社會發展目標也就是某種程度上的人類發展目標。所以,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要確立科學發展的人才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人才輩出,才能興旺發達。古人云:“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人興?!倍v觀歷史的發展,治國安邦,百業興廢,人才是根本。在科技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而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人才觀,既是重要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實踐任務。社會各領域要根據人才的多樣性、廣義性、層次性、相對性、發展性、群體性等特征,不拘一格造就人才、選拔人才,徹底改變以往單純按資歷、學歷、職稱、職務等論人才的片面觀。

2. 尊重人才

新時期,要科學把關人才素質的標準和依據,劃分人才的標準和類型,搞好人才的培養、考核、選拔和使用。同時,要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大人才觀。然而,縱觀全國人才市場,會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各人才市場從市場需求、提供服務再到發展和完善服務等順應市場變化趨勢方面發展得非常順利,但一旦觸及市場體制,就會遇到想象不到的強大阻力,這種阻力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人為因素,如人才沒有從根本上達到“人盡其才”的目標,這一方面是對人才的浪費,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對人才的極為不尊重。所以,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人才,讓每一位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這一舉措將會在充分發揮各方面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方面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3. 全球化思維

世界新格局的到來,使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普及和緊密,各高校之間、單獨的人與人之間將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制約關系,國際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也會以人才的競爭與合作的形式展現出來。所以,高校把以后的目標升格為培養具備全球化思維能力的大學生將是高瞻遠矚的舉措。當前,相對論、量子論、基因論、信息論等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為人類正確認識大自然,為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了新知識和強大的動力,打開了廣闊的前景。如在物質科學領域已深入到基本粒子世界,在生命科學領域已深入到分子水平,數學與腦智科學的進步則拓展了思維科學領域,這一系列的成就無不顯示科技勞動者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催化劑,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動力量。因此,只有具備世界格局思維的人才,才能從根本上認清當今世界存在的問題,才能形成具有全球影響的力量或力量中心,才能參與國際之間的布局,進而揭示世界的發展、演變規律和未來發展趨向,從而在根本上實現人類發展社會、改造世界的本質。

4. 協調多重關系

社會關系大致可分為兩種,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包括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所以,要協調好各種關系,首先要學會協調好自己與自己即自我的精神因素與身體因素的關系,達到身心和諧,其次是協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友好指正別人的失誤,勇于承認自身的錯誤,五湖四海皆朋友。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靠智商打拼天下,靠情商維系天下,靠逆商分享天下,人與人的關鍵在于關系。

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就具備了整合各方力量的無窮魅力,它將像一張無形的網,使個人具有的綜合能力遠遠大于各種具體能力的簡單疊加。只有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與社會才能幸福長久。這樣,大學生也才能成為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傅美芳.試論自我教育目標的導向功能及啟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4).

[3]道格拉斯·戈登.自我管理與目標設定[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王永明.自我管理: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哲學[D].蘇州大學,2008.

猜你喜歡
自我教育創新人才高校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研究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職校班級管理中如何加強學生自我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