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十九首》教學實踐初探

2016-12-12 19:47譚潔
亞太教育 2016年31期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敘述者

作者簡介:譚潔(1980-),女,漢族,四川成都人,高中語文一級,大學本科,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

摘要:“詩無達詁”是中國古代鑒賞論中重要的一個命題,東漢末年編訂的《古詩十九首》,堪稱“五言之冠”,其中詩歌通常富有多重意蘊。此文以筆者設計執教的《涉江采芙蓉》篇目為例,淺談“詩無達詁”這種文學鑒賞的方法。

關鍵詞:詩無達詁;敘述者;《涉江采芙蓉》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44-02

“詩無達詁”始于漢代思想家、哲學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卷五《精華》篇?!斑_詁”的意思是確切的訓詁或解釋,且是中國古代鑒賞論中的一個重要命題。藝術鑒賞中是存在審美差異性的:對于同一部作品,鑒賞者為作品烙上了個性化的色彩,見仁見智,各以其情而自得。這樣的情況,在藝術鑒賞中,是比較平常的事情。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中章句本身并無正解真旨,作者本人亦無法主觀定奪,“吾詩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只為己設;他人異解,并行不?!?。[1]

董語中說:“《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從變從義,而以一奉人?!边@就是說,《詩經》的意義正如《易經》里的占卜結果,《春秋》里的微言大義一樣,會因人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對于一篇文本的理解也是如此,詩歌的意義會因為時間不同世事變遷,會因人的經歷和情感而有不同的解讀的。

葉嘉瑩曾在《迦陵論詩叢稿》之論及“《古詩十九首》之時代問題”時,將該詩的多義性大體歸結為如下原因:一是散落民間的作品,其作者的不確定性,鑒賞者便無從知人論世,這也使得詩歌的內涵變得豐富起來;二是詩歌中大多事沒有確定的人稱的指代,不確定的“你,我,他”使得其具有多義性;三是漢語文法本身的模棱性和不確定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詩歌主旨的多樣化。

接下來,作者就以東漢末年所編訂的《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篇目為例,來淺談關于“詩無達詁”這一命題。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這首民歌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為了把故事說的清楚明白,有一把開啟詩歌多義性的鑰匙——就是對詩歌的“敘述者”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一個多重視角的問題。我們可以做如下的多維假設:

第一種視角:怨婦的憂思

我們暫且假設該詩的敘述者是一個留在“舊鄉”的女子,那么她面對此情此景會做什么呢?—“涉江采芙蓉”,將采摘的“芙蓉“贈與”遠道“的人兒,這應該是自己所思慕的人,有可能是兩情相悅的男子,也有可能是他鄉的親人摯友。感嘆“長路漫浩浩”,欲歸而不得。原因有:

1.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遠道”與“舊鄉”是對立的,離“舊鄉”而走“遠道”的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說話的應該是女子,而全詩的情調也是“閨怨”的情調。[2]

2.先秦作品大都善用諧音來含蓄地表情達意,例如芙蓉即“夫容”的諧音。采摘芙蓉,應該是心中想念丈夫吧。

3.芙蓉花,生長于南方的植物,而“遠道”的男子應該在北方,在國都洛陽。

4.采芙蓉是江南舊習,在自由的江南文化傳統之中,采蓮的大多是女子。

這樣我們感受到了女子細膩、豐富的思念之情。

第二種視角:游子的思戀

追問:敘述者是男子,那么表達的就是男子的情感,他的情感有什么特點呢?會是在什么天氣,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年齡的情況下,來還顧舊鄉的呢?這又是講述的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結合當時東漢末年時的歷史現狀,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社會動蕩不安,瘟疫也多次發作。東漢末年發生的一次瘟疫是中國歷史上迄今最大的一次,可謂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呈現了真正的“荒無人煙”之慘象;此外,東漢在經過了黃巢起義之后,社會極其腐敗,“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痹囅?,一個底層的人,確切地說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在當時這樣極其惡劣的社會環境下,又會陷入怎樣舉步維艱的境地?

在此種情境下,這顆疲于奔波的心亟需安放,他又怎能不對那美好的自由浪漫的江南文化充滿無限的懷想呢?思念妻子,亦或是“舊鄉”的妻子思念他,情之深,思之切,令人動容!

這種寫法從《詩經》開始就有,從對方開始寫起,叫做“懸想”或者“對寫”。它在唐代表達“思情”的詩歌中常被使用。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碧峁P宕開一筆,以“遙知”二句開啟,翻轉到對方那一面,加入想象,化為虛寫,遙想,在家鄉的兄弟思念著“我”,為失落孤寂命運不達的自己而憂傷遺憾。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末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也是如此,從一開始就用設想對方的方式來構思入筆。本是作者遠居長安,望月之際,不禁思鄉念親,卻遙想到在鄜州家鄉的妻子,此刻應該是一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幼小的兒女卻還不懂得思念遠在長安的父親;遙想著氤氳的霧氣沾濕了妻子的秀發,皎白清幽的月光,映襯著她雪白無瑕的雙臂;繼而從想象中回到現實中,感嘆道,何時才能和妻子一起倚著窗畔,攜手仰望明月,讓月光照干他們彼此掛著淚痕的臉呢?

我們真切地體會到男子深沉、厚重的思念之情。

第三種解讀:君臣之思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形成了“賦《詩》斷章,予取所求”的說詩風氣。

孔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理解就不同,該句本是指一個男子修飾得很美,而孔子則把解讀為個人在道德修養上的精益求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本來是形容莊姜的美貌,孔子的解讀是用它來闡明先任后禮。

“詩無達詁”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確是普遍存在的。于是,我們可以去推想,《涉江采芙蓉》中那千古悲嘆—“同心而離居”,就一定只是局限在書寫男女情愛嗎?推及到《離騷》,《離騷》中的屈原總是以“香草美人”來自況,并擅用男女之愛喻君臣之情。那么《涉江采芙蓉》也在會不會訴君臣之思呢?

這位賢臣,以蘭澤的“芳草”、“芙蓉”喻自己美好高潔的情操,要把采擷的“芙蓉”贈予“遠道”的人兒,這個人兒難道不可以是君主嗎?當我駐立回頭,凝望著那一方的“舊鄉”,想著長路漫漫浩,而“我”卻已被貶他鄉,心中所懷想著的朝廷和君主,也與我漸行漸遠,“所思在遠道”啊。雖有“同心”,但已“離居”,悲嘆長嘯,天地悠悠,卻也只能“憂傷以終老”了。

據此,《涉江采芙蓉》也就由“思情”擴大上升到了“逐臣之詞”了。

第四種視角:旁觀者,人生的寓言

這首詩意境高潔、清幽;詩意含蓄不盡,余味悠長。我們如若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把旁觀者作為敘述者,從側面看得更清楚更透徹,可以品出憂傷、同情、悲憫的情懷?!巴亩x居”,這是很多人的生命狀態;“憂傷以終老”,這是很多人的悲劇命運。他心中的痛更深,悲更重!

旁觀者把深重的悲憫情懷,化為天地間這聲“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的長嘆啊。

這首詩中的江南、芙蓉、芳草、蘭澤等等意象的組合,象征著人世溫情美好自由的東西??捎捎跁r空的限制,分隔異地的雙方只能遙望,空間的無限遼闊導致了時間的無盡悠長,在千萬個日子的等待煎熬中,或許只空自嘆息,可時空的渺遠卻讓兩顆雖身居異地但仍緊相融合的心無限地拉伸開來,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更是一種祈求,一種盼望:祈求社會的安寧,盼望著家室的團圓。

也許這就是人生的一種宿命吧!愛情、事業、理想都是如此!彼岸與遠方,永遠是一張可待雙方描繪的白紙。遠方的召喚,雖會帶給我們憂傷,但也能給予我們那無處皈依的心靈些許的期盼,讓我們這些精神的流浪者看到家園的曙光。因為遠方的召喚,我們不斷地拋棄塵俗的包袱;因為彼岸的溫馨,我們眼里總是涌動著多情的淚水;因為距離的吸引,我們不斷地接近完美的人,成為立體的能夠直立行走的人!讓我們更有力量。

敘述者存在多樣的解讀,是這首詩最大的一個特點,在大家智慧的碰撞中,我們既體會到女子的細膩、豐富,也體會到男子的深沉、厚重,還體會到君臣之思,以及作為旁觀者的悲憫情懷。

《涉江采芙蓉》作為一首絕美的民歌。讀她,我們能讀到一種中國式的鄉情、親情、愛情的縮影,綿延千年,橫亙于歷史時空之中。

鐘嶸在《詩品》中把《古詩十九首》列為上品,并評價其為“文溫以麗,意悲而遠“。我們通過一個高潔優雅的意境,一串純真自然的舉動,一聲感人肺腑的嘆息,一段深摯篤厚的愛情,一腔無以名狀的憂憤,去感受詩歌豐富的悠遠的情韻。這也很好的詮釋了文學作品賞析理論中“詩無達詁“的重要內涵。

仰望經典,去領略我國詩歌更豐富的文化魅力!

(作者單位: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

參考文獻:

[1]錢鐘書.也是集[M].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4:121.

[2]丁明煌.誰在“還顧望舊鄉”——對《涉江采芙蓉》抒情主人公及表現手法的探究[J].語文教學之友,2010(5).

[3]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9).

[4]魏秋芳.古詩十九首[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8).

[5]朱光潛.朱光潛全集(第十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0).

[6]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

[1]錢鐘書.也是集[M].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4:121.

[2]丁明煌.誰在“還顧望舊鄉”——對《涉江采芙蓉》抒情主人公及表現手法的探究[J].語文教學之友,2010(5).

猜你喜歡
古詩十九首敘述者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
由《行行重行行》品《古詩十九首》的游子思婦之情
論《古詩十九首》的生命悲情主義與價值追求
《古詩十九首》的色彩
艱難的去蔽——魯迅《風波》的敘述者及其美學風格初探
《古詩十九首》思想新解
《雙城記》中全知敘述者的敘述聲音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