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十九首

  • 古詩十九首》里的寫作密碼
    于東漢的《古詩十九首》,五言詩自此成熟且穩定。南北朝時期,梁代的皇子蕭統組織編寫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又稱《文選》)。在《文選》中,蕭統首次將這些不知名的漢代文人創作的十九詩編輯在一起,并取名為《古詩十九首》。自此,“古詩十九首”便成了一個特定稱謂。插排詩是人情感的表達。到了《古詩十九首》的時代,人們的情感如何呢?如果說《詩經》是在述說人們的生活,那么《古詩十九首》便是在寫人生。百姓關注生活,文人觀照人生。生活是具象的,人生是抽象的

    世界博覽 2024年2期2024-01-27

  • 百年中學語文教科書中《古詩十九首》的選編與傳播*
    037)《古詩十九首》(1)《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以下簡稱“《十九首》”)自從被《昭明文選》收錄以來,一直被推崇為中國詩歌的經典。學界對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古詩詞選編有斷代性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2023-09-26

  • 論《古詩十九首》的時間意識與生命體驗
    071]《古詩十九首》最早著錄于南朝梁蕭統所編的《文選》,歷代學者對其評價甚高,劉勰《文心雕龍》贊其為“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稱其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茲不贅述?!?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以溫厚質樸的語言、深沉哀婉的筆調抒寫個體生命面臨的生存、離別、相思、死亡等真切的人生處境,流露出漢末文人濃濃的時間意識和生命體驗。時間意識是人類對于時間流逝的一種主觀體驗反應和狀態,包括人對時間的感覺、情感、思考與觀念等?!皩r間與生命聯系在一起,時間被理解為變易、流動的節

    名作欣賞 2023年23期2023-08-25

  • 古詩十九首》和《擬古詩》的差異化注解
    :五臣對《古詩十九首》和陸機《擬古詩》的注解顯示出差異化傾向,表現在對《古詩十九首》詩旨的政教化重構、意象比擬;對擬詩則直陳詩旨、直解意象,轉擬詩之“志”為“情”。分析差異化注解的政治文化動因,一方面是五臣獻書背后的政治處境,另一方面是初唐到中唐陸機作品接受的式微。五臣注在闡釋史上居于承上啟下的地位,滿足了文人士子的閱讀需求,也促進了《古詩十九首》乃至《文選》的流傳與經典化。關鍵詞:五臣注 古志 今情 《古詩十九首》 陸機 《擬古詩》《古詩十九首》既是五言

    文學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古詩十九首》與阮籍《詠懷詩》之比較
    現,其中《古詩十九首》便是抒發生命憂患意識的代表作品。在《古詩十九首》中,不少詩句思想消極,基調低沉,帶有濃厚的感傷色彩,但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的產生標志著中國文人五言詩的成熟,是中國五言詩的典范。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說:“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迸c東漢承接的魏晉時代依舊風云變幻,名士阮籍延續時代意緒發出憂生之嗟,一生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并將畢生坎坷與超拔哲思融入其《詠懷詩》82首中,成為魏晉詩壇的代表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2023-08-10

  • 論《我在他鄉挺好的》與《古詩十九首》引發的情感共鳴
    好的》與《古詩十九首》都成功展現了游子流寓他鄉的“基型”與“共相”,引發了異鄉人的情感共鳴。兩部作品在很多地方都有完美的耦合,流寓他鄉的孤獨感和漂泊感,以及現實生活中的世態炎涼和人間冷暖,是溝通古今游子的心靈之歌。相較于《古詩十九首》低沉的感情基調,《我在他鄉挺好的》主人公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更加向上,更加陽光,其成功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關注現實,真實書寫,以及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譜寫了更為動人的現代游子之歌,實現了流寓書寫的精神超越。關鍵詞:《我

    南腔北調 2022年12期2023-01-11

  • 東漢太學生與《古詩十九首》的情感表達
    ,反映在《古詩十九首》中尤為明顯。一、太學地位升降與太學生的出路太學在漢武帝時期經董仲舒、公孫弘等人建議設置,其最初目的是為了“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1]2512。董仲舒為太學提供了設計理念,其思路是延續了戰國后期養士之風,太學雖名為教育機構,其本身卻具有戰國養士的諸多特點。但董仲舒所言之士當專指儒士,與戰國時期諸多形態的士有所不同。戰國中后期趨向鼎盛的養士之風直到秦統一后,尚有所遺存。漢初養士之風稍顯回落,蓋因經歷連年戰事,高祖

    文化學刊 2022年1期2022-12-06

  • 創傷記憶與《古詩十九首》及其擬作
    的手段?!?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作為創傷記憶的載體,體現文人對創傷體驗的重構與再現,也成為自我救贖的最有效途徑。二、創傷記憶下《古詩十九首》的悲劇性立義作為創傷記憶的雙重受害者,東漢末年的文人無法忘卻世變和失仕的創痛,持續體驗創傷、積累創傷記憶。為了救贖人生疏慰自己,他們無限放大內心最原始的心理體驗——對異性與致仕的渴求、對死亡與時間流逝的恐懼。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十九首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死生新故之感?!盵5]共同的遭遇使《古詩十九首》圍繞共同的主題——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11-21

  • 古詩十九首》與漢樂府民歌關系之比較研究
    并發展,《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成就頗高,劉勰在《文心雕龍》稱其為“五言之冠冕”。漢樂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作為這條詩歌脈絡上生長出來的兩顆碩果,具有歷久彌香的文學藝術價值。且二者的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相通之處,同時也各具特色,二者關系密不可分。一、漢樂府民歌與《古詩十九首》的異同及二者關系(一)二者之同:均為時代之聲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但由于長期征戰,消耗了

    文教資料 2022年13期2022-11-08

  • 多重目光與場域延伸 ——漢樂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 “被看” 意蘊探析
    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以鮮活生動的筆觸再現了處于特殊時代背景下普通百姓和漢末文人難以明言的內心風景。詩中的第一人稱抒情主體不僅對所見之景和所感之境做“秘而不宣”的情感宣泄,更是通過“被看”主體的映照實現雙向溝通和雙重審思,從而擴大詩歌的抒情場域,使詩歌情感力量進一步增強。同時,二者的“被看”意蘊同中存異,也體現出不同身份的創作主體對于人之主體與外在同構的不同認知形態。一、漢樂府民歌中的“被看”意蘊過往研究多言漢樂府民歌“長于敘事”,但這只是在相較而言下得出

    今古文創 2022年34期2022-09-17

  • 方維儀對《古詩十九首》的接受及其美學意義
    創作對以《古詩十九首》(以下簡稱《十九首》)為代表的漢魏古詩的接受,較少進入學者的視域。但實際上,方維儀古詩風格的作品在清代就已經獲得較高的評價,如《神釋堂脞語》就曾說:“近世閨秀多工近體小詩耳,能為古詩者什不二三;能為古文詞者百不二三也。夫人獨兼能之?!盵1]81-82本文力圖超越以上兩種研究思路的限制,重回文學現場,從其詩歌對古詩的接受入手,梳理其所受古詩的影響,在考察抒情事件的要素與功能的前提下,思考詩歌本來的美學意義。借此進一步探討其詩歌創作的風格

    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07-12

  • 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抒情風格的比較
    的。漢末《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格局,轉為以抒情為主。而建安詩歌的繁榮更是正式宣告并奠定了抒情性詩歌的地位,使詩歌功能由敘事轉向了抒情。關鍵詞:《古詩十九首》;建安詩歌;抒情風格中國古詩在建安時期以前,主要是以敘事詩為主的。而后漢末出現的《古詩十九首》以其獨特的抒情技巧,打破了這一狀況,成為古代抒情詩歌的典范,被譽為“五言之冠冕”。我國古代詩歌抒情言志的傳統,最早可追溯到《詩經》《楚辭》?!?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作為五言詩發展成熟的標志,以“深衷淺貌,短語長

    百花 2022年5期2022-05-30

  • 先秦與漢魏贈物寄情詩比較研究
    詩經》 《古詩十九首》本文從三個方面確定贈物寄情詩的內涵。第一,贈物寄情詩最核心的是“情”,是人類諸多情感中最純粹的“思戀之情”,可涉及戀人、夫妻、血親、朋友等關系,排斥功利性色彩。第二,最先存在的是“所思之人”,贈物者與受物者的情感積累早在詩前,且有一個具體事件或物件作為契機,讓前者思念后者。第三,禮物寄托情感,是必須出場的介質,強調物在詩作中的“實體”性質和作為“禮”的特殊意義,但若詩中只有符號化了的“贈物”,則不屬于本文所研究的范疇,如陸機在《贈顧令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青青河畔草》四種譯本賞析
    摘要】 《古詩十九首》在我國詩歌史上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劉勰稱之為“五言之冠冕”。它被歷代評論家稱為漢代抒情詩的最高峰。古詩十九首里面,既無豪情壯志,也無憤世嫉俗,有的只是人世間最普遍最真實的感情,有相隔天涯相思無處,有報國無門落葉飄零,也有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本文就取古詩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為個案來解讀其中的相思之情,并比較中西四種不同譯文對其的意境表達?!娟P鍵詞】 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四種譯本;相思【中圖分類號】I107? ? ? ? ?

    今古文創 2022年11期2022-03-22

  • 古詩十九首》以身體活動為修辭論
    情修辭?!?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以身體活動為抒情修辭尤為卓著,并以其實現著“直”“真”“自然為貴”的藝術魅力。古代詩歌史對《古詩十九首》以身體活動為抒情修辭的藝術手法多有承襲并有所發展。[關鍵詞]身體活動抒情修辭《古詩十九首》[作者簡介]胡大雷,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林541006)[DOI編號]10.13761/j.cnki.cn23-1073/c.2022.01.013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詩是一種語言藝術;身體活動,指生理軀體的實踐活動,

    北方論叢 2022年1期2022-03-14

  • 從《詩經》到《古詩十九首》 : 四言詩演變為五言詩探析
    詩經》到《古詩十九首》的演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詩歌從四言詩逐漸向五言詩演變的過程。五言詩代替四言詩成為主流詩體的因素有:文學的演進與賦詩目的變化,詩句語言的凝練與語法結構變化,音韻、旋律的豐富與節奏模式變化等。四言詩向五言詩演變的客觀效果包括:在音韻上,對后世詩歌的節奏、韻律產生了重要影響;在詞匯上,促進了雙音詞的使用和普及;在語言上,使得詩句的語言表達更精煉;在敘述描寫手段上,促進了詩的敘述描寫手段趨于復雜化;在表達方式上,促進了描寫和抒情取代政

    今古文創 2022年6期2022-02-25

  • 擬《古詩十九首》(兩首)
    盧悅寧青青陵上柏——致外祖母天陰到什么程度呢?我只是低了一下頭手里的素馨花就看不清了快十七年了偶爾會在一個人的時候笑容漸漸消失好在,我早已牢記您教我把襯衣疊整齊的方法好在,日子是好是壞我都已一一領教好在,現在我終于知道您那時每天喝的幾種藥到了最后已幾乎沒有苦味青青陵上柏,柏上的風很碎,很輕,很清光陰從枝葉的罅隙中灑落重復而不重疊的故事里我也將成為慈愛而沉默的外祖母涉江采芙蓉——2003—2006 年的一段時光那時還是早春,我們在水粉色的信箋上寫寫畫畫你抄“

    廣西文學 2022年11期2022-01-01

  • 古詩十九首》思婦形象與東漢末年士人心態探析
    000)《古詩十九首》是一部由南朝蕭統編錄的五言組詩作品集,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 《古詩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婦之詞,抒發游子的羈旅情懷和思婦閨愁。 本文旨在分析思婦之詞中的思婦形象, 并結合東漢末年士人的生存背景探析漢末士人心態。一、《古詩十九首》中的思婦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思婦形象起源于《詩經》,《詩經》的“十五國風”和“小雅”中有女子思念行役在外丈夫的大量詩作。 這些女子多是以勞動婦女的形象出現,在承擔生活重任的同時內心飽含離思之苦。她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12-07

  • 淺析“古詩十九首”詩詞中的人生況味
    07)一、古詩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識古詩十九首是一批無名詩人在漢末的混亂時局中創作的作品,他們用含蓄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在艱難時世中的悲傷和絕望。古詩十九首蘊涵著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呈現出了四種關于生命的觀念。第一種認為生命是空虛的,生活是悲傷的;第二種強調在享樂中逃避對死亡的恐懼;第三種意圖通過取得社會成就來實現人生價值;第四種認為死亡只是一種現象,提倡理性地看待生命。古詩十九首的這些表達對魏晉時期的詩歌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中國古代文人提供了基本的思維方式。這些詩作

    戲劇之家 2021年26期2021-11-12

  •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混合式教學
    詩詞誦讀《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為例,提出媒介化時代智慧課堂的教學策略應該以關系性思維為基礎,從傳播學的中介化范式過渡到媒介化范式,以建設探究式社群為中心,以延伸、替代、融合、適應為分析工具,探索教育活動參與者轉向混合式學習的基本行動框架。關鍵詞:媒介化 智慧課堂 《古詩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在托馬斯·庫恩看來,范式即一種研究方法論,它規定了研究者如何提出問題,如何設計研究活動,如何詮釋研究結果。[1]技術畢竟是由人來組織和使用的,教育技術應用背后的人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古詩十九首》里的平和力量
    它指明了《古詩十九首》中那些平靜的力量,我總以為只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才值得銘記,這本書卻讓我明白日常生活本身更值得捍衛。沉甸甸的日常生活本身常被我所忽視,我以為更好的生活永遠在別處,絕對不是眼前的,可這本書告訴我只能看見眼前的、茍且的人,即使到了遠方,眼里也只有茍且,遠方救贖不了被蒙蔽的靈魂,著眼于當下,守護日常生活本來就是一種英雄氣概。要守護、關注日常生活的細節,成為能夠看透底蘊的人。我將《古詩十九首》分為幾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等待。在《行行重行行》中,我

    書屋 2021年10期2021-10-22

  • 基于敘事學視域的《涉江采芙蓉》再解讀
    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敘事者“文言文閱讀的要點,是集中體現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的‘所言志所載道。文言文閱讀教學著力點,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具體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載道。而這些。要落實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的文言?!盵1]這段話雖然闡述的是理解文言文作者的“所言志所載道”的基本方法,但同樣適用于理解古代詩歌作者的情志?!渡娼绍饺亍纷钔怀龅奶攸c是敘事者或抒情主人公的不確定性。正是因為此,這首詩的主旨歷來眾說紛紜。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1年7期2021-09-13

  • 古詩十九首》的意蘊美
    次采集了《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九首《迢迢牽牛星》。教材編者把這組被譽為“一字千金”的“古詩”首次帶到了學生的眼前,筆者就以這首詩做具體的賞析來窺見《古詩十九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的意蘊?!娟P鍵詞】古詩十九首;意韻美;賞析一、具有天上人間浪漫色彩《古詩十九首》出自南朝蕭統所編的《文選》。蕭統從無名氏的古詩中選取了十九首編入集子,并為它們加了一個總的題目——“古詩十九首”,把它們列入雜詩之首,后人也就把這十九首詩看作組詩了?!?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也是五言古詩中最早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1年1期2021-09-10

  • 張瑞圖《古詩十九首》的書法意圖
    瑞圖行草《古詩十九首》卷,紙本,豎27cm,橫603cm,現藏臺北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我曾有幸兩次上手觀賞此卷。此卷畫有縱向界格,所以全卷保持了首尾一致的小行草風格。這個時期的張瑞圖書法,雖然個人面目已經非常明顯—章草形態的結字,以折代轉的筆法已經成為他的主要形態,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圓筆轉折,數年后才呈現更明顯的方折之勢。雖無年款,但從字體與款字判斷,此卷書于天啟初年。特別是有方起首章“文學侍從之臣”,也說明此時的張瑞圖尚未入閣 [ 張瑞圖天啟六年(162

    中國書畫 2021年12期2021-09-03

  • 論《古詩十九首》的課堂教學策略
    【摘要】《古詩十九首》是漢代文學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因作者佚失,缺少相關的創作背景,且每首詩之間無邏輯關系,故難以理解和把握。教師在講授《古詩十九首》時,可以依據物象、情感、四時這三項,梳理19首詩歌的內容,使之成為一個有邏輯性的系統,以便于學生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娟P鍵詞】《古詩十九首》;物象;情感;四時;邏輯【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1-063-02【本文著錄格式】胡玉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11期2021-08-09

  • 論《古詩十九首》中的空間書寫
    7)關于《古詩十九首》的作者與時代,一直以來爭論不休,現在一般認為其出自東漢后期文人之手。雖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但這十九首詩在表現內容與寫作手法上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其描寫的對象大多為游子思婦,羈旅生活、離別之情與相思之苦構成了其最主要的內容。在充滿離愁別緒的羈旅詩中,空間的距離感成為情感發生的主要原因,詩中的空間書寫就自然成為重中之重?!?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長于抒情,但往往并非直接地述說,而是多采用不同的手法細膩曲折地表達情感,空間書寫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例如

    大眾文藝 2021年11期2021-06-25

  • 古詩十九首》中“草”意象及其表達效果微探
    ? 要:《古詩十九首》在中國詩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是我國五言詩發展的成熟標識。本文即著眼《古詩十九首》中“草”意象的運用,根據表現作用將其劃分為時節變化之悵惘、盼歸未歸之憂愁、生命短暫之傷感、高尚美好之品質四類,并結合詩歌總體意境認識《古詩十九首》深層次的情思表達。關鍵詞:《古詩十九首》;草;意象;表達效果[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8-0-02一、《古詩十九首》與意象的關系作為早期文人五言

    青年文學家 2021年8期2021-06-15

  • 論《古詩十九首》中人的自覺
    100)《古詩十九首》產生于社會混亂、政治動蕩的東漢末年。它的作者多是處于社會下層的文士。他們在東漢末年天災頻頻、戰禍連連的環境下背井離鄉、游宦無門,因而發出了韶華易逝、人生無常的感嘆。同時,由于常年顛沛在外、流離失所,這些文人們也開始意識到了人的獨立性,顛覆了傳統“天降大任,動心忍性”的觀念,高喊出及時行樂的詩句——“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生年不滿百》)。文人們逐漸脫離了先民混沌無知的蒙昧狀態,帶領時代步入人的自覺的時代?!?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可謂是“人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1-08

  • 《行行重行行》的主題解析
    時期,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一首,作者為無名氏。詩歌刻畫了在東漢末年的動蕩歲月中,婦女對遠行未歸的丈夫的深切思念,情感細膩纏綿,真摯動人。關鍵詞:《行行重行行》;《古詩十九首》;相思《古詩十九首》最早著錄于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為集,后世便將這十九首詩歌作為組詩看待?!?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產生于東漢時期,反映了漢末文人真切的生活感受,是下層文人在個人生活、政治上的真實心靈寫照,是時代、社會、人生的折射?!?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的內

    西部論叢 2020年4期2020-11-25

  • 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主體對其抒情藝術的影響
    【摘要】《古詩十九首》中諸多篇章或從游子視角,或從思婦視角出發,書寫了對于歲月光陰、功名事業、男歡女愛的獨特感受,代表了那一時代文人士大夫們的精神氣質,也從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而這組五言抒情詩中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從不同的人物視角,即以不同身份、特質的人物作為詩歌的抒情主體,從而獲得不同的抒情效果,給人以豐富的情感體驗?!娟P鍵詞】古詩十九首;抒情主體;人物視角;藝術效果【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眾所周知,詩歌的抒情主體不同,詩歌

    中國民族博覽 2020年10期2020-11-25

  • 古詩十九首》中思婦形象探析
    摘要:《古詩十九首》作為兩漢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文溫以麗,意悲而遠,其中的“思婦”形象呈現出時代賦予的嗔癡怨怒,吸引眾多讀者關注思考。本文從思婦詩的存在背景、思婦形象的類別,以及思婦詩的意義等方面進行探析,分析其獨特的藝術形象和審美價值。關鍵詞:古詩十九首;思婦;探析在歷代中國文學創作中,相思是亙古不衰的永恒主題,大致包括:思婦、閨怨、宮廷、棄婦、婚愛等不同種類?!?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主編的《文選》中編輯在一起的一組詩歌,主要以游子、思婦為題材,吸收了《詩

    神州·上旬刊 2020年6期2020-10-21

  • 曹植詩歌傳統之追溯
    騷》,受《古詩十九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具個人藝術特色和生命體驗的詩歌風格。本文將結合曹植具體的詩歌創作及古代文藝理論來對其與《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的承繼關系進行追溯和研究。關鍵詞:曹植;《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詩品》建安詩人中真正融《風》《雅》《騷》二源于一流,承繼《古詩十九首》傳統的詩人當首推曹植。曹植的詩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又保留了《古詩》溫麗悲慘遠的情調。這些詩歌傳統都體現在曹

    廣告大觀 2020年3期2020-10-20

  • 我手寫我心,我詩傳我意:人生最真實情感的抒寫
    摘要:《古詩十九首》作于東漢末年,深刻地描摹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的種種情感,質樸平實,卻情真意切,渾然天成,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關鍵詞:《古詩十九首》;離別;失意;無常;質樸平實初讀《古詩十九首》,便深覺其語言質樸自然,渾然天成,恰似謝榛說的,是“秀才說家常話”(《四溟詩話》)。但一首讀罷,我便發覺它的一詞一句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頭,明明語義淺顯易懂,卻讓我禁不住反復品讀,而愈是反復便愈是不能放下,它的每一個字都仿佛敲擊在我的心

    讀天下 2020年17期2020-09-15

  • 對比探究《萬葉集》和《古詩十九首》中的時空意識
    葉集》和《古詩十九首》,體悟日本奈良時代和中國漢末時代詩歌的時空意識和“人”的覺醒。關鍵詞:《萬葉集》;《古詩十九首》;時空意識;覺醒《萬葉集》這樣一種表現時代風貌和自我意識的一部詩歌總集,與中國古典文學的形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并且中國古代詩歌的形式和韻律的在《萬葉集》中也有跡可循,這都充分體現了《萬葉集》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汲取養分的事實。由于具有同等的文學地位,不少學者都將《萬葉集》和《詩經》作比,但是《古詩十九首》表達方式成熟,傳達著本民族對于情感的珍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4期2020-09-10

  • 漢代文人的生命感嘆
    摘 要:《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而成,自此,原來處于散漫狀態下的十九首古詩,被合在了一起,并且有了一個專名——《古詩十九首》。這十九首古詩作品,在中國詩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由于它們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體現了該時代文人的內心世界及精神內蘊。本文通過分析《古詩十九首》中借大量時空描寫呈現出了他們的生命意識,來探討漢末文人生命意識的感嘆。時空承載著生命,在時空

    百花 2020年1期2020-09-10

  • 憂生之嗟
    浮出水面,古詩十九首作為樂府詩文人化的顯著代表,抒發生命憂患意識所占比重甚大;而阮籍是一生用力在五言詩的名士,與東漢的時代意緒相承接,所發憂生之嗟又在玄學發微之際,因此多意指遙深。從二者情感表達的側重點可以了解文體嬗變的內在因素,立足于時代背景來把握士人心態?!娟P鍵詞】 憂生之嗟;詠懷詩;古詩十九首;比較【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5-0035-02古詩十九首被劉

    今古文創 2020年25期2020-09-10

  • 古詩十九首》的生命悲歌與情懷
    力幾何?!?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中的“飆塵”便是如此。抒情主人公通過練字、疊詞、對比和反語的手法,寄寓“飆塵”以人生恍惚不定、急速逝去而又無可奈何之悲,同時又充滿情懷地告慰覽者抱定目標、努力餐飯,直而不野、悲而不傷,勉勵古今讀者砥礪奮進。關鍵詞:古詩十九首 飆塵 人生悲歌 生命情懷《古詩十九首》,可謂字字珠玉,它用平實易懂的語言,借用人們最常見最熟悉的景物意象,寫出了最豐富綺麗的情感和最深刻無窮的生命體悟。筆者覺得詩中最好的一個詞之一,就是“飆塵”?!帮j塵”闡發了一

    文學教育 2020年8期2020-09-06

  • 古詩十九首》“聽佳人曲感游子心”模式的抒情共性
    模式。在《古詩十九首》中,有三首使用了這一模式,分別為《西北有高樓》《東城高且長》和《今日良宴會》。其中《今日良宴會》一首寫抒情主人公及友人在宴會上聽“令德”奏曲明志的場景,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東漢士階層人生如寄、及時行樂的群體性心態?!段鞅庇懈邩恰泛汀稏|城高且長》則敘寫洛陽失意的游子在街上偶然聽到素未謀面的佳人奏曲,深感是為知音,愿與其雙宿雙飛的情節;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孤獨絕望的心理、插翅難逃的宿命感及在亂世中追求知音和自由的精神理想;感情真摯熱烈、沉重苦澀,

    名作欣賞 2020年14期2020-07-13

  • 古詩十九首》與王梵志詩中的金錢觀之比較
    本研究以《古詩十九首》和王梵志詩中折射出的金錢觀作為切入點,對當時人們的思想狀態進行分析,旨在探究社會發展狀況對人的情感心態和思維方式造成的影響。這兩組作品雖然在創作時間上相隔幾百年,但都揭示了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表現了處在社會邊緣的人們的痛苦心聲,因而在思想觀念上存在相通之處。[關鍵詞]金錢觀;錢為今世用;錢并非萬能;世人多重錢[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4-0134-03中國古人以“口不言錢”形容廉潔

    大學教育 2020年4期2020-04-10

  • 文本層次理論視閾下的《古詩十九首
    個層次對《古詩十九首》進行了探究,以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關鍵詞]文本層次理論;《古詩十九首》[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09-0004-02童慶炳在《文學理論》一書中將文學文本劃分為三個層次:文學言語層、文學形象層和文學意蘊層。這三個層次由淺入深、由內及外,涉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維度。一、文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0年3期2020-03-16

  • 古詩十九首》中植物意象探析
    宦無門?!?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 中對植物意象的有機融和,巧妙地凸顯出作者極具標志性的情感,不僅在托物言志中借植物的形貌加深作品的審美意蘊和深度,而且豐富并充實了詩歌的意象范疇,完整地體現出“婉轉附物,怊悵切情”的藝術特色。關鍵詞:植物 意象 生命意識 《古詩十九首》意象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現象,寄托著人們獨特的生活觀念、情感及思維的反映模式等,《古詩十九首》作為五言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謀篇、摹景等方面都對我國舊詩產生了深遠影響,其獨特意象運用亦如此。孤罔無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7期2020-03-01

  • 古詩十九首》“聽佳人曲感游子心”模式的抒情共性
    要: 《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東城高且長》兩篇,都運用了抒情主人公聽曲感心的抒情模式。筆者從兩詩的抒情方式切入,通過文本細讀和比較,發現兩首詩歌有著以高聳的建筑起興、在單向抒情模式下突出時間的瞬時感與空間的距離感、直抒胸臆的悲鳴與對生存困境的包容相結合、直接描寫樂聲及用雙飛鳥意象象征抒情主體對客觀時空的超越的抒情共性。在對這五項抒情共性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筆者發掘出兩詩得以傳世的藝術魅力和東漢文人超越時空的人文精神與人格力量。關鍵詞:《古詩十九首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中國古詩英譯中缺省主語的身份判斷及補出
    。本文以《古詩十九首》為例,探討在中國古詩英譯過程中如何判斷詩歌中說話者的身份,進而討論譯詩中對說話者身份存在不同判斷的合理性以及造成判斷差異的原因。分析表明,《古詩十九首》中說話者在英譯詩中可以表現為I、we和第三人稱這三個主語并有具體的身份判斷,少數幾首即使不同譯者對原詩說話者身份的判斷存在差異,在確定身份之后只要選擇符合該身份的用詞和情感表達方式,不同的譯詩也完全可以做到各得其妙。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譯者的文化心理對于判斷說話者身份和情感表現有著重要影

    外國語文研究 2020年5期2020-01-06

  • 古詩十九首”中的時序意識
    高成就的“古詩十九首”,歷來為各代學者稱贊。這組詩作所呈現出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也對后代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所寫的主題多為游子思歸及思婦的閨怨哀愁,在戰亂頻繁、經濟水平較低的社會背景下,社會中那些仕途失意的知識分子飽受現實的摧殘與折磨,“古詩十九首”便是他們有感而發。細讀這組詩歌可以發現,無論是遠行在外的游子,還是深閨中郁郁幽怨的思婦,都能夠敏銳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交替變化。同時,作者非常關注這種時序變化給詩中主人公帶來的內心情感的激蕩

    文化學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淺談《古詩十九首》的時空意象及空間轉換
    225)《古詩十九首》開文人五言詩的先河,代表了五言詩的最高成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重點研究的對象。其中人們關注的重點多為它的產生年代及所表達的情感,而它的產生年代目前仍然不能確定。一、《古詩十九首》的產生從古至今,《古詩十九首》的產生年代一直處于爭議的狀態。但可以確定的是,《古詩十九首》是東漢以來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個說法:1.西京遺翰,莫見五言,故十九首非西漢作品。乃六朝時人說,見《文心雕龍》。2.十九首用字有觸西漢皇帝諱者,故非西漢人作。乃顧炎

    文化產業 2019年19期2019-12-27

  •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思婦形象分析
    萬 佳《古詩十九首》是我國詩歌中的明珠,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它成詩于東漢中晚期,作者為中下層文人。這一組詩最早見于蕭統的《文選》,編者稱其為《古詩十九首》。它標志著我國五言詩已進入成熟階段,劉勰稱其為“五言之冠冕”?!?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抒寫的是游子思婦的痛苦與哀傷,其中“游子詩”十首,“思婦詩”九首?!缎行兄匦行小肥恰?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的第一首,也是其中“思婦詩”的第一首,它展現的是閨中思婦對他鄉游子的深切思戀。全詩如下: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文學教育 2019年31期2019-11-26

  •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思婦形象分析
    行行》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一首,它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思婦對游子的復雜情感,塑造了豐滿的思婦形象。本文擬從表層意蘊和深層本質來探討這首詩的思婦形象。關鍵詞:《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思婦形象 表層意蘊 深層本質《古詩十九首》是我國詩歌中的明珠,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它成詩于東漢中晚期,作者為中下層文人。這一組詩最早見于蕭統的《文選》,編者稱其為《古詩十九首》。它標志著我國五言詩已進入成熟階段,劉勰稱其為“五言之冠冕”?!?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抒寫的是游子思婦的痛苦與哀

    文學教育 2019年11期2019-11-26

  • 何處安頓身與心
    ?要:《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承前啟后之作,意象的創造上亦是如此。從《古詩十九首》始,樓的意象表達士人高潔人格、遠大政治理想與曲高和寡的處境,城、城門(城闕)象征皇權、代表文人實現自身價值之所。關鍵詞:《古詩十九首》;城;樓;城門;失意文人作者簡介:董莉,唐山學院文法系教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與研究。[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9-0-01《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承上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9期2019-11-16

  • 古詩十九首的色彩運用
    要: 《古詩十九首》是漢末文學發展的新的高峰,尤其是五言詩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的研究價值往往圍繞在人的自我意識覺醒,而其審美價值則隱匿其下,通常少有詳細論述。盡管《古詩十九首》語言平淡自然,鮮有雕琢,但它依然呈現出“婉轉附物,怊悵切情[1]”的濃烈表達效果。其中色彩的運用功不可沒,無論是意象興寄還是人物塑造,皆離不開色彩的點染。色彩運用使得《古詩十九首》的情感表達更加細膩感人,也有利于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為詩文創造了無限的審美體驗。關鍵詞:

    長安學刊 2019年4期2019-09-24

  • 古詩十九首》中動物意象的情感意蘊
    000)《古詩十九首》是中國詩歌長河中最早成熟的文人五言詩,代表了漢代文人詩的最高成就,最早見于梁代蕭統編撰的《文選》。自其誕生之日起,“十九首”就以其情感之真,藝術之美而獲歷代文人騷客的贊譽。鐘嶸《詩品》卷上稱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眲③摹段男牡颀垺っ髟姟菲Q它是“五言之冠冕”。意象是詩人表情達意的寄托,《古詩十九首》享譽如此之高,其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意象功不可沒。早在明代,學者胡應麟就已經意識到《古詩十九首》意象之精妙,他在《詩藪》中曰:“真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7-29

  • 搖晃在正邪之間
    畔草》是《古詩十九首》中較為發露率真的作品,可借其管窺思婦詩的三種解讀模式。其一,比興寄托。即從儒家倫理道德角度,認為該詩是“男子作閨音”,委婉抒發懷才不遇的無奈不甘。其二,探究本事。即試圖確定作者名姓,坐實詩中人物的原型,挖掘詩歌背后的本事。其三,自然感發。即正視詩中的感情,認為思婦雖然明艷招搖,但其質樸俚野的相思值得肯定。關鍵詞:《古詩十九首》思婦詩 《青青河畔草》男子作閨音“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詩無達詁,文無定解
    象手法 《古詩十九首》 文人五言詩【教學目標】1、反復吟詠,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情感;2、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會詩意的多解性;3、引導學生了解《古詩十九首》在詩歌發展史上的意義;4、從詩歌深蘊的思想情感中汲取精神養料,豐富人生體驗?!窘虒W重點】品讀詩歌,引導學生體會詩意的多解性?!窘虒W難點】體會五言詩在表情達意及形式上的妙處,了解《古詩十九首》在詩歌發展史上的意義?!窘虒W過程】一、導入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近一組非常奇妙的詩歌——《古詩十九首》。很多詩家學者對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9年4期2019-04-08

  • 古詩十九首》中的植物意象及其作用
    摘要:在《古詩十九首》中,有十首古詩運用了豐富的植物意象,如“河畔草”、“竹”、“芙蓉”、“菟絲”、“女蘿”、“蕙蘭花”、“秋草”等花草意象,以及“柳”、“松柏”、“白楊”、“奇樹”等樹類意象。這些植物意象之間,及其與其它意象之間的有機組合,使得每一首詩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特征。關鍵詞:《古詩十九首》;植物;意象《古詩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詩歌運用了植物意象,分別是《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

    北方文學 2019年6期2019-04-01

  • 淺析《古詩十九首》的地位及藝術成就
    學史上,《古詩十九首》所代表的東漢后期無名氏五言詩,標志著五言詩歌從以敘事為主的樂府民歌發展到以抒情為主的文人創作已經成熟,同時也為魏晉南北朝以五言詩型為主體的文人詩歌的高度繁榮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習、摹擬、繼承“古詩”手法、風格的詩歌創作不絕如縷,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一、“古詩”概念的界定“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數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西部論叢 2019年9期2019-03-20

  • 古詩十九首》選讀
    鐘岳文西北有高樓a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b,阿閣三重階c。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d。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e。清商隨風發f,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咀⑨尅縜這首詩首先勾勒出一座高渺入云、裝潢精致、恍如仙境的高樓,隨后引出高樓上悲涼的歌聲與身份未明的歌者,最后在無盡的低回悵惘中,抒發詩人對歌者“知音難遇”的同情,表明其愿與歌者一同化作鴻鵠、遠離塵世、振翅高飛的渴望。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

    月讀 2019年2期2019-02-28

  • 古詩十九首》:與《詩經》相媲美的五言古詩選
    鐘岳文《古詩十九首》是南朝梁蕭統編《文選》時,從傳世的古詩中選錄出的。這十九首五言抒情短詩出現后,得到了詩論家的廣泛贊譽,比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其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中贊其“一字千金”,張戒在《歲寒堂詩話》中推其為“古詩第一”,并做出“其情真,其味長,其氣勝”這樣的評價,呂本中在《呂氏童蒙訓》中則說“詩皆思遠而有余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梢哉f,《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后人往往將其與《詩經》相提并論?!?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的作

    月讀 2019年2期2019-02-28

  • 古詩十九首》與漢代人的行旅心理淺析
    的詞語在《古詩十九首》中隨處出現,可見“車馬”在當時社會生活中是普遍又重要的交通工具。加上漢代道路交通不斷發展,為遠游提供了基礎條件?!坝螌W”又染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大量的士子對遠游產生了濃厚的向往之情,《古詩十九首》中數量居多的游子思婦詩便是明證。為了生計、聲望、仕途而踏上行旅成為當時人們的常態,《古詩十九首》中處處可見這種常態,其中大部分作品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漢代人復雜的行旅心理,行旅心理的復雜性主要體現為向遠慕游之情、思歸畏遠之情與行旅中的人生憂患

    名作欣賞 2019年27期2019-01-27

  • “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的《古詩十九首
    摘 要:《古詩十九首》作為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成熟之作,在揭示人生的悲劇性的實質與人生應自我珍視等人生、社會等方面都有是前所未有的突破。關鍵詞:五言詩;漢代文人作者簡介:董莉,唐山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和研究。[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01有“《風》余詩母”(明陸士雍《古詩鏡》)之稱的《古詩十九首》產生于漢代末年,作為文人五言詩的成熟代表,歷來享有盛譽。南北朝時期的劉勰在《

    青年文學家 2018年32期2018-12-27

  • 古詩十九首》中的重言詞分析
    基礎,對《古詩十九首》中21個重言詞進行分類討論,說明重言詞的特征。一、《古詩十九首》中重言詞的概貌(一)疊詞疊詞是指單字與重疊后的詞意義相關或相同,由兩個音節相同的語素構成的重疊式合成詞?!?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中的疊詞共有18個,根據疊詞與單字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的關系選取3個例句分類說明。1、疊詞與單字的本義相關(1)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3]“行行”指走走停停的動作?!墩f文·辵》“行,人之步趨也”。[4]“行”,本義是行走。晉陸機有《擬古詩十二首》“悠悠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8年10期2018-12-24

  • 《古詩+九首》詩歌淵源解析
    代表作品《古詩十九首》詩歌淵源的講解,是大學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重難點。通過追溯《古詩十九首》的歷史蹤跡,解析《古詩十九首》對《詩經》《楚辭》、民間歌謠和樂府詩歌的繼承與發展,探索其藝術淵源,發掘其在文學史承上啟下的里程碑意義?!?span class="hl">古詩十九首》語言質樸、凝練,使五言詩成為一種成熟的·文人詩體,使情景交融的手法更為純熟,使詩歌由“言志”轉為“緣情”。關鍵詞:《古詩十九首》;《詩經》;《楚辭》;樂府詩;淵源高校古代文學課程《古詩十九首》這一章,重在講清其文學發源,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1期201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