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文本的詩意解讀

2016-12-12 07:45黃令江
亞太教育 2016年31期
關鍵詞:詩意語文課堂文本

黃令江

摘要:“詩意語文”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一個新的教學理念。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意,這就對教師、學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本文針對當今語文教學現狀,選取文本的詩意解讀方面,從教師的角度如何構建詩意化的語文課堂來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詩意;詩意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23-01

一、什么是詩意化的語文課堂

(一)“詩意”的理解

《文心雕龍》明詩篇章所提及,“詩者,持也”。這里的“詩”是稟人之七情與客觀思想,根據心中的情志而發出來的一種喟嘆,用來“扶持”人的性格和情懷?!冬F代漢語詞典》中,“詩意”的解釋是:“像詩里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边@里說的“詩意”就是教育本質的反復錘煉和其浪漫的再度表現。呂叔湘說:“語文科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梢姟霸娨狻钡恼Z文課堂要求教師既要把語文教實,也要把語文教美,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既要讓學生學會去運用語言文字,而且還要用一種浪漫的詩意的方法來完成教學目的,實現教學任務,從而使課堂充滿語文味。這樣說來,“詩意”二字便能將“科學”與“藝術”和諧統一起來。

(二)“詩意語文”的解讀

潘新和先生曾經說過:“語文的詩意,要借助言語的詩意,領悟、成全、造就人生、人類的詩意,終極目的是指向詩意的人生,人類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續?!痹娨獾恼Z文課堂的教育,須建立在對語文的認識、對人類的生命關系的認識上。同時,他還在教學層面上,指出了“詩意語文”的三個主要的特點:“詩意語文”教育的基礎在于維護學生的童心,讓學生保持相對的感性體驗,拒絕理性意識的過分支配;“詩意語文”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和培育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充滿生活情趣,堅持人生的信仰。

過去的語文教學側重于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實用性,更多的是用模式套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語文的感性魅力和詩意的情懷,長期以往使得語文教學出現了眾多的問題。針對語文教學現實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在新課改的推動,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育界提出了“語文的詩意”、“詩意語文”等理念,希冀這樣能夠讓語文教學重新生機?!霸娨庹Z文”主張讓語文回歸本質,追求文本的詩意美。在詩意化的語文課堂里,教師和學生能夠徜徉于語文的詩意中,共享語文的歡樂。其次要求教師充滿激情,用個人的智慧和魅力感染學生,同時注重文本的重難點,以及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從趣味入手激發學習文本的興趣。

二、構建詩意化語文課堂,深入文本解讀

構建詩意語文課堂,要求教師能夠用充滿詩意的心靈和獨到的眼光去解讀文本,走進作者內心,與一個個靈動的漢語言文字對話交流,品悟出文本的詩意美。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文本中語言文字、字里行間的思想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正視語文的價值,真正讓學生懂得語文課堂的終極價值導向追求,并將其納入到自身的語文學習中去。

(一)深入解讀文本內容

首先,教師要對文本的內容進行深入解讀,深切感受其詩意美。這就需要教師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對美懷有高度敏感的心深入到文本中,于細微處于無聲處挖掘出其中的審美元素。文本內容的詩意具體來說就是要探討文本的情趣和理趣,因為文本就是作者內心情感和個人見解的文字載體,可以是其中或濃或淡的情,可以是美如仙境的環境,可以是個性紛呈的人物,也可以是含蓄雋永的哲理等。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能夠抓住文本的語言文字,體驗作者的心路歷程。語言文字是人類用以達情傳意的不朽工具。要走進一個人、了解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品位其作品字里行間的情感流露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式。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本內容的了解上,教師還應該拓展一些課外的資料和事跡,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開放性的深入思考。教師還要能夠抓住文本的感情紐帶,聯系自身,獲得對本我的認識與超越。語文是知情統一的學科,語文文本中蘊藏著許多情感流動的細節,要抓住這些情感細節,建立起與文本之間的情感紐帶,聯系自身的生活經歷,聯系師生之間的情感互生,獲得對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認知與自我超越。

(二)深入解讀文本形式

再者,教師還應對文本的形式進行詩意的解讀和探究。文本的美不僅包括內容的詩意美,還包括作品結構的力量美。如西漢賦文的工整與大氣、唐詩的韻律、宋詞的多彩、小說的流暢、散文的自由,都在一定程度上構筑了作品的結構之美、韻律之美、錯綜之美。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學會如何運用文本結構的力量來培養學生對于文本解讀的情意,讓學生體驗到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又體會漢語言音樂的美感。例如在唐詩宋詞里面,非常講究語言的音節韻律勻稱,行文結構整齊、這樣讀起來可以讓人有歡快流暢之感。字與詞之間的詩意組合,讀起來輕快有聲。有的時候課文的字、詞,甚至標點和句子的順序等,都可能會有一個潛在的詩意。這要求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同樣不要輕易放過。否則,詩意便與課堂擦肩而過,讓人遺憾。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敏于捕捉,對文本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這就成了打造詩意的語文課堂的關鍵。語文的詩意捕捉,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語文教師深入挖掘其內在的實質,希冀有一天語文的課堂不會沒有生氣,而是充滿詩意。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參考文獻:

[1]高萬祥.語文的詩意[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

[2]盛新鳳.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M].文匯出版社,2004.

[3]王崧舟.王崧舟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崧舟.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王崧舟.發現詩意語文[J].教育旬刊,2010.1.

[6]王崧舟.詩意語文的教學智慧[J].小學語文教學·人物,2011.1.

[7]焦春煥.詩意的語文課堂呼喚詩意的語文教師[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0.4.

[8]馬小平.“詩意課堂”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中學版-教學管理,2010.11.

猜你喜歡
詩意語文課堂文本
詩意地棲居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被耽擱的詩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