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旅游業發展研究

2016-12-12 14:18符茂正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海上絲綢之路

摘要:文章以南海旅游產品為視角,提出合作構建中國南部沿海絲路港口遺產文化旅游經濟帶、海南島、三沙群島絲路生態休閑旅游經濟帶,分別對南海概況、南海絲綢之路概況、南海旅游資源狀況、南海旅游資源開發的意義、旅游產品設計開發思路、南海旅游產品創新延伸探討六個方面進行新產品創新和設計,對合作建設中的產品創新探索難點問題作了延伸討論。

關鍵詞:南海旅游;海上絲綢之路;旅游產品創新

一、南海概況

南海是位于中國南部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及中南半島所環繞,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南海海域面積有356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和巖礁,通稱為南海諸島。南海和南海諸島全部在北回歸線以南,接近赤道,屬赤道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雨量充沛,季風明顯。島嶼大都狹小,其中最大者為東沙島,12平方公里,其他各島面積要小得多。南海諸島共230個島、礁、沙、灘,按其離海面的位置可分為:灘(bank),位于水下較深的珊瑚,呈廣闊的臺狀;暗沙(shoal),由灘向上生長,距水面較近;礁(reef),位于水面下高潮和低潮之間的珊瑚;砂洲(sand cay)和島嶼,露出水面之上,高潮時也不能被淹沒。砂洲是新出海面的島,平鋪一層淺沙,海拔更低于島,遇大風浪時可能被淹沒。砂洲年長日久堆積而成島嶼高度多在4~5米之間,島大都是平頂,島的周圍有狹長的白色沙帶。

二、南海絲綢之路概況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貿易網絡。

海絲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昂I辖z綢之路”是歷史上中外交通貿易與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南海旅游正處于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地段。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倡導建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富含軍事意圖與地緣政治意圖的發展戰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構建和平穩定周邊環境的戰略舉措,是中國與東盟之間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有利于擱置爭議、增進共識、合作共贏,推動構建和平穩定、繁榮共進的周邊環境;也是新形勢下中國應對挑戰、用開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徑;還是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深遠謀劃,不僅有助于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港口航運、海洋能源、經濟貿易、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對促進區域繁榮、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大大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空間,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并最終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實現互利共贏。

南海旅游產品從自身優勢及擁有南海海域行政管轄權考量,海南則應該將發展視野從主島陸域拓展到整個南海海域,基于南海地理位置、運輸干線、環境資源的視角,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支撐,牽頭倡議構建西、北、東三個旅游經濟帶,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并以此為先導,通過國內外區域旅游合作,開發以海商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海上絲綢之路旅游系列產品,探索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旅游合作基地”。

三、南海旅游資源狀況

(1)海南島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省,陸海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遺跡(址)、墓葬(群)主要有陵水新村港海邊發掘的橋山遺址、三亞和陵水發現的古波斯人墓葬群、澄邁的福安窯址,以及被國際航標協會列為“世界一百座歷史文物燈塔”之一的臨高角燈塔等。(2)中南半島沿海國家歷史悠久,海上貿易發達。擁有吳哥遺址、柏威夏寺、素可泰古城、阿育他亞(大城)、順化歷史建筑群和被稱作“海上桂林”的下龍灣等著名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在有“寺廟之城”之稱的泰國曼谷,全市共有包括為紀念鄭和修建的大寶公廟在內的佛寺400多座。(3)馬來半島,歷史上與中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古城建有三保街、“三保廟”及附近的“三保山”等。史料記載,鄭和曾先后五次到達馬六甲,并在當地建立了下西洋艦隊的集散中心和庫藏要地,因此,當地中國文化氣息也更為濃厚。 南海擁有眾多資源,主要可分為景觀、海產、海鳥、熱帶作物、這幾大類。

南海水產之豐富舉世聞名。作為我國主要漁場之一,南海中的魚類資源主要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墨魚、海龜、紅魚等。其中大黃魚最具代表性。同時,南海還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由于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島上生長著200多種熱帶高等植物。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和木麻黃。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多種獨特的熱帶水果、蔬菜。

四、南海旅游資源開發的意義

1.維護國家主權

自上個世紀以來,文萊、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覬覦南海豐富的資源,企圖占領南海島嶼,我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捍衛國家主權。通過開發南海旅游,有力證明我國掌握南海的國土資源,并以三沙市為中心擴散周邊,通過南海旅游為游客提供身臨其境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中國國民的領土歸屬感。

2.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我國南海的海洋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鑒于人類活動造成的不良影響,譬如過度捕撈導致的漁業資源衰退、陸地污染促使近岸水體質量下降、填海圍墾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等。

3.促進旅游經濟增長

從2010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費國,旅游市場需求旺盛。在“國際海洋年”的大背景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海洋旅游需求與南海旅游開發相得益彰,通過旅游開發實現南海旅游產業的快速擴張。

4.改善部隊及漁民生活條件

南海除駐扎的部隊外還有800多名分散在永興島、北島、鴨公、全富島等島礁上的漁民,基礎設施不完善,他們雖享受一些柴油補助和補給船送淡水食品和醫生巡診等服務,但總體生活水平較低,收入甚少,開發旅游帶動島嶼經濟并提升當地居民收入。

五、旅游產品設計開發思路

1.開發海上絲綢之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線路。該產品可以以觀光游覽為主,要求重點選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城市及島嶼的著名世界遺產,設計資源互補,特色鮮明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游覽線路,滿足國內及國外游客觀光旅游者的需求。

2.開發海上線路,中國南?;疚词芪廴?,海水清澈湛藍。游客可以選擇乘游輪出海,欣賞寬廣美麗的大海美景,感受清新的海風,呼吸新鮮的空氣,近距離欣賞甚至登上珊瑚礁。干凈無瑕的南海海域一定會給游客帶來零距離的體驗;游客還可以選擇和漁民一同出海,體驗漁民生活,親自在大海里垂釣、收網,聽漁民講解大海的故事、歷史事件、海洋文化知識;此外,游客還可以乘坐直升機,從空中俯瞰海景,視野更加開闊地欣賞到浩瀚的大海,星羅棋布的島嶼。整個海上路線依托南海寬廣的海面,污染較小,除船只,專業水手和向導外無需另外的條件,因此可行性強。雖然此類旅游項目在其他海島旅游中已有出現,相較而言,南海保護良好的區域將是最大的優勢。

3.海上絲綢之路民族風情文化游。以民族(俗)文化主題園、民族博物館、旅游節慶活動等為載體,展示海上絲綢之路上各國民族文化風情,形成主題或延伸產品。

4.策劃大型紀念性仿古航海巡游。與國內游船或郵輪公司合作開發“重溫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線路,設計以海商文化為主題的海上絲路旅游產品。

5.以海南三亞鳳凰島郵輪母港為基地,開發郵輪度假旅游線路。2013 年至今,海南“北部灣”郵輪定期赴西沙旅游,同時海南也正在規劃推出南海郵輪航線,可追尋當年鄭和的南洋足跡將航線延伸至菲律賓及印尼,增加世界自然遺產旅游觀光項目。

6.開發海島線路,島上路線建設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加快西沙群島國家海洋公園建設,以永興島和銀嶼島為試點,開發并規劃開發海洋潛水、探險、科考、水上運動、觀鳥等珊瑚礁原生態旅游產品;和海景相比,島上風光并不遜色。獨特的紅樹林、椰林,雪白的沙灘,壯觀的海鳥景象,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顒咏Y合島上條件,可以是露營,篝火晚餐,采摘椰果,泡溫泉,日光浴,沙灘排球等等,讓人們認識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懷抱,充分體驗其中的樂趣,對快節奏生活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極好的放松,休整。更重要的是,活動應當結合我國南海的民俗,創造出獨特的文化氛圍。有了文化作為內在支撐,南海旅游才能與眾不同,才能真正有生命力。尤其要注意保護原生態環境,不可以破壞生態為代價換取所謂的舒適,便捷。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也應時時處處遵循生態友好的原則,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還可以此為契機對游客宣傳保護環境的理念,號召大家為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做貢獻,如此美景將會起到極好的宣傳效果。

7.開發南海水下考古探秘游體驗產品。欣賞神奇的海底動物世界,觀賞海底文化遺址。圍繞“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及近年來出水文物盡快規劃籌建國家南海博物館和國家水下文化遺產南海保護基地,開辟模擬航海體驗區和建設海底文物觀賞通道等設施?,F已發現,南海海底有不少沉船、文化遺址,其上有大量文物,游客在水下近距離觀賞,感受古代燦爛的文明?!爸袊脊?1號”考古船首航南海,啟動了西沙珊瑚島和金銀島沉船遺址的打撈作業。讓游客潛入海中,穿梭在魚群,珊瑚中,感受生命的神奇與美麗,領略了生物科學的迷人之處。此外,還可以劃出安全海域,作為海上運動場所,如沖浪、游泳、帆船等等。海上運動能使人們體驗與自然搏斗,鍛煉體魄,增強意志力,不失為一項可行的項目。但是一定要做絕對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

六、南海旅游產品創新延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中國與東盟旅游合作機制問題。旅游合作范圍有限,形式比較單一,主要還停留在與東盟幾個國家的分別合作上;旅游合作機制比較松散,缺乏對各方的約束,項目的實施常常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構建南海絲路旅游經濟帶,應預先參照實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出的“絲綢之路多次出入境簽證”制度,提高游客簽證便利化水平。

2.南海絲路旅游經濟帶規劃問題。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已有的觀光和度假產品漸趨老化,現有的南海區域豐富優質的旅游資源還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形成特色的旅游產品綜合體系,使“南海絲綢之路”品牌躋身世界文化遺產之列。

3.國內相關地區合作開發問題。從國內合作看,需要瓊桂粵閩合作共同制定基礎性文件,建立以南海為核心的絲路旅游城市聯盟,統籌開發和配套完善相關旅游服務系統,鼓勵和支持區內、國外旅行社聯合考察、開辟“南海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線路”,加快北部灣、泛珠三角等區域的新合作已勢在必行。

此外,21世紀南海旅游“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國家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構思。由于域內國家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差異較大,在推進旅游經濟帶建設進程時,南海地理條件優越,擁有景觀、海產、海鳥、熱帶作物等眾多資源。合理定位,合理開發,秉承環境友好,綠色旅游的理念,我們一定能將南海打造成優質著名的旅游品牌。南海旅游業,一定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符茂正.沈丹丹.南海旅游業發展研究——南海旅游產品探索[J].科學中國人,2015(12Z)

[2]任工廠.南海旅游業發展研究——南海旅游營銷模式研究.現代營銷,2016(01):58.

[3]姜樾.海上絲綢之路與海南島港口[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03):54-59.

[4]把脈南海絲路水下遺產保護[N].海南日報,2014-06-23:015.

[5]江曼,范士陳.南海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初探.經濟生活,2014(18)

作者簡介:

符茂正(1982.08- ),男,漢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產品開發。

猜你喜歡
海上絲綢之路
中泰合作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海外移民
印媒: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欲連印“季節計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