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研究

2016-12-12 12:04李華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貿易摩擦應對措施

李華

摘要:本文首先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摩擦問題進行了概述,由此引入美國對華的反補貼調查。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大背景,在美國對華反補貼現狀進行介紹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美國對華反補貼的深層次原因,并分別從政府和企業角度給出了對于美國反補貼調查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貿易摩擦;反補貼;應對措施

經濟全球化的腳步不斷加快,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也不斷加速。但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深入,貿易摩擦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中美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補充,但中國的出超地位不斷提升,美國開始采取各類貿易保護措施來維護自身利益。當反傾銷措施不再奏效,加之2008年金融危機的對美國經濟影響深重,反補貼手段開始為美國政府所利用。在美國對華反補貼措施使用如火如荼之時,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美國反補貼相關規定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吸取以往反補貼案件中的經驗,為我國日后應對美國反補貼調查提供經驗。

一、對外貿易摩擦問題概述

1.對外貿易摩擦簡介

大多數討論對外貿易摩擦的文章中,對于對外貿易摩擦的概念的描述比較模糊。由于學者們對于對外貿易摩擦的理解角度不同,目前暫無統一的定義。在我國的學術領域,關于對外貿易摩擦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王厚雙(2002)以貿易戰代替貿易摩擦,其在著作《貿易戰:離中國有多遠?》中指出,貿易戰,也就是貿易摩擦,是經濟戰在對外貿易中的表現形式,其強調:經濟戰范圍廣泛,可大可小,從小的方面說,是企業與企業,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競爭,從大的方面說,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在資源與機會方面的爭奪。貿易戰是經濟戰的一方面,貿易戰的實質是國家從戰略角度出發,為國家利益而開展的國際貿易的對抗。

趙瑾(2002)在其著作《全球化與經濟摩擦》中從微觀的角度來解讀貿易摩擦。該文認為貿易摩擦是經濟摩擦的形式之一,并將貿易摩擦限定為微觀經濟摩擦,主要探討產業內以及產業間的經濟摩擦,未涉及宏觀層面以及國家級別的貿易摩擦。

2.貿易摩擦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劃分方法,貿易摩擦有不同的類型。

以貿易摩擦涉及的對象來看,可分為有形摩擦和無形摩擦。有形摩擦是指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摩擦,主要以進出口商品為載體,無形貿易摩擦并不涉及到具體的有形產品,而是對外貿易往來的雙方或多方國家在經濟政策、貿易制度、貿易法規等方面的差別以及不兼容。

以參與貿易摩擦的經濟主體來看,貿易摩擦可分為雙邊貿易摩擦,多邊貿易摩擦以及集團貿易摩擦。雙邊貿易摩擦只涉及兩個經濟主體,多邊貿易摩擦是指一個經濟主體同多個經濟主體之間的貿易摩擦,集團貿易摩擦則更為復雜,是屬于多邊對多邊的貿易摩擦。該類摩擦常常具有聯盟的性質。

根據貿易摩擦采取手段的不同,可分為關稅摩擦和非關稅摩擦。對中美貿易摩擦而言,關稅摩擦就是指美國提高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稅率而導致的摩擦。除去關稅摩擦,其他為非關稅摩擦,分為直接手段和間接手段兩大類,直接手段包括進口限額,進口許可證等;間接手段則是間接地限制商品進口,其中被談論最多的是技術性貿易壁壘。

二、美國對華反補貼現狀

1.美國對華反補貼概況

美國在對我國反補貼制裁上采取的是遞進的方式。20世紀90年代,中美間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不斷增加,中國商品大量出口至美國,中國經濟在世界上逐漸嶄露頭角。在中美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的地位,美國對此頗為苦惱,但由于上世紀90年代,中國還未加入世貿組織,國際上中國屬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美國并未對中國實施反補貼策略。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中美貿易猛增,中國出超明顯的情況之下,美國開始在其反補貼立法上做文章,著手對中國出口商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2.美國對華反補貼特點

縱觀近幾十年來美國對華反補貼案件的調查,得出美國對華反補貼的以下幾個特點:

(1)反補貼調查頻率增加

中美兩國貿易興盛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21世紀之前美國幾乎沒有對中國發起過反補貼調查。調查始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1世紀初期,反補貼調查頻率為每年一至兩次,2009年及以后,頻率開始越來越大,近兩年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從2006年到2013年,美國共對中國發起38起反補貼調查,其中,2006年2起,2007年6起,2008年4起,2009年9起,2010年和2011年均為3起,2012年5起,2013年7起。

(2)反補貼調查涉案范圍廣泛

中國向美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分布范圍較為廣泛,美國對這些產品的反補貼調查也是采取樂此不疲的態度。這些產品主要包括有煙草、飲料、服裝、金屬管材、化工產品、木制品等,其中有不少產品本就利潤低廉,在被美國征收反補貼稅之后利潤就更顯微薄。

(3)“雙反”同時進行

近年來,美國的對華商品進行反補貼調查時,一般都伴隨著反傾銷調查。其可能的原因是對后者的認定更加簡單,而對前者的認定還要深入中國國內對中國政府補貼行為進行調查。而對相關案件進行裁定時也常常是兩者同時處罰。

三、美國對華反補貼的原因分析

1.美國對華反補貼調查的內因分析

一方面,改革開放之初,為促進經濟發展,我國政府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出臺了不同的優惠政策,其中包括有稅收優惠、專項補貼等。當時這些政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政策中的部分政策在本質上是不符合WTO規定的。也就是說,我國的部分出口商品在本質上是適用于美國的反補貼調查的,但中美對外貿易初期,貿易量不大且對外貿易摩擦集中在其他方面。

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普遍走低,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出口貿易雖然受到影響,但形勢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國為挽救國內經濟,促進國內就業,必然會在進口產品調查上做文章。反傾銷調查一直是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遭遇的最多的調查,在近30年的斗爭中,我國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的能力大大提升,美國開始選擇其他形式的貿易保護政策來對我國企業進行調查,反補貼開始成為新的貿易保護手段。

2.美國對華反補貼調查的外因分析

(1)我國對外貿易增長迅速,易引起貿易摩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出口貿易急劇增長,這樣不可避免會出現貿易摩擦,遭受貿易調查。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資源豐富,國內勞動力價格低廉,政府提供大量優惠政策,出口產品在價格上是進口國家無法比擬的。這雖然給進口國家的消費者到來好處,但卻觸動該國生產者的利益,導致進口國對我國進行反補貼調查。另一方面,我國對外貿易格局畸形,我國對有重要貿易往來的國家一般都是處于順差狀態,也就是說對外出口大于進口。這會造成貿易伙伴的不滿,比如美國從1993年起在與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一直處于逆差狀態,這造成了美國對華的極大不滿,采取對華商品的反補貼調查也在情理之中。

(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貿易保護主義一直是國際貿易中的毒瘤,對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有嚴重不良影響。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不景氣,其后幾年,美國經濟也未完全從泥潭中走出來。在此情況之下,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又開始在對進口商品在反補貼方面大做文章。

四、我國的反補貼應對措施

1.我國政府應對措施

(1)組織企業積極應訴

出口企業在應對美國商務部等組織的補貼調查時,往往是處于弱勢的一方,我國政府必須要在各方面對企業予以積極幫助,組織企業積極應對反補貼調查。

首先要對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給予法律幫助。一方面,政府要組織企業對美國的反補貼法律條例及案件進行學習,熟悉WTO的爭端解決機制。這樣有助于企業避免出口貿易進行時觸及美國相關法律,預防相關糾紛。另一方面,一旦糾紛產生,政府應扮演支持者與協助者的角色,在能力范圍之內積極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幫助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其次,在進行法律援助的基礎之上,政府應對企業給予資金支持。一是對部分企業給予直接的資金支持;二是對于特定行業,幫助成立行業內應訴基金,并協助基金運作以及基金內部資金的分配與使用;三是支持行業協會與商會的發展,使之充分發揮企業與政府間的紐帶作用,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反補貼糾紛。

(2)建立出口產品預警系統

美國對我國產品進行的反補貼調查時有一定的規律性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美國對我國進行反補貼調查的產品都是對其國內產業造成一定威脅的產品。因此,我國政府應該要時刻關注美國國內的產業動態以及發布的相關政策,根據相關信息提前做好產品的出口安排和調整。另一方面,搜集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相關數據,進行系統研究并建立體系,對于可能遭遇反補貼的出口商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3)加速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在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以下簡稱DOC)對我國出口商品進行補貼認定時,人民幣基準利率是重要的認定依據,美國DOC通常采用與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接近的其他國家的短期利率來認定人民幣利率,這一利率的計算依據在反補貼糾紛中通常具有很大的爭議。要在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政府目前要做的是加速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改革。

(4)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

從國際形勢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至今都還未消除,美國經濟也并未完全復蘇,美國需求的減少對我國出口產品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促進經濟增長,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共投入約4萬億元人民幣用于國內投資。其中以農村市場的表現最為突出,家電下鄉等政策對我國經濟貢獻巨大。從國內形勢來看,我國擁有13億人口,但巨大的需求市場卻并未被開發出來。在國際貿易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日趨嚴峻的今天,開發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源泉。

2.我國企業的應對策略

(1)熟悉貿易救濟措施的有關規定,協調出口策略

美國對我國產品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通常是我國的某一類出口產品在一段時間內數量增幅較大,給美國國內的這一類產品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損害了該國國內市場。這就要求我國企業在出口前對美國反補貼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有深刻的了解,出口企業間要對出口策略進行相互協調。正確的做法是要時刻對國際市場保持敏銳嗅覺,搜集該行業產品在國內外的相關進出口信息,并根據信息進行行業分析,時刻把握好產品的出口節奏,避免卷入國際貿易糾紛。

(2)加速出口產品結構調整

在美國對中國進行反補貼調查的產品中,很大一部分產品為勞動密集型,這類產品附加值較低,加工程度較淺,更容易陷入國際貿易糾紛。為避免此類貿易糾紛,出口企業應盡快對出口產品進行結構調整。對于自然型產品,以WTO的相關貿易條例為依據,提高產品加工程度,進行精細加工,避免美國的反補貼以及其他形式的調查。對于工業類產品,應提高其產品附加值來應對美國的反補貼調查以及其他的國際貿易糾紛。

(3)轉變出口策略,進行多元化出口

國際貿易市場上,中國素來以“世界工廠”出名。但這個“世界”的范圍卻并不廣泛,因為我國出口產品的貿易方比較集中,主要是美日、歐盟等,與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間的貿易往來不甚緊密。出口貿易伙伴過于集中的后果就是我國時常面臨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糾紛。同時,美日等發達國家在進口我國產品時處于貿易中的買方地位,不可避免地有濫用買方權利,制造貿易糾紛的嫌疑。而相比之下,發展中以及不發達國家的市場準入門檻較低,我國企業應該轉變出口策略,擴大出口產品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楊榮珍.美國對華反補貼案件補貼項目分析[J].國際貿易,2013(10)

[2]張玉娥,賁永青.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研究[J].經濟視角,2011(09)

[3]臧立.WTO法律體系下實施“雙反”措施的合法性研究——由“美國對華銅版紙案”引發的思考[J].法商研究,2008(01)

[4]李少華.美國對華反補貼問題淺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03)

[5]王厚雙.貿易戰: 離中國有多遠[M].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

[6]趙瑾.全球化與經濟摩擦: 日美經濟摩擦的理論與實證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2.

猜你喜歡
貿易摩擦應對措施
包容性增長視角下我國貿易摩擦應對新策略探析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淺析中日雙邊貿易摩擦及應對措施
論貿易摩擦的成因與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