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類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2016-12-12 07:35李文慧
科教導刊 2016年29期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李文慧

摘 要 以培養學生應用創新能力為目標,堅持和深化個性化教育的理念,用“面向社會需求、校企合作、協同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執行潛能導師制度,促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

關鍵詞 實踐教學 人才培養 個性化教育 潛能導師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2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s the goal, to uphold and deepen the concept of personalized education, adapt to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with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ptimize the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nd teach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method and means of reform,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potential mentors, promote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Keywords: teaching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personalized education; potential mentor system

在學院以“學生為本”與個性化教育辦學思路的指導下,對機械類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進行優化,對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進行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勇于創新、團隊協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加就業砝碼,培養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l 堅持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個性化教育教學理念

育人為本、創新是魂。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學生發展之魂,而創新人才則是國家興旺、民族振興之魂。從“強專業、重實踐、個性化”的培養思路出發,打好基礎、強化實踐、因材施教、分流培養;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發掘學生“潛能”,發展良好個性,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立志”,把學生發展引導至正確的方向;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在強化第一課堂教學的同時,組建了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開放實驗室及實訓中心,提供參加學科競賽及科技創新活動平臺,實施多樣化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彰顯個性化教育特色。

2 突現專業特色,校企合作,優化專業方向課程

共性生存,特性發展,用“面向社會需求、校企合作、協同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突出應用導向、加強專業方向系列課程建設。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學校和企業都是培養人才的主體。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而且參與實施教育和培養任務。校企雙方通過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共建人才培養計劃、 共建課程、共建課堂的實施,保障了人才培養模式一體化的有效實現。

根據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世界領先的二維、三維數字化設計及工程軟件公司Autodesk(中國)公司及東風汽車變速箱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實訓基地,開展產學研合作,以三維數字化設計及制造為專業特色,建設三維數字化實訓平臺,開展三維數字化系列課程及實踐性教學環節,大幅提升我院機械類專業學生的數字化設計水平和動手實踐能力,為他們今后進入企業從事創新設計、新產品研發等工作打下堅實基礎。①與武漢金石興機器人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工業機器人方向實驗班,開設企業實訓實操課程,聯合培養具有工業機器人操作編程、安調調試維護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這是機械類專業的另一個特色方向。

校企雙方按照人才需求設置課程。學校緊緊圍繞企業的生產實際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標準,進行課程改革。同時對專業進行職業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確定課程結構、選擇課程內容、開發專業教材,將企業最需要的知識、最關鍵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質提煉出來,融入課程之中,確保課程建設的質量,這有助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教育學生、關注學生發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就業方向選擇專業方向課程。課程設置有彈性、靈活多樣,將專業課程分為基本要求課程(必修課)和個性化課程(選修課)兩大模塊。兩者結合,體現因材施教、個性發展。個性化課程為“學術性”學生設置提高課程,提供輔修第二專業課程計劃或適應個性化發展的課程計劃(如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專業課考研輔導課等);為“能力型”學生設置技能課程,選擇以實驗室、實訓中心為依托,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實習等課程(如CAD培訓、數控培訓、尺規繪圖培訓等);針對“潛力型”學生,量身定做培養計劃,按需選課,實施個性化課表(如企業實訓課程等)。

3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教學相長

實踐教學環節由與課程教學相結合的實驗、與崗位需求相結合的技能型實習實訓及課程設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學科競賽及科技創新活動、與專業方向相結合的綜合性畢業設計四個板塊組成,能力循序漸進提升的實踐教學過程體系。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注重實踐環節實施科學教育,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啟發法、現場教學法、企業一線案例教學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做到物盡其用,開放實驗室實訓中心,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1 開展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自主學習,動手實踐

“機器人原理與制作”課程選用德普斯科技有限公司的教育機器人進行教學及實驗,以興趣為導向,鼓勵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改裝實驗室小車或制作智能小車。動手焊接電路板,組裝小車結構,利用單片機編程控制各種類型的電機帶動小車運動。小車制作過程涉及到機械結構、電子技術、傳感器、單片機控制等諸多學科知識,增加一些控制電路或者功能模塊就能實現循跡、滅火、避障、遙控、搬運等實驗項目。智能小車的設計制作,促進學生繼續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創新、實踐的能力。

3.2 基于項目式教學的課程設計,促創新設計能力培養

“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常規教學形式為老師指定題目設計,項目式教學為學生根據給定范圍自定題目進行設計,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索。學生根據個人意愿選擇不同教學形式的課程設計,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學習吳昌林教授主講的“創新——思維·方法·實踐”公開課,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對象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指導學生把機械創新設計思想融于具體的設計內容中加以實現,符合機械類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模式。

3.3 畢業設計實施模式多樣性,因材施教、分流培養

畢業設計是在校學生進行的最后一個重要的綜合型教學實踐環節。根據機械類本科生畢業設計的培養目標要求,由學生自主選題和老師分配命題兩種方式相結合,設計并實踐了三種畢業設計模式:一人一題,創新應用;參與教師項目,提高科研能力;校企聯合指導,真題真做。注重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的培養。

3.4 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及科技創新活動,學以致用

通過參加競賽項目的申報、設計、制作、現場參賽等環節,在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可以綜合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一起討論,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過程不僅能獲得多種解決方法,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創新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并且結出了累累碩果。近3年,機械系學生在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大賽、湖北省 “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專業學科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6項,二等獎32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在獲得這些獎項的同時使學生明白了創新設計不是高學歷研究人員的特權,他們自己也可以創新,并能取得很好的成績,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對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促使他們自覺的去留意觀察機械產品,應用學到的知識思考改進。

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創新設計、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引導他們自覺的去改善自己的知識構架、逐步完善理論水平,使理論和實踐更好的結合。

4 執行潛能導師制度,成就個性發展

潛能導師制度是個性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分工進行具體化,分為五類:班級導師、潛力型學生指導師、考研指導師、學科競賽指導師、創新工作室指導師,對不同的學生對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發掘學生在各方面的潛能,促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

5 結束語

圍繞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目標,將個性化教育全面落實到實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各個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融會貫通。根據社會與企業需求,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繼續完善機械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勇于實踐,為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不懈努力。②

注釋

① 鐘相強,楊艷紅,王立濤,疏達.機械類本科生三維設計能力培養體系的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2009(4):172-173.

② 李明穎,丁金華,楊繼新,王學俊,季田.機械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0):46-47.

猜你喜歡
個性化教育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模式化教育主導下的個性化教育改革實踐研究
淺析大數據在教育中的應用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