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國古代音樂的藝術精神

2016-12-12 08:13歐陽聰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氣韻道家儒家

歐陽聰

摘 ? 要: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根植于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土壤之中,貫穿各個時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儒道傳統思想的影響下的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精神,在人格塑造與心性的養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蘊含著深層的人文意義。這種藝術精神在當代藝術價值追求上,亦是當代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創新所不能缺失寶貴精神。

關鍵詞:儒家;道家;和;氣韻;意境

中圖分類號:J60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076-01

中國古代音樂與美學思想都有著鮮明的中國文化的精神特質,和其他門類藝術理論一樣,中國古代音樂的主流思想亦強調感物起興的精神。先秦時期的音樂美學著作《樂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指出音樂與人心和外物相關,二者交相感應形成音樂藝術精神的展現。這一以情為本的音樂藝術精神亦成為后來中國古代音樂藝術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中國古代音樂藝術精神主要體現在儒道多元互融的音樂美學思想上,儒家之始首倡“禮樂觀”,“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視音樂為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在音樂中注入“仁”與“德”的美好品質,對后世的音樂藝術精神產生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與儒家音樂觀截然相反的道家思想,將“自然無為”注入其音樂精神的血液之中。在老、莊的音樂思想里,我們讀到的是無音之音,是老子建立在宇宙之“道”上的“大音希聲”、是莊子天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天籟之音?!按竺馈焙汀跋B暋笔菦]有禮樂的繁飾的宇宙大和之樂,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具有無盡超越意義的音樂藝術精神,體現出道家最初對天地大道之樂的傾聽與表達。

總之,在儒道主體影響下的中國古代音樂藝術精神兩者相互發展影響,形成有著鮮明特色的音樂藝術審美精神。具體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去深刻體味。

一、以“和”為美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的核心內涵之一非“和”莫屬,求和乃是歷代政治觀點與人生哲學及藝術精神追求的共同理想目標,中國古代音樂藝術精神中亦包含這種品質。古代音樂思想與禮教精神互滲、以禮制情,體現出無過無不及的盡善盡美的中和藝術精神?!肮蕵沸卸厩?,禮修而形成。耳目聰明,血氣平和……故曰樂者樂也,”先秦時期的荀子提倡“樂”與“禮”相合,可以達到“耳目聰明,血氣平和”的“中和”之狀。徐復觀曾說:“樂教和禮教一樣,都是本于仁善而節制人之自然欲望,使人成為心性澄明的君子,實現人內外精神人格的充實與和諧?!边@正是儒家在對音樂藝術的內在要求上所追求的“中和”之道。道家老、莊論樂在“道”的基礎上論述人與自然、與天、地之“和”,“大音希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音樂美學思想對“和”的追求則更為玄遠遼闊。在中國古代音樂的表現上,表現這種“和”的精神的音樂作品亦不在少數。古琴曲《流水》是為中國古代音樂作品求“和”之美的典范。該曲以抒情曲調為主, 情景交融,形象深刻的展現出流水的千姿百態,將自然的生命力現象人格化,其感情得到升華,表達出人們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與其和諧共處的頌贊。

二、氣韻之美

在以“和”為美的基礎上,中國古代音樂藝術精神還追求一種空靈玄遠、天人相通、渾然出神的氣韻之美?!绊崱背V嘎曧?,在音樂形式中可以引申為音樂和諧的體現。音樂的“氣韻”以求“音中有韻, 韻中生意”,這是中國人對音樂語言美感形式的獨特的詮釋。對氣韻的追求,這點在中國古代的聲樂歌唱藝術中體現尤為明顯。古代中國詩與樂不分家,古代的詩詞通常在四聲基礎上靈活運用,去展現其動態的音樂性。歌唱者或呤誦者通常運用氣息的流動,通過不同的音高語詞的變化,使聲音產生波動起伏的狀態,從而產生不同韻味,形成美的享受。這種“氣韻”精神在音樂中能夠成功塑造聽眾的音樂審美心理, 將人們帶向一種高渺的音樂精神境界。除聲樂方面之外,在中國古代器樂的演奏上,這種獨特的氣韻精神亦有體現。比如在民族器樂演奏(如古琴、琵琶等)過程中,為了演奏出樂曲的音韻,演奏者在演奏樂器的過程中通常會運用各種肢體動作來控制琴弦, 以求將樂器音響的波動狀態的最美形式展現而出,形成理想的音樂韻味。

三、意境之美

所謂意境,《辭?!范x:“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边@種藝術境界可以使聽眾通過想象或聯想使其產生身如其境之感,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極大的感染。中國古代音樂中“文人音樂”占有很大比重,文人演奏古曲時特別追求一種意境美,可以說古曲的意境美是中國古代音樂的靈魂。在宋代即流行的琵琶古曲《夕陽蕭鼓》中,全曲典雅優美,音樂曲調清新、淡雅,好似空靈虛幻之境的天籟之響,形象地描繪了江南水鄉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讓人回味無窮。聆聽全曲仿佛彈奏者用淡遠而蒼勁的筆墨勾勒而出一幅濃談相宜水墨畫卷。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音樂藝術及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的不可分割部分,體現出獨特的中國古代藝術精神內涵。以儒道思想為主流,兩者交互促進和影響,共同塑造出了以“和”、“氣韻”及“意境”為美的獨特音樂文化藝術精神。在當今面向現代化的中國,這種傳統音樂藝術精神乃是當代中國音樂藝術的發展與創新所不能缺失的精神,對我們人格養成道路和內在心性的塑造都有著重要作用,這種寶貴的藝術精神應該得到繼續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氣韻道家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中國美學“氣韻”范疇之“韻”探頤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氣韻生動 瀟灑自然——柳清芬書法印象
牢記道家養生“十不過”
風:世世代代的氣韻傳承
道家思想に學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