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大學生犯罪原因及對策

2016-12-12 10:33李濤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預防成因

李濤

摘 ? 要: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犯罪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犯罪形式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已引起社會的共同關注。文章通過對當前大學生犯罪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來進行剖析,提出了預防大學生犯罪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犯罪;成因;預防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273-01

一、當前大學生犯罪的現狀

中國大學生年齡一般介于18—22周歲。若從中國哦刑法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看,大學生這一群體具有負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段。大學生學習時間一般長達四年之久,且學習環境又較為封閉,社會就業和現實社會發展對大學生在此期間的心理變化會產生很大影響。結合近年來各類大學生刑事案件分析,大學生犯罪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犯罪人數逐年增加,犯罪類型多樣化以及犯罪手殘忍加劇。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占整個社會刑事犯罪的70%左右,其中大學生犯罪在近幾年逐漸上升,約占17%;中國高等學校學生違法犯罪的,占高??側藬档?.26%,其中盜竊案件就占到50%,打架斗毆、殺人傷害等人身傷害的犯罪僅次于盜竊犯罪案件。而走私、販毒、高科技智能犯罪也在呈上升趨勢。

二、大學生心理犯罪心理的客觀因素

(一)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的社會情況正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國內外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斗爭愈演愈烈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對青年學生原本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沖擊,學習心態浮躁,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文化糟粕也給單純的校園文化帶來極大的負面危害,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社會歪風邪氣使傳統的倫理道德、情操美德的地位不斷下滑,導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

(二)家庭教育的失誤影響大學生的成長

如果追究大學生犯罪的家庭原因,那主要是由于家庭不適當的教育方法和教養方式造成的不良影響。在高考指揮棒的驅動下,有的家長往往只重視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對子女健康人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上多采取簡單、粗暴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恐懼、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決問題,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三)學校管理體制的缺陷未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大量增加,學生素質良莠不齊,這就給學校管理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陳舊而貧乏,實效性差,對學生缺乏人性化關懷,在管理上過分強調鍛煉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科學管理和正確引導的教育意識;法制教育形同虛設 ,僅僅滿足于法律知識的傳授,而沒有形成與法律思想相適應的價值觀,沒有將法律規范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行動動機。

三、大學生心理犯罪心理的主觀因素

(一)片面的自我意識

許多大學生都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總是希望用自己的行動來表明自身的價值,證明自己是人生道路上的強者。這本來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驅動力,但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就有可能因為自尊心得不到滿足而產生失落感,并伴隨著自我預期值下降,逐漸產生消極頹廢的心理,有的大學生便會失去理智,對自己的行為不能以社會道德法律規范進行調節與控制,進而引發不可預見的諸多破壞行為。

(二)自尊心與自卑感的矛盾

隨著大學生獨立意向的增強,他們的自尊心也迅速增強。大學生非常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但是, 當他們躋身大學校園,發現自己只是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普通一員,良好的自我感覺將會不復存在,而新的競爭壓力又會使不少大學生產生心理的失衡,從而轉向自卑導致自己心胸越來越窄。

(三)心理脆弱,無法應對挫折

大學生犯罪,主要原因有自控力較差,心理脆弱,無法應對挫折。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是絕大多數,遠離父母獨立生活之后,對挫折沒有準備,一旦遇到比較大的事件,容易產生過激行為。

(四)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人生觀上,有些大學生認為人生就是揮霍、享樂,索取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天生的,無需努力也無需付出。在價值觀上,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已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部分大學生以金錢、地位、榮譽為唯一取向,以現實和功利為目標。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容易演變為反社會意識,任其惡性發展時,一些人就會唯利是圖、損人利己,采取犯罪的現實行動。

四、大學生犯罪心理的預防對策

(一)社會教育

首先,不斷改善社會環境。人格的健全發展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環境,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對于社會成員的人格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全社會要改變重功利、貪享樂、輕倫理、缺道德的風氣,給大學生創造一個民主、科學、文明、法制的社會環境。在這個環境里,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充分滿族人的物質文化需求,有利于人格的健康發展。其次,不斷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我國的文化市場管理還不夠完善,暴力文化充斥著廣大傳播媒介。影視作品、音像資料和網絡等里面的情色內容,強烈沖擊著大學生的感官。因為心里帶著憤怒和仇恨的學生,他們會用暴力來看待和評論這個世界,而且也總是會學會并找到實施暴力的方法。因此我們應該也必須告訴學生,除了暴力還有其他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的內心及時打消犯罪的念頭。

(二)家庭教育

作為父母,不能只忙于自己的事業而忽略了親子關系,應當安排更多的時間與子女一起交流、學習和探討。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積極去了解子女的心理狀況,正確引導他們的行為;家庭要經營和諧的氣氛,讓子女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及安全感;父母的教育方式要協調一致,特別要注意運用適當的教育方式方法,加強對子女的教育信心和指導能力;父母不能染有惡習或有犯罪行為,而要潔身自好,讓子女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繼承父母的優良品德。

(三)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引導,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我們在教育體制改革中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大學生成長中存在生理營養過剩與心理營養不良、生理早熟與心理晚熟亞健康狀態。同時,大學生自身要重點加強對犯罪心理的自我防范。針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學校要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機構,正確的心理引導,可以培養引導大學生控制情緒,消除其人格障礙,學會寬容,提高大學生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學會處理現實與愿望的矛盾,學會自我調適,做事欠理智思考,以樂觀和堅強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所遇到的困難;可以使大學生放棄偏激和自卑心理,笑對人生,熱情生活,多交朋友,使自己的心理常常處于輕松愉快之中;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觀,使他們正確處理戀愛與性問題,正視戀愛關系,保持穩定的情緒及健康的心理。

(四)抓好學校教育的環節

在學校里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接受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挫折教育,這樣才能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健康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以及牢固的法制觀,從而改變不良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增強抵御外界誘惑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清德.大學生犯罪心理成因與預防[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12).

[2]李立明《大學生犯罪心理透視及預防對策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3).

[3]李峻.當代大學生犯罪的心理動因及對策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2004(24).

[4]張卓然.大學生犯罪心理探究[J].天中學刊,2010(02).

[5]彭志紅《大學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01).

[6]唐婷婷.大學生違法犯罪原因探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猜你喜歡
預防成因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和預防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構建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五重”預防體系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酒”類語符兩個修辭場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