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2016-12-12 14:11吉執來黃波
考試周刊 2016年94期
關鍵詞:規則意識培養方式幼兒教育

吉執來+黃波

摘 要: 3~6歲是兒童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幼兒規則意識培養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競爭意識的發展、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游戲是兒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兒童建構規則的主要途徑;在幼兒規則意識培養中存在規則講解不明、成人缺乏引領示范、規則定位片面等問題;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與差異性。

關鍵詞: 幼兒教育 規則意識 培養方式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在社會領域提出的發展目標;相應的內容和要求是“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1]。因此,幼兒園應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在開展各項活動和游戲中有意識地讓幼兒體驗、理解并主動建構規則,在成長中生成并內化規則,從而實現“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的社會性發展目標。

一、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意義

規則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面對和遵守的,它的存在合情合理,保證了社會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順利進行,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將面對新的規則,社會任何一處都會有不同的規則,不同的社會角色須遵守不同的規則。遵守規則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在幼兒階段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對幼兒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在游戲活動中,對規則的制定和執行是一種社會性任務,包括協商、討論、決策等程序性因素,當然也包括公平、公正及相互間的理解和尊重等觀念性因素[2]。在規則游戲當中,幼兒要和他人學會接觸,要理解和尊重他人,并且要有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這就要求幼兒之間首先要形成和發展一定的社會性關系。在游戲的每個環節,孩子會面臨社會性和認知的互動問題。如幼兒對游戲規則是否認同一致,是否可以相互合作,都是需要規則意識的。所以,規則游戲對幼兒來說,蘊涵著豐富的價值和意義,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二)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規則游戲具有競爭性,當游戲的雙方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游戲時,雙方的關系往往具有競爭性。如果沒有良好的規則意識做依靠就會非常惱火,因為不懂得規則與競爭意識的友好聯系。然而在游戲當中就可以完全放心,我們既可以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又不會再成一定的傷害。所以這種競爭可以在鍛煉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同時,逐漸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

(三)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

由于規則游戲具有原則性,通常又是兩人以上進行的,因此游戲規則必然帶有強制性,如若不然,游戲中就會產生矛盾和沖突,結果只能使事情復雜,使游戲無法正常進行。幼兒在整個游戲過程中都要注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斷不可以隨心所欲,而是要嚴格按照游戲規則進行。長此以往,幼兒的自制力就會得到鍛煉和提高。追求結果是幼兒進行游戲的強大動力。幼兒為了最終的結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需要意志力的參加,這是因為規則游戲需要思考,需要遵守規定,需要有一定時間的堅持和延續,所以在游戲中兒童自始至終都會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也許他們會有放棄的念頭,或者其他的想法,這就必須學會堅持,要用自己的意志力來渡過難關。

二、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主要路徑——游戲

規則意識和習慣的養成在幼兒期尤為關鍵。規則意識的形成不是隨著幼兒的身心發展而自然地形成,也不是靠成人的說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養成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需要把握恰當時機和方法,必須在了解兒童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游戲是兒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兒童建構規則的主要途徑。

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維果茨基認為:游戲作為規則的本質特征,具有規則性,無論是在游戲開始前由游戲指導者宣布的外顯游戲規則,或者是在游戲過程中體現出來游戲內在的情境感和秩序性的這種內隱游戲規則,都對幼兒理解其規則非常有意義,對于兒童掌握社會行為規范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美國著名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認為,教育的理想目的是創造自我控制的力量[3]。所謂自我控制,是一個非常凌亂和復雜的感受,反映了作為一個人的獨特個體,是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一的能力。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個體對社會生活的適應性的能力。皮亞杰認為,不管哪種形式的活動最開始都是在游戲中開始的[4]。兒童的游戲意識構成了一種很好的社會制度。兒童對規則意義的理解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在課堂中就可以進行的,而是兒童必須在自己的實際生活與游戲活動中逐漸感知規則的內在意義,并且學會對規則的遵守、學會對自我的控制。

三、幼兒規則意識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規則講解不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幼兒遵守規則,首先讓幼兒知道規矩是什么,為什么要遵守這些規矩?在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的過程中,家長和幼兒教師通常的問題是沒有耐心向經驗缺乏、認知不足稚嫩的幼兒講明要遵守的規則是什么、為什么要遵守這些規則,結果是幼兒規則意識淡薄,任由自己的心性和興致行事。

(二)成人缺乏引領示范

由于幼兒經驗的缺乏、認知的不足,幼兒往往不能真正理解規則的內涵和意義。模仿學習是幼兒良好習慣和行為養成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過程中需要成人的引領示范。但是家長和幼兒教師們往往忽視這點,缺乏對幼兒的引領和示范。比如在幼兒園中,教師習慣于等到全部幼兒都安靜下來才開始活動,教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兒童的規則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自覺安靜地等待教師“上課”。在日?;顒又?,經常聽到教師帶有“不準”、“不許”、“不能”等命令性的言語引導。這種行為,表面上看似引導了幼兒,其實效果確實不佳,這種常規教育過于強調整體的規范性、有序性,忽視了兒童的個體差異性,對兒童而說是一種傷害。

(三)規則定位片面

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服從集體,個人服從組織的觀念是被大多數人接受的。但是在幼兒規則意識培養這塊卻是行不通的?!翱吹絼e人有困難一定要給予幫助”、“要與他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等都是強調個人給他人帶來的便利,都是在提倡付出,而幼兒的認知、思維等各方面還沒有發展到相應的水平,他們還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定位片面的規則教育只會令幼兒更反感和叛逆,不利于規則意識的培養。

四、幼兒規則意識培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我們不必從外面拿什么東西給一個人,只需把那暗藏在身內的固有的東西都統統揭開和揭露出來,并重視每一個別的因素就夠了?!苯處煈诔浞肿鹬赜變褐黧w性的基礎上制定規則。在過去幼兒規則教育過程中,規則往往被看作是一種客觀的知識,即教師要求幼兒接受并完全遵守的外部知識。幼兒也將這種客觀知識和教師教授的其他數學、美術等知識一樣看作是與自身無關,僅僅是大家都一樣必須學習的外在要求。隨著幼兒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僅僅靠他律無法讓幼兒真正形成自覺的規則意識,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幼兒的主體性。

首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幼兒從出生起就是一個具備獨立人格和精神世界的獨立主體,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性格特征,因此規則教育的內容應盡量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其次要在與幼兒“對話”基礎上選擇規則內容和類型,在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之前應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兒的天性,在與幼兒“對話”基礎上選擇規則內容和類型,使幼兒在自我表達、展示、傾聽、發現、覺悟的過程中自然地實現個體自主的社會化。我們特別要強調的是主體之間的平等性,是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天性的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的平等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幼兒在理解和接受規則問題上的困惑,同時可以有效地引導幼兒將外在的規則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規則意識,教師在此基礎上,以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求引導幼兒對規則的遵守,激發幼兒內在的動機,感受因遵守規則帶來的快樂,從而更好地樹立地內化規則意識。

再次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主體執行能力。一些難度大、過于統一要求的規則對幼兒來說是無法遵循的。比如很多都時候要求“小嘴巴閉閉好”,要求幼兒喝水不能說話,排隊不能說話,下樓梯不能說話,游戲時沒得到老師的允許也不能說話等。這樣的規則對成人來說遵守都比較困難,那么我們又怎能要求自制力不強的幼兒遵循呢?

其四要避免讓幼兒參與規則制定流于形式。如教師在幼兒制定規則之前已經對規則有了一個預設的正確答案,久而久之,有的幼兒就會揣摩教師的想法,或是學著老師的口吻和語氣制定出“不許……”、“不要……”等并不能真實的反映孩子內心想法的規則。教師在引導孩子制定規則時可以通過對現有規則的修改和細化、對新問題創造規則的途徑鼓勵孩子理解規則、創新規則,并通過集體討論、民主表決等方式培養幼兒的民主意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理控制外部力量對幼兒思維的影響,盡可能避免對幼兒的命令和要求。

最后要讓幼兒理解參與制定規則的內容具有實際價值。教師在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的過程中必須讓幼兒意識到由他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可幫助幼兒活動的順利展開并實實在在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只有感受到來自同伴和老師對自己意愿的尊重,才能激發孩子更大的創造熱情和民主意識,這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總之,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社會性行為養成所必需的。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途徑與方法是多樣的,其核心在于尊重幼兒,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體現規則培養的教育價值。對幼兒進行規則教育時,所采用的游戲活動要本著從簡的原則做,使小朋友們對規則一聽便懂,很容易理解,并在活動中遵守。

參考文獻:

[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

[2]張向葵.探索幼兒教育評價方式的變革——小紅花的革命[J].人民教育,2009(22):35-37.

[3]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和教育[M].姜文閡,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48.

[4]皮亞杰.兒童的道德判斷[M].傅統先,陸有銓,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規則意識培養方式幼兒教育
以思修課為依托推動高職院校學生規則意識教育
初中體育中規則意識培養途徑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對汽車服務顧問人才的培養方式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培養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規則意識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