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意的空間想象──托馬斯·薩拉西諾的烏托邦世界

2016-12-13 19:49李小溪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建筑學跨界詩意

李小溪

摘 ? 要:托馬斯·薩拉西諾以空間的詩意作為其藝術實踐的核心,從建筑學、科學的跨界實驗中,將烏托邦的幻想與真實世界進行結合和碰撞,創造性的填補了藝術和科學之間的鴻溝,成為世界公認的集詩意、哲學與科學于一身的當代前衛藝術家。

關鍵詞:空間;詩意;建筑學;科學;跨界

中圖分類號: I01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08-01

空間的詩意是托馬斯·薩拉西諾藝術實踐的核心。出生于阿根廷,生活工作于德國的他最初的社會身份是建筑師,之后他所研究的領域跨越了藝術、建筑、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物理和城市規劃等學科,通過調查研究得到了在可持續性、游牧性、不確定性以及合并社會團體在傳統地緣政治的界限問題上的啟示。從美國建筑家理查德·巴克敏斯特·福樂的球形圓頂結構建筑和先鋒建筑團體“建筑圖像派”(托馬斯·薩拉西諾曾是該團體核心成員之一皮特·庫克的學生)對烏托邦建筑的幻想中受到啟發,薩拉西諾以一種“科學摩擦”的形式進行藝術實踐,即用藝術幻想中的烏托邦元素滲透進真實世界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多產的碰撞,以懸浮和游動的藝術風格以及“比空氣還要清”的創作理念進行大膽的實驗。

薩拉西諾的許多作品可以被看作為他正在進行的理論建筑學項目Air Port City 《空氣港口城市》(2001至今)的詳細說明。在這個項目中,藝術家設想創建幾英里長的測地線氣球,可以在生態上自我維持。在過去的幾年中,這個設想已經以充氣球作為基本形式的雕塑和裝置來實現。如其中的一個展覽Biosphere MW32/Flying Garden/Air-Port City《生物圈MW32/飛行花園/航空站城市》(2007),薩拉西諾落實了充氣塑料球和拉伸彈性支撐物作為其有機的建筑實體的基本構建部分,使其浮動在像某種共生的建筑地衣的畫廊空間內。這個臨時的作品變成了人類和植物可居住生存的平臺。因為這件現場作品以及藝術家的其他相似作品的內置植物來自空氣鐵蘭屬科,這些植物是自給自足的有機體,不需要土壤,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營養。這些植物成為藝術家設想自由和自給自足的愿景的象征物。而且以此他對城市的定義提出挑戰:他認為一個城市,是可以在空中存在的和無限重構的,不存在固定的作為地方和國家的定義,每個單獨的“吊艙”是可以自由的搬遷到自己喜歡的地方,模糊或者是忽略現有的政治、社會、文化和軍事的界限,從而實現真正的國際化。

此后,薩拉西諾的興趣從自我維持的生物圈延伸到宇宙本身,具體體現在他于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創作的作品Galaxies forming along filaments, like droplets along the strands of a spiders web《網狀星系》,科學家可以建造大型蜘蛛網模型,通過研究它的結構來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構造,而藝術家薩拉西諾從中得到啟發,充滿隱喻性的從宏觀向微觀傾斜,返回到那錯綜復雜的球體和充滿彈性的細絲上。作品以上千根細絲填充空間,形成一個內部聚集有泡狀空間的巨大的網。當觀眾在作品里面穿行時,就好像是在銀河系星球里一個天體群里或者是一個完美的蜘蛛網上遨游,讓人能夠感覺到自己是一個龐大的物質、生物和自然力量網絡系統中的一分子。

而到2012年薩拉西諾在觀眾的互動性上又進了一步。在作品On Space Time Foam《在時空泡沫中》中,藝術家一次性使用了20個氣球模型,它們或大或小,充滿了整個展廳空間。這些氣球給觀眾提供了一個親身體驗懸浮結構之間如何影響,以及他們與空間如何相互作用的機會。展覽中觀眾被邀請進入作品中,從而在作品對特定空間的影響中扮演了其中一個角色,隨著氣球的沉浮而上升到頂部再下降到地面。在此,作品不再是孤立的物質對象,而是伴隨著參與者的一次呼吸、一次心跳而產生生命的有機體。自身對非正統世界的參考在這件作品中被藝術家刻意的強調和放大,以跨越空間、時間和概念,使效果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的限制和界限,以比喻的形式揭示出人類的相互關系如何影響地球和其他宇宙。

同年,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屋頂上實施的Cloud Cities《云城市》,藝術家運用16塊相互緊扣的模板,組成一個大穹頂,模板上鑲嵌有透明反射玻璃,觀眾走進裝置之中,透過扭曲的陌生視角看紐約市,產生令人眩目的空間錯覺。

其他作品,如Poetic Cosmos of the Breath《詩意的宇宙呼吸》(2007),則帶我們認識了一個超越傳統觀念的人們習以為常的世界。在黎明,人群圍繞在一個巨大的燦爛的空間中,這個曼妙的空間由巨幅的箔紙構成。早上藝術家及其團隊在箔里持續的添加空氣,在陽光的反射下,空間產生絢爛奪目的美景。在這里,藝術家關于“沉浸”的理念范圍不斷擴大,他所挑戰的不僅僅是藝術和科學之間的界限,還有有機與合成、詩意與使用的界限。

薩拉西諾的雕塑裝置規模都很龐大,在基于畫廊空間的作品中,他用充滿有機感的曲線空間侵入畫廊的直邊與方正,以挑戰權威的刻板,闡明其烏托邦建筑的意識形態和潛在的政治因素。而基于環境空間所做的作品,更多的是探索我們與這個世界不可分割的關系,觀者可以用更有彈性及活力的想象人類自身的存在居所形態,就像大陸板塊漂移在初始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尋找自己的軌道,又像新的城市在空氣中尋找自己的方向……在藝術不斷跨界的今天,薩拉西諾創造性的填補了藝術和科學之間的鴻溝,以物理、化學和建筑學理論實現了自己對烏托邦世界的詩意想象,成為世界公認的集詩意、哲學與科學于一身的當代前衛藝術家。

猜你喜歡
建筑學跨界詩意
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蟲子的詩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學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們①
應用型本科建筑學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改探討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
建筑學名詞審定預備會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