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人與宜興紫砂壺創作的理論來源及其藝術精神

2016-12-13 19:59方成飛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紫砂壺中國傳統文化

方成飛

摘 ? 要:從距今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到“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宋代汝窯瓷器,再到“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的紫砂壺,陶瓷始終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中國人也視陶瓷為其民族的驕傲與象征,就連中國的英文稱謂——“China”,也與瓷器的英譯相同。宜興紫砂制壺藝術卻能歷經幾千年的風雨而依然得以傳承,甚至出現了一壺難求的景象。

關鍵詞:紫砂壺;制壺藝術;中國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527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24-01

從紫砂壺出現的背景來說,是和明代士大夫階層飲茶習慣由“煎煮”變為“沖泡”有很大關系的,這種改變促使了茶具功能性的轉變,煮茶用的鐵壺必然被泡茶用的紫砂壺所取代。從紫砂壺自身的屬性來看,又與書、畫等純藝術不同,是具有實用功能的器物,是與文人生活緊密聯系的藝術形式,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有詩曰:“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在這里紫砂壺不但是可“吟”、可“酌”的,而且是一種有人情味的的藝術形式,值得人們去慢慢品味。從紫砂原料本身的特性來說,它應是屬于炻器的范疇,皆有陶器和瓷器的特點——與陶器相比,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水率,而且具有陶器所沒有的致密性與光澤度,與瓷器相比,它本身一般不施任何釉彩,顯得溫潤飽滿、古樸自然,哪怕裝飾也多運用紫砂泥本身,如紫砂制壺藝術常用的膠泥工藝、泥繪工藝,或許正是由于紫砂本身所具有的這種特質與唐宋以來文人士大夫階層所崇尚的老莊哲學自然觀是相通的,故紫砂壺歷來備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與喜愛。從紫砂制壺藝術的外在表現形式來說,從設計到制作都離不開文人的參與。由以上可以觀之,無論是紫砂藝術的外在形式還是其內在精神,都與文人士大夫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紫砂壺不僅變成了文人精神的載體,而且更成了文人精神的歸宿。

文人的參與將紫砂制壺藝術從呆板的傳統手工藝變為了有血有肉的生命藝術,而儒、釋、道文化的注入則使紫砂藝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紫砂壺具器形眾多,其中很多壺具的形態都與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儒、釋、道文化有莫大的關聯,如明代李茂林的僧帽壺、當代呂堯臣的陰陽太極壺、當代蔣蓉的佛手壺等……,這些作品要么著重強調形似,要么著重強調神似,都在努力還原儒、釋、道文化本來的精神面貌。從紫砂制壺業誕生伊始,便與儒家、佛家產生了千絲萬縷的關聯,當代宜興制壺藝人多將供春奉為紫砂制壺業的老祖師,而供春為何人?相傳原為明代著名書畫家唐伯虎好友吳頤山之書童,供春陪吳頤山入金沙寺讀書,恰巧寺中有位能制壺的老和尚,供春向老和尚討教制壺技藝,最終供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憑“供春壺”一舉奠定了他祖師級的地位。此故事的真實性雖然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但從故事本身卻能發現一些很耐人尋味的地方:其一,供春雖然出身低微,僅僅為文人吳頤山之書童,但是天資聰慧,多少沾染了一點儒家的書卷氣;其二,供春來到金沙寺,向一位老和尚學得制壺技藝,多少沾染了一點佛家所言的“因緣”。由此可以窺見,紫砂制壺藝術從一開始就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形式,或多或少受儒家文化與佛家文化的影響。在紫砂制壺藝術幾百年間所涌現出的眾多制壺名家中,有相當多的人雖然出生于制壺世家,但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與熏陶,如明代制壺大家時大彬不僅出生于制壺世家,其祖上更是為狀元及第的宋尚書時彥后裔,可謂家學深厚,清代大家陳鳴遠同樣具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他不僅壺藝出眾,更是精通繪畫、書法與篆刻。像陳鳴遠那樣高素質制壺藝人的出現,將紫砂制壺藝術推向了一種新的高度——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制壺藝術,更是一門載有儒、釋、道文化的大藝術。再從紫砂壺的制作過程看,恰好反映了中國道家所推崇的五行觀、生命觀。紫砂壺的原料被稱為紫砂原礦石,原礦石經過風化、篩選變為紫砂泥——屬“土”,以“木”為燃料,經過“火”燒,生坯紫砂壺又還原成了石,從而變為了盛“水”的壺,做壺的過程實際上是人與泥料之間、人與工具之間不斷交流的過程,是物的生命化,壺的精神和內涵由制壺者的品格與素養所左右。傳統的制壺工藝采用純手工成型,藝人創作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時間,他們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制壺中的各個工藝流程,更需要反復進行推敲與比較,努力找尋最能體現作品特征的形式語言,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作者與茶壺之間產生了一種內在的交流與聯系,使紫砂壺變為了有血有肉的生命藝術,而反觀某些現代制壺藝人,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將紫砂壺的制作過程工業化,阻礙了壺與藝人之間的這種互動,使壺變成了生硬的商品形式,而這或許正是當今某些紫砂行業亂象的癥結所在。

正由于紫砂制壺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間存在著如此眾多的共通性,故為制壺行業的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民間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劉春玲.論晚明士大夫的狂猖之風[J].江漢論壇,2005(02).

[2]倪建云.淺析紫砂文化內涵的多重性[J].江蘇陶瓷,2005(01).

猜你喜歡
紫砂壺中國傳統文化
養護紫砂壺,堅持最重要
樂在紫砂壺
掛在樹上的茶壺
泡壺
論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河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分析
購買紫砂壺4忌
紫砂之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