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進程中群眾文化工作路徑優化探討

2016-12-14 00:03趙亮
藝術科技 2016年10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城市化優化

摘 要: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蘇太倉市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發現的農村文化活動短板,利用針對性實踐措施,開展了文化工作路徑優化研究。

關鍵詞:城市化;群眾文化;優化

隨著農村經濟、人口與基礎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村城市化成為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農業文化事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筆者根據本地區在城市化進程中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了群眾文化工作路徑優化研究。其研究的目的,一方面確保農村城市化進程中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另一方面利用群眾文化發展優勢,提高農村城市化發展質量。

1 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短板

在太倉市文化工作城市化進程中,群眾文化工作中的短板問題嚴重地影響著群眾文化質量與未來發展。

1.1 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缺乏創新

我國農村基層文化活動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固定模式。拉抬唱戲、廟會表演、歌舞比賽等文化形式,成為了農村文化活動的固定內容。但這些固定的模式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降低了群眾文化活動興趣。在實踐調研中基層文化工作者發現,群眾對于農村文化活動的興趣,以及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出現了下滑趨勢。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過于單一,進而造成農村群眾,特別作為文化活動主要力量的農村青年對于文化活動興趣的降低。第二,使文化工作無法適應城市化進程。經濟與文化是城市化進程發展的兩個有力支柱。但是在農村基礎文化活動中,因為活動內容缺乏創新意識,內容陳舊單一,進而使基層文化工作難以適應農村城市化進程,最終造成城市化過程中經濟與文化發展脫節的情況出現。

1.2 群眾文化基礎設施較差

第一,表演場所較為落后。文化演出場所是文化活動的陣地,也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部分文化場館中,演出的舞臺大部分已經使用20年以上,其整體水平較為落后。如部分演出場所燈光與音響設備依然落后,為進行數字化控制技術改造,影響了演出的整體質量。同時部分演出場所因為使用時間過長,已經出現了安全隱患,進而造成了演出事故的出現。第二,缺乏新型文化設備。部分農村文化場館與組織,由于受到資金、技術、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造成文化設備長期未更換,或是更換的文化設備缺乏技術支持,難以發揮文化設備作用。如在調研中研究者發現一處農村文化演出場館出資購買了數字化燈光設備,但是由于場館電力設備較為陳舊,難以支持燈光設備用電;同時場館燈光師缺乏數字化燈光設備使用技術,進而造成燈光設備難以發揮出應有作用。

1.3 文化活動存在封建迷信等不良內容

基層文化活動中依然存在封建迷信、色情等不良的文化內容,影響了農村文化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如部分農村廟會文化活動,經常與求神、求子等封建迷信同時進行。另外在部分農村地方戲曲中,依然存在封建迷信、低俗色情等內容,影響了農村基層文化的整體質量。這種情況的出現,會造成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不良的文化活動造成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差異的加深,進而影響農村城市進程發展;另一方面不良的文化活動也是造成農村安全治安隱患的重要原因。

2 群眾文化工作路徑優化研究

針對農村文化短板問題文化管理部門與基礎文化組織結合農村文化實際工作,利用以下措施優化文化活動路徑。

2.1 以專業化文化隊伍為核心,創新文化活動形式

基礎文化隊伍是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基礎力量。為此基層文化管理部門與專業組織以新型專業文化隊伍建設為核心,開展了文化活動創新研究。第一,提高基礎文化隊伍專業性。在長期的農村文化隊伍建設中,業余性特點較為明顯。為此文化管理部門與文化組織,利用以下措施提高文化隊伍的專業。首先管理部門在基層文化隊伍與專業文化院團間搭建文化共建橋梁,利用專業院團為基層文化隊伍培養人才。其次利用文化活動“小教員”培養模式,為基層文化組織定期培養具有理論能力與指導能力的文化活動“小教員”,進入基層充實文化隊伍。最后文化組織應積極籌措資金,聘請技術水平較高的專業燈光、音響等技術人才,提高組織自身的專業性。第二,開展新型文化活動推廣研究。為了提高新型文化活動在農村基層的推廣工作,文化管理部門應根據地方特點,開展新型文化活動推廣的調研工作。如部分文化基層組織希望組建時裝表演、交際舞等新型文藝演出隊伍。針對這類情況,文化管理部門需要開展專業文化調研工作,調研內容包括了隊伍資金來源與需求、地方文化與新型隊伍的結合、文化隊伍發展前景等各項內容,以促進新型文化隊伍的順利推廣。

2.2 利用文化共建工作,建立文化資源共享體系

為了解決基層文化組織基礎設施較差問題,文化管理部門與組織除了提高資金投入外,管理者還應積極開展各項文化共建工作,建立起合作化文化資源共享體系。第一,與工廠、學校建立文化共建體系。農村基層文化組織與鄰近大型工廠、學校建立文化共建體系,是當前文化共建工作的主要形式。在這一體系中,基層文化組織可以利用工廠、學校已有的場館、設備開展演出與排練,提高其文化活動質量。同時文化組織可以為工廠、院校開展文化演出,提供燈光、音響等專業技術支持,豐富其文化活動內容。這種雙贏局面的形成,對于推進基層文化城市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二,開展橫向文化共建工作。農村基層文化工作一般是以村、鄉、鎮為單位開展。為了更好地建設文化基礎設施,各級文化管理者可以利用橫向文化共建模式,建立起村村聯合、鄉鎮聯合的資源共享體系。如在鄉級文化場館建設中針對資金不足問題,管理者可以與鄰近鄉鎮進行橫向聯合,共建文化場館。在場館建成后雙方資源共享共同使用,實現文化建設合作雙贏。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文化共建模式的開展,需要建設雙方利用合同等經濟化手段確定雙方權利與義務,避免后期管理與經濟問題的出現。

2.3 樹立典型文化榜樣,打擊不良文化活動

在打擊農村不良文化活動過程中,管理者與文化組織應以樹立典型的正面文化榜樣工作方法,開展文化建設工作。第一,提高正面文化榜樣宣傳力度。在地區文化宣傳引導中,管理部門加強優秀文化隊伍、文化工作者、文化組織等正面典型的宣傳力度,正面引導基層文化發展。如加強地方戲劇隊伍新劇目排列宣傳力度,提高其在打擊封建文化工作中的影響力,就是文化管理部門主要的工作方法之一。第二,開展城市文化對接宣傳。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實現城鄉文化對接是文化管理的重要內容。為此管理者應在日常宣傳中,加強城市文化宣傳工作,引導農村群眾接收城市文化內涵,逐步去除封建迷信等農村文化中的糟粕問題,盡快實現城鄉文化活動的對接。

3 結語

為了提高基層文化質量,實現城市化進程中經濟與文化共同進步的目標,江蘇太倉市文化管理與組織開展了專項文化調研工作,并根據調研中發現的基層文化短板問題,利用專業化文化隊伍建設、開展文化共建工作、樹立典型正面榜樣等方法優化文化工作路徑,為地區城市化進程中文化工作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趙霞.鄉村文化的秩序轉型與價值重建[D].河北師范大學,2012.

[2] 代興朗.淺談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5(01):22-23.

作者簡介:趙亮(1971—),男,江蘇淮安人,碩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城市化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