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文體服務中心開展群眾文化的創新經驗辦法

2016-12-14 00:04陳明山
藝術科技 2016年10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創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物質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隨之提高。鄉鎮文體服務中心應該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主體,鄉鎮文體服務中心有必要引導群眾文化的創新,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要求。本文總結了群眾文化的創新經驗,分析了群眾文化的內涵特征,進而提出群眾文化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創新;鄉鎮文體服務中心

0 前言

農村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群眾文化又是農村文化的關鍵。所以在當今社會不斷轉型的時代大背景下,群眾文化的創新尤為重要。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但是文化的發展復興還不夠,現在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文化的發展。未來的社會一定是創新型的社會,所以群眾文化的創新顯示出了自身的特色,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就在開展群眾文化創新上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的創新能夠突顯社會主義文化的價值,須將群眾文化與社會主義理念以及現代文明結合起來,吸收傳統文化的營養,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

1 群眾文化內涵與特征

首先,必須闡明群眾文化的內涵。群眾文化自古有之,但是這個概念其實是現代概念。所謂群眾文化,就是文化的對象是人民群眾,文化的基礎是人民群眾,在特定時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下,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精神文化需求,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不斷地豐富。文化不僅僅是精英文化,不僅僅是少數人的文化,文化創新也不僅僅是少數人的事。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是面向大眾的文化,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當中占有重要的成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群眾文化的發展,積極引導群眾文化向良好的方向前進,從而提高國家的競爭軟實力。將文化的魅力灌輸到人民群眾中去,使人人享有文化生活,不斷充實豐富物質精神文化,提高文化生活的需求,使國民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群眾文化需要有國家政府的積極引導,結合現代文明和信息技術的手段,借鑒西方先進文化,繼承和吸收傳統文化中優良成分,發揚自身的文化魅力。

其次,群眾文化有著自身的特點,這一類文化的特點由“群眾”性質所規定。群眾文化不是精英文化,不是少數人的文化,所以這樣的定義就決定了群眾文化具有廣泛群眾性的特征。群眾文化活動是面對人民群眾的,需要所有人的參與,不分年齡段、不分階層、不分類別。比如備受爭議的廣場舞就是一種群眾文化,無論怎樣受爭議,這一文化類型是可以經過引導,走出受歡迎的、良好的趨勢的。在廣場舞中,不僅僅是大媽參與,老人也可以參與,年輕的人也可以參與,大家鍛煉身體,娛樂身心,這是一種開放的文化形式。

由于群眾文化有著廣泛性的特征,任何年齡段、任何階層、任何類別的人都可以自由參與,由此又決定了其本身的多樣性。每個人的興趣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文化需求是不一樣的,特別是人多的情況,所以群眾文化有著廣延性,具有形式多樣的特征。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喜好,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追求;婦女有婦女的喜好,男士有男士的追求。特別是現代社會的文化娛樂形式多種多樣,群眾文化更應該保持著開放的狀態。

2 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對開展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2.1 鄉鎮文體服務中心為開展群眾文化起到牽引作用

鄉鎮文體服務中心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群眾文化的。鄉鎮文體服務中心的設立是社會主義的特征,面對農村文化資源匱乏、設備欠缺的情況,鄉鎮文體服務中心有必要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使獨特的文化形式得到保存。傳統文化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十分具體的,由各民族、各部落、各鄉鎮的獨特文化組成。所以每一個鄉鎮都有保存自身獨特性的義務,這就需要鄉鎮文體服務中心來關注,牽引著群眾文化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2.2 鄉鎮文體服務中心為群眾文化創新提供理論支持

群眾文化是需要創新的,一方面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的需要,一方面要跟著時代的步伐,實現文化的現代化轉型。但是群眾文化的創新不是光靠蠻力,不是光靠想象的,需要有堅實可靠的理論支持。群眾當中可能會產生不良的文化思潮,使群眾文化偏離正軌,鄉鎮文體服務中心需要及時糾偏。群眾當中的普遍文化素質以及創新意識,還不如精英階層的先進與深刻,所以需要鄉鎮文體充當思想創新的先行者,為群眾文化提供理論支持,使群眾文化的創新成為可能。

3 群眾文化的創新策略

3.1 最基本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人類之成為人類的那一刻起,就產生了文化。所以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是離不開的文化的,特別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有著物質上的文化需求,有精神上的文化需求,要想取得群眾文化的創新,就必須先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文化創新的前提。否則鄉鎮文體服務中心自己關起屋子,光靠著理論的演繹就想進行群眾文化創新,而不關心人民群眾實際的文化需求,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群眾文化的創新首先就得深入到人民群眾中間去,去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去掌握人民群眾的文化信息,才能制定正確的文化創新的策略。

3.2 在傳統文化基礎上謀求創新

從辯證的角度上看,繼承也是一種創新。由于歷史的原因,傳統文化逐漸走向了衰亡,得不到人們的重視,甚至人民群眾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文化,感染上了一種洋不洋、中不中的文化習俗。這是應該警惕的,文化是保存一個民族、一個村落原來的模樣,如果傳統文化消失了,這個民族、這個村落即使還是本來那些人,或者是那些人的后代子孫,傳統文化消失了的這個民族、這個村落一樣是不存在了。所以在新時代謀求群眾文化的創新,應當重視從傳統文化當中吸收營養,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秉承著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F階段,黨和國家也特別重視傳統文化的復興,從具體上說,群眾文化的創新應該貫徹黨的精神,堅定地走黨的文化復興路線。

3.3 構建群眾文化形式多樣的環境與載體

文化創新需要政策和時代,上文已經提到這兩點,群眾文化的創新正是趕上了好時代。同時,文化創新還需要良好的環境與載體。鄉鎮文體服務中心應該鼓勵每一個村民用于提點子,用于實踐,用于進行文化創新。少壓制,少批評,多鼓勵,多表揚。讓人民群眾的每一份子都參與到文化創新當中,發散思維,各盡其能,實現群眾文化的創新。鄉鎮文體服務中心還需要建設完備的群眾文化載體,有了完備的文化基礎設施,人民群眾就有了文化活動的場所,創新便是時間的事了。比如構建休閑廣場、娛樂公園,文化展區,將本地最有特色的文化展現出來,群眾參與其中,將文化活動普及開。人民群眾本身就是文化創新的主體,發揮群眾主體的文化創造性,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的趨勢,實現群眾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參考文獻:

[1] 姬汝茂.新農村文化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機制[J].社會科學家,2008(8).

[2] 房秀麗.發揮鄉鎮文體站作用帶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2012(06):19-20.

[3] 陳建國.實踐與思索·群眾文化論文集[M].四川出版集團,2008.

[4] 卜清平.鄉鎮文化站的歷史變遷與路徑轉向[D].華中師范大學,2014:28.

[5] 江林娜.淺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創新[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25(4):115-116.

作者簡介:陳明山(1980—),男,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學院教育教學專業。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創新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