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工作壓力與睡眠質量的關系研究

2016-12-15 01:18馮亞男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關鍵詞:工作壓力中學教師睡眠質量

【摘要】以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對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與睡眠質量的關系進行研究,探究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工作壓力對睡眠質量的影響。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及《匹茲堡睡眠量表》(PSQI)對延安市橋山中學200名初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本文簡要介紹以所研究中學教師為例的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與睡眠質量的相關關系。

【關鍵詞】中學教師 心理健康水平 工作壓力 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1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32-03

教師這一職業從古至今都對社會的支撐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對教師大都待以尊敬的態度,也希望教師們有著更良好的環境作為其辛勤勞動的支撐。

但國內外研究表明,教師心理健康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 教師是高壓力群體,心理健康水平一般低于普通人群,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誘發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有多種,Natrass(1991)認為壓力是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的第一因素[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了動機與工作效率之間的倒U關系,過大的壓力會導致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還有可能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同時,當個體遭受的壓力過大時還會出現壓力反應,對個人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心臟疾病、心血管問題、睡眠障礙、抑郁、敏感、神經質等[2],更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睡眠質量作為臨床醫學衡量健康的一項基本指標,與個體的心理、生理密切相關。Kalimo,Tenkanen 等(2000)研究探討了工作需求與控制和睡眠障礙的關系,結論認為工作壓力源與睡眠障礙間存在直接的關系[3] 。相同壓力情境下,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會產生不同的睡眠質量狀況。

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因此本研究通過研究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與睡眠質量之間的關系,積極尋找盡可能緩解教師工作壓力,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擁有更好睡眠質量的方法。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取樣法,選取延安市橋山中學部分初中教師作為被試。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9份,有17份問卷因多個項目未填或大部分項目答案相同而被剔除,有效問卷共182份,有效回收率為91.4%。由于個別被試未填寫性別一欄,被試中已知的男教師51人,女教師117人。

1.2方法

1.2.1工具:①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表分為10類因子90個項目,本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應癥狀全面的特點,內容涵蓋了感覺、直覺、意識、情緒、思維、行為至生活習慣、睡眠飲食和人際等。②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由石林等2005年編制[4],分為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兩部分;本次僅用壓力源部分,共有36個題目,8個維度,分為教育教學改革、學生、工作特征、職業發展、家庭、學校管理、社會、身心特征。③匹茲堡睡眠量表PSQI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精神科醫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編制的[5]。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項目構成,分為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障礙、催眠藥物、睡眠效率和日間功能等7個因子。

1.2.2研究程序

量表按照心理測驗程序進行施測。以辦公室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研究者擔任主試,事先向被試說明施測事項,當場回收測試量表。測驗無時間限制,一般為15分鐘左右完成。

2結果

2.1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與睡眠質量的基本情況

癥狀自評量表因子分≥2時表示被試在項目上有癥狀。被試總體在SCL-90的10項因子中,超過正常均分的有個9因子: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除軀體化外,其余的因子分均高于國內成人常模[8],說明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正常人群。被試教師工作壓力情況為:在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管理和工作特征維度上的壓力較高于其他維度(按計分方法,2為中度),在學生、職業發展、家庭和社會維度上的壓力均值較低。睡眠質量情況為:根據國內以PSQI>7分作為成人睡眠質量問題的參考界值,被試教師的睡眠質量得分高于參考界值,即被試教師的睡眠質量差。

2.2 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與睡眠質量在各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在性別、年齡、所帶年級與職務上對所測對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和睡眠質量各維度進行差異檢驗。性別維度結果顯示男女教師在軀體化因子、抑郁因子、焦慮、恐怖、學校管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女教師在此六個方面的因子分均較高于男教師。在學校管理和抑郁因子上的男女差異更為顯著。

在年齡維度上,本研究參考前人研究對教師的年齡進行了如下劃分:35歲以下為青年教師,35歲以上為中年教師。根據對各項因子的差異檢驗發現:在睡眠效率和睡眠時間方面青年教師的得分高于中年教師,在其他方面的因子均分低于中年教師,即青年教師在睡眠效率與睡眠時間方面的狀態不如中年教師,在其他因子方面均比中年教師的狀態良好。

在所帶年級維度上,經過具體的比較,在敵對因子、恐怖因子、偏執因子、工作維度、職業發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會維度上,九年級教師的因子均分顯著高于七年級(P<0.05)與八年級(P<0.05)教師,七年級與八年級教師之間(P>0.05)則未見顯著差異。在工作壓力源中的學生維度上,九年級教師的維度分顯著高于八年級教師, 而八年級教師在學生這一維度上也高于七年級教師(P<0.05)。

對所任職務上的F檢驗發現:不同職務的教師在工作特征和家庭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經過具體的兩兩比較,發現教師與年級組長(P<0.05)在工作特征上有顯著差異,工作特征作為壓力源對年級組長的影響顯著高于教師。教師與年級組長(p<0.05)在家庭維度上有顯著差異,家庭作為工作壓力的一個原因對年級組長的影響極顯著高于教師。

2.3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與睡眠質量的相關分析

研究顯示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壓力與教師的睡眠質量總水平和睡眠質量的各個成分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

工作壓力各因子與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間有顯著的正相關,工作壓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狀況越差;反之,心理健康狀況欠佳,越容易產生工作壓力。

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與教師工作壓力也存在正相關關系;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睡眠質量越好:工作壓力越大,睡眠質量分數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3討論

對被試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發現,心理健康水平總分超過正常水平的教師占總人數的48%,各項因子均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水平,與當前許多調查的結果基本一致。對不同性別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分析發現:中學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學男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產生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主內,在這種影響下,女性教師除工作外還要照顧家庭,相比男性教師就會出現更多不良的心理癥狀;其次可能受個性特點的影響,男性教師更豪爽、大度、不易受外界的影響,女性教師則敏感、心細、易受環境影響,因而心理健康狀況比男教師差。

對不同年齡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分析發現:中年教師在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的因子均分顯著高于青年教師。這一結果與國內已有研究結果不同,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中年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不如青年教師,在軀體化上的表現就比青年教師更明顯;其次,隨著授課方式的發展,青年教師更易于接受多媒體等新知識,無形中對中年教師造成壓力,影響了中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被試教師工作壓力在各維度上都低于中度壓力(按計分方法,2為中度),被試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管理和工作特征維度上的壓力較高于其他維度,在學生、職業發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會維度上的壓力均值較低。這一結論和近幾年來許多對中小學教師壓力的調查結果[6-7]相比要低,這可能是被試教師所在學校已重視緩解教師壓力,教師自身調節得當的原因。

女性教師在各維度的壓力均高于男性教師。這與Aqsa Akbar,W .Akhter(2011)的觀點相同,即女性高校教師的工作壓力要高于男性高校教師[8] ,但與國內研究者陳超然(2004)的研究結果則相反,男性高校教師的工作負荷要大于女性[9]。出現中學女性教師在學校管理維度上的壓力大于男性教師的現象,原因可能是國內各機構的高層領導多為男性,女性教師需在工作之余得到男性領導的認可;其次,女性教師更為敏感,對學校管理如考核、評比、檢查更為在意,因而所承受的壓力也更大。中年教師在各維度產生的壓力都高于青年教師,可能的原因是:中年教師在年齡上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顧家庭,對等量工作所能付出的時間較少而產生更多的壓力。

由所測被試顯示,睡眠質量總均分8.37超過國內的PSQI>7分的參考界值,有睡眠質量問題的中學教師占總人數的49.7%。中學教師尤其在入睡時間和日間功能障礙兩個成分上所得的分數較高,即有大部分的中學教師有入睡慢和在工作與生活中,經常會感到疲倦,做事精力不充沛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中學教師面臨的工作任務有多種,除負責備課、授課外,中學生正處于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中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階段,中學教師還需抽出精力負責學生的思想、生活等工作;教師的工作負荷量大,睡眠質量進而變差。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質量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壓力源維度與心理健康因子都有顯著正相關,這表明高校教師的壓力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差。睡眠質量與工作壓力呈顯著地正相關,工作壓力源與睡眠障礙間存在直接的關系,說明工作壓力越大的教師睡眠質量越差。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正相關,睡眠質量與工作壓力顯著正相關。中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越大,心理健康狀況就會下降,教師的睡眠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當教師的工作壓力適中,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師的工作狀況良好,因而有更佳的心理狀況,睡眠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根據研究結果以及中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從學校和教師兩個方面提出以下建議:在學校方面①學校關心教師的生活。學校多舉辦緩解壓力知識講座,組織團體輔導活動等,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②學校制定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按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要求教師,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師業績,減輕教師的考試壓力和心理負擔。③學校安排合理的教學時間,保證教師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

在教師個人方面①教師進行體育鍛煉。特拉弗斯和庫珀把鍛煉稱為是教師的一種“保護機制”。教師在工作之余,發展運動愛好,放松緊張的機體,營造健康的心理水平。②教師學會緩解壓力或放松的心理學方法。教師多學習與健康和情緒調節相關的知識,掌握緩解壓力和放松的方法和策略。③教師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從而有更好的睡眠質量。

參考文獻:

[1]Michael Huberman,”Burnout in Teaching Careers” [J].European

Education Vol.25 No.3 1993( 47-69).

[2]DahiyaA,GirdharY.Impact of Stress on Work Life Balance:An

Overview[C]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S FOR SUSTAINABLE ORGANIZATIONS,

2011.286-301.

[3]Kalimo R, Tenkanen L, Harma Metal. Job stress and sleep disorders:

findings from the Helsinki Heart Study[J]. STRESS MEDICINE, 2000,

16(2):65-75.

[4]汪向東,王希林,馬虹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

志1991(增刊):329-334.

[5]石林.職業壓力與應對[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9.291.

[6]陳舵瑞.鄭州市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及其與職業壓力、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

[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7]王劍平.正視教師“壓力”問題[J].人民教育2001(4)27.

[8][美]Lewis R.Aiken著,張厚粲譯,心理問卷與調查表[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4.

[9]陳超然.大學教師工作壓力的現狀及其與人格維度關系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04.

作者簡介:

馮亞男(1992—),女,陜西延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工作壓力中學教師睡眠質量
教師作品
從“封閉”走向“開放”——北京市遠郊區中學教師教育創新的瓶頸與突破
從“封閉”走向“開放”——北京市遠郊區中學教師教育創新的瓶頸與突破
16周太極拳鍛煉及停練8周對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
ICU護士的工作壓力研究
情志護理干預配合針刺對急性面癱患者不良情緒以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飛行員心理健康與工作壓力和應對方式
中學教師工作投入問卷的編制
西藏中學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及其提升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