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驅動模式下高等數學目標、路徑與課程建構研究

2016-12-16 09:06高瑞華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高等數學問題意識教學目標

高瑞華

摘要:高等數學是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洞曉數學抽象性,厘清數學思想發展變遷的重要載體。在大學階段,如何構建數學教育的目標,如何從激發學生問題意識上,探尋數學認知的有效路徑,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效果。本文將從數學辯證思維入手,就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建構展開探討,突出數學思想的領悟,強調數學認知與數學思維的養成,增強學生對數學內在邏輯性的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高等數學;問題意識;教學目標;路徑建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在高等數學教育中,首先是將數學作為一種思維體操,提升學生的思維力、抽象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認知。如果將數學作為純粹的知識體系,那么,當學生看到“拓撲學”、“實變函數”、“泛函分析”等抽象知識時,其實數學已經變成了一把思維的篩子,讓更多的學生被所謂的數學知識“過濾”掉了。在這種情形下,數學興趣談何說起?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如何激發?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發展,對于高等數學教學,應該逐步走出傳統抽象性、邏輯性思維的窠臼,將數學進行逐級分化,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認知需求,更多的提升廣大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認知力,強調對數學課程的應用。如在學習偏微分方程時,如果僅僅依據其數學理論來講解,勢必會帶來學習障礙,而如果能夠與具體的學科實例問題相結合,從實例教學中來展示偏微分方程的求解與應用,則更能夠增強廣大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高等數學教學實效性。為此,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立足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實際,從探索數學認知、構建數學教學目標上提出優化路徑,增進學生對高等數學的理解與應用。

一、問題是啟發認知方式、搭建認知結構的重要目標

大學不是純粹傳授知識的,更在于對學生認知方式、認知結構的塑造。美國學者奧蘇伯爾提出“智”是構成學生認知結構的單元,而智育是塑造學生認知方式的重要途徑。在對認知結構的分析上,知識是認知內化的基礎,也是構成認知結構的條件。對于大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以純數學為分支的課程主要有代數類、分析類、幾何類等內容,相同類型的課程,其培養思維的方式也類似。如在數學分析類課程中的復變函數,多建立在“數學分析”基礎上進行實數域推廣。同時,實變函數作為病態函數的精致化表現,也是提煉數學分析思想的重要內容。再如泛函分析,將幾何、代數及古典分析融為一體,探討無窮維空間上的函數變化理論??梢?,弄清楚不同數學課程的知識結構特征,對于優化數學教學,構建良好的數學認知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問題是知識啟發的工具。對于數學問題多指向未知領域的認識。當然,教學目標作為知識與經驗的集合,決定了采用何種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漸進獲得數學能力。我們可以將學生頭腦比作一個箱子,對于問題就好比有待填充的空間。教學的過程,就是將前人的知識與經驗,通過問題解決的過程來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塑造學生的認知結構。也就是說,數學知識在進行教學中,要盡量擬合活的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從一般思維活動中來內化為自我知識,掌握相應的數學分析方法。如果在構建數學教學目標上,提出的要求過高,超越學生的現有思維認知水平。如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數學家,將數學教學轉換為數學研究,則難以拉近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距離,更不利于學生習得數學。當然,數學教學應該有一個合理的目標,正如高爾基所言,目標具有激勵、導向作用,目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推動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從而革新認知方式。

二、問題導向下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路徑選擇與建構

針對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導向,在把握數學認知點過程中,需要從理論講解、學科特性以及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中來獲得認知效果。

1.對于淺層數學問題轉換為逐級抽象認知理解方式

數學學科知識具有系統性、抽象性,對于淺層數學知識點,在講授方法上要注重數學技能修養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科本質性知識的講解,要能夠結合學科本性特征來延伸。數學知識中的結構模型通常是搭建教學體系的重要手段,其重點在于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對象的認知需求和實際,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并對教學知識進行合理化組織,強調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互動。在淺層知識內容學習上,由于涉及的知識點不深,以常規教學模式為主,也需要導入研究性教學,面向學生以吃透學科知識為根本。當然,對于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特征,在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還要考慮到學生認知的廣泛性、易受性要求。由于抽象性學科在思維認知上具有高度凝煉特征,特別是對于數學來說,其高度抽象性很容易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數學本身的抽象性也具有層級特性,遵循逐級發展特點。在數學知識講解上,可以以一些具體的抽象概念為基礎,來滲透其他抽象概念,以順應廣大學生的心理運算實際。如在學習實變函數時,先導入上極限、下極限概念,從這些淺層概念理解上,形成認知意識,接著再引申出實變函數概念,由此來把握抽象概念的認知點,增進學生對實變函數的理解。當然,在抽象概念講解上,對于數列的上、下極限,要從概念、定義、表示方式等方面進行呈現,讓學生從逐級抽象過程中來形成對復雜抽象概念的漸進理解。

2.在數學認知過程中融入文化內涵

從數學發展史來看,其數學認知過程并非漸進提升,而是迂回曲折的。對于數學概念中的奇聞軼事,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提升對數學概念及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數學發展史上,三次數學危機的發生,將數學史變得跌宕起伏而又趣味橫生。一種認知觀念的形成總是與其研究視角的變化有關。如非歐氏幾何提出的反駁歐氏幾何的論斷就是明證。歐幾里得提出,過直線外一點只能作一條平行線。而羅巴切夫斯基卻提出反駁意見:過直線外一點能作多條平行線。兩種幾何理論的對立,首先碰撞的是研究事物的視角迥異。在面對質疑與不解聲中,羅巴切夫斯基并未獲得其數學史上的贊譽,而是接連不斷的學術打擊,甚至連數學家高斯都未給予支持。從幾何學的發展歷程來看,認識視角的變化所帶來的學術革新是巨大的尤其是數學研究領域,其實例比比皆是。如數學中的局部微分幾何與整體微分幾何學的對立,其認識視角由局部到整體的轉變,也將數學概念拓深至更廣闊的認識領域。還有極限概念的提出,極限作為數學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可以說,沒有極限就沒有微積分,更沒有現代數學的發展。然而,基于極限概念的上、下極限數列的提出,將代數學與幾何學實現了連接,將距離逼近的角度定義為一列變動的數來刻畫未知的常數。由此可見,對于上、下極限的認識視角,將集合論作為研究距離逼近視角的研究范疇,不僅涵蓋了實數直線幾何結構,還推進了極限概念的廣泛應用。

3.運用數學思想來表征數學理論的實質

數學學科并非純粹的數學知識累積,也滲透了鮮明的數學思想。數學思想不同于一般數學理論,而是基于科學思維的抽象表達方式。當然,對于同一數學思想,可以用不同的數學語言來表達,也可以滲透不同的數學理論,便于學生從中來理解和應用。多元表征理論作為對信息論的多視角解釋方法,有助于學生從舊知識上升至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實現學生認知結構的遷移和轉換。從數學中子列收斂性來看,數列的上極限是涵蓋所有收斂子列中最大值,而對于聚點來說,上極限卻是數列的最大聚點;從確界的視角來看,上極限是基于上確界的遞減數列的下確界。由此來看,同一數學知識及理論,在不同的視角及數學語言表征上可以不同,盡管數學的符號化、形式化是數學表征的采用方法,但對數學思想來說,其活潑的科學思維更具美學特征。所以說,通過對數學本質的認知,將數學思想運用到數學思維培養上,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增進學習數學的樂趣。

4.立足問題來驅動數學教學的開展

數學家哈爾莫斯提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從數學教學實踐來看,問題是驅動學生認知養成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在構建問題認知情境中,利用問題來建構師生之間的交互狀態,引導學生從中探究知識,了解和把握數學概念和數學方法。因此,在數學知識傳遞過程中,要將問題置于其中,借助于問題情境來展現數學邏輯脈絡,讓學生從不同視角來探究問題,啟發學生掌握知識。

三、結語

研究數學的本性,探討數學認知結構與規律,從激發學生數學思維與趣味上,拓寬數學課程建構模式??傊?,對于人的認知結構來說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系統。在數學教學上,要善于從合理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從問題的啟發與導向上,構建良好的數學認知方式,推動學生去了解、去探究、去掌握數學知識,完善自我認知結構,才能夠真正實現“授人以漁”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匡繼昌.如何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教學實踐與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3(06).

[2]杜波.構造性方法在實變函數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數學研究,2012(04).

[3]劉曉波.淺談高等數學的教與學[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08).

[4]彭康青.研究數學分析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J].高等數學研究,2012(04).

猜你喜歡
高等數學問題意識教學目標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透過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