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手術后腹壁竇道形成原因及處理

2016-12-17 15:03舒新蓉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6年9期
關鍵詞:竇道腹壁換藥

舒新蓉

(西安財經學院校醫院,陜西西安710061)

?

腹部手術后腹壁竇道形成原因及處理

舒新蓉

(西安財經學院校醫院,陜西西安710061)

目的:分析腹部手術后腹壁竇道形成原因,并探討合適的處理方法。方法:從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術后腹壁竇道患者中擇取16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按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采用保守治療患者80例為保守組,采用手術治療患者80例為手術組。結果:80例經保守治療后(10~90) d治愈,其中(15~30) d治愈率55.00 %,高于(10~15) d、(30~60) d、(60~90) d治愈率(P<0.05);80例經手術治療后(10~30) d治愈,均為ⅠI期愈合,其中(10~15) d治愈率為88.75 %,高于15~30 d治愈率(P<0.05)。結論:腹部術前認真做好患者的評估工作,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不當操作,以及術后切實做好患者的傷口護理,可有效防止術后腹壁竇道形成。簡單竇道者一般僅需保守治療便可在短期內治愈,復雜竇道者則需采用手術治療,Ⅰ期愈合率高,復發率少,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腹部手術;腹壁竇道;原因;處理

腹部切口手術對于腹部外科疾病的診治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在見證手術效果的同時也不得不將重心轉移到一些術后并發癥的應對之上。腹壁竇道是腹部手術后出現頻次多、處理難度大的一種并發癥,指的是體表深達組織內部的病理性盲管,形態多樣,管壁充滿著不健康的瘢痕組織以及肉芽組織,且往往有少量的膿性分泌物分布在竇道口,竇道難以治愈,短則纏綿數月,長則多年不愈,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1]。本文現將160例的腹壁竇道形成原因及治療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從我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術后腹壁竇道患者中擇取16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男性94例、女性66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0.4歲。竇道發生于闌尾切除術后83例、腹膜炎術后31例、膽道術后27例、腹壁外傷11例、無張力疝修補術后8例;合并糖尿病32例,高血壓51例,貧血7例,肝、腎功能不全各1例。80例竇道形成時間在3個月以內,其中單一竇道67例,復雜竇道13例,接受保守治療,作為保守組。80例竇道形成時間在3個月以上,單一竇道22例,復雜竇道58例,未發現與腹腔及內臟相通,接受手術治療,作為手術組。

1.2 方法

1.2.1 保守治療 治療前,先對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評估,對癥處理。彩超檢查竇道底部有無異物存在,明確后方可進行換藥,并盡可能將異物取干凈。通過細管將50 %膽影葡胺加壓注入竇道內,X線對竇道照影了解分支情況,仔細探查竇道以避免換藥遺漏。在搔刮竇道時要盡可能將不新鮮、壞死的組織徹底清理,若竇道太深或是彎曲則需要進行插管沖洗,綜合考慮竇道內的壞死組織的數量以及炎癥輕重來合理選用甲硝唑溶液或是慶大霉素溶液進行沖洗,留置引流管,竇道應由底部開始逐漸生長出新鮮組織,觀察竇道的愈合情況及時拔除引流管。若傷口太小而影響到引流時需進行擴口引流。必要時應取竇道的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以及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

1.2.2 手術治療 做好術前準備,對于竇道位置相對淺、與腹腔不相通的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其余則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或是持續硬膜外麻醉,術前將亞甲藍加壓注入竇道內,使竇道能夠滿意暴露,切口位置定位于竇道口周圍1 cm處,按照竇道的走勢進行切除直到竇道最末端的健康組織,確保健康組織得到一期縫合,避免留下死腔。徹底沖洗創腔,使用吸收線逐層縫合,并用皮釘將皮膚釘合,加壓包扎傷口。對于大創腔而無法拉合的患者,可用鄰近的組織肌肉瓣對死腔進行填塞,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留置引流管,持續負壓吸引。記錄整理患者的治愈時間,術后隨訪6~24個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保守組80例經保守治療后10~90 d治愈,其中15~30 d治愈率為55.00 %,高于10~15 d、30~60 d、60~90 d治愈率(P<0.05);手術組80例經手術治療后10~30 d治愈,均為Ⅰ期愈合,其中10~15 d治愈率為88.75 %,高于15~30 d治愈率(P<0.05)。見表1。160例隨訪6~24個月7例再次形成腹壁竇道,但再次手術3個月后治愈。

3 討論

3.1 腹壁竇道形成原因 (1)患者因素:①患者的營養狀況會影響到傷口愈合的好壞;②較大年齡的患者免疫力減弱,組織修復能力減退,以及機體應激能力降低,導致手術時間推延,局部感染相對嚴重,再加上多合并有各種疾病,因而不利于傷口的愈合;③肥胖患者傷口脂肪液化,從而導致感染[2]。(2)手術切口因素:①術后切口包扎過緊或過松,影響血液循環,形成積液而致感染;②引流不暢而引起感染,而拔除導管后在分泌物反復刺激的作用下導致慢性竇道形成[3];③傷口感染早期的處理不當,未能將傷口內的感染源充分清理;④換藥方法不當;⑤術前未能有效糾正患者的基礎疾??;⑥抗生素不敏感;⑦異物刺激,本組中闌尾切除術后竇道83例,占51.88 %的最高比例,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手術切口較小,為快捷往往采用絲線進行簡單的縫合,致使腔隙縫合不善,再加上絲線本身就是一種異物,易污染,所以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大;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27例中,術后竇道內存在結石殘渣者有9例;無張力疝修補術,8例術后1月傷口局部開始反復腫痛,3月后化膿破潰,最終形成腹壁竇道,這明顯與補片刺激有關。

3.2 術后腹壁竇道的預防 (1)術前要對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積極對癥處理,盡量消除一切有礙傷口愈合的因素;(2)做好術中傷口防污染措施,減少脂肪層,為防止脂肪液化應用電刀;(3)有效止血,防止淤血引起感染;(4)手術精細操作,最大化減輕組織損傷;(5)縫合傷口最好用可吸收縫線,術后正確加壓包扎,控制留置引流管的時間;(6)密切觀察傷口情況,一旦形成積液、感染應早期擴開,利用引流將壞死組織予以充分的清理,對于腹腔鏡微創切口換藥時應全層剪開[4]。

3.3 術后腹壁竇道的診治 在治療竇道前需明確患者為簡單竇道還是復雜竇道,通常借助竇道造影來判斷,主要觀察竇道的長度、分支及走勢等,單一竇道且沒有分支的即為簡單竇道,否則即為復雜竇道,前者一般經保守治療便可治愈,而后者多需要進行手術。對于術后腹壁竇道患者,之前的手術以及術后換藥已經為其造成了極大的身心痛苦,而二次手術勢必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所以筆者更傾向于保守治療,盡可能不對患者實施手術,需判斷清楚患者的竇道情況,盲目采取二次手術造成術后復發的可能性很大。對于竇道情況復雜的患者需格外把握好手術時機,只有在竇道形成在3個月以上方可開展手術,此時的復發率低[5]。

結合本研究結果,腹部術前認真做好患者的評估工作,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不當操作,以及術后切實做好患者的傷口護理,可有效防止術后腹壁竇道形成。而對于簡單竇道者一般僅需保守治療便可在短期內治愈,而復雜竇道者則需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手術治療,Ⅰ期愈合率高,復發率低,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1] 劉卓志,楊芳,李忠禮,等.可吸收抗菌縫合線用于腹壁切口難愈竇道的體會[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0,17(23):317.

[2] 汪石盤,劉雪梅,李瑞芬,等.高頻超聲在腹壁竇道內縫線異物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9,25(3):181-182.

[3] 鐘雷,游曉波,盧帆,等.腹部術后切口慢性竇道的整形外科治療[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6(3):97-98.

[4] 駱澤宇.闌尾切除術后切口長期不愈的原因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8):4960-4961.

[5] 魏樹生,呂炳蓉,趙建輝,等.頑固性腹壁竇道的診治[J].軍醫進修學院院報,2006,27(34):403-455.

2016-03-15)

猜你喜歡
竇道腹壁換藥
貼膜固定法換藥在壓瘡治療中的應用
新型肛腸科醫用簡便換藥褲的設計及應用
結核性竇道治療中負壓封閉引流置管方式的改良及護理
舒適護理在外科門診換藥患者應用效果體會
魚刺致不典型小腸腹壁瘺并膿腫形成1例
腹壁缺損的重建方法與研究進展
富血小板血漿凝膠聯合新型敷料治療慢性竇道的臨床效果
舒適護理對中度燒傷患者創面換藥過程中的影響評價
低位竇道傷口2例治療經驗及文獻復習
慢性竇道的診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