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

2016-12-17 18:35董庭富
關鍵詞:生活數學智障學生

董庭富

摘 要:近年來,由于本校學生的智能越來越低,使得生活數學成為學校最難實施的一門課程。筆者從實踐調查出發,了解學生特點與生活數學學習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調整策略。

關鍵詞:智障學生;生活數學;調整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7-048-2

隨著“零拒絕”理念的貫徹,我校生源逐步由中度智障兒童轉變成為重度、多重殘疾兒童,殘障種類也由智障擴展到自閉癥、腦癱等。受學生智能越來越低、差異越來越大等因素影響,生活數學已經成為智障學校最難實施的一門課程,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回應學生智能低下、多樣性差異等特點,以滿足所有學生個體發展需求,建立一門更為適切的生活數學課程,是所有生活數學教師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筆者對本校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及其家長、數學教師進行訪談、調查,了解學生特點與生活數學教學現狀,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生活數學教學調整策略。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吳江區特殊教育學校65名義務教育階段智障學生及其家長、6名數學任課教師。

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法,輔以觀察法、個別談話法。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校生源呈類型多、程度越來越重趨勢?;緹o數學學習能力的自閉癥和多重障礙學生占32.3%、一二級重度、極重度殘疾學生占51.8%,這對需要較高邏輯性、抽象性、序列性要求的數學知識學習帶來極大困難。另外,幼兒期間啟蒙教育缺乏,也是生活數學教學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從表2可以看出,有60%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能學會用電子計算器做簡單的計算,有52.3%的教師(或家長)認為能掌握10以內的數的認識,有41.5%的教師(或家長)認為能掌握5以內的加減法,也有38.5%的教師(或家長)認為能計算10以內的加法,說明大部分教師(或家長)認為電子計算器的使用、10以內數的認識、10以內的加減法等應為生活數學主要教學內容。

有86.9%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很少能或不能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有80%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很少能或不能計算表內乘除法,有72.3%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很少能或不能掌握數前概念,有69.3%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很少能或不能將數學知識應用到購物,有66.2%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很少能或不能掌握時空認識,有59.6%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很少能或不能認讀百以內的數,有50.7%的教師(或家長)認為我校學生很少能或不能計算10以內加減法。以上數據顯示,百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數前概念、購物、時空認識、認讀百以內的數等知識對我校學生進行教學非常困難,也印證我校生源殘障程度的普遍加重。

從表3可以看出,有61.6%的學生(或家長、教師)認為對數學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只有9人,約占13.8%,體現了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在對數學的喜愛程度這項調查中,有708%的學生把數學的地位排在唱游、體育與康復、信息技術等課程的后面;在是否喜歡做書面作業的這項中,96.9%的學生不喜歡做作業。以上數據顯示,我校智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現狀很差。

三、調查結論

(一)隨著“零拒絕”理念的落實,類型越來越多、程度越來越重的智力障礙學生進入特殊教育學校,且絕大部分沒有數學啟蒙教育,這對生活數學教學實施帶來很大困難。

(二)數學知識的可接受范圍越來越小,部分學生連最啟蒙的知識都難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能力非常差。

(三)智障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偏低,數學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也不高,幾乎所有的智障學生都不喜歡做書面作業。

四、調整策略

(一)教學目標定位:指向綜合

從本校學生的現狀看,盡管教師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作了調整,但在學習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他們對生活數學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越來越低,因此教學目標調整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基于可接受性與發展性原則,在生活數學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上要指向綜合,要沖破單一生活數學課程目標的思想,實行多元目標的整合,注重貫徹綜合理念,強調教學目標的多元性與實用性,即為智力障礙兒童德、智、體全面發展,最大限度地補償缺陷,達到多重教育目標。以認識數字5為例,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僅僅局限于讓智障學生掌握5的音形義等普教數學課層面的三維目標,還要關注德育、缺陷補償、潛能開發等方面的目標。要設立底線目標,人人能參與,滿足所有學生個性化需求、有利于全體學生發展的。同時,因人而異,對于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提出掌握數字5的相關數學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選擇:指向適切

教學目標調整明確后,就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指向適切。適切是適合貼切之意,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既要考慮實用性,也要考慮可接受性,既要考慮基礎性,也要考慮發展性。教師在進行生活數學教學內容選擇與調整時,可以采用改編、補充、整合、替代等不同的行為方式?!案木帯?,就是對原有的或拿來的教學內容做一些調整,以使它更加符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如目前學校使用的教材為上海盧灣輔讀學校編制的《實用數學》,根據本班學生現狀,對學生不接受、與吳江地域不符的內容進行改編?!把a充”,就是在保持教學基本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些相關內容或資源,以更好地實現原定目標;如針對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要增加內容與難度,以滿足需要?!罢稀?,就是在不同的課程、科目、活動之間形成關聯,增強學校課程的整體邏輯性。如與實用語文、生活等課程整合,采用主題單元教學?!疤娲本褪菍]有學習能力的學生用康復、德育等內容進行替代,超出能力的計算可以用電子計算器計算來替代。

(三)教學策略優化:指向有效

1.課堂組織形式的有效:個別化教學方式與走班制教學模式相結合。

基于智障學生的差異,最佳教學模式為個別教學。但受到師資數量配備不足等因素影響,國內培智學校課堂組織形式均為班級授課制。針對智障學生的差異與個別化教學的需求,相對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是個別化教學方式與走班制教學模式相結合。

2.教學方法的優化:低起點、小步子、多循環。

“低起點”就是盡量從低處著眼,適當降低要求。智障學生基本無數學啟蒙教育,故必須以所教內容的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作為教學的起點,以所教的新內容基本原型作為教學的起點?!靶〔阶印笔侵附虒W內容安排得上下連貫坡度一定要小。也就是把一個大的任務根據學習規律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以數字2的認識為例,步驟1:口頭數數,能唱數1、2;2.出手指按物點數1、2;3.認數字、寫數字(指導數字與數名是一一對應的);4.能點數報總數、寫總數;5.按數取物能數量配對(指導數名、數字、數量是一一對應的)?!岸嘌h”就是從每一小步開始不斷地反復練習,直至鞏固。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時,既要使用常規的數學教學方法,又要使用適應學生不同需求的特殊方法。自閉癥孩子,需要以視覺支持為策略,采用結構教學法開展教與學活動;重度、極重度智障學生,需要采用手把手的教;無語癥學生,需要手勢來表達信息;動手能力障礙的腦癱學生,作業以口頭練習為主,而非以書面作業為主。

3.教學資源的開發:生活化。

智障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較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提供生活化的學習資源,應竭力把書本知識還原成生活問題,把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模擬出來,使數學課堂能再現生活畫面,讓智障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他們經歷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的學習過程,從而靈活地學習數學知識。

同時,應增加實踐課,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生活場景和社會場所中去,親自嘗試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其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友涵.轉變觀念重構面向弱智學生的數學課程.現代特殊教育,2003(01).

[2]肖能.培智學校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與實踐.現代特殊教育,2003(78).

猜你喜歡
生活數學智障學生
由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
談最值問題與實際生活
提升小學智障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策略
實施“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智障學生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
淺談美工教學提高低年級智障學生精細動作能力
優化仿說句子訓練,提高智障學生說話能力
高年級智障學生職業準備教育的個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