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職《電子材料》課程教學的探討

2016-12-17 20:45朱憲忠李豆
科技視界 2016年26期
關鍵詞:考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朱憲忠 李豆

【摘 要】《電子材料》是高職電子產品制造類專業的開設的一門專業知識課程。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在調研與分析崗位對電子材料知識需求的基礎上,提出該課程教學內容選取的基本原則,確定教學內容的基本框架。根據高職學情、課程特點、高職辦學定位,指出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

【關鍵詞】電子材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0 引言

為了適應我國電子、微電子、太陽能光伏和光電子等制造類產業快速發展的形勢,近年來一些高職高專院校紛紛擴大了相關專業的辦學規模,包括印制電路設計與工藝、光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與應用技術、表面組裝技術及電子元器件制造等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相關產品的設計、制造、測試、生產管理、技術和服務等崗位,因而應當具備各類常用電子材料的基礎理論、重要性質、主要類型、制備方法、使用方法與典型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能系統掌握電子材料知識,了解電子材料方面最新科技成就與趨勢;為進一步理解、鞏固《印制電路制造技術》、《液晶顯示器制造技術》等技能型課程知識與技能提供支持;亦為接受繼續教育、轉換職業、適應科技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

1 教學內容的選擇

目前已出現許多有關電子材料方面的優秀教材,但這些教材基本為本科教材。教材內容往往涉及較深的理論,包含了較復雜的理論公式,對于沒有系統學習固體物理、量子力學等課程、沒有較強數學功底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學起來非常困難;教材結構大多是按照材料物理性質依次編排的,當介紹某類材料時會涉及諸多方面的應用,高職高專學生學習時,難以把握;當需闡述某類具體材料的具體應用時,介紹的內容又并不詳細,未能很好地面向工作崗位。由于教材涉及的知識難度大,實用性、針對性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學生對電子材料知識的學習興趣。

1.1 教學內容的選取原則

1.1.1 面向本專業崗位的需求

高職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具有專業崗位的針對性。近年來,我們曾實地考察了南京依利安達電子有限公司、悅虎電路(蘇州)公司、南京飛浦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分析了印制電路與平板顯示領域中相關崗位對電子材料知識的要求,主動征求企業對教學內容的建議,把相關專業崗位的需求作為教學內容的最重要的來源。

1.1.2 面向同類專業崗位的需求

PCB專業與光電子專業都是屬于電子產品制造類專業,這類專業領域還包括微電子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與應用技術、表面組裝技術及電子元器件制造等專業。PCB與光電子專業的畢業生對于這些同類專業崗位亦有較強的適應性,少數學生初次入職的崗位可能就是這些同類專業崗位。同時,PCB與光電子專業的畢業生在職業生涯中往往會出現多次職業轉換現象,即由本專業崗位轉到其它專業崗位,而且向電子產品制造類崗位的轉換概率最高。

1.2 教學內容的安排

教學內容初步按兩個模塊進行組織。第一個模塊是基礎模塊,包括緒論、有機高分子材料、導電材料、電阻材料、電容器介質材料、厚薄膜工藝材料、元素半導體材料,屬于常用元件制程中涉及的電子材料。該模塊強調基礎性,作為學生學習電子材料的入門知識,為第二模塊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學生可理解電子材料在導電線纜、電阻器、電容器、半導體元件中的針對性應用,滿足電子元器件崗位對電子材料知識的要求。第二個模塊是工藝材料模塊,包括太陽電池與組件、鍵合引線與引線框架、焊接材料、陶瓷基板、PCB基板、LCD工藝材料、PDP與LED工藝材料。這一模塊基本上以太陽電池與組件產品、封裝與組裝產品、LCD與PDP顯示屏、LED產品及激光與光纖產品的制造工藝線索來展開,強調電子材料知識與相關崗位的緊密結合。

1.3 教材的形成

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高教出版社、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高職高專電子制造工程專業群教學研討與教材組稿會在我校召開。鑒于缺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適合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電子材料教材這一情況,會議要求,由我校牽頭負責該教材的組織編寫工作。

2 教學方法的運用

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的培養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上,未能突出學生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應有的主體地位和權利和學生的能動性與創造性,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電子材料》課程的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兼顧課程的特點及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

2.1 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

教學方法根據學情、課程情況、高職特點與教學條件等方面來把握。本課程授課對象為兩個專業的三年級學生。他們有旺盛的求知欲;年齡在20歲左右,流體智力逐漸達到頂峰,在記憶、觀察、注意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較強優勢;對于所學專業有一定的認識;通過大學物理、工程化學等前導課程學習已較好掌握了物理學與化學知識與技術能,特別是通過印制電路制造技術、液晶顯示器制造技術的學習,已較好掌握了工藝知識與技術能,為本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2.2 教學方法

綜合考慮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講授教學法的特點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給學生較多的知識內容,教學效率較高,但往往比較枯燥。為此,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引入一些崗位場景圖片、實物等,使學生獲得感性素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可將理論與實際事物、現象聯系起來,以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考。

3 課程的考核

本課程考核的主要內容為電子材料的基礎理論、重要性質、主要類型、制備方法、使用方法與典型應用。以前,總評成績中,平時與期末成績各占50%。平時成績主要是作業與課堂表現,其中作業照抄照搬現象還未能完全避免,作為評價依據不科學、不公平;期末還是以閉卷的筆試考試為主,側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其它能力的考核,同時,學習內容較多,課時較少,期末考前復習壓力較大。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學習,現采用“階段性考核+綜合性考核”的考核方式。1個或數個單元學完后,進行一次閉卷測驗,作為平時成績主要依據,占總評成績60%。平時表現占20%,其中教師評價與班委評價各占10%,以彌補教師評價的偏面性。

4 結語

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是培養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塑造人才?!峨娮硬牧稀纷鳛閷I知識課程在電子制造類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中起著十分重要作用。我們通過開展崗位調研,解析崗位對電子材料的知識需求,提出了面向專業崗位的、緊跟時代發展步代、適合高職學生的電子材料的教學內容,并形成了校企合作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崗位場景圖片、加強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利用校內外參觀基地,把參觀法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彌補了課堂講授法的不足。組織演講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與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的研究,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與訓練,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采用“階段考核+綜合考核”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公正、公平與科學性。

[責任編輯:田吉捷]

猜你喜歡
考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究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