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教學與演奏的唯物辯證法思考

2016-12-19 18:58王瓊
藝術評鑒 2016年17期
關鍵詞:唯物辯證法演奏鋼琴

王瓊

摘要:鋼琴是藝術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鋼琴理論及實踐知識也是音樂專業中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近幾年,受藝術院校盲目擴招及功利化教育思想的影響,音樂專業的教學質量每況愈下,特別是對于鋼琴教學而言,當前絕大多數鋼琴教師奉行“手指磨出血、才會有感覺”的勤學苦練式的教學模式,對艱深晦澀的鋼琴教研普遍不予關注,導致鋼琴教學理念整體落后,學生在鋼琴學習過程中也面臨著重重障礙。

關鍵詞:鋼琴 教學 演奏 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其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哲學與音樂兩者之間聯系密切,源遠流長。加強鋼琴教學與演奏的唯物辯證法思考,在哲學理論基礎上探討鋼琴教學與演奏,有助于促進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唯物辯證法應用于藝術領域的發展概況

唯物辯證法是一門研究社會、歷史、自然、思維關系的學科體系,包括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三條基本規律,在人類社會中廣泛存在??v觀唯物辯證法應用于藝術領域的發展概況,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柏拉圖、黑格爾、馬克思等均在藝術領域中引入哲學思想。黑格爾《美學》、丹納《藝術哲學》等著作中比較切入藝術辯證法思想。在我國古代文學藝術中,比如說,樂譜、詞話、品第等均含有豐富的辯證藝術思想。整體來說,我國與西方國家對辯證藝術的研究層面、研究范圍均不相同,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補充,進而形成了互補與異同的整體格局。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以及系統科學的發展,在藝術領域中控制論、系統論等得到廣泛應用,進一步拓寬了人們認識深度與廣度,更好的指導辯證思想在科學領域中的應用。

二、鋼琴教學與演奏中進行唯物辯證法思考的意義

(一)鋼琴教學與演奏的目標及價值分析

鋼琴演奏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學科,不僅需要彈奏技巧,更需要對音樂的出色理解。進行鋼琴教學不僅僅是將演奏知識結構、演奏原則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分析力與想象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準確理解與把握演奏的原則,進而發展與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演奏風格。在鋼琴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演奏人員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更需演奏人員在深刻理解作品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性演奏與藝術性表演,使聽眾不僅可以通過鋼琴演奏領悟到鋼琴曲的內容,更能透過鋼琴演奏來感受演奏者的藝術境界與音樂風格。對于鋼琴演奏者而言,需始終秉持神圣的藝術使命感,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與愛全部融入到鋼琴中去,不容許有半點的褻瀆,通過對鋼琴藝術的深刻理解與不懈追求,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

(二)鋼琴教學與演奏中進行唯物辯證法思考的意義

鋼琴是音樂學的重要學科,不管對于哪一門音樂專業,掌握系統的鋼琴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鋼琴教學與演奏的技術性、藝術性非常強,若只將鋼琴作為一種樂器來看待,忽略教學與演奏的科學性,將會導致學生對鋼琴藝術理解上的偏差,進而影響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積極性。在具體的鋼琴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常常因為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以及一般規律性的理論指導,而導致教學陷入困境。從根本上來說,鋼琴這門音樂學科與唯物辯證法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在具體的鋼琴教學過程中,普遍包含著哲學問題,通過哲學手段探索鋼琴學習的自然規律,運用哲學思維輔助鋼琴教學,成為了目前鋼琴教研的一條新出路。

三、鋼琴教學的唯物辯證法思考

(一)鋼琴藝術教學的唯物辯證法思考

1.鋼琴技術與藝術的對立統一

鋼琴技術與藝術兩者處于同一共同體中,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靠、缺一不可。音樂技術是通過鋼琴發出音響來表達特定的音樂含義,而這一音樂表達的過程是極具審美價值的,因此在鋼琴技術教學中,還必須加強對學生音樂美感領悟、音樂藝術創造的指導。在實際鋼琴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鋼琴技巧練習,忽略了對學生音樂藝術的培養,使得學生缺乏對藝術的真正理解與感悟。由此可見,手指技能訓練與音樂藝術培養都是不可或缺的,二者共同組成了鋼琴演奏的全部內容。

與此同時,鋼琴技術與藝術兩者之間相互斗爭、相互矛盾。眾所周知,鋼琴演奏有著嚴格的技術性與規范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鋼琴彈奏、練習的重要性。沒有大量的鋼琴演奏訓練與精湛的鋼琴彈奏技術,何談鋼琴的藝術性?因此,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需要學生具備持之以恒的毅力與耐心。但長時間、大量的鋼琴技術練習,往往使得學生、教師忽略對鋼琴藝術的關注,對鋼琴藝術的領悟與創造性就比較差。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鋼琴技術制約、決定著鋼琴藝術的發展。

2.鋼琴藝術理論發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與否定的統一體。事物發展與演化的任一階段,都可以說是對前一階段進行否定的過程,理所當然的,事物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必將遭到后一階段的再次否定。在這一否定之否定的變化過程中,事物運動就呈現由低級到高級、由簡至繁的螺旋、上升發展。鋼琴藝術理論也是沿著這一否定之否定的路線不斷發展,逐漸趨于完善,最終達到更高層次和領域的。

(二)鋼琴技術教學的唯物辯證法思考

在鋼琴技術教學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唯物辯證法思想,本文便對此進行簡要論述:

1.觸鍵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觸鍵是最基本、最關鍵的一項核心技術,其決定著鋼琴音色的色彩與明暗。在具體的觸鍵練習中,演奏者所表現出來的觸鍵放松和觸鍵緊張構成了一對矛盾統一體,同時,手指局部緊張與學生全身心放松也是對立矛盾的雙方。在具體鋼琴彈奏過程中,演奏人員的手指必須協調搭配、各盡其職、環環相扣,同時演奏人員的手臂必須維持一定的放松狀態,這就要求演奏人員的手指必須做到穩健、獨立。若處于松弛狀態的手臂得不到手指各部位的支持,演奏人員因身體動作所傳導出來的能量將無法尋求到有效的支撐點,進而使演奏人員的手臂回到緊張狀態。因此,在鋼琴演奏中需要合理處理觸鍵放松與觸鍵緊張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到“緊而不僵,松而不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鋼琴演奏的協調性。

觸鍵技術中還蘊含著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發展規律。在事物運行發展過程中,量變與質量是相互發展、相互轉化的。量變積累、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質的飛躍,而質變又會引發新的量變過程,在整體變化過程中,質變與量變彼此滲透、互相交錯。鋼琴觸鍵技術的練習、發展也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隨著學生練習量的不斷增加,其觸鍵技術就會隨之提高;當學生的練習量達到一定積累時,就會促使其觸鍵技術達到質的升華。

2.速度和節奏

速度是鋼琴樂曲的重要表現要素,速度的變化與統一是相互對立、相互發展的。速度的統一性直接決定著鋼琴作品演奏的整體局面,若演奏速度不統一,就會破壞鋼琴作品的流暢性與整體性。在同一樂章或同一主題的鋼琴演奏中,演奏人員會有統一的演奏速度與演奏風格。在實際演奏過程中,部分演奏人員會因情緒激動、力度增加,不由自主地加快演奏速度。在實際鋼琴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根據技術點的難易來放緩或加快演奏速度,使得鋼琴演奏的整體效果更佳。在具體的鋼琴演奏中,演奏速度并非始終保持恒定,而是需要結合不同的情感與藝術表達進行合理調整。在一首鋼琴作品中,作曲人員會為各段落加上相應的速度標記,演奏人員可結合速度標記來控制與調整演奏的速度。一般來說,作曲人員對相互對比的兩個樂段加上速度標記時,經常保持倍數關系。比如說,在《悲嗆奏鳴曲》中,引子部分的速度為44拍,主題部分則為23拍。與引子相比,主題速度快了4倍,只要掌握了主題與引子在速度方面的統一性,就能充分發揮主題所具有的深化作品中戲劇性沖突的作用??偠灾?,對于一首完整的鋼琴作品,各樂段的速度記號是相互聯系的,演奏人員只需掌握不同速度之間的聯系,便能深入把握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與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構成音樂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在指導學生練習基本節奏之前,必須先進行節奏分解訓練,當學生能夠輕松、均勻地吟出從一拍一音到一拍八音的節奏分割后,再去追求手指彈奏上的均勻。對于復節奏的訓練,是鋼琴演奏的難點。復節奏的形式十分豐富,尤其是浪漫派的誕生,使得復節奏發展出了更多的組合變化,從而使作曲家能夠使用更多形式、更多變化的復節奏。然而不加節制的運用復節奏會導致旋律性的喪失,因此當學生能夠輕松地駕馭這種復節奏后,就應使其回到基于整拍的復節奏訓練上,以盡可能保持演奏的整體性與旋律性。

3.力度

在鋼琴技術教學中,力度的層次性與均衡性是相互對立、互相統一的,兩者共存于一個統一體中,具有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手指力度若達不到均衡狀態,就無法體現力度的層次性;反之,力度的層次性表達也離不開均衡性的支撐,當準確掌握不同聲部在力度上的均衡之后,才可以清晰地表達出力度的層次性。在剛開始進行觸鍵練習時,必須要求十個手指力度均衡。由于手指的長短、力量、靈敏度以及接觸面均不相同,因此,要想把手指力度、彈奏的音質練到同一水平,需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可指導學生進行《哈農》曲目的練習,這對于五指技術練習有重要作用。只有演奏人員十指音色、靈敏度、力度均達到均衡狀態后,才能演奏出流暢、協調的樂句。在進行力度均衡練習后,還需進行力度層次練習,若鋼琴彈奏層次與力度一樣均衡、不分主次,那么演奏將是混沌和沒有意義的。鋼琴演奏的“多層次”性,是鋼琴演奏人員學習道路上的一項艱巨任務。所有的復調音樂均具有“多層次性”,要想彈出精彩的曲目,就必須深刻掌握主題、伴奏、答題之間的獨立統一關系。演奏人員可以將十指看作樂隊成員,讓每一個成員彈奏出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聲部??傊?,只有掌握了力度的均衡性與層次性,才能游刃有余地通過鋼琴演奏表達自己的音樂情感。

四、鋼琴演奏的唯物辯證法思考

(一)演奏過程的把控

1.速度的掌握

在鋼琴演奏環節中,切忌越彈越快,而應合理地控制演奏速度。尤其是鋼琴初學人員,很難掌握各個不同樂章在速度上的平衡,例如,在剛演奏完快樂章之后,慢樂章的演奏也會受其影響而慢不下來。這就需要演奏者在日常練習中加以克服,比如在開始演奏之前,先默念幾小節拍子,準確判斷樂曲速度,以免開頭速度過急或過緩而影響整首作品的演奏效果。

2.理智與情感的對立統一

在鋼琴演奏中,理智與情感是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缺一不可的。只有合理掌握理智與情感尺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在鋼琴演奏中,如果缺乏感情因素、過于理智,那么整個音樂表演就會顯得十分呆板;如果缺乏理智、感情泛濫,那么音樂演奏就會比較膚淺。如果單純憑借自己的情感進行肆意宣泄,就會給人造成失控、輕率的感覺;如果對情感過分控制,則又給人呆板、冷漠的感覺。如何達到理智與情感之間的協調統一,正是無數音樂家努力追尋的目標。結合不同音樂的特點,進行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結合,一直是鋼琴教學工作的難點。

(二)演奏表現力中整體與局部的辯證統一

從整體上來說,鋼琴演奏的表現力分為以下幾個內容:1.演奏速度、2.演奏風格、3.整體布局設計;從局部角度分析,則分為以下幾個內容:1.指法設計、2.踏板設計、3.色彩詮釋、4.裝飾音詮釋。準確掌握上述內容之間的關聯之后,才可以充分彰顯鋼琴演奏的表現力。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指出,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的辯證統一關系,部分組成整體,整體功能又與部分功能息息相關,部分無法離開整體單獨存在,部分屬于整體中的部分,兩者之間密不可分。整體與部分是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在一定狀態下,關鍵部分會對整體性能起決定性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部分與整體兩者又可以互相轉化。因此,在鋼琴演奏中,在強調細節處理的同時,必須合理設計整體演奏框架,增強音樂的全局性。在具體的藝術形態中,音樂結構框架非常抽象,需要在和聲、句型以及節拍律動的共同作用下構建而成。不注重細節處理的鋼琴演奏會顯得精致不足,甚至粗俗、魯莽,而過分注重細節考究,又會影響音樂的整體性。只有合理把握局部與整體的協調性,才能彰顯鋼琴演奏的精致、大氣、細膩與美感。

(三)演奏風格中個性與共性的辯證把握

1.尊重原著

每一首鋼琴音樂作品均有自己的風格與特性,在具體演奏過程中,一定要掌握“適度性”原則,在將自己的演奏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同時,還要做到尊重原著、還原作曲家的音樂創作理念。對于音樂作品的演奏,必須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合理融入個人情感,切不可扭曲作品原貌、本末倒置。演奏者應當堅持忠于原著、原譜這一原則,并進一步進行個性化創造,以達到意想不到的音樂創作效果。

2.強調個性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理,音樂世界的每首作品均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每位鋼琴演奏者也需具備獨特的演奏個性與特色,培養出獨一無二的演奏藝術風格。從本質上來說,鋼琴演奏就是二度創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演奏人員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與感悟。鋼琴演奏者演奏個性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時間磨練,其間會經歷兩個階段:學習階段、創作階段。就學習階段而言,演奏者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因為優良的音樂理解力與表現力均需建立在音樂鑒賞的基礎之上,若演奏者缺乏音樂鑒賞能力,就無法談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悟。不同的音樂、藝術、樂器之間相互聯系、共同發展,要想提高鋼琴演奏者的音樂鑒賞能力,一方面需要大量聆聽名師名家的鋼琴音樂作品,另一方面還應該廣泛涉獵歌劇、交響樂、聲樂等其他藝術作品。世界是整體的、聯系的,不同事物之間彼此聯系、互相影響,鋼琴與其他音樂形式之間也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鋼琴演奏者可充分借鑒不同音樂形式的表現方式,尤其是借鑒歌劇、交響樂等作品,其中的聲音色彩、音樂層次十分豐富,對提高鋼琴表現力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唯物辯證法在藝術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概況為切入點,簡要分析了鋼琴教學及演奏中進行唯物辯證法思考的意義,然后分別從鋼琴教學的唯物辯證法思考與鋼琴演奏的唯物辯證法思考兩個角度展開了詳細闡述,旨在促進鋼琴教學與演奏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君.讓學生的指尖“唱響”動聽的旋律——鋼琴演奏教學中各感官系統的協調性研究[J].音樂創作,2013,(01):192-194.

[2]唐晶.鋼琴教學與演奏中的力度強弱問題[J].大舞臺,2012,(08):206-207.

[3]王燕鳴.鋼琴教學及演奏中需要注意的問題[J].大舞臺,2011,(10):188.

猜你喜歡
唯物辯證法演奏鋼琴
紙鋼琴
關于“哲學方法”的思考
鋼琴教學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準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討
淺談作業成本法——以哲學的視角
淺談作業成本法——以哲學的視角
高校鋼琴課教學如何讓學生學會用心演奏
運用哲學思想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實效性研究
略談鋼琴演奏藝術
鋼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