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路徑研究

2016-12-19 07:57王鈺沛蒲寶生
中國市場 2016年31期
關鍵詞:波特五力模型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

王鈺沛++蒲寶生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崛起給傳統金融業帶來沖擊,受到威脅的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向互聯網金融轉型以尋求出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趨于融合。筆者運用波特五力模型對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中國金融發展需以傳統金融為基礎,以互聯網金融為先導,同時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波特五力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32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現實的商業形態,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的不斷明晰,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加速規范與洗牌。無疑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代表著中國金融乃至國際金融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融合過程中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職能該如何劃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該如何實現,影響著中國金融未來的發展。

1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五力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分別為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新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與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陳麗芳,2014)。

與傳統金融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與競爭力,其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強,且表現出增強的趨勢;購買者以中小投融資者為主,討價還價能力較弱,但隨著供應商數量的增加,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會相對增強;由于傳統金融業對互聯網金融業的威脅在現階段表現相對較弱,新進入者的威脅較弱,但隨著轉型的推進這一威脅將逐步增強;作為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業基礎較為薄弱,但高速的增長將不斷縮小與傳統金融業在基礎資源上的差距;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較強,且表現出增強的趨勢,表明了市場的活力以及被看好的發展潛力。由于和互聯網金融業相比,傳統金融業的穩定在轉型中受到沖擊,供應商應對內外部市場變化能力弱,供應商議價能力低,且表現出繼續減弱的趨勢。購買者以大客戶為主,占供應商成本的較大部分,是主要盈利來源,但隨著行業機構的轉型,將客觀上降低大客戶占用資源比例,因此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現階段較強,但表現出減弱的趨勢;由于傳統金融行業政策保護以及壁壘較高,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較弱,但隨著市場化進程取得顯著成效,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不斷增強;此外,新進入者的威脅與替代品的威脅均較強,且表現出增強的趨勢,這反映出互聯網金融行業較強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

2發揮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加快其發展速度

通過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五力分析,可以看出傳統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大客戶資源的控制,突出優勢在于安全性與穩定性?;ヂ摼W金融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則在于對中小客戶資源的吸收,從而在互聯網時代的普惠金融中處于優勢。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中小客戶市場會不斷擴大,而大客戶市場則相對擴張乏力,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業更具有發展潛力與盈利空間,在帶動中國金融快速發展與改革方面更具優勢。中國金融要想實現質的飛躍,需要有新鮮血液的大量注入,徹底打破原有桎梏。而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改革與創新方面更具潛力與魄力,更適合領跑中國金融的改革創新,應在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融合上主動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互聯網金融行業主動將互聯網技術與思維滲透傳統金融的方方面面,實現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將更有動力、更少阻力。

3利用傳統金融確保金融安全

放眼西方金融,互聯網化的金融發展基于金融市場成熟與金融體系完善的基礎之上,與傳統金融具有較高的兼容性。徐嵐、徐青松(2014)分析美國互聯網金融發現,盡管美國互聯網金融整體上比中國更為發達,但其互聯網金融對其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卻相對有限,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美國的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其傳統金融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初期便開始了信息化改造,與互聯網充分融合,走的是金融互聯網化的融合路徑。他們用實踐表明,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拓并未改變金融本質,沒有沖擊到傳統商業銀行,反而進一步壯大了商業銀行實力,加速實現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成功轉型。然而,中國利率市場化尚未完成,傳統金融業長期享受政策給予的利差優惠等照顧,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期內改觀從而從根本上接受互聯網思維。其要想改革中國金融首先要完成自身的改革,改革任務重、動力弱。

事實上,正是中國傳統金融業固有的弊端給了互聯網金融趕超的機會,給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興起的機會?;ヂ摼W作為一項技術,在過去20多年一直在影響著全球的金融業,但其影響主要集中于后臺(比如支付)和渠道,并沒有催生出任何新的金融業態。環顧海外,也沒有一個所謂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誕生。相比之下,中國互聯網金融的一些形式,如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網絡眾籌等,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早有發展,但規模很小,與龐大的傳統金融行業比起來微不足道,也從來沒有像在中國這樣備受矚目。徐嵐、徐青松(2014)指出國內互聯網金融與美國相比的兩大優勢:一是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相較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空間更大,平臺優勢更強;二是我國互聯網相較于早期美國網絡提供較為單一的網頁服務而言創新的力度更大。西方國家沒有這樣的市場基礎,反倒給了中國金融新的嘗試機會,而這次嘗試或將走出中國特色,為中國金融發展甚至趕超西方帶來新的契機。

中國金融應根據不同金融主體的特點量體裁衣,確保不同主體優勢的充分發揮。傳統金融行業的優勢在于大客戶資源與安全性、穩定性,抵御風險能力強,在金融危機或經濟波動時可以發揮有力的調節與穩定作用。因此傳統金融業應在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過程中充分發揮對中國金融的穩定與風險控制作用,保障改革進程的穩健,做好融合過程中線下部分的依托與配合,輔助推動融合進程。

4需要國家政策扶持

改革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也絕不能僅憑一己之力。在這個融合過程中,國家政策的導向與支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金融與互聯網融合的有序與健康發展有賴于政策的支持、法律的約束與制度的規范,從而令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更加規范、健康的金融環境中引領改革,給予融合更大的動力。在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配合實現中國金融的改革與創新?;ヂ摼W與傳統金融融合的完成將意味著中國金融在混業經營的道路上又進一步,屆時中國金融市場將更加開放、更具活力與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陳麗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24.

[2]莫易嫻.互聯網時代金融業的發展格局[J].財經科學,2014(4):1-10.

[3]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互聯網+銀行:傳統商業銀行模式的新突破[J].財經科學,2015(6):50-55.

[4]李明選.互聯網金融產業及其對傳統金融沖擊影響的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5.

[5]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6]褚蓬瑜,郭田勇.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演進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4(5):19-28.

[7]賈甫,馮科.當金融互聯網遇上互聯網金融:替代還是融合[J].上海金融,2014(2):30-35.

[8]徐嵐,徐青松.從美國經驗看“互聯網金融”對于國內傳統銀行業的沖擊[J].上海經濟研究,2014(7):97-101.

猜你喜歡
波特五力模型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
常州中小型企業經營戰略研究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比較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視角下的重慶中職教育競爭形勢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額信用貸款行業競爭戰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