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學生個性 促進主動學習

2016-12-19 21:38林玉緞
文理導航 2016年33期
關鍵詞:主動關注個性

林玉緞

【摘 要】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關注;個性;主動;有效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因而,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規律以及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找準教學起點

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對學生已有基礎的分析是把握教學起點的主要依據。今天的學生,學習的起點并不是從零開始的那道起跑線,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行為習慣和思考方式。因而,我們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已有認知中尋找教學切入點,尋找知識的生長點。再根據學情確定教學重點,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盡量做到松緊有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元、角、分”之前,我對學生的認知情況做了課前的調查,讓學生做了一些有關“元、角、分”的試題,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不僅認識“元、角、分”,還會使用和換算。全班五十多名學生或多或少花錢買過東西,四十幾名學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對于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過程以及為什么要用乘法或除法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尤其像“10角=( )分”這題的錯誤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1分,只有個別學生做對,但對于為什么要把10個10加起來還是說不出原因。如果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元、角、分”的認識上,顯然是不符合學生的實際,于是,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元、角、分”的換算上,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互助學習,用換幣、買東西、拍賣等游戲學習有關“元、角、分”的知識,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系列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又有趣的實踐活動,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如何進行“元、角、分”之間的單位換算,知道了其中的原由,真正實現了課程標準里所提倡的“學有所得”。

以上教學活動,我在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的前提上,重新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由此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設計了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新知,使認識基礎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提高了教學的課堂實效。

二、關注學生的認知規律,突破教學難點

所謂教學難點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上阻力較大或難度較高的某些關節點”。在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時,教師就要善于關注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的難點融入問題當中,由易到難,一步一步地引導,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小小養殖場》一課時,由于涉及的概念比較多,有“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等等。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再加上教材沒有從數量上給這些概念界定,而是直接根據具體的數量進行判斷,因此,學生學習時會感到特別困難。對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采取的策略是:先出示準備好的三杯不同顏色且不等量的水,其中一杯清水,一杯藍水,一杯紅水。后啟發說:“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說一句話。我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進行交流時,我請幾名學生說一說。之后再次啟發:“反過來可以怎么說?”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對“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因此,在后面學習“小小養殖場”時,要求學生用具體數量描述這些概念時,變得輕松愉快,易于接受。

以上教學環節,我不是把教學難點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有針對性地鋪設與難點相關聯又易于理解的較簡單的問題的思維便道,讓學生在思想意識中不覺其難,增進了學生探索難點問題的信心和參與的主動性。

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握教學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币虼私處熢诿嫦蛉w學生的基礎上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教學資源。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例如在教“整數除以小數”時,先讓學生填空,想一想,根據是什么?(如板書:25÷5=( )÷( )=( )÷( )=( )÷( )=……然后討論今天要學的內容2.5÷0.5,觀察題目發現這是一道小數除以小數題,那么咱們該怎么做這道題呢?引導學生思考發現,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不變性質與新知識有關系。然后讓學生嘗試先算,反饋交流時,結合實際,引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思考:橡皮一塊5角,2元5角能買幾塊?(5塊)讓學生列出25÷5=5(2元5角=25角)引導學生觀察2.5÷0.5=5發現2.5÷0.5=25÷5讓學生指出他們為什么是相等的。啟發學生認真觀察得出:右邊是已學過的知識,左邊是今天要學知識。根據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就行了,這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會做了。

以上教學,鼓勵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歷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髓思想,關注學生,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順應學生需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與認知規律,關注學生個性差異,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數學課堂真正彰顯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史寧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王釗.著眼于“最近發展區”,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J].小學數學教育,2014(6)

猜你喜歡
主動關注個性
如何提高化學學習的效率
語言表達重“個性”
網絡評論要主動引導輿情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奧朗德“關注”錦江增持雅高
美國宗教自由報告“關注”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