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2016-12-20 00:00鄧建文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自主閱讀技巧語文教學

鄧建文

內容摘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緊扣閱讀要求讀文,領悟閱讀方法,遷移運用學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閱讀。

關鍵詞:語文教學 自主閱讀 技巧

傳統的閱讀教學十分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用在講解課文內容上,學生自己閱讀的時間少,主動探索的機會少。這樣,不但難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嚴重的是,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和自主能力被禁錮。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呢?筆者有幾點淺見。

一.緊扣閱讀要求

學生自主閱讀首先必須明確閱讀要求才會認真參與,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與層次,制定相應的閱讀要求。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勾點、圈畫生字詞,注拼音,寫詞義;再讀課文時,勾點、圈畫出表明段落依據的關鍵詞,標示段落;講讀課文時,勾點、圈畫形象詞句和課后思考題中的相關內容,批注課文大意和中心;總結課文時,批注以課文為例進行觀察與說寫的相關內容。

二.領悟閱讀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著力引導學生領悟掌握閱讀方法,然后學習運用這些方法,獨立閱讀別的段落。在教給學生學法的同時,要既不離開“自讀”,又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教《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弄清“這節圍繞哪一句話來寫?哪些句子中具體描寫漓江水的特點?它與大海、西湖的水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回顧、掌握學法。學生很快就能悟出老師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所用的學習方法:首先抓住寫水的特點的詞,再看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出這些特點及為什么這樣寫,最后體會作者用大海、西湖與漓江水作比較的方法。這樣讓學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不僅節省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遷移運用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當前教改的一項根本性工作。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要考慮如何遷移運用,這是自主學習的升華。

1.掌握閱讀技巧

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技巧就能通讀其他課文,并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在教學《可愛的草塘》一課時,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題目,讀懂詞句,以“可愛”為線索把握中心內容,著重體會文章寫“草塘的可愛”體現在什么地方,并把自己認為最精彩的語句畫下來。然后通過誘導,教師點明這種學習方法、步驟,理出思考問題的路子。學生的學習方法一旦掌握了,對其他有關的課文分析就可以迎刃而解,收到“學一篇明一類”的效果。

2.弄清閱讀步驟

閱讀要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形象創造的過程,“進入角色”主動地感受語文教材中蘊含著的思想情懷,讓學生在讀中體驗,理解掌握閱讀的幾個步驟:初讀知大意,體會文章的主旨。如《黃山奇石》以老師的范讀激發學生自讀,讓學生在整體上感受“黃山怪石有趣極了”。再讀理思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默讀,感受詞與句,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層次,體會文章基本思路,弄清《黃山奇石》一文介紹哪些怪石來突出“黃山石”的“奇”,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介紹的。三讀悟情感,學生通過捕捉語感,對語言文字有了切身感受,再指導學生入境入情地整體讀,讓學生和作者的情感吻合,使學生體察黃山石頭之奇。學生弄清了閱讀課文的幾個步驟以后,就能較輕松地學習其他文章,培養了獨立閱讀的興趣。

3.注重綜合訓練

閱讀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然而能力的形成則需要反復的訓練。訓練應在課堂上,在教學環節中,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訓練要以課后的練習題為重點,也可根據實際適當進行讀寫遷移訓練。教者應注意在訓練時體現三性:一是層次性,要找準訓練點,確定訓練步驟、過程,使訓練逐漸深入;二是反復性,要采取多種形式反復訓練;三是廣泛性,要面向全體學生。訓練要達到一定的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逐步形成課堂訓練的主體化、群體化,達到知行統一,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閱讀要求讀文,領悟閱讀方法,遷移運用學法,學會自主閱讀。

(作者單位:南昌市新建區教育科技體育局)

猜你喜歡
自主閱讀技巧語文教學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