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學素養提升的古詩積累方法

2016-12-20 00:00王軍吉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范式古詩詩歌

王軍吉

內容摘要:古詩的獨特韻味決定著其教學的價值。為了解決當今中職學校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重新定位古詩教學的目標,重新構建古詩歌教學體系,提供古詩教學范式。

關健詞:中職 古詩 積累 策略

一.重新確定詩歌教學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是這樣的: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從這種表述中,我們發現它為我們詩歌教學的目標的重新確定指引了方向。傳統的詩歌教學總是離不開思想教育的意味,教師也總是在詩歌或者詩人的經歷中來尋找對學生進行說教的素材??梢哉f這是脫離了詩歌教學的本質的。而我們現今的詩歌教學應回歸到其文學性方面,回歸到其審美鑒賞性上來。我們詩歌教學的核心目的不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而是人文教育、審美教育。

二.構建詩歌教學的新體系

1.重組詩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重組與選擇是詩歌教學的關鍵,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來合理的選擇所要教的內容。同時,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合理的重組,可采取交互閱讀的方式,可以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還可以采用擴展性閱讀的方式來重組。并且,教學內容不必局限與教科書,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豐富的文本材料的掌握下,來自如的形成一套自己的對詩歌的理解和認識。

2.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的運用。美國教育家克伯屈在《教學方法原理》一文的“前言”就開宗明義,批評以書本為中心,以強制學習和記憶背誦為手段,以獲取書本知識為目的的狹義的教學方法。同時,他積極提倡實行以社會生活為中心,以擴充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手段,以培養民主社會所需要的良好習慣、態度和生活能力為目的的廣義教學方法。對于詩歌教學,我們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多樣化的、合理的、科學的。就像克伯屈所言,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教師一人主導的“授受式”的教學方法,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主體感受。讓他們在和諧、輕松、民主的氛圍下學習。

3.合理編排教材。按學生心理發展順序,按學生心理、經驗和能力發展的順序組織教材,使教材心理化綜合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校本教材的編寫。盡量使使用的教材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發展的水平。同時,教材應該錄取各個流派,各個思潮,各個時期的作品。在學生在整體感知下,對詩歌的發展以及詩歌的價值有總體的認識。

4.延伸詩歌教學組織方式。在課外,組織讀詩興趣小組、朗誦會、詩社等。興趣是學習的最大的助手。教師可以把課堂的詩歌教學擴展到課外,幫助學生組織自己的興趣小組。讓學生在實際中能真正的創作詩歌,欣賞詩歌?,F在已經有很多學校在運用這樣的形式,還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三.積極探索詩歌教學范式

教學范式是指人們對教學這一特殊的社會現象和復雜的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對于教學范式的分類,陳曉端總結如下:藝術范式,科學范式,技能范式,反思范式和系統范式。面對這多元化的教學范式,我們中學語文詩歌教學,又該積極地去探索怎樣的適合我們詩歌教學現狀的范式呢?

呂叔湘曾指出: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而我們積極探索詩歌教學的范式,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詩歌教學也需要有著可以模仿的范本,需要科學的規范和原則。

詩歌教學是一種多元復合范式的活動,我們不可能運用單一的觀點來解決詩歌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我們應該堅持用多種視角對教學進行整體把握,以便從系統整體的角度去理解教學過程各因素的相互關系,從藝術的角度去體驗滲透于教學活動之中的情感和美感,從科學的角度去審視有規律的教學活動過程,從反思的角度去檢討教學理論的應用與教學實踐的效果,從能力的角度去理解教學專業化發展的根本途徑。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陳教授是從整個教學系統來談教學范式的,而非從詩歌具體的范式研究來剖析的。但是,他的觀點則是給我們一個大的方向,來引導我們進行詩歌教學范式的探索。正如貝塞特所說:“教學范式的作用就好像一系列教學透鏡或教學信仰,它可以用來過濾或支配人們的主觀意向和實際行動”。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中職學生文學素養提升的古詩積累策略研究》(GS[2016]GHB107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五中學)

猜你喜歡
范式古詩詩歌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詩歌島·八面來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