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事件傳播中公眾焦點的轉移

2016-12-20 16:27楊帆靖鳴陳慶
新聞愛好者 2016年11期
關鍵詞:社交媒體

楊帆+靖鳴+陳慶

【摘要】2016年上半年,接連發生了3個熱點網絡事件,公眾的注意力在短時間內不斷轉移。一個新事件的出現,讓原本喧嘩的前一個事件變得“默默無聞”,迅速從公眾關注議題的榜單中消失。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公眾焦點轉移?借助新浪微博、百度指數和知微數據等平臺,從事件熱度、傳播方式和輿情演化等角度入手,具體分析網絡事件傳播中公眾關注議題的變化,對影響公眾焦點轉移的因素進行梳理和概括。

【關鍵詞】網絡事件;社交媒體;魏則西事件;雷洋事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興起尤其是微博、微信等信息平臺的廣泛使用,賦予了公眾高度的話語權。多種復雜因素的疊加,使得熱點網絡事件層出不窮,公眾關注的議題也隨之不斷更迭。

2016年上半年,接連發生了3個熱點網絡事件,從一開始關注“常州毒地事件”,轉而聚焦“魏則西事件”,再到圍觀“雷洋事件”,公眾的注意力在短時間內不斷轉移。一個新事件的出現,讓原本喧嘩的前一個事件變得“默默無聞”,迅速從公眾關注議題的榜單中消失。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公眾焦點轉移?本文以上述3個事件為研究對象,從事件熱度、傳播方式和輿情演化等角度入手,具體分析網絡事件傳播中公眾關注議題的變化,從而梳理和概括出公眾焦點轉移的原因。

一、事件概述

2016年4月17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節目以《不該建的學?!窞槊?,報道了常州外國語學校學生異?;疾〉氖录?,并將患病原因與學校附近化工廠受污染的土地聯系在一起。該報道被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二次傳播,節目視頻也隨即被轉發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一時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當媒體還在跟蹤報道“常州毒地事件“的時候,五一期間“魏則西事件”又引爆了公眾話題。

2016年5月1日,微信公眾號“有槽”推送了名為《一個死在百度和部隊醫院之手的年輕人》的文章,將魏則西之死歸結為百度競價排名和莆田系醫院的過失,閱讀量迅速攀升到10萬以上。該篇文章從微信公眾號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以及各大門戶網站和傳統媒體。這將原本僅在知乎平臺上傳播的“魏則西事件“,經過多個社交媒體的發酵和各大媒體的報道后,最終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魏則西事件”的熱度還未消退,2016年5月9日,另一篇名為《剛為人父的人大碩士,為何一小時內離奇死亡?》的知乎文章突然闖進了公眾的視野,立即在各大平臺上引發了網友刷屏式的轉發。隨即,各大媒體跟進報道中國人民大學碩士雷洋“涉嫌嫖娼”被控身亡和北京檢方對雷洋案立案偵查的新聞。由于對雷洋死亡原因和警方調查過程等內容存疑,公眾的關注焦點也從“魏則西事件”轉移到“雷洋事件”。

二、事件熱度與公眾焦點轉移

上述3個熱點網絡事件,無一例外地都引發了大范圍的網絡關注和社會輿情。筆者借助百度指數和知微數據平臺,依次梳理“常州毒地事件”“魏則西事件”“雷洋事件”發展過程中公眾對事件關注度的變化趨勢,分析公眾關注議題隨時間變化的特征和原因。

百度指數是通過分析用戶在百度中輸入內容的次數和頻率,為用戶呈現某個關鍵詞在百度中的搜索規模,并依據時間推移采用圖表等可視化的方式顯示結果。知微數據共享平臺是通過抓取新浪微博中加V認證并有一定影響力的個人和機構發布的微博,透過新浪微博大V在某一事件中的參與程度,來分析事件的傳播范圍和傳播熱度。

一般來說,透過搜索引擎的熱度指數變化能很直觀地反映出某一事件的網絡熱度和受眾關注度。[1]以“常州毒地”為關鍵詞在百度指數中進行檢索,得出了“常州毒地事件”的網絡搜索指數變化趨勢圖(見圖1)。

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常州毒地事件”搜索指數在A點形成第一個小高峰,從A點到E點整體呈緩慢下降趨勢,F點驟然上升達到搜索熱度的最高值,隨后又逐漸下降,H點之后基本保持直線穩定趨勢。從時間點來看,4月19日之前“常州毒地”的搜索指數為0,A點出現于4月20日,前后僅一天時間搜索指數就達到了1485。知微數據顯示4月20日微博數據總量有231條,高于4月17日至4月19日的微博數據總和190條。從微博內容來看,此時公眾關注“常州毒地事件”本身發展和后續報道。在5月10日之前,事件熱度隨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5月10日之后搜索熱度驟然上升,在5月12日達到最高熱度。通過分析這段時間的微博內容,筆者發現部分網民將雷洋的死因和“常州毒地事件”聯系起來,新內容的混入使得“常州毒地事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熱度因此迅速上升。此后,事件又再次淡出公眾的關注焦點,事件熱度下降后呈穩定趨勢。

以“魏則西”和“雷洋”為關鍵詞在百度指數中進行檢索,得出了“魏則西事件”和“雷洋事件”網絡搜索熱度對比圖(見圖2)。

其中,曲線1和曲線2分別表示“魏則西事件”和“雷洋事件”百度搜索熱度。從曲線1我們可以看出,“魏則西事件”在A點達到搜索熱度頂峰后驟然下降,B點前有微小的上升趨勢,B點之后熱度逐漸下降,基本上都在“雷洋事件”搜索熱度之下。相反,曲線2整體呈上下波動態勢,前期在A點、B點都形成高峰,在熱度逐漸消退的過程中,也偶有小高峰產生,后期在I點再次形成高峰之后,熱度迅速下降,搜索指數基本保持平穩狀態?!拔簞t西事件”在五一期間成為熱議話題,占據著公眾的關注焦點?!拔簞t西事件”熱度逐漸下降時,“雷洋事件”被曝光,公眾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新事件上。5月10日之后,“雷洋事件”的搜索熱度超過“魏則西事件”,并在此后一直保持熱度優勢,6月30日又再次達到搜索高峰。

對比圖1和圖2,不難發現即使“常州毒地事件”最高搜索指數2520,也很難與“魏則西事件”和“雷洋事件”任意時間點的熱度相提并論,“魏則西事件”的B點熱度是157141,“雷洋事件”的G點熱度是21136,都高于“常州毒地事件”的最高熱度。由此我們得出,雖然“常州毒地事件”在一段時間內引起了網民圍觀,實際上事件的熱度并不高,并沒有形成大范圍的網絡熱議。此時一旦出現新事件,公眾的注意力便會迅速轉移。

三、傳播方式與公眾焦點轉移

對比如上3個事件,筆者發現“常州毒地事件”是在傳統媒體報道之后,再經過網絡媒體擴散傳播,最終在社交媒體平臺引發公眾圍觀,其傳播路徑為“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社交平臺—公眾關注”?!俺V荻镜厥录弊钤缭雌鹩?016年4月17日的央視新聞節目,但其網絡搜索熱度卻始于4月19日,事件從傳統媒體轉移到網絡平臺耗費了兩天時間。

相較于“常州毒地事件”的傳統傳播模式,“魏則西事件”和“雷洋事件”則屬于網絡原發性事件,即事件發生源頭和主要傳播平臺都在網絡場域中,并逐漸擴散到傳統媒體中,其傳播模式為“網絡傳播—公眾關注—媒體跟進”。由于網絡傳播的自發性和即時性,使得事件一經網絡發酵,在極短時間內就能引發公眾關注,甚至演化為網絡輿情事件。

“魏則西事件”和“雷洋事件”的最初信息源都來自于國內網絡問答社區知乎。2016年2月26日,魏則西本人在知乎上發表了他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求醫經歷。4月12日,魏則西父親用他的知乎賬號,向網友告知了魏則西離世的消息。到此時間點,有關魏則西的信息只限于知乎社區的傳播。5月1日,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將“魏則西事件”正式帶進了公眾視野中,并且一經傳播立即成為熱點網絡事件。從5月1日開始,短短兩天時間里,網絡搜索熱度在5月3日就達到了941053。同樣,“雷洋事件”也源于5月9日的一篇知乎文章,同日網絡熱搜指數開始攀升,至5月11日達到第一個高峰379371。隨后在網民關注和媒體跟進后,事件熱度波動上升,在5月14日達到最高峰399210。

同樣是熱點網絡事件,“常州毒地事件”用了兩天時間從傳統媒體轉移到網絡平臺,又“花費”一天時間直到4月20日,即事件報道3天后才迎來了網絡熱搜高峰。這期間形成的時間差妨礙了“常州毒地事件”的迅速傳播,后續也未能在網絡平臺上引發公眾強勢關注。其他兩個事件都原發于網絡平臺,該優勢縮短了公眾與信息源之間的距離,使得公眾能夠在第一時間知曉事件的內容,迅速聚集公眾目光,引發公眾圍觀和熱議。

借助知微數據平臺,筆者以10天為時間段進行劃分,對新浪大V參與3個事件的微博數據量進行了統計:4月11日至5月1日“常州毒地事件”的微博數共948條,占總微博數的76%?!拔簞t西事件”在5月1日至5月11日的微博數為11030條,占總微博數的88%?!袄籽笫录痹?月11日至6月10日的微博數為11315條,占總微博數的72%。

結合3個事件發生的時間來看,公眾焦點轉移的時間大致與新事件產生的時間吻合。新事件帶來的信息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公眾對前一個事件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公眾的注意力并不會在新事件產生之后立即發生轉移,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才會逐漸超越前一個事件,從而引起公眾的大范圍關注。

四、輿情演化與公眾焦點轉移

借助新浪微博話題功能,筆者分別對3個事件的輿情演化脈絡進行分析。首先,筆者以“常外”“常州外國語”和“常州毒地事件”為關鍵詞,在新浪微博檢索出8個與“常州毒地事件”相關的話題。從1月份出現“常外求救”話題,到4月17日新聞報道后的“常外污染事件”,再到4月19日學?;貞l的“常外公開信”話題,公眾開始聚焦常外污染事件,到討論校方公開信內容,再到8月27日通報“常外事件”調查結果,歷時半年之久的“常州毒地事件”終于落下帷幕,事件輿情也就此結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常州毒地事件”長時間沒有新的進展,5月份開始公眾的關注焦點逐漸轉變,“常州毒地事件”輿情也由多變少,開始逐漸消退。

以“魏則西”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新浪微博出現了21個與之相關的話題。其中,“魏則西百度推廣事件”話題最受關注,閱讀量高達12.9億,討論量達到18.7萬?!拔簞t西事件”將百度推廣和莆田系醫院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關醫療體制改革、人性思考、競價排名、內容造假等成為事件輿情中的高頻詞。5月9日調查組公開了對百度公司和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調查結果。5月18日《人民日報》發文《追問:魏則西事件后百度的整改落實了嗎?》,跟進了百度網頁整改的情況。從2月26日至5月18日,“魏則西事件”畫上了句號。

筆者以“雷洋”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新浪微博未能找到相關話題。筆者通過其他檢索方式,在認證為“雷洋妻子”的微博賬號“@雷洋家屬唯一微博”中發現了已被系統刪除的“雷洋事件”話題。通過梳理媒體報道內容和相關微博內容,筆者發現事件輿情演化脈絡與新聞報道基本一致,從最初懷疑雷洋死因,到要求警方出具執法材料,再到檢方對雷洋案立案偵查,最后尸檢公布“窒息死亡”,網絡輿情隨媒體不斷演化。

在這3個事件中,網絡輿情演化曲線基本上和事件熱度重合。隨著事件的產生和發展,事件輿情大致呈現“萌芽—上升—高潮—回落—沉寂”這5個階段。當事件輿情進入回落期時,此時若有新的事件發生,最容易導致公眾關注焦點的轉移。此時前一個事件發展趨勢已經明朗,新事件卻“撲朔迷離”,出于好奇和滿足的心理,公眾會轉移注意力到新事件上去。

五、結語

從事件熱度來看,公眾焦點容易從熱度低的事件轉移到熱度高的事件。從傳播方式來看,傳統傳播方式下的事件會花費更長時間引發公眾圍觀,而網絡傳播方式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引發公眾圍觀。新事件雖然會分散公眾原有的注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公眾的注意力并不會在新事件產生之后立即發生轉移,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才會逐漸超越前一個事件,從而引起公眾的大范圍關注。從輿情演化來看,事件熱度和輿情發展趨勢基本吻合。若新事件發生在上一個事件的輿情高潮期之后,公眾的關注焦點最容易發生轉移,因為此時上一個事件發展趨勢已經明朗,新事件剛剛萌芽,出于好奇和滿足等心理,公眾會投入更多注意力到新事件中。

參考文獻:

[1]謝元森.沉寂的喧囂:網絡爛尾新聞的社會記憶與遺忘[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15.

(楊帆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靖鳴為南京師范大學輿情與危機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慶為北京宏博知微科技有限公司數據分析師)

編校:董方曉

猜你喜歡
社交媒體
移動社交媒體:圖書館微信平臺功能研究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營銷傳播策略分析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營銷傳播策略分析
陜西老字號文化的對外傳播策略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論社交媒體助推大學生創業
社交媒體視域下弱勢群體輿情表達研究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線社交變遷及動因分析
知識零售變現模式的問題與思考
基于社交媒體的廣告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