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伯特?弗羅斯特田園詩中人與自然的對話

2016-12-20 22:20高丹李承興丁偉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弗羅斯特田園詩人與自然

高丹?李承興?丁偉

摘要:羅伯特·弗羅斯特是美國主要的田園詩人,他也是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并四次榮獲普利策獎。他的很多早期詩歌描寫了新英格蘭的鄉間田園風光。在他的詩里,通??梢愿惺艿玫剿麑θ伺c自然關系的探求與闡釋,激發了讀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關鍵詞:羅伯特·弗羅斯特;人與自然;田園詩

羅伯特·弗羅斯特在早期詩歌中就已經形成了田園詩風。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自然的依戀與喜愛。在他的很多詩歌中,弗羅斯特完成了與自然的對話,與大自然進行了心靈上的交流。在這些詩歌中,也折射出詩人的品格、思想與內心的觀念。通過這些詩歌,詩人探索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啟發人們對自然與社會現實進行思考。

一、詩人與自然的對話

弗羅斯特認為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在詩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自然的依賴。詩人從與自然的對話中獲得美的體驗,從自然中獲得信心,完成了情感與思想的升華。

(一)心靈的宣言

在《進入自我》這首詩中,詩人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了深刻的思考,可以感受到詩人心靈深處的吶喊。

One of my wishes is that those dark trees,

So lod and firm they scarcely show the breeze,

Were not,astwere,the merest mask of gloom,

But stretched away unto the edge of doom.

I should not be withheld but that some day

Into their vastness I should steal away,

Fearless of ever finding open land,

Or highway where the slow wheel pours the sand.

I do not see why I should eer turn back,

Or those should not set forth upon my track

To overtake me,who should miss me here

And long to know if still I held them dear.

They would not find me changed from him they knew——

Only more sure of all I thought was true.

這是弗羅斯特的第一首十四行詩,可以說,在這首詩中包含了詩人創作中所有的內心情結,體現了弗羅斯特詩歌創作的顯著特點:主題、題材、態度和詩人向內心觀照的傾向?!哆M入自我》這首詩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與大自然的緊密相連,感知詩人與大自然進行了親密接觸?!哆M入自我》表達了詩人有關人生、有關詩歌創作的具體思考。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到了三個隱喻,“dark trees(郁郁蔥蔥的樹林)”、“open land(廣袤的空地) ”、“highway(大道) ”。這三個隱喻各有含義,表達了作者的心聲。其中,“open land(廣袤的空地) ”表達了作者的孤寂,無人做伴,卻勇往直前;“highway(大道) ”暗示了作者尤其內心的追求,雖然路上人來車往,但是詩人仍獨善其身,不隨波逐流。詩人在開篇寫道:“One of my wishes is that those dark trees”,這是詩人的追求,是他人生的目標。不害怕被孤立,也不屑于人云亦云,而是獨自一人去往那郁郁蔥蔥的樹林,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梢哉f,這是詩人內心深處的聲音,愿意用心靈和去大自然交流,也愿意將自己全身心的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詩人相信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回歸自然,才能捕捉到生命的真諦。因此,盡管詩人要孤身一人前往密林深處,但并不是真的要脫離人群,脫離社會,知識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近自然,了解自然,更深刻的去思索人生,從自然中獲得啟迪,探尋真理。

(二)對自然美的惑悟

弗羅斯特渴望親近自然,渴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對自然的美,詩人一直都是欣賞并發自內心來贊美的。對于羅伯斯特來講,他是一個融入自然的人,并不斷的發現、探索自然的美。也只有這樣,詩人才堅信并宣稱人與自然不可分割,人的心靈應于大自然相通。這在詩作《深秋來客》中深有體現:

My sorrow, when shes here with me,

Thinks these dark days of autumn rain

Are beautiful as days can be;

She loves the bare,the withered tree;

She walks the sodden pasture lane.

Her pleasure will not let me stay.

She talks and I am fain to list:

Shes glad the birds are gone away,

Shes glad her simple worsted gray

Is silver now with clinging mist.

The desolate,deserted trees,

The faded earth,the heavy sky,

The beauties she so truly sees,

She thinks I have no eye for these,

And vexes me for reason why.

Not yesterday I learned to know

The love of bare November days

Before the coming of the snow,

But it were vain to tell her so,

And they arc better for her praise.

可以說這首詩所帶給人們不論是在聽覺、視覺還是知覺上的感受都是震撼的。在這首詩中,弗羅斯特展現了他對自然的超高的審美知覺。詩人與自然心意相通,與秋天對話。在弗羅斯特心中,秋天具有人的特質,有血有肉,她優雅美麗,活潑可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改變周圍的環境。在這首詩中,并不覺得秋日的蕭瑟,有的只是對秋日俏皮可愛的會心一笑。在詩人的筆觸下可以看出,弗羅斯特已完全融入到了自然之美中,看出她對秋天的贊同與欣賞,也向讀者展現了秋日的美,講述了自己的感悟,可以說,這是完全投入自然的一種審美關照。

這首詩給人以啟迪。人是自然中的人,作為人類,應該去親近自然,與自然保持一種親密和諧的關系。我們應當學會去發現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熱愛自然的美。種種漠視自然、破壞自然的心態與行為都是不應該的。自然給人以力量,是人類的棲息之所,人能夠全身心的投入自然,找到自己心靈的棲息地,對于人類而言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三)心靈和大自然的對話

在《紅朱蘭》這首詩中,弗羅斯特用心靈與自然進行了對話。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并呼吁人們要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人和自然本是一體,人類的發展不能脫離自然,只有出自本心的去熱愛它,尊重它,才能獲得自然的善待,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A saturated meadow,

Sun—-shaped and jewel--small,

A circle scarcely wider

Than the trees around were tall;

Where winds were quite excluded,

And the air was stiffing sweet

With the breath of many flowers—-

A temple of the heat.

There we bowed us in the burning,

As the suns right worship is,

To pick where none could miss them

A thousand orchises;

For though the grass was scattered,

Yet every second spear

Seemed tipped with wings of color

That tinged the atmosphere.

在這首詩中,詩人表達對自然的熱愛與崇敬。不論是草地,還是太陽,詩人都對其進行了發自內心的贊美。這是一片長滿了紅朱蘭的草地,這些美麗的花兒如同寶石般閃閃發光,從生動的描寫中,不難體會詩人對其喜愛之情。詩人將草地比喻成廟宇“A temple of the heat”,認為自然是神圣的,不可褻瀆的;而紅朱蘭則是充滿活力的,熠熠生輝的;在俯身采擷花朵之時則是向太陽禮拜,這些都不難看出自然在詩人心中崇高的地位,也可以體會到詩人渴望與自然親近,進行心靈深處的溝通。

弗羅斯特對紅朱蘭的喜愛體現了他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追求,充滿著對大自然的虔誠,體現了人和大自然相依相存的倫理情懷。事實上,這首詩通過詩人與自然的對話,意在批評那些不珍惜自然,毀壞環境的種種現象。詩人意在喚起人們對自然的珍愛,意識到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毀滅自然,最終毀滅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二、結語

詩人眼中的自然是帶有詩人自己內心影子的自然。對自然的感受,實際上是詩人內心觀念、情緒、需求、動機等心理特征的投射,是詩人思想、品格的投射。詩人的心靈在大自然宏大、純凈、壯美的熏陶感染中經受了洗禮,形成了優秀的審美品格。詩人有意識地從心靈深處主動地離棄世俗的丑惡而在大自然中尋求精神的美好的行為,最終形成了自然樸素清新的詩歌風格以及體現這一風格的精彩紛呈的詩歌篇章。

參考文獻:

[1]濮陽翔,李成秀譯. 二十世紀美國文學[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

[2]江楓譯. 弗羅斯特詩選[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3]李海明. 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研究[D].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2010.

[4] 胡經之.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方平譯. 一條未走的路: 弗羅斯特詩歌欣賞[M].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弗羅斯特田園詩人與自然
一片云彩
田園詩
新老天王技術檔案“解密”之弗羅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虛張聲勢
沒有鳥叫,關了窗吧
生命意義,豈止田園?
切實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一首凄婉的田園牧歌
文化哲學中人類基本的文化關系的論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