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俄羅斯被稱為“戰斗民族”

2016-12-20 12:30寇立研
報刊薈萃·非常關注 2016年11期
關鍵詞:強人拿破侖軍人

寇立研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俄羅斯人被戲稱為“戰斗民族”,這個國家的軍事對國家大戰略影響久遠而深刻。相對落后于歐洲的俄羅斯,在幾百年間迅速興起,靠的是軍事化貴族,以及整個民族像一支軍隊一樣被灌注了使命感、紀律感、共同體意識。

在幾百年民族形成和崛起過程中,俄羅斯外面始終有很多強大力量,比如最初他們是在蒙古征服的“金帳汗國”下面聽差,他們所傳承的東正教文明核心、拜占庭政權,已經被土耳其所滅。當他們向外擴張發展時,又面臨瑞典、波蘭等當時比較強大的力量,在東方則遇到了強大的清帝國。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就特別重視武裝。

在內部,俄羅斯長期落后,廣大民眾束縛在村社土地上,貴族們還是非常過時的那一套。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女皇等引領者,要把俄羅斯帶進現代社會,需要不斷戰勝保守力量甚至自己皇親國戚的挑戰,這就需要抓軍隊。

在這樣對內、對外都需要拓展、激變的大勢下,俄羅斯容不得松散和各自為政,于是,以軍令方式推行政策,以軍人方式訓練貴族子弟。這就形成了很深厚的軍事文化,與下層民眾依靠村社和領主才能生活的集體、集中理念相結合,使俄羅斯的帝國崛起之路充滿軍事化氛圍。西歐人有時會很不客氣地說“俄羅斯就是一個大兵營”。

俄羅斯幾次從滅國危險中頑強存活,養成了重軍、重領土、愈壓愈強的民族性格。

俄羅斯戰勝瑞典,在波羅的海稱雄以后,日益擁有大國氣象。但俄羅斯生長的歐亞大陸歷來群雄逐鹿。比如,俄羅斯遭遇了拿破侖。

高人自有高人磨,拿破侖遇到了俄羅斯。1812年6月,拿破侖大軍長驅直入俄羅斯。俄軍實施戰略防御,在退卻中以廣袤地域把法軍補給線拖得越來越長,法軍雖然一度占領莫斯科這座空城,但襲擾、戰損、天氣轉冷、后勤接續不上等不利因素,把法軍的戰斗力消磨得越來越弱。而俄軍則在幾次會戰中把法軍消耗得無力進擊,拿破侖得不到想象中的和約,只好撤退,最終是以60余萬軍隊入侵、以3萬左右殘兵回來。

但后人把俄軍的堅壁清野、防守反擊看得太過有組織、有智謀。實際上,這是一場慘烈的戰爭,俄羅斯付出巨大代價,最后得勝靠的是地域廣大和人民堅忍。這類強敵壓境,在俄羅斯歷史上不止一次發生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蘇維埃政權早期面臨武裝干涉、德國法西斯入侵與衛國戰爭……這些征戰對俄羅斯的影響極其深刻。俄羅斯被鍛造得非常堅強,越是面臨巨大壓力、越是有危險,就越是能扛、能打。

在多年斗爭環境中,俄羅斯的

生產生活已變為適應戰斗模式

戰爭是最好的老師。比如拿破侖之后,歐洲各國普遍建立總參謀部一類的制度。比如希特勒之后,面臨大平原的國家都對發展坦克和飛機集群毫不遲疑。

當然,戰爭老師也教給俄羅斯很多東西。俄羅斯的現代化、工業化是在戰爭環境中起步的。斯大林模式形成,絕不僅僅是政治強人善于掌握軍隊、肅反委員會等強力部門的結果。以當時的情景,新生政權弱小,國內經濟脆弱,外敵環伺,俄羅斯要生存必然需要整軍強武。所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拼命發展重工業、軍工業,這與西歐和美國先輕后重、積累資本和市場發展后再形成有體系工業部類的方式完全相反。這套戰爭逼出來的東西,在戰時非常管用。如果不是這種超常發展,1941年希特勒大軍入侵,蘇聯很可能熬不過去。

既然軍事在俄羅斯如此重要,那么按道理,軍人在俄羅斯應該是比政治家、外交家更牛的。但事實卻是,在俄羅斯強悍的戰略風格下,職業軍人反而不能真正掌管戰略。

職業軍人不會成長為統帥

沖鋒陷陣的職業軍人,在俄羅斯可以晉升到元帥,但不會成長為統帥。從彼得大帝、列寧、斯大林到葉利欽、普京,俄羅斯的最高統帥有帝王,有革命領袖,有強勢領導人,他們有的人也穿軍裝,但本質上卻不是因為軍人身份或軍人經歷而當上統帥的。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俄軍幾百年來都面臨這種內外條件嚴酷、民眾質樸倔強的環境,軍人能成長為高級將領,必須性格頑強、做事堅決。這在軍人中是優點,但在政界可能顯得缺乏手腕、策略,不易在復雜的政治角逐中聯合多數、達成暫時妥協,也不易產生號召力。另一方面,俄羅斯好像也沒有美國那種軍人脫去軍裝后迅速轉型為政客的機制。無論是沙皇還是后來的蘇聯任命體制下,越是打仗好的軍事領導,越是束縛在高級指揮崗位上。如果他戰功卓著、榮譽過高,反而沒有政治上的發展余地。俄軍官兵往往起于卒伍,不像法、美等貴族精英軍人傳統出現的將領那樣有適合高層政治的素養。俄羅斯確實沒有形成職業軍人成功轉型為政治家的土壤和機制。

戰爭決策從來都由政治做出

從衛國戰爭的開始方式到烏克蘭危機、敘利亞空襲,都是政治決定。衛國戰爭前,蘇聯紅軍剛剛經歷“大清洗”,別說過問國家大政方針,就是對軍隊內部建設也是唯唯諾諾。只是戰爭開始后,統帥部由于最初錯判形勢,又有殘酷的戰場現實,才出現軍隊指揮員、職業軍人思維發揮影響的趨勢。到戰爭結束后,軍人的影響又逐漸消退。今天,烏克蘭危機、敘利亞空襲,都不是俄軍自主行為。盡管這些都很符合俄軍發展所需,可以通過這些提振軍隊士氣、威望,更新裝備、提高待遇,但打不打、如何打,被土耳其暗算擊落戰機后要不要大規模反擊……所有這些決定都不可能由俄軍自己做出。

俄羅斯人強悍,俄軍勇猛堅韌,但偏偏最高決策層不是從戰壕里成長起來的。這就決定了俄羅斯常常是強人當家。從對外戰略看,俄羅斯必然是強勢的,俄羅斯必然看重自主和尊嚴。俄羅斯不容小視,任何國家要與俄羅斯打交道都必須注意這些。與強者共處、合作,示弱不可取,硬碰硬也不行,必須堅定而包容。

能在“戰斗民族”掌兵,又不是職業軍人,必然是強勢人物。彼得大帝是強人,斯大林是強人,葉利欽是強人,普京更是出了名的強人。戈爾巴喬夫比較柔,對外妥協對內失控,二者又互相作用,蘇聯解體與他的執政風格有很大關系。

強人意志堅定,底線分明,對內掌控力強,對外不會以退讓求安全。所以,只要不是國內紛亂期,不需要問俄對外戰略是外交影響大還是軍隊影響大,答案肯定是“克里姆林宮拍板”。

對俄硬碰硬向來不是好主意

拿破侖、希特勒的失敗,冷戰的勝利,以及今天美國在烏克蘭、敘利亞碰釘子,都表明對俄羅斯來硬的不是好辦法。

現在看起來,西方唯一得手的是冷戰。成功之法不是硬打硬壓,而是軟磨硬泡、核心對峙、邊緣消耗,使俄羅斯的能量不因外力擠壓而變強,反而因內部矛盾激化和外部關鍵時刻點幾把火而走向瓦解。奧巴馬、奧朗德、默克爾乃至安倍晉三,無一不對俄采取剛柔相濟之策,從“帶頭大哥”到跟著敲邊鼓的“小弟”,沒有誰再像拿破侖、希特勒那樣耍橫。他們見著俄羅斯有發狠的意思,就避一避鋒芒,不在戰場上硬碰,而是緩一緩,溝通一番。這也都是被戰爭這個好老師教出來的,大國在歷史上對俄打交道的教訓中慢慢學乖了。

(摘自《世界軍事》)

猜你喜歡
強人拿破侖軍人
拿破侖的“理想之星”
小學低段育人專題活動中當代英雄榜樣教育路徑初探
“拿破侖大軍”
節假日時的中國軍人
“強”與“壽”的分道與融合
軍人畫軍機(六)
本 期 導 讀
印度軍人特寫
文學家筆下的拿破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