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思考

2016-12-21 23:32劉志國陳威莉趙瑩
現代情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知識服務理論基礎基礎理論

劉志國+陳威莉+趙瑩

〔摘要〕構建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體系是當前圖書館知識服務發展的當務之急。知識服務理論體系需要以縱向信息價值鏈理論、知識組織理論、知識交流理論、知識螺旋理論和知識建構理論共同形成的理論集合為基礎,從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個方面確定研究內容和主要觀點。知識服務理論體系可以通過學科化服務、真人圖書館服務、空間建設和信息檢索教學等工作實踐進行檢驗和證實。

〔關鍵詞〕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理論基礎;基礎理論;應用理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05

〔中圖分類號〕G25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6)11-0027-05

〔Abstract〕To construct a more scientific and perfect theoretical system is the urgent ta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 at present.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knowledge servi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ertical information value chain,knowledge organization theory,knowledge exchange theory,knowledge spiral theory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heory,from two aspects of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heory to determine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main views.The system of knowledge service theory could be tested and verifi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service,the service of the human librar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ce and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Key words〕library;knowledge service;theory system;theory foundation;basic theory;application theory

進入21世紀,隨著以互聯網和數據庫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日益普遍、深入的應用,圖書館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戶獲取數據和信息等顯性知識日益方便、快捷,用戶對書刊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書刊借閱率大幅下降,圖書館作為傳統知識資源中心的地位被極大削弱;另一方面,由于數據、信息等顯性知識數量的成指數增長,導致用戶在可以獲得更大數量顯性知識的同時也面臨信息量超過用戶處理能力、辨別和獲取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更加困難的問題,即信息超載而知識匱乏的問題,因此用戶對圖書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戶希望通過圖書館服務獲得更具針對性的顯性和隱性知識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圖書情報界提出了知識服務的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變革傳統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顯性和隱性知識需求,從而維護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圖書館知識服務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研究問題,而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由于當前理論研究的滯后和不足,導致關于圖書館知識服務的認知和實踐存在許多的誤區,阻礙了知識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構建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體系成為知識服務發展的關鍵和當務之急。本文就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構建中的若干核心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在認識和實踐上推進知識服務的健康發展。

1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問題

解決現實問題是任何學術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構建同樣如此。當前圖書館知識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可以從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理論研究方面,自1999年任俊為在《圖書情報知識》發表“知識經濟與圖書館的知識服務”的論文,將知識服務的概念引入國內圖書情報界以來,特別是2000年張曉林在《中國圖書館學報》發表“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的論文以來,知識服務的理論研究受到了圖書情報界的高度重視,掀起了國內知識服務的研究熱潮。近年來,相關研究文獻大量涌現并穩步增長,知識服務的理念越來越被業界認可和接受。但系統分析當前的研究現狀可以發現,當前的理論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尚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首先,當前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多數是一般性研究,寬泛而不深入,籠統而不具體,低層次、低質量、重復現象嚴重,論述如出一轍,未能實現對理論的深入挖掘與探討[1]。其次,當前的研究處于群雄割據、自說自話的階段,爭論探討熱烈但共識較少,對知識服務的一些最基本問題,比如究竟什么是知識服務,知識服務與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的本質區別與聯系,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是什么,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組成要素包括哪些內容,知識服務應該如何運營……等等,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尚沒有基于恰當理論基礎和典型工作實踐、能被各方普遍接受的研究結果。第三,研究內容較為分散,尚存在許多研究空白;系統性研究十分缺乏,還沒有形成科學系統的知識服務研究的理論框架和結構體系,導致理論成果的實踐指導性不強[1],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對知識服務的認知以及工作實踐水平的提高。

在實際工作方面,自知識服務的理念提出以來,國內部分圖書館尤其是科研系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在知識服務的內容、模式以及具體工作對策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服務水平的提高。但通過系統總結可以發現[2],當前國內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工作實踐仍然處于摸索的過程中,多數圖書館缺乏對知識服務的基本理解和認知,部分圖書館進行了局部和初步的嘗試,真正系統開展知識服務的機構還很少;知識服務的深度仍然不夠,絕大多數的服務沒有能夠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沒有達到服務增值的目的;已有工作對策主要是對工作現狀的匯總分析和規劃設計,不是在適宜的理論基礎和明確的基礎理論指導下的系統認知和行為,導致千人千策、千館千面、工作效果不夠理想的局面。

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分析可以發現,系統理論研究成果的滯后和不足是制約當前圖書館知識服務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系統理論成果的不足,導致業界對知識服務的認識片面、模糊和不夠深刻;認知上的不足又從根本上導致知識服務實踐的盲目和無所適從,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不能真正解決讀者的實際問題。因此,構建系統的理論體系是當前圖書情報界推進知識服務工作發展的當務之急,是高水平開展知識服務的基礎和關鍵,部分研究者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1-2]。本文通過分析、探討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確定知識服務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研究的內容,從而構建較為科學、完善的知識服務的理論體系,為正確認知和科學實踐知識服務提供指導和借鑒。

2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問題

對任何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認識都首先應該基于恰當的理論基礎,沒有適宜理論基礎為依據的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難免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盡紛爭中而無法自拔和突破,正確認識和科學實踐圖書館知識服務同樣如此。確定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基礎的價值在于為科學認識知識服務提供恰當的框架和視角,為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大廈的構建提供基礎和支撐。當前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不夠理想,與理論基礎研究嚴重缺失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通過系統檢索、分析和歸納已有相關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在千余篇關于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研究文獻中,只有6篇文章部分地涉及了理論基礎問題。因此,分析當前圖書館知識服務發展現狀不夠理想的原因,與其說是由于研究者學科專業、知識素養的差異與不足,不如說是由于沒有確定適宜的理論基礎的原因。

在已有的相關研究中,黨躍武(2006)[3]認為,新信息范式論、信息生命周期論和用戶發展周期論是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梁轉琴(2012)[4]把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認為對應的理論基礎分別為環境論、均衡論和用戶論?;酐惼?、李慧(2012)[5]和趙芳(2013)[6]認為,應該兼顧圖書館學的傳統理論和現代理論探討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新老圖書館五定律、認識論與交流說可以作為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3]。劉乾凝(2014)[7]認為,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和學科結構的思想對認識和實踐圖書館知識服務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劉志國等(2015)[8]認為,文獻服務和信息服務的本質是顯性知識服務,知識服務是既能提供顯性知識也能提供隱性知識的服務,隱性知識把兩者有效區別開來,因此隱性知識理論是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

由于與圖書館服務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數量眾多,從中選擇、確定某些理論作為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無疑具有較大難度。學術界通常認為,理論有解釋問題的功用、指導實踐的功用、科學預見的功用,適宜的理論應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較強的解釋力、準確的預測力、可被證偽性、簡潔性、啟發性、組織力等特點。結合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實際,作者認為,可以考慮將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間接層次的理論基礎,主要為認識和實踐知識服務提供宏觀和框架性的指導。第二個層次是直接層次的理論基礎,能具體、深入地闡明知識服務的相關問題,具體來說應該滿足以下3個條件:首先能闡明知識服務的本質內涵,既能闡明知識服務與文獻服務和信息服務的聯系,又能將三者進行有效區分;其次能解釋現實,能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并能指明工作的發展方向;第三,要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能接受工作實踐的檢驗。對照這3個條件分析學者們的已有觀點可以發現,認識論與交流說、隱性知識理論、信息生命周期理論能滿足以上3個方面的條件,可以將其作為直接層次理論基礎的組成部分。新老圖書館學五定律等其他理論過于宏觀和籠統,雖然具有指導意義但不能直接、準確反映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本質內涵,可以考慮將其作為間接層次的理論基礎。本文重點對知識服務直接層次的理論基礎進行探討。

由于知識以及知識服務的復雜性,對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具體認知不可能通過單一的理論就可以進行準確地描述,知識服務直接層次的理論基礎應該是由與知識特別是知識學習密切相關的若干理論相互交織、相互充實而構成的理論集合。在眾多的理論中,知識管理學理論無疑是知識學相關理論的集大成者,但由于其過于宏觀、內容龐雜,不適宜作為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直接理論基礎。根據學者們的相關研究成果并結合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本質,將以下幾個理論作為認識知識服務的直接理論基礎是比較恰當的。

21縱向信息價值鏈理論

縱向信息價值鏈理論是闡釋不同層次的信息——數據、信息、知識、情報和智慧的特征及其關系的理論,與信息生命周期理論的主要內容基本一致。該理論認為,對孤立的、互不關聯的數據進行解釋、分析,可以獲得能夠反映事物狀態的信息;對信息進行匯總、加工,可以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將信息和知識進行傳遞形成情報,可以為用戶與知識的交流創造條件;人們利用知識、情報,可以提高智慧水平。在數據向信息、信息向知識轉化的過程中,人在特定職業、專業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數據解譯能力發揮了關鍵作用[9],這種能力的本質在世界經合組織(OECD)關于知識的分類中被稱為隱性知識,包括了個人的價值觀、心智模式、認知等通用隱性知識和專業技能、技巧、工作訣竅等專用隱性知識[10]??v向信息價值鏈理論深刻闡明了不同層次信息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尤其強調隱性知識在信息增值中的重要價值,對知識服務認知的意義在于可以深刻認識知識服務的本質內涵及與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的關系,因此可以將其作為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

22知識組織理論

知識服務是通過知識組織實現的。由美國圖書館學家布利斯于1929年提出、由謝拉等進一步發展的知識組織理論認為,知識組織是指為了滿足用戶的知識需求,對知識單元(包括顯性知識因子和隱性知識因子)、知識關聯進行揭示、挖掘的行為或過程,包括了主觀知識客觀化過程中的知識組織和客觀知識主觀化過程中的知識組織兩種類型[11]。由于文獻服務依托的文獻組織、信息服務依托的信息組織的本質都是客觀知識的組織,而知識組織在包括客觀知識組織的同時也包括了主觀知識的組織,因此知識組織理論可以很好地將知識服務與文獻服務、信息服務區別開來。同時知識組織也涉及了如何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進行組織而開展服務,因此對圖書館知識服務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可以將其作為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

23知識交流理論

由我國圖書館學者宓浩和黃純元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知識交流論”認為,圖書館的功能是實現社會知識歷史和現實的雙重交流,闡明了圖書館活動的本質[12]?;诖死碚摾斫鈭D書館服務可以發現,文獻服務、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都是為促進讀者與知識之間進行交流的服務。文獻服務、信息服務促進讀者與顯性知識進行交流,其本質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間接交流。知識交流理論既涉及顯性知識的交流,更關注隱性知識的交流即讀者與知識擁有者之間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知識服務是為讀者提供問題解決方案的服務,其本質是為讀者與更具針對性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進行交流的服務。知識交流理論深刻闡明了知識服務服務于知識交流的本質,確定了知識服務的核心內涵[12],因此是知識服務適宜的理論基礎。

24知識螺旋理論

由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Ikuji ro Nonaka)和竹內弘高(Hi rot aka Takeuchi )[13]于1989年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也被稱為知識轉化SECI模型)認為,個人和組織在社會化場、外化場、系統化場和內化場的支持下,通過師傳徒授、深度會談、知識融合和干中學的方式獲取、創新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知識螺旋理論不僅突破了以往注重顯性知識的研究,把知識管理的范圍擴展到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信息之間,而且深入到隱性知識轉化的內在機理的層面,有助于業界深刻認識用圖書館學傳統理論無法進行合理解釋和說明的圖書館空間建設、真人圖書館服務等工作的內在機理,從而為理解和實踐圖書館知識服務提供了理論依據。

25知識建構理論

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為代表的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是個體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知識學習的4個要素[14]。知識建構理論最基本的理念在于極大地突出了“人”(學習者)和情境的重要作用,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自主建構的結果,學習者不僅主動選擇信息,而且自主決定其意義。知識建構理論以人為中心的理念不僅為知識服務以讀者為中心的核心旨趣提供了理論依據,其所提出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的4個要素也為知識服務的工作實踐指明了方向、確定了路徑。

以上5個理論對“知識”問題的闡述更有側重,從不同角度闡明了如何認識和實踐圖書館知識服務問題??v向信息價值鏈理論對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核心價值在于可以深刻認識知識的特征和來源、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本質內涵及其與文獻服務和信息服務的關系,其所提出的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類型為知識組織包括主觀知識客觀化過程中的知識組織和客觀知識主觀化過程中的知識組織兩方面的內容提供了依據。知識組織理論的核心價值在于確定了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核心內容、實現路徑。知識交流理論則闡明了知識組織的根本目標,即為讀者與更具針對性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進行交流服務。知識螺旋理論所構建的知識場,為如何促進讀者與知識的交流確定了行為框架。知識建構理論則深刻闡明了知識組織、知識交流的核心價值在于“意義建構”,人的發展是知識服務的終極目的,“情境”、“協作”、“會話”是實現知識服務目標的根本手段。以上5個理論以“知識”為中心,相互交織、協調,互為補充,既各有側重又相互印證,具有內在邏輯的一致性,從而共同構成了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框架,成為圖書館知識服務發展的理論基石。

3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研究內容問題

任何學科的理論體系都是由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構成的,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內容同樣包括這兩部分。由于以上5個理論共同構成了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因此應該以這些理論為框架和視角,從更好認識和實踐知識服務的目的出發,研究、探討知識服務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內容并提出相應的觀點。

31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基礎理論

基礎理論指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范疇、判斷與推理,是在學科理論體系中起基礎性作用并具有穩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點的原理,其價值在于可以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質[15]。為更好認識圖書館知識服務,應該從概念定位、發展歷史、本質屬性和具體要素等方面構建知識服務的基礎理論框架并提出相應的觀點,其中概念定位是核心問題,是認識圖書館知識服務發展歷史、本質屬性和具體要素等問題的基礎和出發點。

基于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基礎的探討,對知識服務的概念定位應該包括以下5個方面:首先,知識服務是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之一,與文獻服務、信息服務一樣,同屬圖書館服務的范疇,三者共同構成了更為完善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不同知識需求。其次,基于縱向信息價值鏈理論、從狹義的角度認識知識服務更為恰當,因為從廣義的角度進行理解的話,文獻服務、信息服務也往往被納入知識服務的范疇,無法將三者進行有效地區分,不利于深刻理解和科學實踐知識服務。第三,知識服務應該被理解為是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的拓展和深化。從拓展的角度講,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直接為讀者提供顯性知識,不能直接提供隱性知識;知識服務既為讀者提供顯性知識,也為讀者提供隱性知識。從深化的角度講,文獻服務、信息服務是滿足讀者基于簡單提問和文獻、信息物理獲取的服務,而知識服務是針對讀者的深層次和復雜問題解決的服務。第四,文獻服務、信息服務是“書”為中心的服務,依托的主要資源是文獻、信息、數據庫和現代信息技術,館員付出的是體力勞動或者是類體力勞動;知識服務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依托的主要資源是館員的智力,文獻、信息和技術等資源是輔助資源。第五,文獻服務、信息服務關注的重點是幫助讀者獲取知識的載體,包括圖書、期刊以及網絡和數據庫中的信息、論文等;知識服務關注的重點是知識本身,目的是幫助讀者獲取技術、經驗、認識等隱性知識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案。

以概念定位為基礎,作者定義圖書館知識服務為:以館員的智力(主體是隱性知識)為核心,通過對文獻、信息、信息技術和場地資源進行組織和利用,幫助讀者與更具針對性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進行交流從而更好進行知識建構的服務。從此定義出發研究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知識服務并不是在其概念提出后才出現的,歷史上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文摘、綜述、述評服務和信息檢索教學服務以及參考咨詢服務等主要基于館員智力開展的服務都屬于知識服務的范疇。以此為主線,可以較為具體的梳理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發展歷史和演進脈絡。知識服務的本質屬性在于其“知識”屬性,尤其是區別于文獻、信息等顯性知識的隱性知識屬性,即館員的服務能力。知識服務的具體要素可以認為包括3個層次的內容:一是以館員的服務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核心要素;二是包括文獻、信息、信息技術、場地資源等在內的直接要素;三是包括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理念、組織結構、制度體系和組織文化等內容的間接要素。

32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應用理論

基礎理論的主要價值在于解決認識問題,應用理論的著眼點則在于指導工作實踐。由于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根本目標在于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因此研究探討其應用理論更受到關注。知識服務的應用理論一方面以基礎理論為依據,隨著基礎理論的發展不斷創新和進步,同時應用理論的發展也會為基礎理論的創新提供基礎和源泉,兩者互相促進,但其研究內容和主要觀點都應該以理論基礎為框架。從更好促進圖書館知識服務工作實踐進步的角度出發,其應用理論應該主要解決知識服務的事業基礎、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等問題。

就事業基礎而言,由于知識服務是圖書館服務的形式之一,是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因此知識服務與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發展的事業基礎的主要內容是基本一致的,都要以館員、館舍、文獻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為基礎和依托。但由于知識服務與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的側重點不同,從而導致三者事業基礎的核心和重點有所差異:文獻服務發展的核心事業基礎必然是圖書、期刊等不同類型的文獻。信息服務發展的核心事業基礎則是信息技術、數據庫和網絡信息資源。知識服務發展的核心事業基礎是館員的服務能力,即他們掌握的通用隱性知識和專用隱性知識。同時,由于讀者的知識建構必須要依托知識情境,而知識情境的構建在圖書館中主要表現為空間建設,因此空間資源也成為更受到重視的核心事業基礎之一。

在運行機制方面,文獻服務和信息服務是以硬件資源為中心進行運營的機制。圖書館的組織結構、工作部門、制度體系甚至組織文化是以“書”為中心進行建設的,是一種基于事務和過程、追求操作效率、追求秩序和標準化的工作環境,等級分明,層次較多。知識服務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需要圍繞讀者的知識需求和問題解決構建圖書館的組織結構。由于知識服務的基礎是更全面、準確地傳遞信息和知識,因此需要圖書館構建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便于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知識服務更依賴于館員的能力,因此圖書館的制度設計和文化建設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需要圖書館積極探索與知識服務需要相適應、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管理與激勵機制。

在發展模式方面,由于文獻服務和信息服務以“書”為中心的根本特征,其發展模式必然是大力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通過資金、技術的投入,不斷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保障能力,從而促進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高。知識服務以館員能力為核心要素,因此其關注的重點是大力提高館員的專業素質,通過館員服務能力的提高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同時,由于讀者的知識獲取和建構離不開知識情境的支撐,因此在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空間建設日益受到關注,需要通過建設“社會化場”、“外化場”、“系統化場”和“內化場”滿足讀者的知識需求,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4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實踐檢驗問題

一般認為,知識的成立(正確的認知)有兩個條件:邏輯上成立、經過實踐檢驗[16]。經過邏輯推理,可以獲得關于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認識。在實踐檢驗方面,圖書館知識服務并不是憑空提出的,在實際工作中也有大量典型案例給與支撐。就當前圖書館知識服務實踐而言,學科化服務、真人圖書館服務、圖書館空間建設和信息檢索教學等工作都是典型的知識服務形式,具有鮮明的知識服務特征,通過分析可以印證本文所提出的觀點。

學科化服務是指有學科專業背景的館員以自己掌握的隱性知識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工具,對文獻、信息等顯性知識進行系統獲取、分析和整合,形成符合讀者需求的問題解決方案的服務。館員對分散的文獻、信息進行獲取、識別、吸收將其轉化為知識的過程本質上是知識組織的過程,也是知識融合的過程,讀者因此可與更具針對性的知識(問題解決方案)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進行知識建構。圖書館提供的考咨詢服務、檢索教學服務、綜述和書評服務等,都屬于學科服務的范疇。從知識場的角度講,學科化服務可以認為主要是基于系統化場的服務,館員的專用隱性知識在其中發揮了最為關鍵的作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相對于館員處于次要位置。

真人圖書館服務是近年來受到圖書館界普遍重視的知識服務形式之一。館員根據讀者的知識需求,邀請在某一方面有豐富經驗和一定成就的專家,通過深度會談的方式與讀者交流,專家掌握的通用隱性知識和專用隱性知識通過表情、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達出來,可以被讀者學習、領悟和掌握,從而構建起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真人圖書館服務的本質是知識外化場服務,這個過程既是知識交流的過程,也是知識組織、知識螺旋和知識建構的過程。此外,圖書館當前高度重視的知識交流空間、信息共享空間建設,都是通過構建適宜的知識情境,促進讀者與他人進行直接交流,使讀者獲得更具針對性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從而解決實際問題或提高認知水平和行動能力。

信息檢索教學也是典型的知識服務形式。檢索課教師根據讀者提高檢索能力的需求,通過理論講授和上機實習等教學環節提高讀者的信息檢索能力。通過理論講授,讀者可以獲得關于信息檢索的理論知識(顯性知識)。檢索教學中的上機實習環節,讀者既可以在館員的指導下學習技術、經驗等隱性知識,即隱性知識的社會化過程;同時也是將自己學習的關于信息檢索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技術、經驗的過程,即顯性知識內化為隱性知識的過程。因此,從知識場的角度講,信息檢索教學是基于知識群化場和知識內化場的服務。

在當前知識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發展背景下,各種類型的圖書館,尤其高校圖書館和科研系統圖書館都在努力嘗試通過變革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大力提高館員素質開展知識服務。知識服務的典型案例數量眾多,不勝枚舉。這些案例為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實踐基礎,可以印證本文所提出的觀點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深刻理解知識服務的本質內涵和運行模式等基本問題。這些案例同時也可以很好地說明,并不是“只有為專家級的專業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才是知識服務”[17],能促進各種類型的讀者與更具針對性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進行交流的服務都屬于知識服務的范疇。

5結束語

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構建是研究內容十分豐富的問題,涉及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數量眾多。本文根據當前知識服務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的現狀,對知識服務理論體系構建的必要性、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及實踐檢驗等核心和重點問題進行了探討,初步構建起了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研究框架并確定了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既可以解決對知識服務的認識問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實踐工作的發展。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的闡述提綱挈領、掛一漏萬,大量的相關內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和擴展。

參考文獻

[1]李賀,劉佳.我國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熱點述評[J].情報科學,2010,(4):630-636.

[2]陳新花.基于關鍵詞的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5,(S2):128-131.

[3]黨躍武.將知識服務進行到底——基于知識交流的知識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6,(4):19-22.

[4]梁轉琴.國內圖書館知識服務發展述論[J].新世紀圖書館,2012,(10):25-27.

[5]霍麗萍,李慧.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及實踐探討[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2,(1):29-33.

[6]趙芳.重新構建公共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思考[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13,(1):16-19.

[7]劉乾凝.圖書館知識服務戰略轉型的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4):185-189.

[8]劉志國,劉丹,吳倩.隱性知識: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理論基礎與行為范式[J].圖書館雜志,2015,(11):41-45,98.

[9]李華偉,董小美,左美云.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2.1.

[10]李作學.個體隱性知識的結構分析與管理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16.

[11]成全,羅棟,鐘晶晶.知識組織的理論緣起及演進路徑探析[J].圖書館論壇,2014,(11):26-34.

[12]吳才喚.從“社會認識論”、“知識交流論”到隱性知識交流——圖書館活動本質的新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4,(9):40-47.

[13]Ikujiro Nonaka,Hirotaka Takeuch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5.

[14]王四女,羅詩裕,邵明珠.論建構主義知識觀的認識論特征[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1,(2):26-29.

[15]http:∥baike.so.com/doc/1830211-1935592.html.

[16]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6.

[17]單世俠.圖書館知識服務辨析及分層構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5):9-11.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

猜你喜歡
知識服務理論基礎基礎理論
李達與黨的基礎理論建設
淺議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會計準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
從西方國家保護消費者權益政策看用戶信息消費的安全管理
中醫基礎理論設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理、情、技”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中醫基礎理論說課設計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