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或聯盟模式下開放獲取資源的合作建設研究

2016-12-21 23:43黃雪梅潘璇符敏華
現代情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知識庫京津冀成員

黃雪梅 潘璇 符敏華

〔摘要〕通過對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主頁所揭示的開放獲取資源調研,分析了開放獲取資源在組織、管理和使用中的問題,提出以地區或聯盟模式,開展開放獲取資源的合作建設,借助聯盟成員館的不同優勢,挖掘更多的開放獲取資源,并對其進行科學的組織與管理,提供檢索的途徑,真正發揮開放獲取資源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地區;聯盟;模式;京津冀;開放獲??;機構知識庫;資源共享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19

〔中圖分類號〕G255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6)11-0103-06

〔Abstract〕Through to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omepage to reveal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research,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open access resources in the organization,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problem,put forward the region or alliance mode,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took advantage of union members,mining more open access resources,and carried on the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to provide ways to retrieve,play the role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region;alliance;mode;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open access;institutional repository;resource share

從傳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圖書館資源由以實體的紙質資源為主要館藏逐漸變為虛擬的電子資源越來越成為圖書館資源的主要部分,圖書館的資源購置經費也逐漸從以購置紙質資源為主,變為以購買電子資源的使用權為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在“圖書館制定的2014-2018行動計劃概要”中指出對于資源購置,北京大學要實現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的經費比例由2013年的4∶6逐年提高到5∶5的目標,平均每年約減少30萬元經費的紙質書刊采購,重點減少外文原版期刊和理工科紙質資源[1]。目前,一些圖書館電子資源的購買的經費比例甚至已經到達了60%~70%,即使這樣,也遠遠不能趕上電子資源的快速增長。而開放獲取資源的出現,彌補了圖書館購買電子資源經費短缺而不能滿足需要的問題。

在布達佩斯開放獲取計劃中,科學和學術信息開放獲取是指“將科研成果在互聯網上公開發布,允許公眾免費閱讀、下載、復制、分發、打印、查找,或者鏈接到文章的全文,抓取文章進行索引,以數據方式傳遞到軟件中,或者用于任何其他合法目的的使用?!盵2]因此通過挖掘、獲取開放獲取資源,并對其組織與管理,使之成為圖書館可利用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讀者提供檢索與利用服務已經成為當今圖書館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但是如果每個圖書館都去自行地挖掘、組織各種開放獲取資源,結果一是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對獲得的開放獲取資源的組織、管理與使用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筆者通過對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資源揭示的內容情況調研和分析,提出開展地區或聯盟模式的開放獲取資源合作建設,借助聯盟成員館的優勢,挖掘更多的開放獲取資源,并對其進行科學的組織與管理,提供檢索的途徑,真正發揮開放獲取資源作為電子資源的補充的作用。

1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資源揭示的情況

筆者從教育部批準的高等學校名單中篩選出京津冀地區本科高等院校共計110所,對這些院校通過圖書館主頁檢索的方式,調研是否提供開放獲取的資源。結果顯示,在京津冀地區的高校圖書館主頁中提供開放獲取資源的院校共計43所,具體調查數據見表1所示。

雖然有43所學校圖書館的主頁提供開放獲取資源,但是揭示的程度不一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

(1)資源頁面所在級別不一致。存在于第一級頁面的院校共有15所,存在于第二級頁面的院校共有24所,存在于第三級頁面的院校共有4所。

(2)資源的名稱使用的不一致。通過主頁檢索和統計,使用的名稱差不多有20個左右:開放獲取資源、免費全文資源、免費電子資源、電子文獻資源、免費外文數據庫 、免費數據庫、數據庫列表、特色(自建)數據庫、常用資源、推薦網站、推薦資源、學術站點推薦、資源導航、網絡導航、資源檢索、數字資源、網絡資源、互聯網資源、公網資源和電子期刊列表。

(3)資源的組織方式多樣,缺少科學分類。大部分高校在圖書館主頁上揭示的開放獲取資源采用列表形式提供給讀者使用。而針對于資源分類,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形式:或按照資源的類型分類、或按照中外文分類、或按照字順排序,或按照學科分類排序。

(4)資源整合程度不一樣,缺少統一檢索平臺。通過圖書館頁面的檢索,大多數圖書館對開放獲取資源是采用鏈接方式鏈接到所揭示的資源,只有北京大學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圖書館將開放獲取資源與本館購買的其他電子資源整合在一起,并提供統一檢索的入口。

經過對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主頁揭示的開放獲取資源進行匯總,43個高校圖書館總計提供228種開放獲取資源,有許多資源被多個高校圖書館揭示,最多的一個開放獲取資源“開放存取期刊目錄”在24個高校圖書館主頁上被揭示,圖1列出了被5所以上高校圖書館揭示的開放獲取資源的情況。

相信,這些高校圖書館在揭示這些開放獲取資源過程中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由于不同圖書館對開放獲取資源的理解不同、對資源組織和揭示能力不同、對資源的維護程度不同等,因此并沒有真正完全發揮這些開放獲取的資源的作用。

2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機構知識庫建設情況

21機構知識庫概述

機構知識庫,也稱機構資料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關于機構知識庫的定義,迄今為止還沒有統一。維基百科中定義:機構庫是一個收集、保存和傳播某個機構(尤其是研究機構)的數字形式知識產出的在線地點。作為開放獲取的一種實現模式,有學者從大學的角度為機構知識庫做了如下定義:大學中的機構知識庫是大學為其員工提供的一套服務,用于管理和傳播大學的各個部門及其成員創作的數字化學術科研成果。SPARC資深顧問Raym Crow則認為機構知識庫是收集并保存單個或數個大學、科研機構知識資源的數字化資源集合[4]。機構知識庫是實現開放獲取的綠色通道,它有網絡性、機構性、積累性、永久性和學術性的特點[5]。

國外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了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根據開放存取知識庫目錄(OpenDOAR)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2016年8月),已經有3 172個機構知識庫進行了注冊,其中,中國大陸地區有39個,臺灣地區有59個機構知識庫圖1至少被5所高校圖書館揭示的資源統計

在此注冊,內容包括期刊論文、電子圖書、會議文獻、科學數據、課程資源、多媒體資源、軟件、學位論文、預印本等多種類型的資源。京津冀地區只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該網站上注冊。

機構知識庫建設使用的軟件主要有:Eprints(2000)、Dspace(2002)、Fedora(2003),其中,使用做多的是Dspace。DSpace系統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和美國惠普實驗室合作開發的以內容管理發布為設計目標的數字資源存儲系統,可以收集、存儲、索引、保存和發布任何格式的數字資源。該系統的特點是:開放源代碼、具有靈活性和互通性、支持多種文檔類型數據的存儲、人性化的支持服務等。

22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機構知識庫建設情況

筆者通過瀏覽圖書館主頁的方式,對京津冀地區機構知識庫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的內容包含機構知識庫在主頁第幾級頁面上揭示、機構知識庫頁面導航名稱、機構知識庫包含的資源內容、機構知識庫使用相關文檔以及機構知識庫使用的平臺情況等這幾部分內容。

通過主頁瀏覽發現:北京地區有10所院校建立了自己的機構知識庫,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天津、河北地區尚還沒有建立機構知識庫的院校。北京師范大學的“京師文庫”,北京工業大學的“工大文庫”由于不能看到其中的內容,無法瀏覽,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雖有機構知識庫欄目,但是也不能打開。具體調研情況見表2。

通過主頁瀏覽的調研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在北京地區建設有機構知識庫的院校中,基本都局限在“985”或“211”院校之中,另外,所建立起的機構知識庫內涉及的內容較少,其中多半僅為院校內部知名學者的一些較滯后文章鏈接以及介紹,機構庫的使用價值和實用價值并沒有得以體現。從實際操作中可以看出,基本上只有北京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的資源全文下載比較順暢,有的機構庫中的資源雖然可以下載,但實際僅僅是鏈接到了該校購買的相關期刊數據庫之中。

3地區或聯盟模式下開放獲取資源的合作建設——以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為例31建設目的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正在進行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協同發展的路子。因此,探索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資源合作建設和發展,是實現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的一個部分。

(1)將目前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主頁上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避免目前圖書館各自為政、盲目建設、重復勞動,節省建設成本[6],縮小京津冀地區之間的差異和資源的不均衡,為讀者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好、揭示程度更高的開放獲取的資源。

(2)聯合建設資源開放獲取的統一使用和管理平臺。利用京津冀地區的地理優勢、985和211院校的技術、資源、人員等優勢,聯合進行資源開放獲取的建設與管理,為京津冀高校的讀者提供更多、更全面、更專業、更快捷的開放獲取資源,實現統一平臺的檢索和利用。

(3)培養更專業的圖書館業務管理人員,提高圖書館資源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通過開放獲取資源統一平臺的建設,可以提升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館員在開放獲取方面的理論水平、管理意識、資源獲取能力及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圖書館的影響力。

32建設的方法

321網上開放獲取資源的合作建設

數字資源的整合是數字資源優化組合的存在狀態,即把多個相對獨立的資源結合為一個新的有機整體[7]。京津冀開放獲取資源合作建設的目標是建立京津冀多所高校開放獲取資源的共享系統,構建三地高校間開放資源的多維度關聯,更進一步地推動三地各高校特色數字資源協同建設,更大程度地發揮各分支機構開放獲取資源價值。

(1)開放資源統一規范標準的制定

現有開放資源的類型豐富多樣,就數據類型來講,包括文本、圖像、音頻、視頻、數據以及軟件等,涉獵的學科專業也比較廣泛。目前,京津冀三地資源組織方式、整合程度差異明顯,標準規范各異,不能實現資源整合利用。數字資源建設遵守統一的規范是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前提[8]。針對資源類型多樣性需求,其規范要有兼容性和易于擴展的特點;考慮到各區域資源現狀和建設水平的高低,規范的制定也要具備廣泛性和可行性。統一規范應涉及以下方面:

①元數據格式的規范。開放資源的元數據,其功能體現在數字系統的利用與還原、資源描述、資源檢索、組織集合、管理控制以及長期保存等方面,因此制定元數據的規范標準是資源整合的重點。如,可統一遵循OAI-PMH元數據收割協議標準為基礎,實現分散的、跨庫間的元數據交互與共享。

②資源分類方式的規范。平臺應充分考慮用戶需求,針對開放資源提供多元化分類方式。比如,根據其資源的類型的不同,可將資源按期刊、圖書、音頻、視頻等格式進行分類展示;也可以提供以《中圖法》為基礎,將資源以樹狀形式按專業類性進行組織;或根據需要,再提供字母序、語種等其他分類方式等。

③資源名稱揭示的規范。開放資源是否能夠有效利用取決于其導航頁面是否能指引用戶獲取需要的信息。首先從欄目命名來看,應遵循開放獲取理念,選用合理嚴謹的命名方式,如“免費全文資源”等雖然直白,但是缺乏OA概念的完整體現;“推薦資源”更無法體現OA的屬性,因此選用“開放獲取資源”等相近詞更為貼切,并將開放獲取資源欄目放在圖書館主頁更明顯的位置,方便讀者查找和使用。

(2)開放資源合作建設模式

在京津冀高校開放獲取資源的合作建設中,首先,在資源的發現、選擇與獲取方面,應充分考慮區域內各高校學科建設特色,按照本??蒲腥藛T需求程度,將核心或特色學科的開放獲取資源作為核心,其他學科作為輔助式資源開展建設。爭取打造成在各個學科領域均占優勢的京津冀學術圈。其次,在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方面,各成員機構需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京津冀開放資源體系中的一員,都有向其他成員提供OA資源的責任;同時每個成員也有向其他成員獲取所需資源的權利。

“京津冀開放獲取資源整合系統”的功能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其中前臺以網頁形式為讀者主要提供資源分類顯示、信息提交、跨庫檢索等功能;另外,系統還可為聯盟讀者提供個人信息管理管理,讀者可以在其中收藏、整理與推薦開放獲取資源,系統可定期更新開放獲取的最新動態和相關知識,開通信息普及的通道。后臺是圖形化界面的管理員工具,可為讀者提供信息采集、錄入、資源審核、數據收割、修改、刪除等維護系統數據的功能。系統提供所有機構揭示的開放獲取資源,可根據需要按照資源的類型、名稱、學科進行組織和管理。圖2系統功能結構模型圖

在開放獲取資源的合作建設過程中,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要形成統一的資源利用與評價策略。第一,從資源內容上,應體現成員機構資源的完整性、準確性、有效性與獨創性;第二,從資源個性化評價角度,注重資源在的學科分布的統籌規劃,發揮成員各自優勢,盡量做到在各自重點學科上提供高質量、高學術影響力的開放獲取資源,避免重復建設;第三,在技術角度,注重成員間開放獲取資源的關聯與整合,確保成員機構之間的開放訪問、自由獲取與統一檢索。

322機構知識庫的合作建設

通過對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主頁調研統計數據來看,機構知識庫的中的內容偏少,甚至大部分圖書館還沒有建設自己的機構知識庫。每個高校要建立機構知識庫必然面對資金和資源方面的短缺這兩大難題,因此,地區或聯盟模式合作建設將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目前有學者認為,國內機構知識庫聯盟的建設目前應該以地區為中心,先行發展區域性機構知識庫聯盟,然后再實施國家層面的聯盟建設[9]。相關學者將機構知識庫聯盟定義為多家機構以一個機構為基地聯合構建知識庫,通過合作的方式,將各自的資源庫進行整合,統一提供數字化服務。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成本、使資源豐富化、標準統一化、相關服務得到提升,促進了資源開放獲取、共享與利用。若要進一步發展京津冀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應該改變由獨立機構知識庫建設方式,朝著地區或聯盟的合作建設方向發展。

(1)合作建設的分布式管理模式。隨著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區域性聯盟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省級的河北、浙江、江蘇、湖南等,市級的上海、北京、天津都籌建了各自的數字圖書館聯盟體系[10],聯盟式發展是降低各成員館運營成本、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創新服務模式。機構知識庫的建設可以在已有的聯盟基礎上,進行地區性或多聯盟合作建設,其主要目標是實現各成員單位原生學術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文獻[11]探討了兩種地區或聯盟構建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多個機構只建立一套系統,聯盟成員將內容均填入至該系統中,從資源提交到開放利用都實行集中化管理,這種模式的缺點是,由于每個成員情況差異明顯導致管理效率降低,機構成員歸屬感不強,且不利于管理等。第二種方式為分布式管理,即合作成員分別建立自己的機構知識庫,并基于統一的元數據標準創建本地資源,聯盟成員由一個集中式的中心機構管理,負責采集聯盟成員館的元數據至統一檢索平臺,提供綜合性整合資源的服務。其模式如圖3所示。該方式適用于京津冀地區高校建立機構知識庫聯盟,通過履行統一提交管理政策,成員機構知識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特色內容的建設,保證了各成員的高度自治特性。此方式的重點是除了提供統一檢索、整合的服務,還需負責協調、決策成員機構知識庫建設的各項工作。當個體之間實際利益發生沖突時,如何面面俱到地調解矛盾也是工作的難點。

(2)政策的制定。構建機構知識庫聯盟的政策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其一,保證學術成果的版權歸屬,保護作者的版權所有,以及確保作者能授予機構非商業使用成果并進行開放獲取的權利。其二,資金政策,機構知識庫的建設雖然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但并非只在建設初期進行投入,機構知識庫的長期發展和保證資源長期有效的更新與保存,也需要相關資金的持續穩定的投入,因此需要擬定階段性政策,保證區域聯盟持續穩步發展。其三,成果評價體系,為了鼓勵更多作者參與機構知識庫建設,應建立科研成果評價體系促進更多科研人員使用與上傳資源。成果的評估不僅限于傳統論文引用情況,對于非文獻類資源,應采取更廣泛的評估策略,如添加瀏覽量、下載量、轉載率等指標。其四,技術標準的統一。實現數據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前提是采用一致的數據標準,以實現跨平臺的檢索。在系統構建方面,為了節約資金,可倡導成員機構優先選用幾種較為成熟的開源平臺,并確保數據可與其他平臺進行融合以及支持統一的元數據的收割。

(3)合作共建措施。為了加強合作建設,促進機構知識庫聯盟持久化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其一,加強宣傳推廣,激勵京津冀高校各層科研人員及管理人員了解開放獲取運動思想并走進機構知識庫,認識機構知識庫建設的重要性,使科研人員認識到機構知識庫將成為學術交流和知識創新的重要資源;管理人員也應認識到機構知識庫聯盟的建設降低了學術交流成本,是提升機構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實現跨庫聯合搜索服務,通過統一制定元數據標準,中心管理機構負責定期收割成員機構資源,通過統一檢索界面實現資源的發現,這種資源本地化、搜索集中化的方式既保證了成員機構知識庫的獨立性,又實現了資源的整合的目標。其三,增強合作交流。當成員在系統構建中遇到技術障礙、內容建設等問題時,可向其他成員尋求解決方案,成員之間可共享建設經驗,協同發展。中心機構也需根據各單位建設水平差異,適當調整建設進度,針對弱勢單位的給予針對性建議和方案,力爭實現百家爭鳴。

4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地區或聯盟模式下的開放獲取資源的合作建設可以通過以強代弱、以大代小的方式,將開放獲取資源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利用,節約更多的資金,讓讀者使用到更多的資源,滿足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強.北京大學圖書館面向世界一流2014-2018行動計劃概要[EB/OL].http:∥zymt.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387898,2016-07-27.

[2]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EB/OL].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2016-07-02.

[3]黃雪梅,張世怡,潘璇,等.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資源揭示內容分析與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6,37(4):98-103.

[4]Raym Crow.The Case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SPARC Position Paper[EB/OL].2015-02-02.

[5]肖斌.我國高校圖書館機構知識庫建設探析[J].科技信息,2013,(17):224,258.

[6]楊文珠.我國“211”高校圖書館對OA資源的組織與揭示[J].圖書與情報,2009,(4):83-86.

[7]馬文峰.數字資源整合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4):63-66.

[8]龍偉.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之實踐[J].數字與縮微影像,2015,(2):45-47.

[9]王穎潔.我國區域性機構知識庫聯盟構建研究[J].情報雜志,2011,(11):183-186.

[10]何琳,吳浪.我國區域性數字圖書館聯盟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10,(24):13-16.

[11]張琴,付開遠.基于開放獲取的IR聯盟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2):131-135.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

猜你喜歡
知識庫京津冀成員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基于TRIZ與知識庫的創新模型構建及在注塑機設計中的應用
高速公路信息系統維護知識庫的建立和應用
基于Drupal發布學者知識庫關聯數據的研究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