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間的舞蹈

2016-12-21 08:18陳菁菁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貼花涼山彝族

陳菁菁

【摘要】彝族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邊陲川、滇、黔、桂四省。彝族因彝語方言地域差異、社會歷史演變和自身不斷發展等諸多因素,各方言區形成了形式各異的方言區服飾類型。操不同的彝語方言或土語的彝族支系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彝族支系繁多的特點鑄就了它異彩紛呈的裝飾工藝。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涼山彝族為彝族中的“諾蘇”支系,在語言上屬彝語北部語系,在服飾上屬涼山型彝族服飾。由于大小涼山的地勢形成了與世隔絕的天然屏障,以及民主改革前一直沿襲較封閉的歷史社會形態,使得涼山彝族傳統服飾基本保持了獨特完整的傳統服飾文化體系涼山彝族服飾的裝飾工藝有挑花、貼花、鎖花、盤花、滾花、刺繡等多種,做工精巧,應接不暇。涼山彝族因彝語方言的差異可分為義諾、圣扎、所地三大次方言區,各大方言區服飾工藝技法和飾花樣式各有側重,義諾地區主要的飾花工藝有盤花繡,貼花繡,補花繡,鑲嵌繡和刺繡五種。美姑縣地處義諾方言區的中心地帶,當地裝飾工藝多用盤線繡,美姑縣柳洪地區則喜用古樸、簡潔的鑲嵌繡,而位居多方言交匯處的甘洛地區則以精美的彝族刺繡而聞名。

【關鍵詞】手指間的舞蹈;涼山彝族甘洛刺繡工藝

義諾方言區彝族的飾花工藝,不得不提及甘洛地區的彝族刺繡,它以其精巧的繡工、高超的技藝、豐富的紋樣享譽整個涼山彝族地區。位于甘洛縣東南部的普昌、吉米、斯覺片屬于義諾方言區,也是傳統彝繡技藝保留最完好的地區,甘洛的彝族刺繡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甘洛彝族刺繡多姿多彩、獨具特色,工藝之精巧令人贊嘆,屬于義諾式彝族刺繡的代表,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包括服飾、鞋履、挎包、枕頭等。甘洛彝繡的圖案紋樣較美姑地區更為豐富,有動植物、山水、天象抽象或具體的圖案,有日月紋、字紋等寓意圖案,有三角形、圓形、方形等幾何形組成的圖案。甘洛彝族刺繡工藝主要體現在服飾上,如男裝的衣襟、袖臂,女子的頭帕、衣襟、袖臂、下擺、掛包以及小兒童的鞋、帽等。具體工藝手法可分為刺繡、盤線繡、和貼花繡。刺繡最具甘洛特色,在涼山其他地區少有。盤線繡用線更緊密,紋樣更精致。貼花繡圖案更精巧,鎖縫工藝更講究。

圖一:甘洛彝族刺繡女子頭帕

一、甘洛刺繡工藝

涼山彝族裝飾工藝大部分都粗獷、簡潔,用色用形高度概括,觀賞過涼山其他地區的各種繡花工藝,再去探訪甘洛刺繡,深感其精巧別致,獨具一格。甘洛刺繡受漢族刺繡影響較大,這與甘洛涼山“北大門”的地理位置有一定關系,地處彝漢交界處,與漢區交流頻繁,奴隸制社會的等級色彩較弱,與深山中的義諾方言區的其他地區比較,思想更為開放,創作相對自由大膽。甘洛刺繡在甘洛義諾彝族服裝中和頭帕中都有運用,最具特色的就是甘洛女子頭帕上的刺繡,刺繡的圖案主要以世代生活的秀美風景為藍本,將藍天、白云、花草、蝴蝶和飛鳥等自然物像的色彩圖案融入到刺繡當中。刺繡常用的繡線是色澤鮮艷、物美價廉的膨體紗線和冰絲線,刺繡針法多樣,平針、鎖針、柳針、長短針運用在同一繡片中,花紋靈動富有韻律。

平針繡,一般用于繡花瓣、小葉和一些幾何圖形,刺線從圖案輪廓的一側起針,橫向至輪廓的另一側落針,起落針都必須在圖案的邊緣,繡線平行緊密的填滿圖案,針腳整齊均勻。

圖二:平針繡圖鎖鏈繡圖鎖扣繡

鎖鏈繡,又稱為辮繡,是最古老的刺繡針法之一,因形似鎖鏈而得名,用繡線環圈套索繡成。甘洛刺繡中的鎖鏈繡使用靈活,既可以獨立完成圖案,又可作為圖案的邊緣鎖邊,還可以作為繡片的分割裝飾線。

鎖扣繡,又稱毛邊繡,鎖邊繡,呈“TT”字形排列,多于鎖鏈繡結合使用,從鎖鏈繡的中空部分起針。

長短針,長短針多用在女子頭帕邊緣,一般三針為一組從長至短遞減,線跡垂直于頭帕邊緣,呈犬牙狀,色彩隨邊緣鎖繡的色彩變化。

圖三:長短針圖人字繡圖雙人字繡

短針,短針是運用最的一種針法,常常于平針繡、鎖鏈繡等針法結合使用,作為整體圖案的“點”狀結構,調節繡片畫面。

人字繡,兩條斜線形成“人”字形,用線較短,由若干小“人”字組成線,常用來分割繡面。

雙人字繡,又可稱交錯繡,人字繡線條加長后,第一、二條頂端交叉,用第三條線與第二條線下端交叉,如此方法交錯刺縫。雙人字繡作為邊緣線或填補空白處的線跡,服裝與女子頭帕上均有使用。

斜針鎖繡,又可叫做花瓣繡、葉繡,甘洛刺繡圖案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頭帕上的索瑪花圖案,索瑪花是彝族人最喜愛的花朵,想著著美麗、純潔,師法自然是彝人造型藝術的一大特點。斜針鎖繡多用繡制索瑪花的花瓣和葉子。

發散繡,這種繡法多用來刺繡馬纓花的花蕊,以一個空心圓為中心做發散狀分布,再用短針法加以點狀的線跡,形成花蕊的效果。

圖四:短針圖斜針鎖繡圖發散繡

二、甘洛盤線繡工藝

甘洛彝族女上裝領口都有兩圈刺繡或盤線繡紋樣,男裝更素凈一些,男女上裝的袖臂花紋精致耐看,幾乎繡滿整個小臂,形式與美姑男女上衣相似,以條狀花紋分布,但比美姑服裝的繡線更細,花紋精細更緊湊,袖口和領口處多會有一條或兩條平針刺繡花紋條。服裝花紋有花瓣形、草葉形、波浪狀彎曲有規則的線條,一些女裝底擺的衣角處也繡有花邊。甘洛盤線繡的工藝流程與美姑盤線繡基本一致,選用膨體紗加捻后在縫到服裝繡片上。

圖五:甘洛盤線繡彝族服裝

三、甘洛挑花繡工藝

挑花刺繡是少數民族中常見的一種刺繡手法,苗族、羌族都常用挑花繡技法。繡花時根據衣料布面的經緯線,用斜針、十字針挑繡花紋甘洛刺繡中,挑花繡出現較少,在一些女子頭帕中用到。甘洛挑花繡女子頭帕,色彩素雅,以藍綠色為主,圖案呈規則的幾何塊面,細膩而保暖。

圖六:甘洛挑花繡女子頭帕

四、甘洛貼花工藝

甘洛彝族服飾中的貼花工藝體現在服裝的袖臂處,圖案樣式多為二方連續的太陽花圖案。服裝中貼布繡的面積雖小,但配色極其講究,底色和花色搭配采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再用邊緣繡線色彩中和調節。貼花繡繡制之前,先用彩色布按照預想的區域的大小剪成布條,后進行剪花。剪好花型后,貼到布面上,用針粗縫固定,現代有一些做法是在剪花之前將剪花的布料粘上雙面膠襯,或者在底布上刷一些膠質物粘合貼花布。最后用加捻過后的單股膨體紗線沿著花紋進行盤線繡,縫紉線針腳極其細密,融入膨體紗線的紋理中,肉眼難以分辨,視覺上很想邊緣鎖繡效果。

圖七:甘洛貼花繡彝族服裝

甘洛地區彝繡裝飾方法獨特,飾紋精美細膩,色彩艷而不俗,圖案寓意深遠,是精神的物化表現,是窺見涼山彝族義諾地區歷史、生活、民族文化的優美畫卷,是展現民族精神的舞臺。甘洛彝族刺繡不僅擁有很高的實用價值,還具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是彝族傳統手工藝百花園中一朵絢麗多彩的“索瑪花”。

本文通訊作者:王羿

【參考文獻】

[1] 涼山州文化局選編. 涼山彝族民間美術[M].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09.

[2] 蘇小燕. 涼山彝族服飾文化與工藝[M].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12.

[3] 張 ?瑛. 西南彝族服飾文化歷史地理[M]. 民族出版社, 2005,05.

猜你喜歡
貼花涼山彝族
“貼花黃”是怎么回事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傳承
彝族傳統服飾與現代創新設計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貼花黃”是怎么回事
論舞臺服裝中貼花設計手法及其應用
構建最美河流湖泊,涼山在行動
涼山首部純本土電視劇《西河故事》受好評
涼山彝族圖案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淺談電動車貼花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