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育——讓孩子的童年更絢爛

2016-12-21 22:15陳金羚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童年美育

陳金羚

【摘要】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通過積極正確的美育,我們的孩子不僅能夠體悟到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情感之美,更能在感悟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美、熱愛生活、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美育;童年;絢爛

什么是美育?《教育大辭典》對美育給予了一個開宗明義的定義: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點,美化其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道德與智慧水平的教育。

美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乃至其畢生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今天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不再單純追求知識技能上的教育,而是追求一種心靈上的教育。這一心靈上的教育正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美育。美育與藝術教育有聯系,但又有區別,美育不同于智力的開發、技能的訓練。有時候,家長精心安排,想讓孩子獲得“美”的成長,但往往不小心吹熄了孩子追求美的火苗;有時候,家長無心插柳,卻收獲一片蓬勃的樹林。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能磨練人性。一個人如果從童年時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賞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難設想,他會變成一個冷酷無情、卑鄙庸俗、貪淫好色之徒”。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說過:“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蓖ㄟ^積極正確的美育,我們的孩子不僅能夠體悟到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情感之美,更能在感悟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美、熱愛生活、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美育對于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提升孩子感知美的能力

通過美育,可以訓練孩子們的視聽等感官能力,提高審美鑒賞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當我們的孩子長期在充滿美的環境下生活,他的感覺器官也會因此得到相應的刺激,這樣一來,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就會擁有良好的鑒賞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如同體操運動員的孩子往往有著較好的身體平衡能力,鋼琴家的孩子往往有著良好的樂感、節奏感,書畫家的孩子往往在形狀的掌握、顏色的識別上要好于其他家庭的孩子。由此可見,在對孩子進行美育的過程中,孩子們收獲的不僅僅只有美的享受,與此同時,也能夠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豐盈孩子創造美的情感

通過美育,可以更好地塑造孩子們的情感,豐盈他們的內心世界。美育作為一種情感教育,可以激發起孩子們豐富的感情活動,并通過對情感的交流和體驗作用于他們的內心,通過生活體驗、藝術作品(包括圖書、影視等),他們一定會感悟到世間的人情冷暖,喜怒哀樂。就是在感悟這些或喜、或悲、或愛、或恨的情感過程中,孩子逐漸豐富了自己的情感。另外,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不僅可以積極良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更擁有一種共情的能力,能夠分享他人的歡喜與悲傷。因此,美育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孩子今后的人際交往、適應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塑造孩子心向美的人格

通過美育,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構造孩子的人格。其實美育是一種隨意的教育模式。在生活中,有時候陪同孩子讀一本好的兒童繪本,看一部好的動畫片,就是在進行一次非常棒的美育。因為在優秀文藝作品的熏陶和渲染下,在歡聲笑語中,兒童的人格形成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特別是那些適合小朋友觀看的兒童繪本,兒童劇等,更可能會對兒童的人格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當然,在觀看這些兒童文藝作品時,家長需要給孩子正確的解釋和引導,幫助孩子形成積極正確的價值導向,構建良好的人格結構。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對孩子進行美育?我想從兒童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來分析這一問題,并結合過往成功的教育實踐經驗,為大家提幾點參考建議:

一、走出家門,體驗大自然之美。

“每個孩子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美的感受與體驗,豐富其想象力與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去感受美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這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在藝術和美育方面對孩子發展的指點。每個孩子感受過、體驗過大自然的美的悸動,他的生命才是完整的。如果孩子面對滿天的繁星,面對滿樹鮮花的飄落而無動于衷,那才是我們教育的失敗與悲哀。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地被高樓大廈、電子產品所包圍,它們在改變生活,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孩子。他們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甚至在某些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探索大自然的原始沖動,更不要說去欣賞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而這肯定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二、釋放自我,擁抱藝術之美。

如果說大自然的美是一種純粹的美,那么藝術美是一種體現了個性特征的創造性的美。羅曼。羅蘭說過“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特別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力與創造力的萌芽。

三、回歸生活,體悟情感之美。

美育的目的是培養心智健全、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此之中,情緒情感的培養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蒙臺權利說過“孩子對父母懷著熱忱的情感”。從小體驗過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的孩子,他的內心便是柔軟的,他在今后應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時,會多一份自信與從容。

可可從老家回來,她告訴我有一件事情很不開心,問清緣由,原來是因為外婆沒讓她把老家的黃狗帶回來。她說黃狗是她的好朋友,她吃不完的飯總是由好朋友替她吃完。它總是用舌頭舔她,最令她自豪的一件事就是黃狗看到別人總是汪汪叫,而見到她時則歡快地搖著尾巴,對她撒嬌。一天早上來園,可可興奮地對我說:“老師,我當姐姐了!”我吃了一驚?!耙驗辄S狗生小寶寶了。我們家又添了新成員!”孩子激動地告訴我喜訊?,F在她最盼望的事是趕緊放暑假,回老家看望她的老朋友。孩子的心靈是美的,孩子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別于成人。一條黃狗就能左右可可的喜怒哀樂。這種美最純真、最直接,絲毫不帶一丁點功利色彩,守住這美好純潔的心靈,是我們的責任。

孩子面對自己養的金魚突然死掉時撕心裂肺的痛哭讓我們覺得小題大做;孩子用了很長時間做成的一個小物件或繪畫作品滿心歡喜地想要得到我們的肯定時,我們卻輕描淡寫地應付了事;孩子非要我們還給他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被我們送人或扔掉的小物件時,我們會認為他不可理喻。其實,我們不一定完全明白孩子的內心感受,但是,我們要保護孩子發自內心的情感,讓他們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對某個事物或某個人的情感,而這也許只需要你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只充滿力量的手,一個大大的擁抱,就可以讓孩子柔軟的內心埋下一粒愛的種子。

總而言之,美是心靈滿足的狀態。感受美,擁抱美,無疑是幸福的事。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顆美的種子,要善于發現它、呵護它、激發它。一個孩子,如果僅學畫畫、鋼琴、舞蹈等技能,而內心沒有感受過美,沒有過對美的感動與陶醉,那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對幼兒的美育,要從大自然中、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孩子對美的感受與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奠定其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滋養孩子燦爛的一生。真心希望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可以正確地了解美育,認識到美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追求一種心靈上的感悟和情感上的共鳴,使孩子都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擁有美好燦爛的未來。

猜你喜歡
童年美育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回顧青年學者們的思考
連環殺手愛德華·蓋恩犯罪動機的成因探析
為孩子再造個“童年”,父子聯手打造“少年師爺”
再議回歸快樂童年
再造一個“童年”父子聯手打造“少年師爺”
美育教師
個人體驗對廬隱創作的影響
幼兒園戶外聯合自主游戲的組織與開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