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文化交流在對外戰略中的積極作用

2016-12-21 13:55黃學燕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袈裟宗教

黃學燕

【摘要】袈裟布施儀式又叫供養嘎提那衣儀式,是每年雨安居期結束后的第一個月內信眾向寺院比丘布施袈裟的儀式。供養袈裟布施儀式在泰國比較普遍,是皇室禮佛、信佛、做功德的表現。這種風俗傳統從素可泰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西雙版納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是以宗教交流為內容,基于傣泰民族之間的親緣關系,文化相近,保護和發展傣泰地區佛教文化,是集政府外交與民間交流的一個布施袈裟活動。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作為兩國之間宗教交流的形式之一,對兩國在各方面合作往來都產生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袈裟;布施儀式;宗教;對外戰略

一、布施袈裟

1、布施袈裟的歷史由來

從前有30位巴塔城的比丘,行嚴格的頭陀,欲前往薩瓦提城拜謁佛陀,但是剛到達距離薩瓦提城僅98公里左右的薩介城就趕上雨安居期,30位比丘不得不在薩介城過雨安居,在此期間,他們十分急切地想要拜謁佛陀,因此,雨安居一過他們立刻啟程前往薩瓦提城,一路風雨無阻,風塵仆仆,十分艱難。佛陀見他們一身泥濘,衣衫襤褸,遂允許他們可在雨安居結束后的一個月內舉行袈裟布施受持儀式。古時制作袈裟,無論是小沙彌還是德高望重的尊者,連佛陀也會參與制作袈裟,男女信眾準備飲用水,甜點來供奉僧人,布施儀袈裟式逐漸形成定律并傳承下來,成為佛教的一個大功德儀式。與現在不同,現在多數是現成的成品袈裟。雨安居期結束后,僧團須做的四個儀式即自恣、解界、結界、受功德衣。受功德衣即袈裟布施儀式或嘎提那儀式,僧團經過三個月的精進修行,其身口意各方面都更為清凈,其作為接受布施供養的對象,最為殊勝,布施袈裟對布施者或功德主來說都是大功德,積累巴拉密。巴拉密是指與大悲心及方法善巧智相應、而沒有受到渴愛、我慢與邪見污染的高尚素質。十種巴拉密是: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耐、真實、決意、慈、舍。

2、袈裟種類、布施袈裟的相關規定

袈裟布施儀式又叫嘎提那儀式,是每年雨安居期結束后的第一個月內信眾向寺院比丘布施袈裟的儀式。嘎提那的原意為繃布木框,即(類似于刺繡用的繡繃)繃布用的木框,以便于剪裁縫制袈裟。布施袈裟分為皇室布施與民眾布施?;适抑苯硬际┗蚧适沂跈嘟o部門、廳、局等相關機構,佛協會或者私人代為布施都稱之為皇室布施。一般常見的是民眾百姓布施,民眾布施分為小布施和大布施。小布施()即需在一天之內從采集棉花、織線、成布匹再做成袈裟。據勐景來佛寺主持都坎章介紹,小布施現在比較少見,但在泰國北部清邁和清萊的邊緣山村還保留小布施的傳統。如2016年5月7—8日,清萊府清孔縣西雙版納后裔傣泐人(泰泐人)舉行種棉花儀式,就是為了雨季結束后采摘棉花來紡織僧衣,即為布施袈裟儀式做準備。大布施()沒有時間限制,有充足的時間準備,現今大多數都屬于大布施。

根據佛教條例,布施袈裟須遵循嚴格的“五一”規定,即一年、一月、一寺廟、一次、一功德主?!耙荒辍?,即一年一度布施袈裟?!耙辉隆?,意為布施袈裟的時間僅有一個月,即在泰歷11月16日至12月15日。這一段時間稱之為嘎提那季,即布施袈裟的季節,在此之前或之后都不可以稱作嘎提那?!耙凰聫R”,即接受袈裟布施的僧人必須是在同一寺廟過雨安居的僧人,數量必須至少五位僧人,低于五位,也不可迎請其他寺廟的僧人來接受袈裟布施。但是這一項目前在泰國還比較有爭議,有人認為可以迎請其他寺廟的僧人來湊夠五位,但有些認為這樣做并不符合佛陀規定?!耙淮巍?,即一座寺廟一年只能接受一次袈裟布施?!耙恢鬓k者”,即只能有一位功德主,即布施儀式的主辦者,若有人已經舉行過布施袈裟,別人不可再重復舉辦。僧人親自外出勸說信眾或家人親戚布施袈裟,或以書信、傳單、廣告、電話、網絡等其它各類宣傳手段進行宣傳也是有違戒律的,與佛陀的教導相背離。這樣得來的袈裟也不能稱之為嘎提那。僧團有責任教導和指引信眾保持純潔的信仰,自愿,發心的到寺院供養袈裟。

3、布施袈裟儀式

在泰國布施袈裟一般分為皇室布施與普通信眾布施。普通信眾有意愿想成為布施袈裟的功德主或主辦者,須在雨安居結束之前前往目標寺廟,征得該寺廟的主持同意,獲得允許后要在寺廟門口貼正式文書通知,確定布施地點、時間后,以免別人來重復布施以及通知鄉鄰來幫忙,布施儀式主辦者就要著手準備布施儀式所用的物品。普通信眾申請布施袈裟的寺廟一般是民間普通寺廟,也可以向皇家寺廟提出申請,但是需經過宗教局的審核同意。布施袈裟時間可在一天或兩天之內完成。若布施袈裟的時間為兩天,那么第一天則是慶袈裟儀式,第二天布施袈裟儀式。慶袈裟一般是人們結成隊伍或陸路或水路游行,整個過程都比較歡快。若在一天之內完成布施袈裟儀式,則是在早上迎接布施品,僧眾念經祈福,僧人用餐,之后舉行布施儀式。

受領御賜袈裟的儀式在佛殿內舉行,敬獻御賜袈裟儀式會場布置通常會在皇室代表的右邊放置王座,代表的座位在面對王座的方向,但是其余參加儀式的人座位面向皇室代表。一般的袈裟布施在儀式開始之前需要把袈裟布先送到僧人的面前。受領袈裟的僧人中,如果有僧階是帕祜及僧長的僧人,則會按照僧階來就坐,而不是像一般布施時按照年齡就坐。御賜布施袈裟儀式內容主要是禮敬佛法三寶、迎請袈裟、禮敬國王、誦經祈福。

4、西雙版納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儀式

西雙版納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是以宗教交流為內容,基于傣泰民族是親緣民族,文化相近,保護和發展傣泰地區佛教文化,是集政府外交與民間交流的一個布施袈裟活動。西雙版納與泰國相鄰,世代睦鄰友好,泰國的民族習俗和西雙版納州的主體民族傣族相似,并共同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兩地人民歷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并在各個領域開展交流合作,特別是佛教文化的交流合作更進一步增進了泰國人民和西雙版納人民的深厚友誼。自2004年開始,泰王國國王陛下委派的泰國布施團曾到西雙版納總佛寺、勐罕鎮曼春滿中心佛寺、勐龍鎮曼景中心佛寺等布施御制袈裟,每次都受到我國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每次都寄托著泰國國王陛下和泰國人民深情厚意。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即是文化交往的一種,也是佛教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這類宗教交流對兩國在各方面合作往來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是云南在占有地理優勢和文化優勢的情況下應發揮好宗教文化交流在實現國家戰略中的作用。西雙版納和泰國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即同屬于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圈,西雙版納與泰國北部尤其有著更多的文化認同,從歷史上看,約1180年,佛教由清邁經景棟進入西雙版納并逐漸流行起來,在這之前已有佛教傳入,但并沒有廣泛的流行。古時蘭那與西雙版納兩地的聯姻,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兩地區的文化交流,人民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從民族上看,泰國泰族與中國境內的傣族、壯族及侗族等都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區的分支,他們之間不僅語言、文化習俗等方面相似,而且在血親方面也很有關聯。因此,泰國與西雙版納的文化往來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上古已有之,今天的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既是兩國文化友好往來的繼承和發揚,也是現今兩國政府關系友好的表現,是發展新型民間外交的具體方式之一,只有民心相通才能相互理解彼此文化,民心相通才能更有效率地對話。民間外交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有廣闊的發揮空間,發揮宗教文化在民間外交中的影響,思想交匯才可能民心相通。

2015年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在西雙版納勐景來佛寺舉行,這已是第十三屆了。供養袈裟布施儀式在泰國比較普遍,是皇室禮佛、信佛、做功德的表現。這種風俗傳統從素可泰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蘭甘亨碑文里提到當時的素可泰人民禮佛,信奉佛法,男女老少,上到君王,下至百姓在雨安居期皆守戒,供養僧人袈裟及各種供養品如鮮花、水果、靠枕等。供養布施袈裟已有2500年的歷史,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古老傳統儀式,是對文化的傳承。2015年11月21日,泰國國王代表到達西雙版納勐景來佛寺布施袈裟、佛寺修繕款。儀式程序基本同泰國國內御賜袈裟儀式相似。敬獻御賜袈裟的步驟如下:中方政府代表與勐景來寺院代表迎接泰國布施團至佛殿,泰國布施團團長來到佛殿門前,將袈裟放置在佛臺上,禮拜國王肖像或畫像,禮敬三寶。用高腳盤托舉袈裟,站在正中禮拜國王,跪拜布施袈裟。代表點燃蠟燭,拜過之后來到高腳盤旁,將僧衣交給波章。代表轉身面向主持,雙手合十念誦(經文)然后轉身面向僧人,念誦敬獻御賜袈裟詞。眾僧薩度隨喜,代表就坐。僧人進行儀式,由89位比丘前來參與念誦經文,為即將迎來89歲華誕的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及信眾們祈福。雙方政府代表致辭,寺院主持贈送帶有勐景來標示的茶葉及銀片給泰國布施團。中方宣布供養給僧團及寺院的隨喜的總額。午餐后,眾比丘托缽化緣,接受信眾隨喜布施,佛殿內誦經祈福,佛法開示,滴水回向功德。儀式結束后,村民、志愿者參與清潔環境,不給環境造成負擔,愛護大自然,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確實落實到行動。

從上述的活動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儀式內容有信眾隨喜布施、禮敬三寶、泰國王室代表團布施、誦經祈福、托缽化緣、佛法開示、滴水功德儀式等。泰國皇室布施的佛寺修繕款及信眾募捐而來的錢都運用在舉行此次皇室布施袈裟的佛殿——勐景來百年佛寺重建。泰國國王御賜袈裟布施儀式是中國與泰國宗教文化交流不僅加強泰國與西雙版納地區文化交流、學習借鑒,還增強傣泰民族文化認同感。同時,作為中泰兩國友好外交的一部分,為兩國在其他領域的合作提供了軟實力的支撐。

二、宗教文化交流在對外戰略中的積極作用

發揮宗教文化交流在國家對外戰略中具有必要性。當今世界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宗教信仰,宗教與民族、政治、經濟等相交錯,形成錯綜復雜的局面。國家戰略發展必然繞不開宗教?,F在“一帶一路”倡議、“瀾滄江—湄公河”計劃、云南橋頭堡建設等政策所涉及的地區都具有多民族、多宗教的特點,要實現戰略目標,除了政治經濟作支撐外,還需要人文文化來輔助?!耙粠б宦贰背h是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兩條線,這兩條線所覆蓋的范圍基本上囊括了世界各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同時,這些地區多家交界處往往因為宗教、民族問題多有沖突,如印巴沖突、東突問題等等。宗教問題沒處理好,最終必然影響政治經濟方面的合作。因此,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瀾滄江—湄公河計劃都要把握好宗教這個微妙的因素,根據地理、歷史條件,結合現實,因勢利導落實戰略政策。宗教交流在國家對外戰略中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

第一,正確引導宗教交流,防止國際恐怖分子利用宗教制造恐怖事件或造成不必要的沖突。宗教交流上升為國家戰略,首先表明了政府對于合法宗教活動的支持,獲得人民支持,正確引導宗教的發展。其次,宗教交流就是接觸,不管是不同地區同一宗教或不同宗教、不同派別之間的接觸,都將增強交流雙方對彼此的理解,相互學習借鑒,以更包容的胸襟,更廣闊的視野看待和而不同。

第二,宗教交流也可以打造成宗教品牌經濟。宗教本身是脫離世俗的,但實際上,宗教活動自然會帶動相應的經濟發展。如西雙版納國王布施袈裟儀式是一年一度的布施活動,信徒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信徒旅費、布施品、捐贈等都涉及了資金流動,宗教活動舉行的背后都有經濟因素在運作。因此,在搭建宗教交流平臺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宗教交流在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十分具有潛力。另一方面,發展宗教文化旅游,不僅可以正確宣傳宗教文化,還可以帶動就業、旅游產業等服務行業的發展。但這一點最應該禁忌的事是一昧最求經濟效益,扭曲宗教文化,那就得不償失了。

第三,加強文化認同感,民心相通,發展宗教外交。宗教是圍繞人的心靈、精神展開的。宗教方面的交流,實質是民心的交流,價值觀的交流,宗教交流的目的不在于把對方拉入自己的價值觀體系,而在于認識、了解對方的價值觀、文化,并予以相互尊重,求同存異,謀求共同發展,追求文化多樣性與和諧。

泰國國王西雙版納布施袈裟儀式,泰國宗教文化軟實力在對外交往中的體現,中國作為接受方,在包容互鑒地學習泰國宗教文化,中國應該轉被動為主動,發揮中國軟實力的影響,主動共融于東南亞佛教文化圈。中國方面也在立足于已有的文化基礎積極融入東南亞佛教文化圈。如第16屆西雙版納后裔傣泓文化節傳承在泰國帕夭府舉行,西雙版納傣學會協民間表演團前往,從舞蹈、音樂、服飾,風俗,傣泓人遷徙史等方面展示傣泓民族與傣族同根同源,這也是中國發揮軟實力融入東南亞佛教文化圈的一個體現。2016年2月19日西雙版納升祜巴儀式作為一個大型的升座儀式,對傣族地區的佛教文化的傳承有著深遠的意義。云南西雙版納地區與東南亞半島國家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同屬于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疤?、撣、佬、傣等同族源文化圈的形成始于公元10世紀,至公元13、14世紀基本完成?!痹谀撤N程度上,南傳佛教文化也是他們的民族文化,云南與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半島國家在宗教文化交流,現今呈現的是同源文化在不同國家地域分散并發展,既有相通也有差異。在歷史上,西雙版納地區與泰國、緬甸都有過姻親關系,如建立蘭那王國的孟來王的母親是來自西雙版納的公主,緬甸金蓮公主嫁給西雙版納第二十五代召片領刀應孟。每一次的聯姻都維系和促進了雙方文化交流,人民友好往來。南傳佛教文化是云南與東南亞南傳佛教國家的共通點,借助宗教文化橋梁,搭建雙方友好往來的橋梁?,F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瀾滄江—湄公河”戰略、高鐵建設、東南亞橋頭堡建設無不是面向東南亞的發展的策略。中國與東南亞外交可充分發揮云南、廣西等地的地理、人文、歷史等方面的優勢,尤其注重云南地區跨境民族的友好往來,抓住文化相通這根連接線。云南在這些戰略計劃中都占有地理優勢、文化優勢。云南地處西南邊,與越南、老撾、緬甸相接壤,與泰國相近,國際線長,旅游資源豐富,更是少數民族大省,在26個民族中就有16個民族跨境民族,且這些民族文化在東南亞境外都有延續,民族文化各有特色,這些都是云南優勢所在。雖然云南現今已經是較名氣的旅游省了,但也有很多的不足,有些民族文化被扭曲,太過商業化,變得取悅游客,傷害當地少數民族文化情感。因此,云南的旅游成為國際性的旅游大省還有很大的空間,云南要實現旅游大省的目標,就得從地理條件、多民族文化出發,建立自然風景旅游與文化旅游兩條線。云南依托獨有的地理優勢與東南亞建立緊密聯系,不僅可以依托東南亞國家旅游開發與云南地區旅游形成集群連帶效應,隨著中泰高鐵建設,云南地區與東南地區的聯系將更加便捷,成本降低,雙方往來將更加頻繁。瀾滄江—湄公河戰略,“一帶一路”的落倡議實云南都將成為戰略的必要角色。云南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當適應時代多樣化的特點,開展多樣性新型外交。東南亞國家基本都是多宗教信仰國家,宗教文化在其民族文化中占有絕大份額,開展宗教交流是文化外交的一面,兩國民心相通,增強文化認同感,包容互鑒,共謀文化傳承,驅動經濟發展。

三、總結

世界形勢越來越復雜,國家外交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政治、經濟、教育等。尤其是國家對外發展戰略多涉及跨地區跨國際的宗教問題,越加凸顯宗教對話、宗教交流的重要性。面對眾多不同的宗教,中國對外交往中要避免文化沖突,增強文化認同感,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理解與包容,加強兩國宗教文化的交流,只有兩國人民民心相通,互相理解和包容彼此文化異同,國家間的合作才能為民心所向,兩國人民才能共同致力于合作發展。云南地區在歷史、地理、文化、民族占優勢的情況下,順應時代要求,響應國家戰略方針,把云南建設發展成為西南地區面向東南亞的國際性經濟、文化、交通樞紐。

【參考文獻】

[1] 鄭筱筠. 中國南傳佛教研究[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

[2] 凈 ?海. 南傳佛教史[M].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3] 黎玲玲. 弘法利生南傳佛教史[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

[4] 瑪欣德尊者, 編譯.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M]. 云南省佛教協會, 2008.

[5] 卓新平, 劉金光, 方光華, 鄭筱筠. 對話宗教與“一帶一路”[J]. 世界宗教文化, 2015(2).

[6] 裴 ?勇. 發揮宗教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J]. 中國宗教, 2015(06).

[7] 張 ?英. 東南亞佛教與文化[M].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99.

[8] 吳之清. 貝葉上的傣族文明:云南西雙版納南傳上座部佛教社會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歡
袈裟宗教
一襲袈裟的前世今生
奈曼旗青龍山鎮出土石雕佛像賞析
馬克羅斯科宗教主題繪畫的情感表達
儒家文化與書院基址的選擇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袈裟
八戒的悲催回憶錄
佛祖的袈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