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管理會計的視角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的探析

2016-12-23 13:23張燕
商情 2016年43期
關鍵詞:產能過剩管理會計

【摘要】從管理會計的角度來解釋我國經濟運行中產能過剩問題的成因,指出重資產行業由于高固定成本的存在需要規模擴張才能取得成本優勢,從而導致了充分競爭的重資產行業產能過剩的結果。從我國產能過剩的周期中,企業應當吸取經驗教訓,通過建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期經得住產能過剩問題的考驗。

【關鍵詞】產能過剩;管理會計;固定成本

一、背景

年初,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指出,目前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工作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睆闹锌梢钥闯霎a能過剩是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一個突出的問題。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政府宏觀調控中的最大挑戰。由于產能過剩導致企業投資預期下降、引起失業、行業結構變化、影響居民的收入和消費預期,使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F實中,為什么很多企業盈利微薄甚至虧損都要維持生產?產能過剩問題究竟有沒有解決之道?本文試圖從管理會計的角度,來解讀產能過剩的成因、對策以及啟示。

二、產能過剩概述

(一)產能過剩定義

產能過剩是指在生產計劃期內,在既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企業用以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者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超出整個市場消費能力。

實務領域主要運用產能利用率或設備利用率來衡量企業的產能過剩,設備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間,超過90%則認為產能不夠,有超設備能力發揮現象;若設備開工低于79%,則說明可能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

(二)產能過剩的影響

首先,許多行業產能過剩,將導致物價總水平明顯下降,形成很強的通貨緊縮壓力,增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各種工業產能的集中釋放,使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劇。通貨緊縮壓力在逐漸加大,給宏觀經濟持續增長造成較大的不確定性;其次,產能過剩的發展將會使企業的投資預期和居民的消費預期下降,由此使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明顯的下調壓力;三是產能過剩的發展將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明顯增加,金融風險增大。

三、從管理會計角度分析產能過剩的原因

管理會計把企業成本費用按成本性態劃分為固定成本費用、變動成本費用、半變動或半固定成本費用。固定成本(F)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例如:固定資產折舊;變動成本(C)是指成本總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產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比如產品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就是典型的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一般是不相關成本,也可以說是沉沒成本,不管生產多少量,其耗費是一定的;變動成本則是產量相關成本。管理會計中產品單位成本的計算公式為:單位產品成本=總固定成本/產量+單位變動成本。因此,固定成本總額不變,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則隨產量增加分攤額會減少;變動成本總額隨產量成正比例變動,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則保持不變。從公式我們可以看到,要想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總固定成本是固定的,那只能通過降低單位產品成本和增加產量來實現。單位產品成本主要來自單位產品對材料的耗費,而耗費量是行業的生產工藝決定的,短期之內根本不可能有大的改變,而原料的單價則是取決于市場,企業內部也無法發揮大的主觀能動作用。因此,絕大多數企業在降低成本的時候,不是降低變動成本而是會擴大產量來降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

為什么產能過剩的行業都是煤炭、鋼鐵、工程機械、造船、船運業等充分競爭的重資產行業呢?一定程度上,重資產企業就是高固定成本的代名詞。從財務的角度,重資產和輕資產的劃分依據是非流動資產占到資產總額的比重,若該比重超過60%就是重資產,反之為輕資產。因此,重資產企業必然有較高的固定成本——折舊和攤銷,這些都是巨額的前期投資的資產所帶來的。同時,這些前期投資是沉沒成本,如果企業停產,這些前期投資都將打水漂。

管理會計中,邊際貢獻=銷售價格-變動成本,其意思是說企業管理者在作決策的時候只需考慮相關成本也就是變動成本,而無需考慮沉沒成本也就是固定成本。所以,從管理會計的角度來說,邊際貢獻為正的業務應該繼續進行。

四、解決產能過剩的建議

宏觀來看,產能過??偸歉S經濟周期的波動而周期性地發生,在經濟景氣時加大投資擴大產能,在經濟不景氣時需求減少引起產能過剩。雖然產能過剩從長期來說對于重資產行業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但是,對于微觀的企業個體來說,還是可以通過反思并從中獲得啟示:

(一)積極控制企業的成本費用。

成本管理是管理會計的一項核心內容,成本費用包括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四項。降低成本會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首先,降成本的重點是降低主營業務成本、提高毛利率。企業主營業務成本來自企業的生產成本,則降低生產成本成為企業成本控制的重心;其次,控制企業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要同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掛鉤。要發揮企業銷售部門、管理部門的作用,實行費用的“歸口”管理,將費用控制額落實到各個部門和責任人員;最后,采取加強對資金的管理、通過合理舉債調整融資結構等措施,控制企業的財務費用。

(二)企業差異化能力是競爭的核心

企業的差異化能力,包括質量的差異化、技術的差異化、品牌的差異化、服務的差異化等方面,這些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的絕大多數產能過剩行業都是簡單地制造加工行業,這類行業進入壁壘低,追求的是大規模大批量生產的低成本,而所有競爭者追求大規模大批量生產的必然結局就是產能過剩。企業在未來避免再次陷入產能過剩的境地,就需要不斷強化自己的差異化能力,構筑核心競爭能力,在普遍追求低成本的行業競爭中找到獨特的細分市場和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靜,楊海生.產能過剩的微觀形成機制及其治理[J].中山大學學報,2011(2)

[2]陳剩勇,孫仕祺.產能過剩的中國特色、形成機制與治理對策——以1996年以來的鋼鐵業為例[J].南京社會科學,2013(5)

[3]侯麗茹.管理會計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4(5)

作者簡介:

張燕(1982-),女,漢族,山西稷山人,本科,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任職于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猜你喜歡
產能過剩管理會計
機械制造業如何應對產能過剩危機
中國僵尸企業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我國知識資本會計研究述評與展望
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研究
實務工作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效結合的途徑研究
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
煤炭行業的現狀、挑戰與機遇分析
淺談中國制造2025與管理會計改革
網絡環境下高校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