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差距

2016-12-23 08:14劉建萍
商場現代化 2016年29期
關鍵詞:收入差距協調發展對策

劉建萍

摘 要:隨著我國有計劃經濟體系轉變為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發展,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漸拉開了距離,經濟與收入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避免人民之間的貧富差異過大、收入分配不均,而導致阻礙國家經濟的發展,本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差距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探討與分析,對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收入分配調節對策進行了闡述,以拉近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間的差距,促進國家經濟的和諧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收入差距;原因分析;對策;協調發展

一、我國經濟發展中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原因分析

1.發展戰略因素

我國經濟發展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原因首先體現在我國國家發展戰略上,有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實行的是優先使沿海城市等經濟重地優先發展起來,使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偏向沿海城市,造成了地區收入差距較大的現象。另一方面,從城鄉的角度來看,國家對經濟的實現政策又是以優先使城市富起來的政策,導致國家經濟發展想城市傾斜。我國對城鄉的分管理體制,導致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性,不斷增加了城鄉間的貧富差異。

2.市場機制因素

按勞分配、按能力進行分配的經濟體系是我國市場經濟的主要分配方式,但是由于人們的勞動能力、勞動資本及技術水平等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就必然導致收入分配的差距性。并且以非法的渠道獲取報酬的方式往往可以獲得高額的利潤,促進少部分人不惜觸犯法律而尋求財富,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因此應逐漸發展市場經濟模式,使其適應時代的發展,從而使市場分批領域存在的不合理、不規范、不合法現象得以解決。國家在逐漸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由于分配方式的不規范,導致其分配形式未能對拉低地區的經濟收入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反而有加劇收入差距的趨勢。這主要是國家的那隨政策對高收入階層的調控作用與低收入階層的保障程度不夠全面所致,因此只有逐漸完善制度,以積極的政策措施來達到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

3.經濟體質因素

我國經濟體制的制定和轉型也是造成國家地區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國經歷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導致國家經濟生活的全面的變化。傳統的按勞分配的核心理念被摒棄,正是由于這樣市場經濟的轉型與逐漸發展,國家的地區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貧富差異,并且新的市場經濟分配機制和分配模式都沒有全面建立起來,無法再為人們的經濟收入分配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里我們應該對國有企業的分配秩序進行加強管理。我國國有企業分配秩序較為不規范,領導較多、收入渠道較多、工資收入不透明、分配秩序不規范,這些都是曹成領導與群眾間的收入巨大化的主要的原因。因此加強國有企業分配秩序規范化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函的有力手段。

4.分配政策因素

我國的分配政策還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首先是在個人所得稅制度方面。個人所得稅的收集與重新分配是降低貧富差距的有效手段,以富裕人們的個人所得稅轉化為窮人的經濟補貼,從而降低收入差距。但事實上個人所得稅并沒有起到其有效的作用,我國富人所承擔的稅收金額要比國家平局所得稅收入要少很多,富人的個人所得稅的貢獻率大布袋社會的平均水平,因此應該完善此方面的政策,降低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我國在社會保障體系中還存在著缺陷。我國的社會保障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同時城市與城市間的發展程度也影響著國家社會保障的水平,社會保障大多只是局限在城市居民中,對廣大的農村人們而言,社會保障還遠遠不夠。

二、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收入分配調節對策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營造和諧氛圍

通過對收入分批制度進行符合現狀的優化改革,不僅利于完善調節收入政策、調節過高收入,還利于國家和諧氛圍的營造,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目前我國的市場題解與市場競爭的管理制度無法應對當前的收入差距,只有完善收入調節政策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里才能有效促進國家經濟穩定。應采取有效的手段政治非法收入與不合理收入。非法收入造成的貧富差距對國家的經濟運行有極大的副作用更不利于社會治安的穩定,因此必須進行有效的打擊和抵制。另外,為了調節收入分批制度,應該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調節高收入、化解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平現象是個人稅制的主要工作重點,國家對高收入者的稅收還沒有管理到位,對國家收入的調控作用不明顯,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2.加強體制改革,奠定制度保障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體制的改革與建設以迫在眉睫。加強對壟斷行業的改革,建立現代完善的企業制度。我國的壟斷行業大多以國企為主,國有企業對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漸轉型,國有企業暴露出很多的弊端,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損害人們的利益。因此應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并做好壟斷行業的監管工作,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加強壟斷法對國有企業的監管作用。賦予人民群眾監管的權利,使廣大人民群眾有權對官員進行監管效應,并逐步擴大監管力度,完善法律制度及法律法規,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官員的高質量。

3.加大對地區的扶持力度,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我國對部分地區缺乏做夠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導致地區經濟發展較差,因此應重點對該類地區進行扶持,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我國西部地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不方便,教育程度也較為落后,導致人們的經濟觀念比較保守,經濟發展狀態較為低下。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建設過程,提供更多適應群眾發展的優惠政策,從而增加地區就業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推進西部地區的產業機構優化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加強,首先是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優勢產業,促進農業水平的不斷發展,從而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水平。其次應根據地區資源優勢,結合國家支援力度,加大對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漸對工業結構進行調整。國家西部具有大量的資源優勢,如石油、天然氣、礦石、等,同時可以對西部地區的環境進行優化建立旅游資源,宣揚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觀。最后,國家應重視對西部地區的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對解決就特壓力、促進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4.加大農村扶貧力度,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異與社會對待的差異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為了完善國家經濟發展制度和促進降低收入差距,應加大對農村的扶貧力度,逐漸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農村貧困的根源就在于農村的過剩人口較多,因此應該從如何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問題上來堅強農村城市化進程,可以將農村人力資源逐漸轉移到城市中,并逐步實現農村城鎮化,將農村想城鎮化發展,可以較好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也有其便利性,應充分發展如漁業、牧場、蔬菜等產業聊天,推動農業的產業化,為農村群眾提高收入水平。同時不可忽視對農村的教育問題,提高農村農民素質,縮小城鄉差距,逐漸解放思想,才能促進農村人們更快的走出去。

三、結語

收入差距的加大已經日漸成為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我國要想真正促進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對此問題予以高度關注,通過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人口差距等等收入差距,達到經濟的促進,讓我國人民能夠切實感覺到社會的公平正義,為促進社會和諧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覃一冬,張先鋒.空間集聚會擴大地區收入差距嗎[J].當代財經,2014,05:15-24.

[2]王弟海.勞動力市場對地區經濟發展和地區收入差距的影響[J].浙江社會科學,2014,11:4-12+155.

[3]蔡翼飛,張車偉.地區差距的新視角:人口與產業分布不匹配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2,05:31-43.

[4]王培暄.我國地區間收入差距問題研究[J].經濟問題,2012,08:55-58.

[5]楊楠,馬綽欣.我國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動態倒U演化及下降點預測[J].金融研究,2014,11:175-190.

猜你喜歡
收入差距協調發展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協調發展探究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地區異質性與居民收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