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形態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016-12-23 16:09付婕
科技創新導報 2016年23期
關鍵詞:應用研究建筑設計

付婕

摘 要:將自然形態元素融入建筑中說明了當代人向往自然與城市建筑之間的和諧,是人們尊重和敬仰自然的一種方式,也表現了人們向往回歸自然,不僅如此,還表現了人們在反思當代的設計和技術。該篇文章以建筑設計作為討論的立場,研究了將自然形態融入建筑設計、借用自然形態以及應用自然形態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夠為構建和諧的自然和城市建筑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然形態 建筑設計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b)-0105-02

建筑設計師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怎樣將自然形態和建筑結合起來,建筑師們在嘗試對自然密碼進行破解:如果將自然界看做一個天然性與邏輯性的有機整體,每一獨立的局部都能夠服務于整體,那樣是否就能夠采用效仿自然的方式來使自然和建筑達到一個完美的結合?建筑設計師們將此觀念看做是一種使建筑設計更加趨于自然形態化的途徑,并以此為創作源泉,融入建筑實踐中。然而大自然具有多樣性特點,因此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實際工作中,要想達到建筑與自然形態的融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在我們眼前的自然界的運動和變化在遵循著一種規則,這種規則是我們無法看見的,只有認識和了解了自然界的運動規則,才能夠借鑒這種規則來完成建筑設計,成功的使自然形態與建筑設計達到完美的融合。

1 對自然性最大化模仿

將外部環境作為建筑存在的背景,這是建筑自然形態化的出發點,同時也是基于建筑形態自始是自然形態的出發點這一觀念。想要實現建筑自然形態化,就必須使建筑設計向自然形態靠攏。

1.1 地形模仿

若想要結合自然形態和建筑,將相互存在的元素互相靠攏是最重要的一點,將兩者的體系變為相似的狀態,并且還要使地形的自然最大化得到保持,這是對自然的尊重,還是一種協調自然和人為平衡度的方法,在原有的地形基礎上來使得建筑得到發展??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對原地形進行合理的利用,首先是地勢條件,在對地勢條件進行最大化利用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的保留地形原貌,其次是對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拷貝,如果所修建的建筑地點的外界自然條件比較好,同時其自然特色也比較明顯,那么就不需要對周邊自然環境進行大規模的拷貝,以免其失去原有的天然性。因此,為了使建筑的自然氛圍由內而外,就必須要對周圍的自然環境進行盡可能的利用,必要時還可以通過人力來使得其效果得到最大的發揮。

其次是氣候的問題,自然生物的生長與氣候有著緊密的聯系,不論是刮風下雨,電閃雷鳴,自然界都能完全接受,而人類卻不能,風雨會阻止人們外出,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這不是人們追求的,也是不現實的,同時也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則,親近自然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既有的發展成果,然后再回歸最原始的狀態。在不違背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之上,我們要利用現在所擁有的能力去最大化的貼近自然,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能在模仿和還原的時候抱著來者不拒的心態,必須要帶有目的性的對自然形態進行選擇。

因此,人類沒有必要再親自承受大自然的風風雨雨,而是應該利用建筑來承受自然界的這一部分,我們存在于這個自然界,就要建造一些建筑物來為我們遮風擋雨,與此同時也能使我們更好地融入自然,間接地享受自然。根據建筑對自然環境的模仿和保留認識到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環境和建筑地形,同時使人類得到最大的享受。

1.2 外部形體模仿

建筑物是長期處于外部環境當中的,因此應該被看做外界環境的一部分,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天然的屬性,這個條件拉近了自然環境和建筑的距離,這使得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可以直接考慮使環境因素為建筑設計所用,因而向建筑自然化進一步邁進。實際上,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早已存在,并非是被我們發現了之后才有了關聯,許多的現象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解釋,當人們看到豐碩的果實和樹枝,就會把它帶回家裝點屋子,同時還在自家池塘中養上金魚以添加生氣等,這都屬于自然和建筑之間的互動,同時也證明了建筑是歸屬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建筑中常常擺放有野生動物的雕像,在噴泉周圍設計一個池塘等,這些都模仿了自然形態中的東西,語義直觀,自然與建筑之間的聯系就是這樣顯而易見。

1.3 自然空間模仿

自然界天然空間是很多的,其特征大多是混沌而不規則的,同時也是非常迷人的,這些空間都呈現出了一種有機的特征,就像是動物的血管和腔室,不需要加以人工改建,它們是純天然存在的。針對自然空間的這種天然性,就可以作為一種建筑自然化的實現方式,將這些元素應用于建筑設計當中,換句話說就是將建筑及其周圍的空間向自然空間靠攏,使人在欣賞中獲得一種美麗朦朧的觀感,使人們體會到自己與自然形態緊密相連,感受大自然的包容力。

1.4 材質模仿

材質的模仿主要指的是對材料的內部特性和外部的形態進行模仿,應該盡可能的用到原生材料,例如竹子和樹木等,這些是比較常用的并且是具有一定特性的原生材料,人造材料不同于原生材料之處就在于它是為完成某件事而被建造出來的,它在建造出來前就已經決定好了它的價值和使命。然而原生材料并不是這樣的,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完成某件事,換句話說就是它存在的原本意義也許不是我們現在的使用意義,這是原生材料的特性,因此在建筑自然形態化的時候,選取材料應該根據其自身的特性來選取原生材料,最大化的利用和發揮它的特性。

2 描繪與詮釋自然形態

2.1 感悟自然的持續性與循環性

自然循環指的是通過通風、光照、植物以及水土等進行的一個能量的循環,比如雨水落在建筑物的頂棚,收集起來之后將這些雨水作為儲備,用于澆灌花卉,那么這些雨水就得到了循環。又或者從城市的形態來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它,就會發現這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一種為了達到舒適的目的而建造出來的景觀。建筑高樓錯落有致,而我們對陽光的享受,同樣也應該從自然循環的角度去構思,而不是單單為了達到視覺的滿足。

2.2 通過生命的形態來表述生命的痕跡

許多的建筑和生物都體現了歲月的痕跡,譬如充滿裂痕的大地,受到風雨侵蝕的巖石,盤根錯節的樹根,這些都是痕跡。呈現出生命形式的多種多樣,但是這些不同的形式都遵循著一個規律,通過規律的引導,升華和繁衍出一個與原本不盡相同卻來自于原本的新建筑形體,對形體的模仿并不單單是要停留在某種具體的形態上。譬如樓梯扶手,它能夠充分呈現出自然生命存在的痕跡,比如年輪、波蘭、裂痕等元素,就都使得建筑得到了生命。

2.3 通過仿生結構來呈現

自然具有多樣化特征,這是人所共知的,且各不相同,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自然界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著其獨特的形態,同時也是材料制約和受力模式的存在,經過對空間形式和建筑形態進行雕琢,使之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特有結構。常見的結構對空間形式和建筑形態進行了創意組合或形變,譬如墻壁和框架等,使得在保證原有受力原理的前提下,得到一個新的建筑形式,獲得更為新穎的空間特效。

3 結語

大自然是一個奇妙的存在,我們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通過建筑自然形態化向大自然回歸,這是人類親近和靠近自然的一種方式。建筑雖然不是天然而成,而是一種人為的產物,但是經過設計師的苦心孤詣,將自然理念融入設計中,建筑就可以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從內到外散發出與自然一體的韻味。

參考文獻

[1] 梁偉.自然形態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規劃·設計,2014(10):99-100.

猜你喜歡
應用研究建筑設計
建筑設計的困惑
AG接入技術在固網NGN的應用研究
空域分類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建筑設計中節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探討居、商、景一體化的建筑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