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職業中專學生責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則

2016-12-23 17:49朱曉慧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責任教育原則重要性

朱曉慧

摘要: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開展責任教育,關系著學生今后的人生。本文就職業中專開展責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則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責任教育;重要性;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89

中學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責任教育的成功與失敗,關系著學生今后的人生,關系著整個社會。因此,在中學開展責任教育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毒V要》明確指出:“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币蚨?,學校是責任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學更是重中之重。

一、職業中專實施責任教育的重要性

責任,是指道德主體應當對其自主作出的選擇承擔相應的義務,這種義務是作為人本身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義務。

1. 責任教育是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客觀要求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教育體系。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市場經濟中的各種道德要求本身就是一種責任要求: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對自己的工人負責、對消費者負責等。君不見日益增多的“毒食品”的出現就是一種對社會、對他人極端不負責的表現。責任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變得尤為重要。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薄耙龑總€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庇纱丝梢?,責任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因此,在中學開展責任教育是勢在必行的。

2. 責任教育是無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的客觀要求

人生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在這兩個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應該居于首位。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而奉獻精神首先來自個體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等名言和見義勇為的英雄壯舉,無不出自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感。而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甚至見死不救的現象正是人的責任意識的喪失和無產階級人生觀蛻化的表現。作為社會主義學校,必須以責任教育為基礎,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 責任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學校是傳播和弘揚科學與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場所。做人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本質內容,不重視做人教育是我們教育的一大失誤,做人與做事教育等早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v觀歷史,不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都把做人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后隨著機器大工業和社會分工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對勞動者的知識技能要求越來越高,教育所承擔的傳播科技文明的任務也越來越重,這才使學校這塊本是科學與人文共有的領地幾乎被科學精神一統天下,人文精神逐漸失去應有的空間。而今,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把學會做人放在了首位,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向教育本質的回歸。開展了責任教育,在提倡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的同時,強調對人的自身、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責任感,充分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以人的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在責任教育中應該堅持的原則

責任感是一種穩定的、優秀的心理品質。在中學責任教育的過程中,應在遵循青少年心理品質形成規律的基礎上,注重體現責任教育的基礎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實踐性、滲透性和理論性原則。

1. 基礎性原則

基礎性原則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學首先要以完善德育常規為基礎,在完善德育常規的基礎上構建德育特色,實施責任教育。中學責任教育的開展要在德育工作基本實現德育隊伍、內容、載體、環境、評價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責任教育要求,開展責任教育活動,這樣才有利于責任教育的深入和更有成效。

二是在教育過程中堅持以低起點為原則,要求學生從對自己負責做起,采用日?;慕逃绞?,立足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和為人處事的實踐中引導學生實踐責任、履行責任,要在學生中開展與責任相關的系列活動來進行,在活動中注意激發學生個體對自己的責任感,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形成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意識和責任習慣。

2. 層次性原則

由于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和個體閱歷、受教育層度不同,一個人在學習、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責任感也存在不同層次。因此,在實施責任教育過程中,最好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年齡和品德行為實際,按責任教育的高低層次進行分別教育,只有分層次、有重點、系統性的教育活動,每個年級以責任教育的總體精神為指導,進行分層次、有重點的教育活動,讓在校學生在逐年、逐個層次地接受責任教育,使責任教育形成層次化和序列化,努力實現使在校學生通過三年或六年的教育和實踐,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富有責任感的人的教育目標。

3. 可操作性原則

學校在道德教育上的全部能力不外乎是改善學生的道德生活,從而使他們真正參與社會實踐。學校道德教育從根本上而言是社會的,必須與整個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相聯系。而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而且,問題的關鍵是,學校不應也不可能把學生與鮮活的社會生活完全隔離開來。事實上,目前學校教育存在的許多問題,在學生身上出現的許多令教育者大惑不解的現象,恰恰是這種“隔離”所造成的后果。所以,我們應當把豐富、生動的社會生活納入我們的教育視野中,在推動個體道德進步的同時,實現社會道德的進步和發展。

中學責任教育應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成為有責任感的人,是中學做人教育的內容。責任教育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在中學教育中要切實做好責任教育,這關系學生的發展、前途,也關系著社會的發展。在現實教育中,我們應該注重責任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都負責的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進步和發展。

猜你喜歡
責任教育原則重要性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淺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高職學生責任教育中傳媒應用實踐和創新研究
國有企業員工思想政治工作淺談
閱讀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原則與原則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