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教育對學生就業的影響

2016-12-26 09:02羅黎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1期
關鍵詞:學會科技傳統

羅黎

摘要:高校對學生的教育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進步,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最初的高校大多注重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經過全國經濟的復蘇,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高校更加重視對學生的科技創新的培養,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很多高校逐漸意識到高校的教育存在淡化對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的現象,高校又將傳統文化的教育納入到高等教育的內容當中,與科技創新教育有機的結合在,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教育的結合,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對當代大學生的個人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并為當代大學生的就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050

1高校對學生的教育內容現狀

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除了專業教育外,就是公共基礎知識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對大學生的公共文化教育上經歷了偏重傳統文化教育和偏重科技創新教育的兩個階段,現在大多高校已經意識到了這兩種教育領域對大學生的不同作用,也在逐漸加強對這兩種教育的力度和結合度,高校正在嘗試找到對傳統文化教育與科技創新教育的結合點,加大傳統教育和科技創新教育共同的影響力。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教育和科技創新的共同教育,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大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文化綜合基礎。

2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對學生就業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我國又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生活和聚居的地方,我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這些文化共同構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珍貴的文體系和內涵,這些悠久的文化是經過一輩輩人們不斷總結梳理傳承下來的,這些悠久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惜和寶貴的文化遺產。

對于當代的高校應加大大學生對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學習,不斷的解讀歷史帶給我們的故事,不斷啟迪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吸取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精髓,感悟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

高校對大學生的傳統教育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梢蚤_展對大學生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博雅課程,通過博雅通識教育,普及對大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公共通識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接觸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讓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形式,體會傳統文化真正的內涵,比如讓當代大學生了解學習京劇歷史、產生的背景、演變的過程、形成的流派、展現的藝術形式、表達的思想;讓大學生了解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服裝文化、風俗禮儀文化,感悟不同文化和藝術帶給我們的不同文化沖擊,學習和領悟這些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讓大學生了解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及文化,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傳承精神;讓大學生了解和學習古代優秀的文化著作,我國每個朝代都有很多優秀的文化著作,文化著作的內容涉及到天文、地理、星卜、文學、軍事、醫藥、農業、水利、歷史、科技、文藝等知識領域,每一個著作背后都有它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無論是什么內容的著作,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到它的知識、科技以及在它背后闡明的道理,每一部我國優秀的文化著作都能帶給我們思想上的啟示與感悟;讓大學生學習我國圣賢名人的思想和理論,比如孔孟之道,禮儀之說,通過對圣賢理論的學習,讓當代大學生體會圣賢之道,學會放下浮躁與功利,開闊自己的胸襟,用更廣闊的胸懷看待生活,學會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真理,學會謙虛與謙讓,學會有舍才有得,學會先人后己。受到優秀賢能的思想和理論的熏陶和影響的大學生會在文化修養上更加優秀,能夠更加提升個人的修養和素質,成為一個更會思考,更有想法,思想更加成熟和全面,胸懷更加寬闊,更有博大情懷的人,這樣的大學生在將來就業時會具有優勢和實力,優秀和良好的文化修養是各個崗位需要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能夠在任何崗位上做到踏實做人,勤懇能干,善于運用智慧和知識,善于與人相處與溝通,善于在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和貢獻。同時,高??梢詫Υ髮W生開展紅色愛國教育,通過對紅色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學習,在高校中組織紅色愛國教育的詩歌比賽、傳唱紅色愛國歌曲、組織紅色愛國知識競賽、開展黨員愛國愛黨文化宣講活動、開展民族團結主題系列活動、開展我愛家鄉攝影展、開展我的校園我做主、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系列活動,通過參與這些紅色傳統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體會當年我國建立新中國的不易,體會我國從建立新中國到發展新中國,再到改革開放經歷的不易和困難,讓更多的大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國情、區情,熱愛自己的家鄉和土地,愿意為自己的家鄉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我們中國共產黨的責任和義務、使命與期望,紅色傳統歷史的教育,意義在于讓更多的大學生真正了解歷史的真相,體會我國從建設到發展的不容易,讓當代大學生更加的熱愛我們的祖國,體會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讓大學生學會珍惜和滿足,傳承吃苦耐勞的精神,敢于奉獻和挑戰的精神,學會承擔與責任,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只有這樣的大學生才能將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工作崗位上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承擔起責任和擔當,能夠甘愿付出與奉獻,能夠有勇氣和魄力,能夠有遠見和膽識,只有這樣的大學生能夠懂得體會幸福與感恩,懂得珍惜幸福,才能真正成為感恩家庭,感恩社會,感恩國家的人。

3創新思維教育對學生就業的重要性及影響力

高校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外,還應與時俱進,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不斷的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理念和科技創新的學習與教育。當今,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其他國家的發展與影響,各個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上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各國是動一發而牽其身,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都是相互影響和相互貫通的,各國需要不斷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各個地區也需要不斷的交流與學習,在這樣一個開放的視角下,當代大學生必須以開放的視角對待學習,真正以一個學習者的心態對待學習,做到謙虛禮讓,不驕不躁,踏實誠懇的廣泛學習各種科技文化知識,廣泛涉獵不同文化內涵,以開放的心態對待知識和文化,用創新的思維和理念武裝自己,養成創新的思維模式和意識,不斷的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汲取精華和精髓,打開思路,相互學習,向周圍的同學學習、向周圍的老師學習、向周圍的任何有幫助有想法的人學習,打破陳規,打破固有的不合時宜的思維視角和模式,學會融會貫通,學會“拿來主義”,無論是什么專業的學生都應該普及科技文化知識,用科技創新的理念對待生活和工作,無論是什么專業的學生,都應該學會打開自己的思路,廣開視角,用現代科技創新的理念武裝自己,只有這樣具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才是將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在工作崗位上能夠突破自我,有激情,有作為的人才,只有與時俱進了,才能進步,只有創新了才能前進。

4結論

高校應該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和創新教育適時適度的有機結合在一起,發揮兩種文化教育的優勢和長處,汲取精華,棄其糟粕,培養當代大學生成為一個貫通歷史,懂傳統文化又具與時具進懂科技創新的人,只有兼具傳統文化的美德和修養又具科技創新的理念與思維的大學生,才是當代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衛建國.公民道德建設要注重實效[J].道德與文明,2002,(6).

[3]吳潛濤.發掘和弘揚中華民族古代優秀思想道德傳統[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3).

猜你喜歡
學會科技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科技助我來看云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學會尊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