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重述與經濟后果

2016-12-26 12:33高慧慧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6期
關鍵詞:經濟后果信息披露

高慧慧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市場的監管制度進一步得到完善,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財務報告。但是,近年來,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重述現象日趨頻繁。據此,主要分析了財務重述的動因和經濟后果,以期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重述行為有一個較為深入的認識。

關鍵詞:財務重述;信息披露;會計差錯;動因分析;經濟后果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85

1 引言

2011年1月,華銳風電(601558)在上海證交所上市,主要從事的是風力發電設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2013年3月7日,華銳風電稱2011年度財務報表的有關賬務處理存在會計差錯。從披露的內容來看,由于會計差錯,華銳風電公司2011年年報披露的凈利潤數據虛增了1.68億元。受到該消息的影響,當日,華銳風電報收6.05元/股,下跌了3.04%。暫且不論此次華銳風電的會計差錯更正的真正動機,但是從這次事件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會計差錯引起的財務重述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需要規范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重述制度,這樣才能使得財務重述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能夠更好的為投資者的決策服務。

2 財務重述概述

財務報告作為上市公司對外信息披露的載體,是信息使用者獲得公司信息的重要途徑,也一直是監管部門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財務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并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是上市公司基于自愿或者外部監督強制性的對以前會計期間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錯誤信息、不真實信息、缺失的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進行追溯調整和重新披露的事后補救性公告。財務重述通常會引起資本市場產生負面反應,從而導致上市公司的股價下跌,進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并且帶來一系列不利的經濟后果。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現象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報披露之后對財務報告進行重述。目前財務重述愈演愈烈現象形成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加強外部監管部門監督的效果,上市公司確實發布了存在著差錯的財務報告;二是上市公司把財務報告重述當作操縱利潤的一種手段。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頻發的原因更多的是后一種。財務重述作為企業盈余操縱行為的一種外在表現特征,財務重述的發生一般意味著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缺陷和治理效率的低下。上市公司為了在年報中給投資者展現一個良好的經營狀況,以期望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達到自己的各種目的,然后再通過財務報告重述來延緩不利信息的披露,削弱不利信息的影響。

3 財務重述的動因分析

上市公司發生財務重述行為,一般說明財務報告中確實存在著計算或者是其他方面非意愿性的差錯,信息披露中出現了人為的遺漏或者錯誤。年報信息質量低下,會引發投資者對公司財務報告可靠性以及公司管理者誠信與能力的質疑,甚至會嚴重威脅到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從而使公司市價下滑。那為什么財務重述存在這么多不利之處,但是上市公司依然會進行毀滅公司價值的財務重述呢?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真正內因是資本市場帶來的壓力和高管薪酬契約的不正當激勵;其外因是信息不對稱和造假成本低廉。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缺陷。

3.1 資本市場壓力

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接受的挑戰和壓力也會越發增大,企業會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督和檢查。在這樣的壓力下,管理者必須使企業獲得優秀的成績,只有憑借自己的實力才能在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在這樣的資本市場的壓力之下,為了保證企業連續的盈利,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企業管理層就很有可能會采取激進的會計政策,從而出現財務重述行為。管理層往往會利用操縱會計差錯更正,對利潤進行平滑處理,避免賬面虧損,向外界描繪一幅樂觀的公司發展前景。資本市場的壓力主要是來由于企業的融資需求和對財務的預期。

3.2 高管薪酬契約

高管薪酬契約通常被認為是財務重述的第二類重要動因?,F代企業大都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者和管理者是存在利益沖突的。管理層有動機通過選擇會計政策和進行內幕交易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層的自利性行為可能導致企業采取激進的會計政策。上市公司管理層薪酬契約和新任的管理層清算歷史舊賬也是企業進行財務重述的內因之一。擁有更多股票期權薪酬會強化財務重述的動機。股權激勵雖然使得經理代理人和公司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但是也激勵經理人采取不恰當的手段來提高盈利和抬升股價來達到自利目的。對于公司管理層來說,在好的時機操縱股票價格能夠給其帶來超額的收益,但在時機不佳時所受到的懲罰卻是很小的。因此,當管理者達不到優良的業績使股票價格增長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動機來操縱股票的價格,進行盈余管理,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使得財務重述的頻率加大。

3.3 公司治理機制缺陷和公司內部控制缺陷

[ 2]財務重述的發生與公司治理機制的缺陷有關。有缺陷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是導致財務重述發生的主要誘因。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就是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財政部在2010年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企業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評價,并且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審計并且出具審計報告。這些都表明,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的有力保障就是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是公司的核心和財務的監督者,審計委員會作為董事會下設的專門工作結構,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公司財務監督和核查,監事會主要負責檢查公司財務并且對高管的行為進行監督。但是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往往都會只是徒有形式,而沒有發揮其真正的監督作用,董事會也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缺陷,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從而不能有效的預防和發現財務報告存在的重大錯報或者漏報,最終引起財務報告重述行為的發生。

3.4 造假成本低廉

雖然我國會計準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而允許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重述,但是,因為會計準則在某些方面還存在模糊性,所以也給了上市公司進行虛假陳述提供了可乘之機,而且對于被發現的虛假陳述處罰也比較輕,執法也不是很嚴格。而且造假的預期收益遠大于預期成本,出于成本效益原則的考慮,上市公司會不斷利用造假來達到自身的目的,從而導致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現象愈演愈烈。

4 財務重述的經濟后果分析

一般來說,財務重述的經濟后果很難能夠準確的判斷,但是越頻繁的財務重述就越有可能會暴露企業的一些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縱行為??傮w而言,財務重述的經濟后果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投資者信心受挫

企業信用和商譽成為現代商業行為很重要的一部分,投資者會給他們信任的公司投資。當被投資公司發生財務重述行為時,也就意味著宣布其之前發布的財務信息不可信,這勢必會推翻投資者根據之前信息所做的判斷,從而使得投資者對于被投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不看好,甚至會因此而放棄投資該公司。

4.2 財務重述的市場反應

當被投資公司發生財務重述時,這勢必會影響投資者對該司的信心,使得其對公司財務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公司的市場反應。嚴重的情況下,投資者會選擇放棄投資這家公司,而且潛在的投資者也會選擇不投資該公司,尤其是因為會計問題或者涉嫌欺詐引起的財務重述,市場反應更為敏感。

參考文獻

[1]林成喜.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重述及其完善[D].蘇州:蘇州大學,2007.

[2]劉殿麗,麥飛.上市公司財務重述文獻回顧.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

[3]王澤霞,李明明,謝冰.財務報表重述公告與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財會月刊,2009,(24):1518.

[4]溫立洲.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動因分析.中國農業會計,2008,(10):5253.

[5]尤麗芳.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動因研究.商業經濟,2009,(2):7779.

[6]雷敏,吳文鋒,菌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補充更正問題研究.上海管理科學,2006,(4).

[7]周洋,李若山.上市公司年報“補丁”的特征和市場反應.審計研究,2007,(4).

[8]陳曉敏.財務重述公司盈余質量特征及其經濟后悔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1.

猜你喜歡
經濟后果信息披露
會計穩健性研究綜述
我國環境稅的會計核算與處理
我國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表外負債與企業投資效應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