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研究

2016-12-26 12:47張倩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1期
關鍵詞:新媒體政府

張倩

摘要: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暴露,使得我國進入了公共危機高發期。然而,新媒體技術的全面發展,給中國的公共危機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它保障了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增強了危機信息的透明度,同時為政府與民眾搭建溝通新平臺。然而在帶來機遇的同時,新媒體也導致了信息發布的隨意,謠言叢生,從而導致危機規模的擴大,甚至引發新的公共危機。因此,政府應該對新媒體積極利用、合理引導、科學管理,使其朝著有助于政府管理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政府;公共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074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而言的,它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來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眾所周知,互聯網、手機、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的廣泛運用帶來了信息傳播的巨大變革,這給現代社會公共危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同時,迅速的信息傳播也使得輿論環境變得日益錯綜復雜,使得政府危機管理不得不面對新的挑戰。因此,在新媒體與公共危機管理的互動中,研究新媒體如何克服自身弊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并探究政府如何利用新媒體以更好防治公共危機具有十分深刻的現實意義。

1新媒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重要性

新媒體所具有的自身特性使得其在公共危機管理中體現出異于傳統媒體的對于危機化解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新媒體的即時性,保障了信息發布的時效性

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傳統媒體通常有較為復雜的流程,而且受到播出時間、版面等因素的限制,故通常無法滿足公眾對信息及時的需求;而新媒體則超越了傳統信息載體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將身邊的事情通過微博、論壇、微信等自媒體上傳至網絡。因此,在發生公共危機事件時,公眾能夠及時了解危機事件的進展,有利于減少由于訊息未知造成的恐慌,并有助于協助政府為危機應對獻計獻策。

1.2新媒體的開放性,增強了危機信息的透明度

公眾在傳統媒體時代,只能被動接受政府所發布的危機信息;而新媒體時代則賦予了公眾更多信息傳播的話語權,這是傳統媒介難以做到的。危機事件發生時,公眾可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成為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他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各種社交媒體,與其他網民分享或轉發評論信息。公眾的參與有助于危機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推動解決危機事件,有助于發揮對于公共危機事件輿論監督的職能,但是同時也對政府信息公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新媒體的高交互性,為政府與民眾搭建溝通新平臺

在虛擬環境中,人們的交流變得更加的直接和頻繁,通過新媒體廣泛傳播的各種公共危機管理事件,打破了以往那種信息不對稱的局面。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搜集了解到各類信息,并進行關注和議論。由于獨有的交互性特征,新媒體天然地成為了能夠滿足公眾和政府間互動共享危機信息的最佳平臺。而這種溝通有利于公眾在無形中提升對政府的信任,也有利于增強公眾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性。

2新媒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局限性

新媒體不僅給公共危機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使得其面臨嚴峻的挑戰。如果政府不能恰當合理的運用新媒體,就可能使其淪為煽動不良言論,加速公共危機惡化的工具,勢必對社會的穩定和公眾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2.1新聞發布及時性導致信息隨意

在面對危機事件時,傳統媒體往往有較為嚴格的審核機制,公布的信息往往用詞嚴謹,較為權威;而在新媒體的環境下,一旦發生危機事件,網絡的使用者常常缺乏足夠的耐心來深入了解危機事件的本身,而是為了搶得關注即刻發布信息。而此,發布的信息通常比較簡略甚至有所不實,使公眾產生了被愚弄感,不滿情緒不斷積聚。

2.2傳播方式碎片化導致謠言叢生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門檻不高,這導致信息的傳播呈現出高度碎片化的傾向。很多信息不能夠被深入、客觀的挖掘,從而一些人會對信息進行歪曲解讀,導致發布的信息和新聞事實不符現象,這是造成網絡謠言的主要因素,十分不利于公共危機事件的管理。

2.3夸大扭曲事實使危機規模擴大

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很多事實容易被夸大或者歪曲,公眾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由于自我保護的本能,他們對一些失真的悲觀信息常常抱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并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加速了公共危機的蔓延。這不僅造成大眾恐慌心理的加劇,更是十分不利于社會危機事件的管控。

3公共危機管理中新媒體角色的優化

在公共危機管理中,新媒體是一把利弊共存的雙刃劍。所以,為確保新媒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積極作用的發揮,必須要強化政府自身能力建設,提升新媒體的服務水平,培養公眾在新媒體上的道德自律意識。只有這樣,新媒體才能被積極的運用,成為能真正為社會經濟發展所用的好媒介,進而更好地為公共危機的化解來服務。

3.1強化政府自身能力建設

在當今新媒體的時代,政府應該實行前饋控制,樹立危機意識。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進行信息公開也十分必要,信息公開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有助于喚起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有助于政府接受來自公眾和社會的監督。新聞發言人制度在當今新媒體的時代,也應該被賦予新的內容,如今的新聞發言人制度,應該更多地關注政務微博、微信,以及政府網站的建設。利用更多的新媒體工具加強與公眾的交流溝通,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舉行關于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會。

3.2提升新媒體的服務水平

新媒體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是一把“雙刃劍”,勢必有其局限性。因此新媒體要扮演好自己的特殊社會角色,加強自律,在應對公共危機的過程中積極履行其社會責任,發揮好媒體的服務公眾、信息溝通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同時,隨著不斷涌現的各類微博、微信平臺,政府對相關監督部門的構建必須加強。政府要一方面借鑒國際各國對媒體行業發展的法律規范,另一方面結合中國自身發展的實際,在新媒體環境下制定嚴格的媒體行業從業規范,用法律的方式硬性控制,保證媒體行業更好發展。檢察機關、立法機關以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應該聯合行動,對于典型不法分子應該加大抓取力度并予以嚴懲,以起到殺雞儆猴的功能。

3.3培養公眾在新媒體上的道德自律意識

由于低準入的門檻,新媒體成為新聞“第一發布人”。只要有網絡支持,有電腦、手機等設備,公眾就可以很方便的將各類信息發布出去。信息不需要審批就能進行傳播,這種網絡把關的缺失,使得制造謠言變得輕而易舉。所以,公眾的道德自律意識在新媒體時代的政府公共危機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要想網絡監督得到良性的發展,每個人必須首先在其中很好的道德自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網絡謠言,新媒體也才能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小娟,王婷.新媒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作用與限度[J].中國出版,2014,(9).

[2]王遷.微博:公共危機管理的新平臺[J].甘肅理論學刊,2012,(5).

[3]龐成龍.論新聞媒體對公共危機管理的作用[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4]吳宣.微博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6).

[5]衛立浩,馮欣琳.新媒體對公共危機管理的影響[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4,(11).

猜你喜歡
新媒體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學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政府必須真正落實責任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