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析

2016-12-26 15:59張麗莉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1期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貿易人才培養

張麗莉

摘要: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增長,已成為外貿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同時也對外貿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貿易;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117

1跨境電商的發展為高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帶來了新機遇

1.1跨境電商發展迅速

近年來我國外貿市場比較疲弱,處于繼續轉型時期,跨境貿易電商化已成為我國外貿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增長率為35.48%,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5.89%,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5.3萬億元人民幣,增速達到30%以上,并呈現進一步增長的態勢。

與此同時,多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開放給予了跨境電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外管局、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及財政部從跨境支付、海關便捷通關、網購檢驗檢疫,及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等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國家從戰略層面、地方政府層面到企業平臺層面都推出了系列政策措施,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平臺保障。

1.2企業對具備跨境電商綜合知識的國際貿易人才需求不斷增長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將利用跨境平臺來發展出口業務,傳統的國際貿易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外貿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對掌握跨境電商綜合知識的國際貿易人才需求比較迫切。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已超過20萬家。阿里學院的調查顯示,有85%的受訪企業都認為跨境電商存在人才缺口,企業在選擇跨境電商人才時的專業主要傾向為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等專業,特別是對具備一定外貿知識和電子商務知識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需求很大。但目前高職院校的國際貿易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不強、知識面相對較窄、知識陳舊,特別是對于平臺操作、平臺數據收集分析及網絡交流工具和圖片處理軟件的使用都比較欠缺,并不能適應企業對具備綜合跨境電商知識的國貿人才的需要。這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

2存在問題

2.1課程體系設置不適應跨境電商發展要求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開設課程主要側重于商務談判、外貿函電、進出口業務流程、跟單、報價核算、商檢與報關、貨物運輸與保險等專業技能。而跨境電商企業需要從業人員除了掌握傳統外貿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具備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技能,掌握圖片處理、網絡營銷推廣、跨境電商物流等內容

,還要對國際市場需求,不同國家的文化及消費者喜好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利用跨境電商平臺銷售自己的產品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課程體系設置已經不再適應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培養,需要根據崗位要求及核心能力要求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目前大部分學校國貿專業的基本做法,主要是把原來專業選修課《電子商務實務》改為《跨境電子商務》課程,一學期的課時50左右。在有限的課時當中要讓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掌握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所有知識,具備一定難度,很難掌握跨境電商的核心技能。

2.2缺乏跨境電商背景下的實踐教學環境

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一直存在校內實訓不完善,校外實訓基地較少,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主要采用的模擬軟件實訓的方法,缺乏真實環境,軟件系統更新能力弱,近幾年在外貿市場、進出口規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軟件數據沒有跟上市場的變化,這就使得學生操作與實際商務環境脫節,不利于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

在校外實訓方面,因為專業的原因,很難找到能同時接納大量學生實訓的企業,或者學生實訓中只是做一些輔助工作,無法參與到企業的核心工作當中來。

對于跨境電商操作而言,更缺乏相應的軟件適用于教學模擬。部分有條件的學校讓學生利用跨境電商平臺進行操作,由于學生缺乏資金經驗,貨源沒有優勢,接單率很低,長時間的沒有進展直接導致學生逐漸失去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3缺乏跨境電商背景下的師資隊伍

目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主要由畢業于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或是從傳統外貿企業引進的人員構成,這些專業教師都具備扎實的國際貿易專業理論,但一般都沒有從事跨境電商的實際工作,對于需要大量實戰經驗的跨境電商課程,很難滿足教學需要。

另外隨著近年來速賣通、亞馬遜等平臺的規范管理,店鋪注冊和運營都需要承擔一定費用,沒有從事實際工作的老師難以承擔,直接面臨的問題就是相關教師在上課時,只能以買家身份進行平臺瀏覽,沒有賬號進行網站后臺的操作,進一步給學生分析講解更是困難。

3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路徑

3.1優化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體系

首先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完善和優化。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的跨境電商人才傳統外貿知識掌握較好,而跨境電商操作相對欠缺的情況,增加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跨境網絡營銷、國際物流操作等專業核心課程。讓學生能夠掌握搜索引擎的推廣規則,選用合適的網絡營銷的工具和熟悉國際物流并選擇合適的物流方式進行配送,且能處理商品境內外物流銜接的問題,在線推廣企業或產品;也可以在一些原先開設的課程中增加與跨境電商有關的知識,如在《國際貨運代理實務》中增加小包郵遞、國際快遞、國際專線物流等內容,使學生具備在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國際貿易業務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在課程設置中采用“立體化”課程設置方式。將信息化教育環境的網絡資源和傳統的課程資源有機結合,老師和學生之間利用課堂、網絡、實踐等方式將知識學習構建成一體的課程教學過程。比如跨境平臺操作等基礎理論課可以安排在網上自主學習課,利用教師教室上課講解與學生課后線上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加實驗、實訓課程的比重,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學生的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

3.2進一步完善“實操+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結合跨境電商對實際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點,在專業教學中結合地方經濟特點,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和貨源進學校,學生借助跨境電商平臺,使用企業的賬號來代理企業進行線上銷售,為企業提供產品推廣,進行外貿企業商品代運營。

另外也可以成立外貿工作室,讓學生以項目組的形式組成運營團隊,鼓勵學生進行跨境電商項目的運營實踐。讓學生利用C2C平臺、B2B平臺及其他外貿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敦煌網等進行自主創業,提高學生的跨境電商實戰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積累實際的工作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外貿創業能力,還能從自己的工作業績中獲得一定的報酬,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實操+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對于學校而言,利用企業實訓提升了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于企業而言,拓寬了銷售渠道,助推了企業轉型升級,解決了人才引進難題;對于學生本身而言,獲得了全真的實習環境,提升了專業能力,在創業中提高了綜合能力素質。是一種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共贏的合作模式。

3.3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引進

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面,可以通過校企合作來培養現有師資。一方面選派學校專業老師定期到跨境電子商務公司掛職或兼職,參與企業的實際運營,提升老師的實際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請合作企業實踐專家來給學生或教師講課,使授課內容與實際業務更加接近,彌補學校老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點。在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下,校內外師資相互融合,共同編寫實踐課教材和實訓指導手冊,共同開展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與創業指導,在這個過程中,也能一定程度提高專業老師的跨境電商技能,為更好培養專業人才服務。

3.4有效發揮技能大賽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去參加跨境電商的各類比賽,通過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專業素質。近年來,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等行業機構不斷進行技能競賽工作。比如2016年4月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全國外經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舉辦的第一屆OCALE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該比賽依托速賣通敦煌網和兩個跨境電商平臺,分為本科、高職、中職三組,構建了校企合作橋梁,讓學生參與到企業實際運營中來,真正了解和掌握跨境電商企業技能,增強學生溝通協作精神,進一步實現零距離上崗。

參考文獻

[1]郭心.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及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6,(13).

[2]高壽華.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路徑探析[J].職教通訊,2016,(11).

[3]徐艷艷.跨境電商加速發展背景下新型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探析[J].對外經貿,2015,(08).

猜你喜歡
跨境電商國際貿易人才培養
警惕國際貿易欺詐
點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2015年《國際貿易》月刊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