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視閾下的高職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實踐研究

2016-12-26 19:09劉珠潤楊金橋
亞太教育 2016年34期
關鍵詞:人生觀實踐研究心理學

劉珠潤 楊金橋

摘要:高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為了提高人生觀教育的實效性,引入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本研究以“促進自我身心和諧”的主題為例,嘗試結合心理學的原理和內容組織教學,并于傳統教學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學視閾下組織的教學活動在課程價值、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實際助益四個方面反饋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理學;人生觀;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173-02

引言

高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教育內容。人生觀教育對于規范高職大學生的基本行為模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心理學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著力于解決如何讓人們更科學地正確認識世界、更好地處理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這與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人生觀教育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心理學是為教育教學提供最直接的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同樣如此。

目前,在高職院校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主要途徑是思政課、班會課、團日活動等。在大學生人生觀教育過程中,既要保證高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大旗,又要保證教育效果,能讓教育內容更加“接地氣”,入耳、入腦、入心。心理學從對實際情境中個體的行為觀察入手,總結人類思想和行為的一般形成規律,為人們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具體的解決路徑。因此,將大學生人生觀教育和心理學相結合,可以將晦澀刻板的教育主題分解成與大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有趣、易接受的問題步驟,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探索,將教育主題潛移默化地滋潤到學生的思想之中,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大學生人生觀教育與心理學相結合具有積極意義。而在所有的人生觀教育方式中,課堂教學始終是作為主要環節存在的,因此,如何將心理學同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是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了考察心理學視閾下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與原有的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對比,筆者進行了實踐研究。我們選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第三章第三節“促進自我身心和諧”這部分內容作為教學材料進行實證性的課堂教學實驗研究,并觀察最終的教學效果??傮w研究方法是:抽取兩個同質班級,A班作為實驗組,B班作為對照組。對A班采用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進行教學,對B班則單純按照《基礎》教材中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填鴨式教學。經過相同的教學時間后,對兩個班級的教學效果進行測評,并使用統計學方法對測評結果進行分析,以驗證大學生人生觀教育與心理學相結合的可靠性和實效性。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高校的兩個教學班級A班和B班作為實驗對象。其中A班142人,作為實驗組;B班156人,作為對照組。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前測,結果表明班級內學生總體智力均正常,并且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二)教學材料

教學材料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實驗組學生實施的新材料,一種是對對照組學生實施的舊材料。

兩組實驗材料涉及到的核心教學內容,都源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第三章第三節“促進自我身心和諧”這一部分。區別在于,舊材料沒有對該部分教材的內容做任何改動,而新材料則是根據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而重新編排的教學內容。

新材料的教學內容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第一,具體問題:很多大學生有時會感到很空虛、很無聊,即使做了很多事情,用各種行動充實自己每天的時間,依然會有這種不良的感覺,究竟是因為什么?很多大學生覺得現在的人際關系不如高中時期那樣容易處理,認為自己交不到好朋友了,這是因為什么?很多大學生戀人之間彼此很傾慕對方,但只要一在一起就總是吵架,導致很多的不愉快,這又是因為什么?有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第二,心理學原理:情緒ABC理論,由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理論核心是,個體的不良情緒并非由某一具體事件本身引發,而是由個體對該事件不正確的認識和信念所引發;自我服務偏見:個體在通常傾向于高估自我的優良特質;基本歸因錯誤:個體對自我的行為進行歸因時,通常更愿意強調內部因素的作用而低估外部因素的作用,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傾向則剛好相反。第三,馬克思主義有關原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使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去看,否則就容易出現錯誤??创松?,亦是如此。第四,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對于自己過去以及現在生活中遇到的逆境,應該如何科學地看待?

對教學效果的后測材料是自編調查問卷。問卷由四項封閉式問題組成,分別考察學生對教學四個方面的評價:課程價值、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實際助益。采用五點記分的方式,1為非常不滿意,5為非常滿意,以此類推。

(三)教學過程

對于實驗組的學生,采用新材料,同時按照“問題提出-理論分析-理論升華-實踐反饋”這一路徑進行教學,并將任課教師的聯系方式(手機號、QQ號碼和電子郵箱)告訴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在課外與老師聯系,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對于對照組的學生,采用舊材料進行教學,但不向學生告知任課教師的任何聯系方式,不主動提及可以在課外與老師交流。這樣,一節課結束后,采用后測材料對兩組學生進行施測,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四)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7.0對統計數據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后測的四個封閉式問題上的得分平均數和標準差見表1。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每項問題得分上的平均數做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課程價值(t=14.317,df=331,p<0.01)、教學內容(t=0.627,df=331,p<0.01)、實際助益(t=10.041,df=331,p<0.01)、教學方式(t=8.012,df=331,p<0.01)在兩組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與原有教學方法相比,采用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效果上存在顯著而全面的優勢。

三、討論

本研究是考察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與原有的教學模式相比,在教學效果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實驗結果表明,與原有的教學模式相比,采用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模式進行教學,在課程價值、教學方式和實際助益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學生更強的認可,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升。這說明,在心理學視閾下的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有著非常光明的應用前景。

根據以往的相關研究,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的效果普遍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學生認為課程內容大而空,授課方式單調,這些問題幾乎在任何人生觀教育教學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歸結起來,大學生認為,人生觀教育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為“無趣”和“無效”兩個方面。因此,如何讓大學生覺得人生觀教育既有趣又有效,是提高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效果的關鍵。而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在心理學視閾下進行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在課程價值、教學內容、實際助益、教學方式四個方面的學生評價都比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評價有著顯著提升,我們認為,出現這樣的結果,與心理學視閾下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有關。

以往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一般只注重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闡釋,即使注重對現實問題的描述,但直接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這些問題進行解釋的效果也不佳,因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非常抽象化和具有概括性,直接用其對大學生的現實問題進行解釋,會使大學生產生極大的認知落差。而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中,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大學生的現實問題之間,添加進了心理學理論,以心理學理論作為更高水平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之間承上啟下的“緩沖器”,可以極大地緩解學生直接接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認知落差。這是因為,心理學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本身就更多地關注個體和群體現實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解決并提供直接解決問題的有效技術手段。同時,心理學跟哲學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這使得我們將心理學的原理上升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非常容易。此外,在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中,我們還增加了實踐反饋的環節,這一環節的意義在于,可以使學生在使用心理學原理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地形成“現實問題-心理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認知鏈條,從而進一步加深其對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有關原理的認識。

在心理學視閾下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中,新穎、人性化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重要特點。以往傳統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通常都是將“課上”與“課下”截然分開,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但課程結束后卻在根本上與學生喪失了心理上的聯系,我們認為,這樣的教育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大學生產生“人生觀教育就是在課堂上說說而已”的認識。很顯然,一旦大學生形成這樣的信念,人生觀教育便會從根本上失去意義。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證明,任何跟人的“三觀”有關的教育,都不能僅僅靠課堂教育,必須將這種教育融入生活中,才能夠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作為“三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僅僅限于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是不可能真正讓受眾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的。因此,在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非常強調教育的系統性和延續性,采用各種方式將教育從課上延續到課下。那么,如何在課下依然使大學生接觸到人生觀教育的知識呢?在課外,我們非常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持續性交流互動,并鼓勵采用新的信息交流手段,例如微信和電子郵件等的運用,這些都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交流習慣,同時網絡身份的隱匿性又非常有助于學生真正向教師敞開心扉。所有這些,都能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在這門課中有所收獲,從而也就能對這門課的存在價值給予較高的評價。

四、結論

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與原有的教學模式相比,在教學效果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學生對課程價值、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實際助益四個方面的主觀評價中,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得分都明顯高于原有的教學模式。這說明,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教學模式有很強的應用價值。而高職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學習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心理學視閾下思政主題教學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在學生思政教育實踐中融會貫通,不斷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1.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2.東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江蘇省201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批準號:2013SJBFDY02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劉文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2011.5.

[2]彭付芝.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北京教育,2011.11.

[3]施愛民.提高高校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心理學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6.

[4]李佳.從教育心理學視角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5]胡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若干心理學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猜你喜歡
人生觀實踐研究心理學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