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思考

2016-12-27 15:26李蘭蘭宋永鵬任燕
科技傳播 2016年19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李蘭蘭+宋永鵬+任燕

摘 要 通過對近幾年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現狀的分析,指出其幾點不足,提出從供給側對專業氣象服務進行改革,緊密結合所服務的行業,為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打開新局面。

關鍵詞 供給側改革;專業氣象服務;服務產品

中圖分類號 P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192-02

專業氣象服務有別于公共氣象服務,是根據不同行業的生產、經營特點,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使行業用戶可以利用專業氣象服務規避風險,獲取更多利潤或減少用戶的經濟損失。專業氣象服務是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氣象服務依托于公共氣象服務,也是對公共氣象服務的補充與完善。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后“供給側改革”一詞開始被人們所熟知。專業氣象服務產品作為特殊的“產品”,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也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因此,我們發現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在某種程度上同樣存在類似于供給側的問題?!按蜩F還需自身硬”,要想提升專業氣象服務產品質量,提高專業氣象服務收入水平,還需從專業氣象服務的供給側對其進行改革。

1 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山東省氣象局開始有最初的專業氣象服務,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專業氣象服務發展迅速,服務領域不斷擴大,目前包括電力、交通、旅游、報紙、電臺、保險等十多個行業;提供的預報服務產品包括短期、中期、長期預報,歷史資料、預警服務等;服務方式主要以網站、手機短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為主。

由近5年山東省氣象服務中心專業服務用戶數與收入對照表(表1)可以看出,近5年專業用戶數略有起伏,但收入差距較大,2011—2013年用戶數變化不大,收入呈下滑趨勢;2014—2015年,經過山東省氣象服務中心的努力,與山東電力簽訂年收入約200萬的合同,使得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收入有大幅度提高。同時,由于經濟發展迅速,對氣象有需求的行業也在不斷增加,氣象資料應用費、氣象證明費不斷增加,由以前的年收入不足5萬元增加到接近30萬元(2015年),因此雖然近兩年的用戶數有所減少,但收入較前幾年有明顯提高。

2 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存在問題

2.1 專業氣象服務人員不足

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人員較少,目前專業氣象服務人員僅7人,需要負責日常值班、產品研發、專業服務網的維護等工作,工作內容繁雜,精力分散,專門深入某一行業進行研究難度較大。同時由于組織安排或個人原因,新進人員流動性比較大,造成專業技術人員培養比較困難。

2.2 市場拓展動力不足

李麗[ 1 ]指出,現階段阻礙專業氣象服務發展的最大問題是專業氣象服務發展的動力問題。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同樣面臨市場拓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原因有3點。首先,山東省氣象服務中心是典型的國家事業單位,其經營管理與企業相比缺少一定的靈活性,與其他行業合作時受到的限制較多,并不能完全適應市場多方面需求。其次,缺少專業的市場營銷人員,山東省氣象服務中心的市場拓展人員主要是以前做慶典服務或其他業務的一些年齡較大的職工,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市場營銷的培訓,市場營銷理念不夠,因此在開拓專業氣象服務市場時,缺乏一定的營銷手段與策略,不能實現專業氣象服務產品應有的市場價值。第三,與企業的績效工資不同,職工的工資收入與職務、職稱、工齡等聯系緊密,與單位創收多少關系不大,單位職工生存壓力不大,因此也容易造成市場拓展動力不足的情況出現。

2.3 專業服務產品不專

專業氣象服務產品不專的現象在我國多地的專業氣象服務中普遍存在[2-4]。目前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多是對常規預報產品進行粗略加工,或直接采用常規預報產品的內容,為用戶服務,雖然在形式上已經實現服務產品的專業化,但內容上的專業化程度仍然不夠,不能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

另外,氣象行業與其他行業交流較少,有些行業的可供研究數據獲取困難,使得專業氣象研究人員往往缺少基礎資料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也直接或間接導致預報人員不得不放棄對某些行業進行深入研究。這也是造成專業服務產品不專的原因之一。

3 專業氣象服務供給側改革的建議

3.1 抓大放小做研發

專業氣象服務涉及行業較多,如果對服務的每一個行業都進行深入研究,開發出有針對性的服務產品,不僅在人力、物力上投入較大,同時也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在深入研究方面要對行業有一定的選擇,需“抓大放小”,針對大項目、大行業(如電力、交通等)開展專項研究,這樣既能提高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的質量,又能提高對大行業的服務質量。

3.2 開展精細化專業氣象服務

目前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以短期、中期的預報產品為主要依托,預報范圍以大區域(如魯西北等)或城市劃分,精細化、格點化的產品較少。對服務產品的改革下一步應朝著精細化、格點化的方向進行。依托省氣象臺的精細化格點預報產品,結合行業需求,有針對性的制作精細化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使服務產品在時間、空間分辨率上均有所提高,如單站逐小時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產品、5km×5km格點化預報產品等。

3.3 融合互聯網、新媒體技術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新媒體”等具有時代意義的概念被提升到氣象數據服務應用層面,氣象服務不再僅僅停留在天氣預報等基礎數據應用[ 5 ]。專業氣象服務可以借助氣象大數據、云計算技術,融合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建立精細化服務產品分發系統,實現及時、高效、多途徑的多元化專業氣象服務。

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將專業氣象服務結合新媒體技術,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電子顯示屏、手機客戶端等終端顯示系統,可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App客戶端服務。同時根據用戶的需求,也可以提供新的數據傳輸方式——API數據接口。通過API接口,將專業氣象數據直接接入用戶的行業專網,利用開放的數據資源為用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使專業氣象服務更深入行業需求。

3.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首先要簡化值班工作流程,利用新技術,使值班自動化程度提高,減少值班人員工作量,進而減少值班人員數量,使值班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新專業服務產品的研發中。其次,加強行業間交流,使技術人員多了解我們的服務對象更深層次的需求。增加跨行業合作,發揮各自所長,將其他行業與氣象有機結合,開發出更適合行業需求的服務產品。再次,以項目培養人才,單位加大對項目研發支持的力度,在注重理論研究的同時,更要注重服務技術和服務產品的開發。同時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培訓,通過項目建設、專家培訓來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素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4 結論

隨著市場的開放,我國社會上的氣象公司也將發展迅速,傳統的事業單位性質的專業氣象服務將要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新技術的發展也給傳統的專業氣象服務帶來新的契機?!熬葡悴慌孪镒由睢?,從供給側對專業氣象服務進行改革,努力提高專業服務產品科技含量,拓寬服務途徑,提升服務質量,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行業需要專業氣象服務、離不開我們的服務,為山東省專業氣象服務打開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麗,崔宜少,張豐啟,等.現行體制下提高專業氣象服務能力的思考[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36(1):122-125.

[2]褚希,石振斌.新媒體時代的氣象服務發展探討[J].科技傳播,2015(5):168-170.

[3]金順梅.發展吉林省專業氣象服務的思考和建議[J].吉林農業,2014(2):73.

[4]孫明,丁慧.關于開展精細化專業氣象服務的思考[J].北京農業,2013(4):185-186.

[5]劉巍巍,劉壽東,范秋丹.互聯網時代下的氣象數據應用分析[J].環境與社會,2016(1):64-66.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
美國動畫片價值觀輸出對供給側改革的啟示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進供給側改革研究
從“供給側改革”看傳統蒙學圖書的深度開發
淺析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房地產去庫存有何妙招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