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流通體系路徑優化策略探討

2016-12-27 16:32張虎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2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路徑優化策略

張虎

內容摘要:長時間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導致人口、資源等面臨嚴峻的問題。因此,想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促進經濟增長由第二產業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轉變,把經濟增長方式轉向速度與質量和結構相統一發展層面上來,達到節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文章從我國流通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論述優化流通體系對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性,并針對我國流通產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優化流通體系的策略,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 流通體系 路徑優化 策略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長時間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導致人口、資源等面臨嚴峻的問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僅能促進流通產業優化和升級,也可以拓展流通企業發展空間?,F階段,優化流通體系,是發展我國現代流通業的基礎。而推進實施的重點是要完成兩個根本性轉變:其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其二是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轉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在流通領域主要表現為過于追求資金投入、擴大經營場所等,不計較消耗的經營成本、管理效率。這種流通方式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率不高,從而出現經營費用增加、浪費嚴重、效益低等問題。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模式,在流通領域中,其要求借助現代科技、先進的管理和經營方法開展商品流通。因此,基于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應進一步優化我國流通體系,確保流通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經濟轉型期流通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流通產業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長期受“重生產、輕流通”觀念的影響,且流通產業整體效率低,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高。流通產業結構作為經濟結構主要表現形式,產業結構失衡不僅導致我國出現不合理的產業間比例,也引發深層次的產業結構矛盾,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力。目前,我國城鄉商貿流通業產業在發展規模、業態、行業結構等方面存在嚴重失衡的情況。同時,農村零售業集中程度低、規模經營效益無法發揮相應的效果,城鄉之間發展差距較大。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普查登記的總人口數為1339724852人,居住在城鎮、農村的人口分別為665575306人、674149546人,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0.32%(馬飛峰,2016)。由此可知,約有人口半數以上的農村流通產業處于落后發展狀態,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效果。

(二)零售業態發展不平衡

十一五之后,我國現代流通已有不同程度的發展?,F代物流、市場體系、交易方式等載體逐漸形成,我國已經充分具備流通業發展的硬件條件。但是,我國現代物流發展情況依然滯后于整體經濟發展步伐,一直存在一些限制流通發展的不和諧因素,例如缺乏暢通的流通渠道、市場嚴重分割等。因此,必須加快流通體制改革步伐,促使其更好地為商貿流通業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我國零售企業經營業態相對單一,不能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加之,連鎖經營模式應用范圍狹窄,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已有的連鎖零售業在整個行業集中度只占25%左右,美國在整個連鎖零售市場排名前三的企業其銷售額占整體市場的80%,德國排名前十的零售企業占該地市場份額的84%以上(孫蕊、齊天真、溫孝卿等,2014)。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導致各地區業態結構與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也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城鎮地區消費擴展情況。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改革開放以后,因長期受到政治經濟體制不均衡發展的影響,長時期的發展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一是商業規模小、市場分散:隨著各個地區、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這些主體之間一直遵循各自為政的理想,各自之間不開展相應的溝通。新出的一些網點呈現小店鋪居多、規模小、經營品種單一等問題,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性差異。二是政府處于非理性化發展狀態:部分地區制定的政策從本位利益角度出發,非常重視一些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或體現領導業績的發展項目。針對這種情況,政府加強對政府上繳營業稅本地流通企業的保護,政府擔心外地進入本地市場的連鎖企業搶占市場,設定一系列標準阻擾外來企業進入。與此同時,由于多數外資企業具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管理技術,引入部分優秀的大企業作為本地發展的標志,展示本地區城市發展水平和檔次,為本地政府領導添光添彩?;谶@種利益驅動下,部分地區忽視相關法律法規,致使外資企業趁機違規進入市場,使用不恰當的行為與本國企業開展爭奪戰,嚴重影響我國民族產業的發展。

優化流通產業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

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也不斷升級,從而帶動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進程,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調整產業結構,有利于提升國民經濟運行質量。調整并優化產業結構,是提升國家經濟效益、踐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主要途徑?,F階段,我國產業結構存在三次產業不協調,農業、服務業發展滯后等情況。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因此,國家采取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是否有效,能否及時化解國民經濟供求矛盾,關鍵在于流通環節是否及時、有效的傳遞供求信息,確保貨物處于流暢運轉狀態(徐錫志,2015)。因此,我國必須大力發展流通產業,促使其形成相應的體系并實施相對應的調整,推動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

建成資源節約型社會,依賴流通產業的發展。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其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上下游的低碳化、集約化發展。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獲得顯著地發展,但資源浪費量明顯增加,環境壓力不斷變大。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滿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創建兩型社會應涵蓋經濟各環節和社會各部分的發展情況。節約型社會就是在流通、生產、消費等環節,借助技術、管理等綜合措施,不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盡量減少資源消耗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發展需求。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自身競爭力。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為應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局面,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促使其在激烈、復雜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因此,我國必須快速、準確地捕捉市場發展需求,推動國內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形式的調整,促使各種經濟資源和要素在大范圍中自由流動,形成具有市場適應力和競爭力的要素組合。想要達到上述要求,必須不斷推進全面開放、革新生產與流通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升國家競爭力,促使其在激烈的國際環境中處于有利地位。

經濟方式轉變背景下優化流通體系的路徑

(一)逐步優化流通產業結構

一個國家想要提升流通效率,必須充分認識到市場資源配置產生的作用,推動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步伐。從流通空間結構來說,由于各地區先天經濟條件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對弱勢地區及群體的政策扶持,有效縮小各地區之間的差距,促使流通空間結構得以快速優化。從流通產業結構規模角度來說,必須快速培育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同時,鼓勵并扶持中小流通企業的發展,促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為內部驅動力。

(二)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日本作為世界上產業政策實施效果最佳的國家,該國之所以在短期內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從政策方面來說,政府產業扶持和規制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流通領域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發展局面,建立適應我國發展實際的流通產業政策體系勢在必行。分析我國流通業發展情況可知,各地中小商業企業數量增多,日后的政策導向不應繼續鼓勵數量增多,而是要針對已有的商業資源存量實施重組,整合已有的商業設施和資源,大力支持與外資合作,在較短時間內促使成本、資金投入擴張階段(楊海燕,2015)。同時,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整合已有的生產及消費信息,為流通企業提供強大的支撐,促使流通產業發揮其作為國家經濟先導性產業的功能,提升我國流通政策的系統性和調整能力。

(三)發展新型經營方式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要進一步發展連鎖、配送、租賃等新型經營方式,并利用新型方式對組織結構實施改造,加強企業的功能,促使新型經營形式在流通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廣泛運用社會服務要素,重點發展售前、中、后與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逐步擴大其服務范圍,確保流通服務與國家建設需要合理結合,逐漸趨于規范化、產業化發展狀態。我國政府也要積極培育跨國流通組織,運用其各項資源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步伐,建立流通經濟圈,保障各要素在區域內便捷、自由的流動。信息技術是推動流通產業發展、提升其效益的重要推動力,流通業常用的信息技術包括數據庫分析軟件、電子數據交易及庫存管理系統等,采用新的信息技術,能保障商務交易轉變為電子交易方式,從而準確、及時開展采購業務(李靜、蓋志毅,2016)。因此,必須對流通技術實施革新,對流通過程中的特殊產品,采用針對性的處理技術。

(四)統籌城鄉流通業發展

城鄉要在批發零售業、物流業發展基礎上,根據城鄉協調發展規劃和總體執行方案,遵循現代化流通網絡體系的要求,對流通業實施統一布局,形成城鄉農產品流通體系、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等,防止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同時,及時清理阻礙一體化的政策規定,消除城鄉之間的市場壁壘,統一協調城鄉流通業發展政策,使流通企業在各地區享有同樣的待遇。在城鄉之間創建均衡增長機制,促進城鄉市場主體之間的聯合和重組,進一步延伸跨區域、跨城鄉的經營網絡。統一商品配送作為現代流通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節省流通成本、預防假冒偽劣、保障消費安全的重要措施。

分析表明,一個地區流通渠道是否通暢、是否配備完善的流通網絡,是判定該地區流通業發展效率的基礎。農村受到基礎設施薄弱、交通設施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阻礙我國流通業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步伐。雖然我國各地開展村村通工程,其能有效改善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情況,為農村流通業的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但是,我們必須清晰認識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整體運輸能力和運輸需求并不匹配,城鄉流通結構嚴重失衡。因此,必須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鼓勵流通企業的業務逐漸向農村地區延伸,積極探索適合我國農村發展的流通業態。

綜上所述,流通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情況不僅影響經濟產出和就業結構,也影響市場關系發育效果和機制。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流通產業的發展。文中根據我國經濟發展轉型階段流通業發展情況,分析優化流通體系路徑對轉變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提出統籌城鄉流通業發展、發展新型經營方式、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等優化流通體系路徑的策略。

參考文獻:

1.蔣沁燕.流通領域危機管理與優化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4,21(10)

2.馬飛峰.基于完善農村流通體系的城鄉協調發展戰略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6,11(2)

3.孫蕊,齊天真,溫孝卿等.中日農產品流通體系比較及其路徑優化[J].商業時代,2014,41(32)

4.徐錫志.外包視角下的連鎖企業商貿流通體系優勢培育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5,25(16)

5.楊海燕.西部鄉村流通體系構建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5,34(7)

6.李靜,蓋志毅.日本農產品“地產地消”流通模式對中國農產品流通體系路徑優化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5,23(11)

7.劉江鵬.我國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構建對策探究[J].物流論壇,2009(7)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方式路徑優化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山西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路徑優化研究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研究
試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