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研究

2016-12-27 10:47周明徐煥章張麗麗
企業技術開發·下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財務會計互聯網

周明 徐煥章 張麗麗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新常態下的財務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最主要的財務會計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必須緊握機遇、智迎挑戰。文章在總結了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分析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財務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T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3-0177-02

1 概 述

“互聯網+”是一種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中,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015年11月18日,“互聯網+財務”為主題的第八屆會計文化節在全國十城市同日開幕,力圖通過“會計文化節”這一平臺,對全國會計開展一次互聯網背景下的新知識、新技能、新思維培訓,推動會計行業創新發展。

面對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對企業管理方式、經營模式的沖擊和重構,企業內部及財務管理隨著新型互聯網化工具的產生而發生重要改變,如云端應用、平臺化管理等方式將企業前臺經營與后臺財務管理打通,實現高效管理、高效運營等,由此各界對財務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

作為最主要的財務會計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而言,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做好自身財務會計學科建設,為培養更具社會適應性的財會人才而努力。

2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發 展趨勢

2.1 信息化

信息的相互連接度增強。

“互聯網+”是一個獨立的單元,它使得財務會計與計算機等學科產生一定的耦合,有利于財務會計人才培養及對交叉學科的掌握。

2.2 網絡化

信息共享性增強。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任課教師可隨堂對財會相關內容進行網絡查詢、整理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和空間,也降低了獲取數據的成本。

2.3 精細化

培養內容更精細、透明。

通過與相關信息的連接與資源共享,學生了解到更細節的部分,加上教師的輔助講解,能更好的培養其扎實功底,這也是“互聯網+”對財會人才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3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面臨的主 要問題

3.1 課程設置不完善,交叉學科知識欠缺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開設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專業課課程內容重復較多,形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導致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甚至是研究生階段也是如此,雖掛著高級的頭銜,卻因時間安排等原因只是對本科內容重復講解。對財務會計交叉學科建設方面,高校都秉著“豆腐工程”的態度,計算機、數理統計、管理學等學科未得到應有重視,使學生對交叉學科的認知不深刻。而課程體系過分強調專業特色忽視其系統性、專業課等,都不利于學生對財務會計知識的掌握。

3.2 實踐教學體系不健全

3.2.1 實驗教學定式化嚴重

目前的實驗教學體系中,學員所涉及的數據和方法具有固定性,雖可鍛煉學生的會計估計與會計判斷能力,卻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定式,不利于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3.2.2 實驗訓練與實體企業嚴重脫節

實驗中只對歷史數據進行核算及編報,過于側重會計核算功能而忽略其管理功能。建立在歷史數據基礎上的預測與評估,缺乏對實際情況的反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預測結果的正確性。在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經營分析等正式的實訓教材還未成體系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能憑借經驗,引導學生分析案例,無法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能動實驗[2]。

3.2.3 重個人會計技能培養而輕協作能力的養成

實驗過程中,學生相互間缺乏交流,據實驗結果定考核成績,使學生間為爭高分建起競爭高墻,不利于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及對企業整體運作的掌握,更會阻礙新想法、新創意的提出。

3.3 師資力量較弱,相關技能缺失

財務會計學科教師大都由會計學學科教師擔任,人員重疊,培養目標大體一致,不能反映財會人才培養的特色,有的高校將二者混為一談,使財務會計學科形同虛設。教師不熟悉財務會計操作軟件和分析軟件、重經驗而輕現實等,存在相關技能缺失的風險,會影響財務會計人才的培養效果。加上高校多重視教師自身領域的成果,未將交叉學科的融合列入考核標準,不利于財務會計人才培養中與交叉學科的耦合與創新。

3.4 數據庫不健全,數據真實性受質疑

高校數據庫大都處于初建或者準備創建的初級階段,學生引用的數據大都來源于企業財報,認可度極低。這給財務會計人才培養中數據搜集、整理、實證、分析、預測等環節都帶來了困擾,甚至因數據真實性的缺失,對學生的研究結果會產生不必要的誤導。

4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 新性研究

“互聯網+時代”對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意味著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增強互聯網思維,打破時空、地域的優勢,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我國財務會計人才培養的教育事業服務。

4.1 完善課程設置,重視交叉學科知識的傳授

一是明確培養目標。高校應著眼于財務會計學科的發展實際,將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特別是會計審計準則、內控、財務管理等方面拔尖的財務會計人才作為培養目標。

二是完善課程設置。高校應在維持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數據檢索、云計算、大數據等符合專業要求且適用社會需求的課程,使學生學習和掌握互聯網應用的最新技術、研究的前沿及各種財務信息軟件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等。

三是重視交叉學科知識的傳授??茖W設置應細化考核機制,提高財務會計人才的學術科研能力及財務管理水平。開展財務會計人才與各學科人才的組合平臺,如與財務相關的建模大賽、企業財務問題的大數據分析等,提升財務會計學生的培養層次,并充分發揮高??蒲谢睾拓敃瞬啪奂氐膬瀯?,實現財會人才培養與社會各界緊密交流與結合,提升其眼界及職業水平。

4.2 健全實踐教學體系

高校是培養財務會計人才的主戰地,對市場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財務會計職業教育實驗基地的建設為社會培養復合型、高技能的財務會計緊缺人才、培養學生執業能力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在財務會計的教學中加強實驗基地的建設,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并通過建立校內、外聯合培養實驗基地,使學校能更好的據市場需求,把行業的新發展、新業態、新問題帶進課程中,指導學生扎實掌握相關操作技能,使其能迅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校內,各高校需依托財務會計專業的實驗研究室,通過理論學習與模擬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以達到教學實驗目的及做好向外界實習的基礎。在校外,各高校應與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事務所及財務局、稅務局等相關部門緊密聯合與溝通,做到圍繞實踐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為學生開展案例教學,讓學生能熟練應用財務會計理論及方法,真正掌握實際工作中財務會計的工作流程及其執業的全過程,從而為其真正走入社會成為一名合格的財務會計人才做好更為充分的準備。

另外,充分運用相關規定及政策,積極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吸納更多的私營企業、社會資金參與到高校財會學科建設中。

4.3 充實師資力量,注重相關技能的培訓

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提供咨詢、發放聘書、定期舉辦學術講座等方式,吸收行業領域內的著名專家、學者和高級管理人員等,引進行業研究前沿問題、關鍵難題等研究項目進入高校課內、外,在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質。

二是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國內交流方面,高校教師應通過組織研討會、學術研究、學術報告會等增加交流機會,進一步拓寬學術視野。國際交流方面,各高校應不斷完善國際交流渠道,與國外各高校開展訪學、學術會議及雙方互派學者參與課題項目研究等,拓寬教師的國際視野。

三是完善教師評價標準。強化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既要注重培養財會人才的實績、科研質量和知識服務的實績,也要注重通過產學研結合來促進高校學術研究和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3]。

4.4 健全數據庫,增強數據的真實性及安全性

數據是財務會計的靈魂,任何財務會計活動都離不開數據。對高校而言,應繼續健全并不斷完善自身數據庫的建設,爭先為財會學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氛圍,更好地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據及數據的安全維護。對相關數據統計、整理等部門應加強對真實數據的維護,增強對數據不真實等問題引發的不良影響的控制。對政府而言,應加強對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的健全及完善,更好地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及真實性。

5 結 語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如何進一步弘揚財務會計文化,發揮其優勢培養出更優秀的財務會計人才,提速行業創新速度,更好的為企業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成為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財務會計行業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優秀傳統,“互聯網+”新時期下高校必須推動文化與創新的結合,為財務會計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張曉松.高校財務會計實驗實訓發展趨勢[J].無線互聯科技,2012

(12):216.

[2] 陳興才.新常態下廣西高校財務會計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

2015(29):60-63.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財務會計互聯網
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完善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思考
財務會計風險管理研究
ERP在企業財務會計中的應用及價值探索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