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氣”

2016-12-27 13:05潘偉
人民論壇 2016年33期
關鍵詞:傳承人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

潘偉

【摘要】伴隨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傳承人的匱乏、生存環境堪憂、重開發缺保護的困境。因此,要全面做好非遺項目傳承人的保護及培養工作,創建非遺項目文化生態區,激發非遺項目的生命力,開創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傳承的新局面。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 傳承人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

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凝聚了中華傳統文化因子,呈現出了文化的多元性。當下,面對全球化、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的發展趨勢,應審時度勢,全面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提高文化事業發展水平。

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傳承的價值解讀

保持文化的多元性,提高文化軟實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群眾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創造演繹出來的,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蘊含著文化的精義,是文明的結晶。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不僅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也能維護文化的多元性,促進文化發展。此外,全面做好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能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中蘊含重要力量,尤其是具有獨到的藝術造詣、思維模式及情感表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出社會、藝術、文學以及科技等方面的價值,是維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紐帶,也是實現文化發展創新的源泉,彰顯了文化軟實力。

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多樣,不僅有民間美術、戲曲、民間傳說,也有節日風俗、傳統雜技等,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使人民群眾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當下,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不僅能更好保護傳統的精神文化,使其更為豐富;也能夠結合時代需要,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產品,滿足廣大群眾化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產業。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難點

傳承人的匱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最大難點是傳承人缺乏。由于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效益不佳,學藝過程中充滿艱辛,很難在短期內取得實效,再加上學藝也需要個人稟賦等方面的綜合因素,以及傳承人并未受到社會的認可及社會地位不高,使得非遺項目難以找到合適的傳承人。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獨門絕技,傳承人作為非遺項目核心,如果缺少傳承人,就會出現后繼乏人的情況,傳承陷入尷尬。

文化遺產生存環境堪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變化,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遭受到較大沖擊。特別是人們的生活理念、方式的變化,傳統的民風民俗難以被年輕人所認可,傳統的信息資源、文化符號漸漸被扭曲,出現了變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土壤漸漸受到了破壞。實際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依靠獨特的土壤才能生存,這無疑加劇了其消失的進程。

重視申報開發,缺少保護管理。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還存在重視申報開發,缺少保護管理的困境。有的地方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之后,保護措施不到位,出現了超負荷利用,甚至是破壞性開發。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看成是金字招牌,專注于挖掘其含金量,缺少保護與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傳承的原則

一是系統性原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要與當地的經濟、科技、文化與政治等實際緊密結合,系統性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特殊技藝,突出其經濟價值,加快推進當地特色經濟的發展水平。與此同時,也要深入探討曲藝、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推動道德體系的建構。還要考慮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其不僅是文化整體,也呈現出多種文化形態,雖然在內涵、形式及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別,但都是民族情感的衍生品,具備一致性,是民族文化的共同體,是相互聯系的。

二是可持續原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終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紤]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涉及到的領域多,并有著較廣泛的覆蓋面,內容相對來講,也較為龐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一定要擯棄急功近利的錯誤理念,開展科學規劃,逐步實施,做到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的結合。特別是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展可行性研究,逐步推進,長期堅持,確定合理的規劃,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永續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傳承的舉措

首先,全面做好非遺項目傳承人的保護及培養工作。一方面,做好非遺項目傳承人的保護工作。一是構建完善的經濟保障模式。非遺項目文化傳承人確定后,需要解決其生活方面的問題,對其進行一定的生活補助是非常有必要的。非遺項目所在地要設立非遺傳承人資助方面專項資金,給予其必要的生活補貼,不僅體現政府對非遺保護的重視,也能確保非遺傳承工作能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在全面掌握傳承人現狀后,對各級名錄的傳承人加以認定與命名,特別是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傳承人,應給予額外的資金補貼,確保資金及時到位。二是還要給予榮譽稱號,讓其成為文化市場領域的“帶頭人”,以此來更好地傳承技藝。

另一方面,加強非遺項目傳承人的培養工作。要著眼于非遺項目發展的未來,科學合理制定傳承人培養制度。政府不僅要提升傳統師徒制培養模式下傳承人的工資待遇,同時,也要給予那些自愿加入到非遺項目傳承中的人必要的生活補助,搭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非遺傳承人積極參與非遺項目展示平臺,提升非遺項目收益水平,進而激發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遺項目傳承中來,擴大非遺傳承項目傳承隊伍,培養大量的專門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再者,政府也要制定相關的政策,為那些新參與進來的傳承人提供政策保障,讓其無后顧之憂,更好融入到非遺項目的鉆研中,提高非遺項目的傳承水平。

其次,創建非遺項目文化生態區。非遺項目本身有著自己的文化生態,在建設文化生態區的過程中,要將原生性保護置于首位,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特別是依附于農耕文明的非遺項目,其所依靠的社會經濟基礎在逐漸消解,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以活態保護為主,靜態保護為輔的方式,落實好非遺項目的保護,打造非遺項目保護的生態博物館,為實現靜態保護提供更好指導。另外,還要不斷壯大保護主體,需要是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動因,非遺項目從不同角度、層面滿足大眾的生活、生產及精神需要。善于利用非遺項目充分滿足人們日常需要,也能收獲較好的經濟效益。

最后,激發非遺項目的生命力,提升開發與保護檔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源自民間,有較重的鄉土氣息。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文化多元化的日益深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及文化土壤出現了諸多新變。但是,考慮到非遺項目的主體是民間,要實現非遺項目的傳承,必須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更加注重非遺項目在民眾生活中的生命力與具體功能。因此,需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必要的創新變革,實現與時俱進。要善于取其精華,重點發展,適當引入新的形式與題材,將傳統的藝術文化和當代思想、科技手段相融合,讓具有傳統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當代文化實現相融共生,演繹符合當代人審美、娛樂需要的非遺項目作品。同時,也要積極實行適當的產業化運作。要將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產業,激發其潛在的價值,開創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傳承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參考文獻】

①徐輝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法律保護機制探討》,《理論導刊》,2008年第1期。

②李文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探析》,《中華文化論壇》,2012年第3期。

責編/高驪 溫祖俊

猜你喜歡
傳承人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
阜蒙縣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護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贛西武寧“打鼓歌”傳承人傳習基本現狀與人才培養對策思考
淺論“非遺”技藝傳承中的現場培訓
藤縣牛歌戲的傳承及生存狀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