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感覺器、神經系統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整合

2016-12-27 14:34萬朋高俊濤陳禹金清華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1期
關鍵詞:神經系統臨床醫學整合

萬朋+高俊濤+陳禹+金清華

摘要:以器官系統整合課程的教學很早以前就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在國內外很多大學開展過多種多樣的課程整合,如何開展課程整合,目前還沒有更全面、更系統和更具體的方案。開展課程整合要“量體裁衣”,根據各個院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本校的教學特點,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從學生和教師的實際出發,打造屬于自己課程整合的品牌,迫在眉睫。

關鍵詞:感覺器 神經系統 臨床醫學 整合

目前,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仍以學科為中心,該授課模式雖存在系統性、基礎性和完整性等特點,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學科之間銜接不夠緊密,忽視實際臨床應用,醫學生學習負擔重、臨床能力弱?,F代醫學教育模式和課程整合是實現醫學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與目標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醫學課程整合是目前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發展趨勢,解剖學從神經的形態學角度、生理學從神經的功能學角度,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功能的障礙求根尋緣其微觀的形態結構一定發生了改變,以器官系統的形式整合課程,這種課程模式有利于學生以器官系統形成一個更為完整的知識構架,避免不同學科間遞進時學時的低效重復,有助于學生盡早接觸臨床,是目前國外醫學院校課程改革的主流趨勢之一,更是國內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熱點方向,整合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強化。教學是一個詞兩個詞義,如何教、如何學?所以實施神經系統課程整合,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

本文從學生的反饋和教師的具體實施出發,以國家政策為導向,結合當前醫學教育的背景和目標,從轉化醫學到精準醫學的新模式為主導的路線指導下,以感覺器、神經系統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整合一點為例,全面開展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基礎醫學整合課程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一、感覺器、神經系統課程整合的實施

傳統的生物醫學教學模式,基礎醫學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免疫微生物學等學科組成,隨著醫學研究手段的日益更新,各個學科研究不斷深入的同時卻割裂了基礎醫學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學業負擔,忽略了五年制本科臨床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實施課程整合,應建立優秀的跨學科教學團隊。本課程以感覺器、神經系統為中心,根據臨床醫學專業需要將基礎醫學各門基礎課程進行綜合和重組,將各門基礎醫學學科中有關感覺器、神經系統的內容進行綜合和重組,淡化了學科意識,強調了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使傳統教學模式造成的學科與學科之間教學內容重疊,學科之間教學脫節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更深一步地從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和整體水平去把握感覺器、神經系統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二、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改

1.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念,擬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建立一套適應循環系統模塊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1)PBL教學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指導教師參與下圍繞某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等進行研究學習;

(2)案例式教學在教學開始,首先給出一個病例,引導學生一起分析病例中相關知識點和疑問,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學習知識點和解決疑問點,在教學結束時由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病例,教師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體講授法復雜、抽象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畫面清晰、圖片明了、形象生動、節省時間等特點,進行多媒體講授為主的教學;

(4)演示法實驗教學內容簡單操作通過錄像結合講解完成,復雜操作由教師先演示正確操作及步驟,然后再由學生操作。

2.網絡教學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學習的方式呈現著多元化、簡單化、趣味化等特點。同時,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斷的更新教學手段,尋求更符合現代學生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網絡教學更能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利用、創新、交流的能力。網絡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在網絡教學中,要求教學團隊做到:

(1)進一步加強對授課教師進行網絡課程教學平臺運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傳;

(2)組織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學習,熟練運用網絡教學平臺;

(3)及時更新循環系統基礎與疾病網絡課程相關教學資源,使網絡教學資源與課堂最新授課內容保持一致;

(4)不斷完善網絡課程中的課程教學互動等欄目,通過教學論壇、教學筆記、教學博客、課程作業、在線測試等,實現與學生的全面課程教學互動。

3.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從課堂教學到網絡教學,如何優化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顯然更加重要,從傳統死板的課堂教學到開展多種新式的案例教學等,以及利用現代網絡的“微課”教學和“慕課”教學的廣泛開展,這里面都提出了對學生自身素質要有更高的要求,醫學整合課程平臺:主要分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整合課程模塊和以系統疾病為引導的臨床整合課程模塊。以基礎與臨床深度融合、系統與疾病交叉引導,各系統注重學科間的聯系及教學內容的交叉滲透融合;同時注重學生的科研興趣及科研能力的培養例如最新研究表明,大腦內神經膠質細胞不僅僅只是支持細胞,在大腦皮層和海馬等組織內存在大量的神經膠質細胞,這些核團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就是通過神經膠質細胞來完成的,從而協助大腦來完成處理信息、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傊?,我們在教學中要把科學的研究進展融入到教學中去,為科研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學內容,并且絕大多數學生對這樣的授課方式表示滿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推廣探究式、討論式、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在臨床課程中引入病例進行分析,重在講解預防與治療。關注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注重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重在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基于團隊學習,PBL小組討論,小組展示,模擬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感覺器、神經系統課程整合的評價

遵循科學性原則、導向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多元化原則、可行性原則,通過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實驗動手能力、實驗報告撰寫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的綜合測定,建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給出較為全面和科學的評價。實施形成性評價以實現感覺器、神經系統基礎與疾病教學目標為根本出發點,即圍繞“培養學生的感覺器、神經系統基礎與疾病綜合應用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具體內容包括課堂評價、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及教師評語。終結性評價包括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期末成績包括:期末閉卷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包括課程論文(20%)和實驗課成績(10%)。

感覺器、神經系統課程整合的評價,在不同層次的學校,對教師和學生都形成了不同的評價標準,尤其對新開展的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定位很重要,教師如何去教,學生如何去學,應形成定期的問卷形式進行反饋,如果考核學生成績普遍好了是怎么回事,普遍差了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一定要用成績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評價,評價的標準等都與待于進一步的探索。

四、感覺器、神經系統整合課程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醫學科學的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培養醫生的整體觀是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的最重要特征。醫學科學新的發展趨勢對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學科式教育已無法滿足這種要求,醫學課程整合越來越受到廣大醫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回顧歷史,早在1952年,美國西余大學醫學院率先提出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學習((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模式”旨在打破傳統的醫學教育把臨床融合到基礎,從基礎的角度再解決臨床的疾病問題,在隨后的一段時期內世界上很多醫學院校都在實施課程整合的教學改革,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和英國的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相繼提出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疾病案例分析為中心實施教學改革。哈佛大學的“新途徑”課程計劃以及日本的“醫學教育模式和核心課程教學內容指南”等。

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課程整合模式不盡相同,這也證實了課程整合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其主要思想也就是消除了傳統醫學的教育的先基礎后臨床完全分離的方式,開展以器官系統的課程整合也不是讓其孤立的存在,至于課程整合的真正科學內涵,各學校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開展持續了一定的時間,有的甚至扼殺在萌芽里,發展至今也參差不齊,在課程整合的實踐中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就是通過學習使醫學的基礎和臨床融合在一起,以真正培養優秀學生為目標。在五年制本科為起點的臨床醫學課程整合中也為更高級的階段性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對學科的界限已經模糊,在單一學科的關注性也越來越少,多學科的整合使得學生更加關注學習現實各種案例的知識點,甚至更關注和熱衷某種單一疾病的深入研究。

盡管對感官及神經系統基礎教學進行整合符合教學改革的潮流,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在整合過程可能會遇到一些阻力,而且還可能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學科之間交叉顯得內容過多;學科之間的一些知識不統一;考試內容對性不強,學生答題過程中找不到側重點等。擬解決的辦法:交叉學科之間應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感覺器、神經系統從解剖學的形態角度和從生理學的功能角度分成兩塊但要貫穿起來融為一體;在實施教學前應進行集體備課,集體討論對交叉學科知識進行統一規范;考試試題應先規劃、討論和集中出題,注意學科之間的交融點讓學生對試題有明確的思路,制訂和建立感覺器、神經系統基礎課程試題庫。

五、結論與展望

根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的要求,醫學教育機構培養的醫學畢業生不僅能從事醫療衛生工作,而且能夠在日新月異的醫學進步環境中保持其醫學業務水平的持續更新,因而,這意味著醫學院校教育任務不僅要傳授學生從事一定職業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注重其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培養,為學生畢業后繼續的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礎,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就必須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新課程模式打破以學科為中心的界限,加強了學科間綜合和減少課程間的重復,使基礎與臨床結合得到較好的解決。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其知識面,增強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1993年舉行的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被列為推薦的課程模式,受到充分的肯定。

總之,在國內外醫學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潮流中,很多醫學院校通過重組和綜合基礎學科中有關運動、感官及神經系統的課程,進行運動、感官及神經系統基礎整合模塊課程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內容冗余度少、結構性好、整體協調性好的新課程,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而且有助于培訓注重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師資力量,在高等醫藥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中,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希望通過課程整合能讓教師和學生從細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統水平和整體水平重新認識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關系,為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的推廣,做出進一步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司道文,張宇新,楊林.“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基礎課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設想[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4):2238-2240.

[2]Spencer AL,Brosenitsch T,Levine AS,et al. Back to the basic sciences: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senior medical students how best to integrate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J].Acad Med,2008,(07):662-669.

[3]曾靜,卿平,左川.臨床醫學專業系統整合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05):548-552.

[4]臧偉進,王淵.以問題為導向的醫學跨學科整合課程建設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06):659-660.

[5]李熳,劉仁剛,施靜.運動、感官及神經系統基礎整合模塊課程的探討和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09):78-80.

[6]趙迅.建設基于網絡教學的視音頻資源庫[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0,(15):131.

[7]De Pitta M,Volman V,Berry H,et al. A tale of two stories:astrocyte regulation of synaptic depression and facilitation [J].PloS Comput Biol,2011,(12):1-18.

[8]張明亞,羅良平,趙輝.臨床醫學實踐教學發展方向的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6,(07):646-647.

[9]王湛,呂涵.臨床醫學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0,7(16):103-104.

[10]鄭軍,馬建輝,吳雄文.醫學整合課程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5):7-8.

猜你喜歡
神經系統臨床醫學整合
壯藥積雪草主要化學成分及對神經系統作用的研究進展
探究式教學在臨床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新醫改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神經系統”
初中生物分層次教學案例
“5+3”培養模式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思路探索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