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文脈延續的新思考

2016-12-27 16:24王燕吳文治
綠色科技 2016年21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傳承

王燕+吳文治

摘要:指出了歷史文化街區既是城市風貌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日常生活的場所,更是城市發展的文脈所在。對歷史街區正確的保護和利用模式是保證城市文脈延續的前提和物質基礎。通過對歷史文化街區和城市文脈的分析解讀,找出兩者之間共榮共生的關系,并提出了當前城市發展中文脈延續的新思路。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城市文脈;延續;傳承

中圖分類號:F5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1-0119-02

1 歷史文化街區與城市文脈

1.1 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與內涵

最早提出“歷史街區”的概念是在 1933年的《雅典憲章》中,“對有歷史價值的建筑和街區,均應妥為保存,不可加以破壞”;1987 年《華盛頓憲章》提出“歷史城區”的概念,重點是強調對歷史地段的保護。在歷史地段中,不僅要保護歷史建筑的面貌,還要保護其整體的空間環境,如街道的式樣、廣場空地的關系、建筑與綠化以至該地區的功能作用?!度A盛頓憲章》明確了歷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圍的歷史城鎮、城區的保護意義和保護原則。

根據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有一定規模的區域。由此得出歷史文化街區的兩大特點:一是它具有真實延續的生命力。二是具有地方特色。而“特色”就是個性,是一個城市的地域文化標志。要想塑造城市特色,必須以城市的歷史底蘊為根基。而歷史文化街區就是城市底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1.2 城市文脈的概念與內涵

文脈在語言學中,被稱為“語境”,就是語言上的前后聯系。后來被引申為一事物與他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的關系。而設計中的“文脈”,更多的應理解為文化上的脈絡和傳承關系。對于一座城市來說,過去的文化與現代的文化相承接而成為傳統,傳統代代延續就形成了城市文脈??傮w來說,城市文脈就是一部城市的文明發展史,是一座城市在長期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有的歷史、文化、地域的氛圍和環境,是長期積淀而形成的城市個性特征。因此城市文脈不僅是指城市的基本設施、文物遺址、名勝古跡等的物質積累,更是一代代人生活印跡的見證和文化與智慧的結晶。

由此可見,城市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精神,是城市生命力的體現,城市文脈賦予歷史街區以生氣,使之富有生命朝氣;而歷史街區和其中的生活形態則是承載這種氣質和精神的物質載體,城市的生命力和精氣神需要靠這些歷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建筑等城市物質形態來表達和延續。

2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中破壞文脈的做法

2.1 將歷史建筑拆除重建

有些城市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措施,不是修復原有的街區和建筑,而是將歷史建筑拆除后重新修建跟以前風格相似的仿古建筑。這種不重視保留原有真實的傳統歷史風貌建筑,將其大量拆除重建的做法,破壞了街區的歷史原真性,也就喪失了其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仿古的建筑空有其形而沒有任何的歷史和記憶,是沒有保護價值的假古董。著名建筑師黑川紀章曾講過,建筑是本歷史書,在城市中漫步,應該能夠閱讀它,閱讀它的歷史、它的意韻。把歷史文化遺留下來,古代建筑遺留下來,才便于閱讀這個城市,如果舊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們就讀不懂了,這座城市也就索然無味了[1]。所以古建筑是銘刻人類歷史的豐碑和承載文化靈魂的殿堂。有了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積累,人類千百年來的精神靈魂才有安放之處。

2.2 原住民外遷

目前,還有許多地區把歷史文化街區的高密度人口視作保護的主要障礙,盲目將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居民全部遷出,只保留了物質結構而丟掉了人文精神。最終使歷史文化街區失去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也就失去了其作為文化遺產的活力和真實性。歷史文化街區是一種“活態遺產”,是具有情感或信仰價值的物質存在,文化的傳承也是街區一項重要的功能。因此不僅要保護街區的物質文化遺產,還要保護這里的人文居住環境,即與物質相聯系的、活態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人文環境是長期以來大家共同認可的社會和文化氛圍,其保護要依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維系,這是城市文明的載體和靈魂,是城市現代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雖然街區中的原住民不是固定不變的,但這是一個自然漸變和選擇的過程,并不影響文化的延續性;而歷史街區大量的人口外遷對于保護物質環境固然是有幫助的,但同時也會丟掉人文環境的承載主體,造成文化傳承的斷裂。

2.3 盲目改變街區業態

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改造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過度追求街區的經濟潛力和商業價值,任意改變其功能,盲目提升業態,例如改住宅為賓館酒吧,改傳統餐飲小吃街為精品街,遷離原來的居民和商戶,重新招商,完全改變了街區的人文環境等。且不說主觀改變業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經營良好,也丟掉了原真性的生活,丟掉了地方特色與文化傳承。事實證明,忽視歷史文脈傳承,會造成街區改造的失敗。只有切實尊重城市文化傳統和地域商業符號,尊重群眾的生活和消費習慣,尊重循序漸進的商業業態演化,才能使歷史文化街區在傳承、延續和發展歷史文脈中獲得新的強大生命力。

3 城市文脈延續的新思考

3.1 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資源

歷史是根,文化是魂。一個城市的文化依賴于城市的歷史,一個沒有歷史的城市就是一個沒有根的城市。而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之所以具有其風貌特色,是因為其擁有大批的特色建筑和歷史街區的整體風貌,歷史街區保護不僅僅保護其中的建筑和街道,而是應該保留傳統生活方式,為城市繼承發揚文脈提供良好的借鑒和滋養。因此在歷史遺產的保護中,要尊重先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高度重視對歷史街區整體風貌的保護,因為它保存有這座城市發展過程中大量的歷史信息。要完整保護城市的文脈,重點要保證傳統街區內生活方式的合理延續。對于歷史街區來說,最大的價值是它與城市環境的和諧共生,因此在保護街區自身的同時,還要保護好其周邊的環境。

3.2 城市文脈的延續需要人的傳承

為了能保持城市的歷史記憶,使文脈得以延續,需要保存一座城市中最低限度的古建舊街。因為這些曾經是城市多數居民的住所或活動場所,也是當時的文化和傳統賴以存在和延續的物質基礎,本身包含特有的場所感和認同感。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有傳承文脈的人,有了人脈才能有文脈。老街巷、胡同和弄堂里居住的原住民,或者熟悉原來生活的居民后人,有些人還具有世代相傳的特殊技藝或手藝,他們共同形成特有的街區文化,并且記錄下真實的歷史和生活。一個地方的鄰里關系、節慶活動、習俗禮儀是城市文明的載體和靈魂,不僅能使當地民眾保持凝聚力,而且能對外來游客產生吸引力。正是這些散落在街巷中的零零散散的人們的生活場景,才形成了城市中鮮活的印跡,構成了街區的鄰里空間。置身在街區中,或許感動你的不是老街和古巷本身,而是在這個載體下的人所發生的故事。保留真實的街區生活才是鄰里空間的真正意義所在。

3.3 繼承文化傳統,體現時代特征

文脈的延續并不代表一成不變,正如大多數目前所存留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也是經歷了明清、民國等各個不同的時期。在街區不同的歷史階段變遷中,其中的鄰里空間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街區的使用者們也在這種變化中產生了多樣的行為活動的可能性和生活上的變化。城市文脈的延續需要研究傳統街區和街區生活的人,這是傳統街區建筑和文化真正的本質和內涵,抓住這種內涵的精髓,通過對傳統的創造性繼承,發掘傳統建筑中的文化因子及相應的表達形式,做到真正了解并讀懂這些建筑的符號和語言。將傳統的創作思想和方法與現代生活中更符合人性的部分結合起來,做到新與舊的和諧統一,倡導共生的理念,共生不僅能最大限度地真實地保留舊建筑,同時利用新設計中的現代材料及手段的對比,更大限度地用時間差來表現老建筑悠久的歷史,城市的文化[2]。繼而形成當代人自己的城市風格和現代生活方式,這才是保護文脈、延續文脈的最終目的。

4 結語

一個家族的繁衍生息需要血脈相承,城市的傳統和記憶的延續也需要其獨有的脈絡使其永續長存。今天的城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已經丟失了太多的東西:環境污染、文明的缺失、古跡的破壞等。我們不能再留給后人一個被切斷的歷史。如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為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留下一片生存空間,在城市歷史文脈中注入新的血液,賦予城市以新的精神內涵,使城市的記憶和歷史得以延續。這需要我們生活在城市中的每個人投入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勇翔.城市更新與保護[J]. 現代城市研究,2002,17(3):5~9.

[2]陳 昕.城市文脈延續城市的記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7):28~29.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街區傳承
推進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的思路與成效
推進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的思路與成效
洛陽老街區“微空間”改造設計思考
基于游客滿意度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開發探討
文化系統剝離與市場割裂對文化創意體驗產品的影響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旅游體驗背景下重慶下半城歷史文化街發展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