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的研究

2016-12-27 17:27胡晶晶
科教導刊 2016年20期
關鍵詞: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

胡晶晶

摘要 作者以一個觀察者、調查者的身份對社區流動兒童的教育現狀進行觀察和記錄,采用科學的方法提出流動兒童社區教育的新模式——“三維一體”模式。文章從理論補充和實踐推廣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意義。

關鍵詞 流動兒童 社區教育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62

1研究背景

由于中國的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以及城鎮化步伐加快,我國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出現了一種大量人口流動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向城市涌入,成了流動人口的一部分。而到了九十年代,流動人口依然在不斷增多,但是其結構卻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開始有大量的人口由以前的個體外出模式慢慢變成了全家外出的模式,并能夠在城市待很長的時間。這樣也就導致了大量流動兒童的出現。他們在異地城市中生活要面對很多的困難:第一,因為其父母經濟收入較少,家庭的整體生活質量較差;第二,在學校中不能夠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第三,與社會很難相融;第四,他們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欠缺。。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于怎樣改善流動兒童的教育做出過多方面的探究,政府也一直注重解決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但都把側重點放在了學校教育上,他們都希望通過改變學校教育促進整個社會的教育公平,這無疑是最快捷的解決方案,也最能看見效果。但是,隨著教育的發展,對孩子的教育已經遠遠不能只滿足于學校教育了,需要多方面多維度對孩子進行教育,此時社區也慢慢開始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社會學家慢慢意識到社區的教育功能,但是對于社區教育卻仍然鮮有人進行研究、探索,這也是我們進行此項目研究的意義之一。

據2012年調查統計顯示,蘇州市有700多萬的外來務工人員,外來人口已超過本地人口,而其中流動兒童也占據一定比重。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市政府于2006年在全國率先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而其中,政府的改革重點放在了民工子弟學校上,這也說明了有關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正在逐步得到社會的重視。

隨著蘇州市政府大力推廣公益創投,很多社區也逐漸加入改善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隊伍中來,蘇州市S社區以及X社區便為此做出了有益嘗試。但是社區的力量畢竟有限,于是他們大都通過與附近高校結對的方式尋求對流動兒童教育的專業化,但是由于模式的不完善,現在的社區教育還是把重點放在了課業輔導上。但本研究團隊在做志愿者的時候發現,很多流動兒童缺乏的不僅是課業的輔導,而且缺乏父母的陪伴、興趣的拓展以及素養的提升等,這些都不是政府政策所能宏觀改變的,所以只能依賴社區教育從微觀層面來補足,因此探索出一種成功的社區教育模式對流動兒童顯得尤為重要。

2文獻綜述

2.1流動兒童概念的界定

流動兒童的概念是流動人口概念的附屬產物。流動人口是指我國當前城鄉二元對立戶籍體制下,離開戶籍所在地一定限期的人口。這里所說的流動人口主要是指離開農村老家進城務工的人員,即農民工,但這中間也把那些外出務工的城鎮居民包括進來了,這兩類人群合稱為“流動人口”。他們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來源,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從農村或者小城鎮來到大、中城市務工,并在此居住一定期限,但他們中大多數人無法更改戶籍所在地。

我們經??梢栽趫蠹堧娨暤让襟w上看見“流動人口子女”、“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工子弟”等與“流動兒童”相似說法的詞。這些子女與他們的父母一樣,在流入的城市居住一定的期限,有的甚至在流入的城市中出生,成長,但是依舊沒有變更戶籍所在地。這些子女中大部分為農業戶口,也有一部分城鎮人口(在不同城市間流動,流動的規律一般是由小城鎮到中、大城市)。由此可見,流動人口子女的概念要大于農民工子弟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概念。

教育部以及公安部在1998年時聯合出臺了《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其中指出了:所謂的流動兒童,年齡一般都在六到十四周歲之間,也可以放寬至七到十五歲,他們是跟隨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的監護人來到城市居住時間超過半年,而且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的兒童。國際上的聯合國兒童權利法規中指出,只要是年齡在十八周歲以下,都可以稱之為兒童。從以上兩個規定中我們能夠產生如此結論:流動兒童指的是跟隨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的監護人來到城市居住時間超過半年的未成年人。這篇文章就是針對6到18歲之間的流動兒童展開研究的。

2.2社區教育概念的界定

2.2.1社區的概念

社區是一個被廣大社會學家所使用的詞語之一,研究人員普遍認為,社區概念的使用是從德國的社會學家滕尼斯開始的,所以滕尼斯也被大家當做是社區理論的開創者。在1986年發行的《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一書中曾提到過社區,當時的社會學家博耐德以及桑德斯把社區進行了定義,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社區中的人口一般都是指居住在一定范圍內的;第二,社區有一定的地區界限,同時又具備了綜合功能的一個社區系統;第三,社區是一種地方性的具有自治決策的動作單元。在我國,社區劃分比較明顯,在其中實行居民自治制度,在本社區的居民擁有民主決策、監督、管理以及選舉的權利,在社區內的居民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務活動。所以中國的社區擔負著更多更重要的職能。

2.2.2社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滿足了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教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會產生社區教育這種形式。從本質上看,社區教育是結合了教育以及社區生活的一種教育方式。相關的人類教育學以及教育社會學的研究也說明了,人類社會在早期開展的教育方式以及形態究其本質都是社區教育的一種。

由于社區教育理論研究的歷史非常短,社區教育理論還不夠完善,加之社區教育受國情、社會歷史條件和社區背景的影響特別大,所以說世界上尚未對社區教育進行統一的定義。但是整體看來,對社區資源能否充分利用是目前的社區教育的一個基本的特征,并對社區各成員進行全面綜合的再教育,也就是說對社區活動實施教育化以及將教育實施社會化。

2.3我國社區教育模式

(1)以城區為主體的社區教育模式。一般由社區委員會等組織和協調社區教育活動。

(2)以街道辦事處為主體的社區教育模式。它的特點是可以把社區資源的具體優勢發揮出來。

(3)以社區教育實體為中心和載體的社區教育模式。它的特點就是能夠促進社區教育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發展成為支柱產業,有利于在社會開展多層次的綜合性教育。。

3研究方法

在探討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的創新項目中,研究小組在蘇州市選擇了s社區與x社區進行觀察、試驗。研究方法如下:

(1)了解需求:與流動兒童零距離接觸,深入了解他們現在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了解他們成長的現實狀況,找準探究社區教育模式的著力點。

(2)試點實驗:根據流動兒童的現實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社區教育的方案。并找出兩個社區流動兒童的共同需求和獨特需求,加以記錄。

(3)方案調整:方案確定并實施后,及時與社區、家長、流動兒童進行交流,得到方案的反饋,根據反饋再進行局部調整。

(4)個案記錄:在項目開始時在兩個社區中各選擇1-3名流動兒童進行詳細的觀察和記錄(在家長和兒童的同意下進行),在項目結束后用于度量項目成果。

(5)方案整合:在項目中后期,將在兩個社區同時實施的不同方案的效果進行比較與總結,找出兩個方案的各自的優缺點。

(6)模式提煉:將兩種方案進行整合提煉之后合并為同一種方案,并在兩個社區同時實施,觀察其實施情況

(7)效果反饋:在項目結尾時,利用紙質問卷對家長和孩子以及社區工作人員進行調查,調查此模式的滿意度,形成數據報告。

4現狀分析

4.1社區教育現狀

研究小組發現,我們選取的兩個社區分別采取了兩種不同的社區教育模式。S社區是以街道辦事處為主體的社區教育模式,X社區是以非營利組織為主體的社區教育模式,這與兩社區的實際情況是相關的。

S社區地處蘇州市較邊緣地帶但并不偏遠,周圍建材市場林立,大部分居民都是租戶,也就造成了該社區流動人口及流動兒童眾多的特色,但是此社區居民流動性弱,大部分處于長久居住的租戶,人員相對單一,易于統一開展工作。當地街道辦事處抓住蘇州市公益創投的熱潮針對社區居民特點積極開展了“四點半課堂”等一系列項目,項目成果豐富,也成為當地其他社區學習的典范。

X社區相對S社區位置偏遠,周圍都是工廠,社區內房屋條件簡陋,衛生條件薄弱。在這個社區租住的流動人口相對復雜,流動性強且經濟基礎普遍較弱。這樣的實際情況造就了社區無法加強對租住居民的管理,于是他們委托第三方機構也就是非營利組織介入社區管理。機構介入之后針對該社區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愛心小屋”等一系列項目,項目雖然實施時間短,但影響很大。周圍社區在該社區的帶領下也紛紛成立“愛心小屋”。

研究組又接連走訪了其他幾個社區,發現大多社區都結合自己自身的特色開展了兒童社區教育,尤其是在流動人口較多的社區。

我們總結了現行社區教育模式的優缺點:

4.1.1現行社區教育模式的優點

(1)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較為合適的主導模式。我們在實際的社會市場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社區都是實行以街道辦事處為主體的社區教育模式,此模式實施難度小,易出成果。

(2)管理相對規范,資源整合度高。研究組發現,大部分社區對于自己實施的社區教育項目都有一定的管理機制和方法。同時,有規范的實施社區教育的場地和固定的受教對象,加之項目實施難度不大,大部分社區都在不同程度地實施此類項目。

(3)固定的資金來源,有力的政策支持。研究組從蘇州民政部門了解到,每個社區每年都會得到一筆??罱涃M用于社區管理,其中重中之重便是每個社區要根據自身情況開展便民利民的民生項目。幾乎所有社區都把目光聚集在了社區教育上,不管是青少年(包括流動兒童)的社會教育還是老年人的再教育。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固定的經費來源都保障了社區教育穩步持久的發展。

4.1.2現行社區教育模式的不足

(1)施教者魚龍混雜,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研究組發現雖然每個社區都有不同的社區教育項目,但是參與施教的人的水平卻是參差不齊的。大部分社區為了節省人力和物力,由社區工作人員充當施教者,或者從周圍高校邀請志愿者擔當施教者。由于施教者個人的受教育水平和授課水平的不同,導致社區教育質量也參差不齊。

(2)社區教育“看管”功能大于“教育”功能。研究組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社區都采用大班教學,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對進入社區學習的服務對象缺乏準確的需求調查和評估,有的甚至并不了解服務對象自身的情況。所以,現行的社區教育模式“看管”的功能要大于“教育”功能。

(3)延續學校教育模式,缺乏全面教育理念。研究組發現,大部分社區把社區教育的重心放在了課業輔導上面。中國的學校教育本身就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社區教育應該將重心放在素質教育上面,但是很可惜的是社區教育也難逃學校教育的弊端。

4.2流動兒童教育現狀

4.2.1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大部分的教育專家都稱父母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父母的言傳身教都會在孩子身上得以體現。

在我們的走訪中發現,流動兒童的父母多數有著超長的工作時間卻拿著微薄的工資,他們與孩子之間缺乏正式而有效的溝通,只是流動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教育以及鼓勵,所以他們的關系較容易出現問題。此外,孩子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也沒法通過家庭教育得到,從而影響了流動兒童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對流動兒童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比如:我們的個案案主小A告訴我們,她的爸爸媽媽一個星期跟她說的話不超過十句,雖然住在一起,但是由于爸爸媽媽的工作時間限制,她很少能和爸爸媽媽說上話。于是她對外人表現出的就是對與人交往的恐懼和自我表達不流暢的樣子。

4.2.2流動兒童的學校教育現狀

研究組發現,大部分流動兒童就讀于教學質量相對薄弱的學校,一小部分就讀于民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對于流動兒童的教育也非??鄲?,在我們的走訪中,一位公辦初中的老師告訴我們,她十分頭疼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她執教的班級中有一半這樣的學生,他們大都生性頑皮,難于管理。最讓她無能為力的還是她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流動兒童輟學跟著父母一起打工。

學校教育在流動兒童的教育中占主導地位,但因為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占用大量的城市資源,讓原本就不怎么充裕的城市教育資源變得更為緊張。另外,一些民工子弟學校多數屬于民辦,他們大多以營利為目的,疏于管理學校日常工作。加之學校教師群體分布呈啞鈴型,缺乏中年骨干教師,以來到城市的鄉村中老年教師和剛剛畢業的大、中專學生為主。教師的工作量大,學習機會少,薪資待遇低于流動人口的平均水平。這些因素導致了民辦子弟學校的教師流動性大,這對流動兒童的學校教育十分不利。

4.2.3流動兒童的社會教育現狀

我國的社會監督體系不夠完善,社會支持的第一要因是政策,而城鄉二元發展的模式限制了流動兒童的教育,并且流動人口管理機制、社會保障機制以及戶籍管理機制均還未同社會發展同步。流動兒童從農村或者中小城市來到大城市,較為容易受到大量新興娛樂環境的誘惑,加大了教育的難度。

當前中國社會教育的責任大都由社區承擔,因此社區的教育功能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大部分社區在教育方面發揮的作用遠遠低于社會期待值。

5研究成果——“三維一體”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

通過深入的研究和試驗,我們總結出“三維一體”的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叭S”指的是街道辦事處、家庭以及學校這三方,“一體”值得是一個社工實體機構介入的方式。下面筆者將對這個模式進行深入的闡釋。

5.1以街道辦事處為核心的責任承包體制

社區教育的職責主要由街道辦事處來承擔,所以首先應該樹立以街道辦事處為核心的社區教育責任承包體制。街道辦事處在解決流動兒童的社區教育問題時應起到以下幾點作用:

(1)因地制宜,整合開發本土資源。當我們在一些社區活動場所開展實際的社區教育時,應當結合多種社區資源,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發展路線的調整。社區資源既包括了社區的環境物質資源,也包括了一些文化以及人力資源。這種在充分利用好自身資源的同時不斷對社區成員的潛力進行挖掘的方式,既提升了社區內成員的集體歸屬感,也有利于實現社區教育的目標。

(2)了解需求,做好前期鋪墊工作。每個社區的流動兒童組成結構不同,對于社區教育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社區在進行社區教育之前,應該充分了解社區內流動兒童的教育需求,再針對這些需求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這樣既能充分吸引流動兒童來參加,又能達到社區教育的目的。

(3)全程監督,保證社區教育質量。社區應該配備專業的監督人員,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對實施社區教育的項目或人員進行約束和評估。社區教育在實踐中最容易產生的偏差便是虎頭蛇尾,即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規劃和愿景,但在實際操作中偏離原本的規劃,最后難以達成社區教育的目標。優秀的項目需要專業的執行人員,更需要得力的監督機制。社區作為社區教育的最大責任者應該承擔這方面的責任,對社區進行的教育項目做到嚴格的把關,充分保證社區教育的質量。

5.2以家庭教育為輔的“社民”聯動機制

流動兒童的社區教育的另一重要支撐是家庭教育,流動兒童家長對于社區教育的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社區教育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與社區教育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對于如何增強家庭教育的作用,我們也有如下幾點建議:

(1)積極動員,加強聯系。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并不能僅僅依賴于社區教育,家庭教育也處于關鍵地位。應該積極動員流動兒童的家長加入社區教育的陣營中,建立社區與家長的聯動機制。這樣既能方便社區了解流動兒童的實際情況,有針對地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又能取得流動兒童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對于長期開展社區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互相支持,通力合作。社區教育與家庭教育應該達到一個相互支持的作用,流動兒童社區教育的一大主題即是改善親子關系,助力流動兒童成長。大部分流動人口的家庭教育欠缺,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社區教育的內容也應該涵蓋緩和緊張的親子關系的主題,多舉辦一些親子項目讓家長參與其中,也是增加社區與居民之間聯系的一種辦法。

5.3以學校教育為輔的“社?!甭搫訖C制

學校教育在流動兒童的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社區應該整合轄區內的學校資源。社區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模式存在,應該避開學校教育的重心,對學校教育的欠缺處進行彌補,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學校教育的方法。因此,社區應該加強與周圍學校,尤其是流動兒童就讀的學校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更加了解流動兒童的教育情況和他們的需求情況,另一方面得到學校的支持可以使社區教育更加專業。

5.4社工實體機構介入流動兒童社區教育

社工實體機構介入社區教育是為了充分保障流動社區教育的專業化。社工介入社區教育,主要發揮以下幾點作用:

(1)發揮專業優勢,深入了解流動兒童需求。社區在開展社區教育之前需要展開需求調查和評估,如果缺乏專業人員的幫助很難有效開展工作。

(2)社區教育項目化運行,保障教育質量。社工擅長將活動項目化運行,項目化運行包括前期的策劃以及后期的評估等,幫助社區更專業地管理項目。

(3)社工理念引入流動兒童社區教育。社工在教育理念發面更加關注流動兒童的自身發展而不是學習情況,引入社工機構能夠幫助流動兒童全面發展,避開學校教育的弊端,使社區教育的職能更加明顯。

(4)專業施教人員,設計合理課程。社工機構介入社區教育可以帶來專業的團隊,避免了社區施教人員魚龍混雜的現象,設計的課程也會更貼合流動兒童的需求。

總之,“三維一體”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的核心即是,以街道辦事處為責任主體,負責全部工作;以家庭和學校為依托共同謀求流動兒童教育的更好發展;以社工實體機構介入,負責專業化的操作。

6結語

總之,“三維一體”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的指向是流動兒童,群體目標是流動兒童及其父母以及社區,在分析流動兒童的需求后,設計與策劃活動,組織與開展活動,實施后續活動以及評估與反思活動等環節,有社區、學校、家庭三方參與,社工機構執行操作的一種非正規教育活動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形式。另外,這種社區教育模式還能夠適用于流動人口構成的社區,并且經過一定改動后還可以適用于針對一般群體的社區教育中去。

猜你喜歡
流動兒童社區教育模式
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文獻綜述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數字化閱讀:社區教育的創新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論高等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合作
淺析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方式
少年兒童社區教育的對策分析
永續債券探析
我的關懷德育夢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