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2016-12-27 13:19賈玉娟孫向春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管

賈玉娟+孫向春

摘要: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十字古訓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它關系著人類生命的安全與健康,更進一步說,還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一旦忽視食品安全問題,會對人類健康、人民生活和社會安定帶來嚴重的后果。但是在我國為何食品安全屢查屢禁,卻仍層出不窮?本文將借由當下我國發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探析其原因及對策。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監管

在工業化及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食品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現代化,人們對食品的消費逐漸向社會化轉變,食品安全的隱患也隨之增加[1]。因此,食品的安全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也成為近年"兩會"關注的熱點民生話題。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卻愈演愈烈,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強烈關注的焦點。

1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

1.1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

近幾年,雖然我國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但食品產業依然危機四伏。從蘇丹紅鴨蛋到三聚氰胺奶粉,從混有敵敵畏的金華火腿到夾雜瘦肉精的雙匯肉制品,染色饅頭、牛肉膏、硫磺姜、回爐面包、鉻超標的"毒膠囊"事件等。此外,涉及到因假酒,農藥殘留,食品或飼料中添加違禁物質造成的食物中毒,導致人員死亡和大批人員集體住院的事件時有發生。據衛生部統計,2013~2014短短兩年內我國食物中毒11216人,死亡219人。其中食物中毒較大事件150起,中毒1941人,死亡219人;報告一般事件162起,中毒9275人。

1.2假冒偽劣食品、過期食品和污染性食品成為危害食品安全的頑疾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致使大量假冒偽劣食品在市場上出現。尤其在農村市場因其價格低廉,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地方工商部門打擊力度不夠,致使大量的假冒偽劣食品被人們食用;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將過期食品重新打包后,再銷售供人們食用;一些生產廠家使用添加劑的量遠遠超過國家規定標準;還有一些不法之徒甚至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禁用的化學添加劑,給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很大損害。

2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2.1生物源是影響我國食品衛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對食品安全性造成影響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如細菌、病毒、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等[2] [3]。衛生部于2014年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中指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數也最多,占總數的67.72%;2015年第一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數仍為最多,占總數的 63.75% 。統計結果表明,近年來生物污染仍居食物中毒的首位。

2.2從農田到餐桌食物鏈污染情況嚴重

據衛生監察部門的調查發現,從農田到餐桌的食物鏈污染情況嚴重的原因。一是源頭污染,就是在種植、養殖過程中造成的農藥、獸藥(抗生素、激素)和禁止使用的飼料添加劑的濫用和殘留。二是環境污染物給食品衛生帶來影響,重金屬污染和水污染日趨嚴重。

2.3部分企業違法生產、加工食品現象不容忽視

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問題,是食品安全的關鍵[4]。食品的質量是要靠生產經營者自律的,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的公司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社會的責任,進行非法生產,以獲取更多的利益。在生產制作、加工處理等環節中超量、違規地使用食品色素、激素、防腐劑等成分,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

2.4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檢測制度不完善

食品安全工作年年提,但事故仍頻頻發生,"蘇丹紅、毒藥火腿、毒膠囊、黑作坊" 等事件讓人們不寒而栗,雖然事故發生后,各級有關部門都行動迅速,查禁措施也十分得力,但如果缺乏有效的事前監管,總是在付出沉重的代價后才突擊行動。

2.5消費者

第一、消費者不明真相:食品安全信息長期透明度和公開度不夠,我國的上報制度只對上級政府負責,不對消費者負責,消費者一直處于"不明真相"的狀態。其實,對問題食品企業高頻次曝光,讓消費者發揮自覺抵制作用遠比通過監管部門對企業罰款處罰更有效。第二、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廣大群眾是食品的最終消費者,也是事故的受害者。在信息化的今天,仍然存在一大部分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缺少安全食品的基本辨別常識,也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不法商家的違法違規生產。

3對策

3.1凈化市場源頭

食品安全應從源頭抓起,國家應加強對農殘的檢驗和控制。首先,可以要求每個地方的所有食品都從幾個集散地進貨,否則就視為非法食品,如此一來就可以統一監管食品來源。其次,每個城市的工商和公共衛生人員每天都在這些食品進入城市和農村的集散地,對各種待進入市場的食品按《食品安全法》進行檢查,如果產品達不到基本的要求,如農藥、重金屬、激素等超標,就拒絕給予進入市場的證明,或沒收就地銷毀。第三,通過檢查的食品必須在標簽上如實注明生產所用的原料、制作過程、產地、生產者、經銷商等等,做到有據可查。

3.2加大監督力度,堅決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

加強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從源頭、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企業和責任人的懲罰和打擊力度,健全市場管理和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強制返回制度,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級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要經常對農產品和食品實行監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數和覆蓋面。對制假、售假不法行為,從嚴、從重予以打擊,造成一種高壓態勢,使不法分子不敢鋌而走險[5]。

3.3完善檢測制度,建立有效的市場監督機制

完善現有的檢測制度,參考發達國家的食品管理方式,建立一套適合我國的,并和國際接軌的農產品監測制度。政府要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形成良好管理效果,就必須進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嚴格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大自查、抽查和督查三個重點,公布查處結果,加大違法違紀行為的處罰力度。

3.4加大媒體曝光,提高全民安全意識

第一,在網上曬一曬相關執法部門的責任。讓全國老百姓都看到食品安全出了問題誰該負責,如此一個做法自然會讓相關執法部門有了壓力,從而更加自覺,更加主動的去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第二,網上、電視臺、報紙應有計劃、有針對性適時報導食品檢測結果。對優質、合格產品進行表彰,引來認購者,使其受益;不合格者應及時爆光,讓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產,多方面、全方位開展關注。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應該第一時間告知消費者,并建立相關的信息發布長效機制。

3.5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消費者應培養進正規店、看日期、查包裝的科學消費習慣;要留意識別優劣食品的知識,不斷提高鑒別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還要增強維權意識,積極為有關部門提供線索,主動協助監管部門的工作,加強社會監督,會對假冒偽劣食品生產者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3.6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一定要"罰到位"

要想真正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還要罰到位,罰的讓違法亂紀者感到痛。首先要對那些瀆職,推諉扯皮,消極工作、貪污腐敗的執法監督人員進行懲罰,要對負有直接責任的相關執法部門進行問責。其次,要對那些利益熏心的不法商販進行重罰,要讓他們知道,掙一分黑心錢他們將會用數倍的錢來償還,而且還將面臨法律的嚴懲,最后的結局將是身敗名裂,錢財兩空。

參考文獻

[1] 蔡花真.張德廣.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J].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 吳永寧.現代食品安全科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 楊玉芬.淺議影響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02).

[4] 高曉波.淺談我國食品安全現狀[J].湖南農機,2007(07).

[5] 王鳳平.我國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及對策[J].食品科技,2005,(09).

作者簡介:

賈玉娟(1980--),女,甘肅蘭州人,酒泉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農產品及食品質量安全。

孫向春(1982-),男,甘肅定西人,酒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農作物育種栽培研究。

猜你喜歡
食品安全監管
綜合監管=兜底的網?
對強化簡易升降機監管的若干思考
市場經濟下食品安全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分析
監管
監管和扶持并行
放開價格后的監管
實施“十個結合”有效監管網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